管子餘義

關燈
飛蓬之問,不在所賓。

    〈《形埶》〉 麟謹按:俞先生以問爲言,是也。

    賓字尹《注》以爲賓敬,其義甚迂。

    按《形埶解》雲:飛蓬之問,明主不聽也。

    則賓當與聽同義。

    考《廣雅·釋詁》:聽,從也。

    《堯典》寅賓出日,馬《注》:賓,從也。

    賓與聽皆爲從,則賓亦得爲聽,非賓敬之謂。

     衡庫者,天子之禮也。

    〈《七法》〉 麟謹按:尹《注》雲:衡者所以平輕重,庫者所以臧寶物,不令外知者也。

    言王者用心常當準平天下,既知輕重,審用於心,無令長耳目者所得,此則天子之禮然也。

    其説是矣。

    但未明措詞之由,則衡庫屬文,語不相會,尋《天文志》雲:南宮朱鳥權衡,衡大微三光之廷。

    軫南衆星曰天庫,庫有五車。

    衡庫皆南宮之星,而又皆隸於五帝,故假天象以明帝制耳。

     故攻國救邑,不恃權與之國。

     麟謹按:《幼官》雲:慎號審章,則其攻不待權與。

    《事語》雲:獨出獨入,莫之能禁止,不待權與。

    《輕重甲》雲:數欺諸侯者,無權與。

    四權與一也。

    《幼官》下文雲:明必勝則慈者勇。

    尹《注》以權與明必勝爲句。

    雲:權謀明略,必能勝敵。

    此繆。

    《襍志》已駁之。

    尹于此《七法注》雲:權與謂權爲親與也。

    其説亦非。

    《襍志》但謂權與爲與國,未説權字之義。

    竊謂權,圈聲義相同。

    猶鬻拳《後漢·孔融傳》作權,《詩·盧令》箋雲:鬈讀爲權也。

    《幼官》雲:強國爲圈,弱國爲屬。

    《立政》雲:圈屬羣徒不順於常者,圈屬與羣徒同意。

    尹氏泥於圈檻之義,以圈屬爲羊豕之類,繆矣。

    圈又通作麇,如《春秋經·文十一年》楚子伐麇,《公羊》麇作圈也。

    故昭五年《左傳》求諸侯而麇至。

    杜《解》:麇,羣也。

    麇即圈矣,是圈、權、麇皆訓羣。

    《説文》:與,黨與也。

    羣與義相同。

    〈《釋典》言眷屬,即此圈屬之變。

    〉 十二小郢、十二中郢 十二小榆、十二中榆。

    〈《幼官》〉 麟謹按:郢榆與逞儒同。

    《宙合》雲:此言聖人之動靜、開闔、詘信、浧儒、取與之必因於時也。

    《襍志》曰:浧當爲逞,儒當爲偄,皆字之誤也。

    逞與盈同,偄與緛同。

    《廣雅》:緛,縮也。

    《素問·生氣通天論》注同。

    《淮南·人閒篇》曰:內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詘伸、嬴縮、卷舒,與物推移。

    詘伸、嬴縮,即詘信、盈緛,此説是也。

    然儒之與偄,古蓋同字,而非誤寫。

    王氏舉隸書從耎之字多誤從需,若碝之爲礝,??之爲??,蝡之爲蠕以證之。

    然《魯峻碑》已以偄爲儒。

    且《説文》:儒,柔也。

    偄,弱也。

    義正相同,足見古爲一字。

    且如《釋名》雲:襦,耎也,言溫煗也。

    此以聲爲訓之書,而以耎聲字訓需聲字,是其聲固通。

    尋《説文》需下雲:從雨而聲。

    耎下雲:從大而聲。

    是需耎韻部雖異,而皆得聲于而,蓋不取曡韻,而取雙聲者也。

    故儒字自可通緛。

    盈緛與長短義亦相引伸,故《生氣通天論》言大筋緛短,《釋天》言夏爲長嬴。

    而呈聲之字,則《廣雅·釋言》酲訓長。

    儒則侏儒訓短,見《廣雅·釋詁》,與盈緛引伸之義正合。

    是儒與緛聲通而義亦通矣。

    郢之即逞、即盈,固無煩多證。

    榆之即儒,則如《左傳》申繻,《大匡》作申俞;又如《荀子》言偷儒,言偷懦,《方言》言儒輸,皆舉曡韻爲連語也。

