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楚城濮之戰(僖公二十八年)

關燈
——仗越打越精 【原文】 夏四月戊辰,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小子懿次于城濮(1)。

    楚師背郄而舍(2),晉侯患之。

    聽輿人之誦曰(3):“原田每每(4),舍其舊而新是謀(5)。

    ”公疑焉。

    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候,若其不捷,表裡山河(6),必無害也。

    ”公曰:“若楚惠何?”栾貞子曰:“漢陽諸姬(7),楚實盡之。

    思小惠而忘大恥,不如戰也。

    ”晉侯夢與楚子搏(8),楚子伏己而嘏其腦(9),是以懼。

    子犯曰:“吉。

    我得天,楚伏其罪(10),吾且柔之矣(11)!” 子玉使鬥勃請戰(12),曰:“請與君之士戲(13),君馮轼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14)。

    ”晉侯使栾枝對曰:“寡君聞命矣。

    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

    為大夫退,其敢當君乎!既不獲命矣,敢煩大夫謂二三子(15):戒爾車乘(16),敬爾君事,诘朝将見(17)。

    ” 晉車七百乘,靶、勒、鞅、鞴(18)。

    晉侯登有莘之墟以觀師(19),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

    ”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己巳,晉師陳于莘北,胥臣以下軍之佐當陳、蔡(20)。

    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軍(21),曰:“今日必無晉矣!”子西将左(22),子上将右(23)。

    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

    陳、蔡奔,楚右師潰。

    狐毛設二旆而退之(24),栾枝使輿曳柴而僞遁(25),楚師馳之,原轸、郄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26)。

    狐毛、狐偃以上軍夾攻于西,楚左師潰。

    楚師敗績。

    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敗。

     晉師三日館、谷(27),及癸酉而還。

    甲午,至于衡雍(28),作王宮于踐土(29)。

     鄉役之三月(30),鄭伯如楚緻其師(31)。

    為楚師既敗而懼,使子人九行成于晉(32)。

    晉栾枝人盟鄭伯。

    五月丙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

    丁未,獻楚俘于王(33):驷介百乘(34),徒兵千。

    鄭伯傅王(35),用平禮也(36)。

    己酉,王享醴,命晉侯宥(37)。

    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興父策命晉候為侯伯(38),賜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39),彤弓一,彤矢百,舻弓矢千(40),钜氅一卣(41),虎贲三百人(42)。

    曰:“王謂叔父(43):‘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44)。

    ’”晉侯三辭,從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揚天子之丕顯休命(45)。

    ”受策以出。

    出入三觐(46)。

     衛候聞楚師敗,懼,出奔楚,遂适陳。

    使元喧奉叔武以受盟(47)。

    癸亥,王子虎盟諸侯于王庭,要言曰(48):“皆獎王室,無相害也。

    有渝此盟,明神殛之(49),俾隊其師(50),無克祚國(51),及而玄