    故郢榆即逞儒,亦即盈緛,此取盈緛引伸之義謂長短也。

    蓋于春言小卯、始卯、中卯、下卯,于秋言小丣、始丣、中丣、下丣,〈今本丣皆誤卯。

    〉以其時所合之日辰言之也。

    于夏言小郢、中郢,于冬言小榆、中榆,則以其日之長短言之也。

     三年,名卿請事。

     麟謹按:名卿非如今語所稱與名臣、名士同義者也。

    《?露·深察名號》雲:鳴而命施謂之名。

    名之爲言,鳴與命也。

    《説文》:名,自命也。

    《廣雅·釋詁》:命,名也。

    是名、命聲義皆同。

    名卿即命卿,謂命于天子之卿也。

     收天下之豪傑,有天下之稱材。

     麟謹按:《釋言》:稱,好也。

    《考工·輪人》欲其肉稱也,《注》:肉稱,弘殺好也。

    皆訓稱爲好。

    好材,猶言美材也。

    上文雲精材,《小問》亦以精材、豪傑竝言,字與此異,而意則大同。

    尹《注》謂材稱其所用,失之。

    《襍志》以稱爲精之誤,亦不必然。

     刑則交寒害釱。

     麟謹按:鐂績曰:釱,鉗械人足也,恐當作轄釱。

    其説是也。

    《漢書·楊雄傳》肆玉釱而下馳,以釱爲軑;而《説文》軑訓車轄也。

    〈《廣韻》引。

    〉轄,一曰鍵也。

    則軑本是鍵閉之物,與釱聲義相通,軑可言轄,故釱亦可言轄。

    至交寒則骹骭之借。

    《説文》:骹,骭也;骭,脛也。

    此以骹骭竝言,連文足句也。

    《禦覽》引《説文》:釱,脛鉗也。

    是釱固施于骹骭矣。

    本當言轄釱骹骭,此倒句耳。

     刑則燒交疆郊。

     麟謹按:交借爲烄,爲??。

    《説文》:烄,交木然也;??,交灼木也,與燒義相承。

    疆郊者,郊即墝之借。

    《左傳》:數疆潦,賈《注》疆?墝埆之地,《月令》美土疆,《注》強墝之地,是也。

    強墝之地,古人每以他物變化之。

    《月令》季夏之月雲:燒薙行水,利以殺草,如以熱湯,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疆。

    是即燒烄疆墝之謂。

    但夏日烈暑而從事炎火熱湯之中,農夫亦以爲苦,故以罰作有罪者,于刑爲胥靡城旦之類。

    文在《南方圖》中,亦與《月令》季夏之政合。

     刑則紹昧斷絶。

     麟謹按:紹昧與斷絶同義,古人言不避複也。

    紹得刀聲,刀之俗字作??,《廣雅·釋詁》:??,斷也。

    紹借爲??。

    昧者,《公羊襄二十七年傳》昧雉彼視,《注》:昧,割也。

    〈《釋文》雲:昧雉舊音刎,此猶昧與?之通。

    〉斷割猶斷絶也,皆謂斬斷之刑。

    又以義之相反相成言之,斷字從??,??,古文絶也。

    反??爲?,即今繼字。

    《説文》:紹,繼也。

    反則爲斷絶之義。

    昧之言未也,《方言》:未,續也。

    繼續同義。

    〈《説文》繼亦訓續。

    〉故反亦爲斷絶之義。

     讂充末衡。

    〈《宙合》〉 麟謹按:下文自解雲:讂充,言心也,心欲忠。

    末衡言耳目也,耳目欲端。

    中正者,治之本也。

    此可以得本文之義矣。

    末衡當作衡末,讂借爲觼,《詩·小戎》鋈以觼軜,《箋》雲:軜之觼以白金爲飾也,軜繫於軾前。

    充借爲統,《荀子·樂論》鐘統實,是借統爲充,則亦可借充爲統。

    《易》乾乃統天,鄭《注》:統,本也。

    《禮記》祭統目錄,統猶本也。

    本篇雲葆統而好終,終猶末也。

    統訓爲本,而與末對也。

    觼者驂馬內轡所結,衡者驂馬脅驅所繫,皆所以止驂馬之入,使之中正而不偏邪者也。

    〈中即忠也,正即端也。

    〉本與末對,本指心,〈與治之本、也之本異。

    〉以觼喻之。

    末指耳目,以衡喻之。

    觼在內,故以喻本;衡在外,故以喻末也。

     物至而對形,曲均存矣。

     麟謹按:曲即曲矩之曲,《考工》之審曲面埶,亦當指此。

    均即陶鈞之鈞,《淮南·原道訓》所謂鈞旋轂轉者也。

    曲爲匠人模範之器,鈞爲陶人模範之器,此言聖人畜道待物,故物至而與形相配,斯模範常在矣。

     ??孫博於敎,而文巧於辭。

    〈《大匡》〉 麟謹按:《小匡》??孫作曹孫宿。

    孫淵如謂曹??聲近而字通,于音理固不合。

    王懷祖謂隸書??字或作?,其上半與曹相似,故曹譌作??。

    然細按??曹上體實不相類,況下體尤遠,無緣緻誤。

    此蓋孟仲士範之類,一人二氏者也。

    何以證之?《華陽國志》世祖與公孫述書曰:漢家九百二十歲,以??孫亡,受以承相,其名當塗高。

    蓋作讖者多爲廋辭,以??孫亦稱曹孫,故以??孫寓曹氏。

    〈當塗高其國名,??孫其姓,故兩言之。

    受以承相者,言以丞相受禪也。

    〉世祖時,耑兆未箸,故誤解爲漢帝之名??孫者,當亡漢室,而受之者爲當塗高。

    此亦猶不知當塗高之象魏闕,而以爲人名。

    〈《公孫述傳》章懷《注》引《東觀記》曰:光武與述書曰:承赤者黃也,姓當塗,其名高也。

    誤亦同。

    〉皆由事非豫曉,讖又難讀,故誤解也。

    今??孫之讖,存于《易緯》,而鄭君亦多誤解。

    如《通卦驗》曰:坎炁逆乎陽,衡晦象,昧見鬥,旬鬬雞,誰謀者,水宰之,臣冰妖,效七九,摘亡名,合行之??孫,其謀爭也,代者起東北,名有水。

    鄭《注》雲:此謀者,土精之人也。

    而不言??孫爲何人。

    《是類謀》曰:??孫之名生衆妖,非單斯,亂由橫。

    《注》雲:??孫,童??之孫也。

    由,從也。

    言此童之人生妖衆,非但盡于此,亂而縱橫也。

    則不知孝獻雖以九歲即位,然謂之童??之孫,則泛稱而未有的指,且孝獻何由生衆妖乎?明謂曹氏也。

    又曰:網害之效,慎??孫,期防萌萌之衝,攜幼千裡,負老山逃。

    《注》雲:當慎童??之孫,若以爲名號,其至當期,防其萌萌之始動,必先有兵中之。

    則又誤以??孫爲名號。

    漢末,桓帝志、靈帝宏、少帝辯、獻帝協,其名之音義意理,皆不與??孫相涉。

    史侯董侯之號,亦與??孫相遠。

    然則此正謂慎曹氏,其萌之動,與表、術荊、楊相持,故百姓攜幼負老而逃也。

    又曰:倉世順,〈即慎,下同。

    〉????之聲,赤世順,??孫之詳,觸名是工。

    《注》雲:??????孫,倉赤之孼。

    名、號,觸、推工、官也。

    推求亡者之名及其氏姓,官號爲也。

    而不知此正謂推求名號于百官,其中有曰??孫者也。

    此與黃世之頓詐,白世之討吾,黑世之嘿沈,皆謂受襌之臣,非謂孼君也。

    又曰:赤世遭斯,??孫當衝,卒貴大嬉、道主之遊,災孼屢出,歸辜,徙桀移陵。

    《注》雲:嬉鹹言赤世之末,有卒貴之人,道爲遊之人,黃門常侍者;屢數侍遊之人,見災孼數出,反歸罪於賢桀,後桀陵。

    〈此三字有誤,蓋衍字。

    〉此説則頗近之。

    魏武之祖曰曹騰,本以閹豎亂政者,??孫之兆,實自此始。

    鄭君已明其理,惜未見魏之受禪,末由實指也。

    亡秦者胡,本謂孼君,而始皇以爲匈奴。

    亡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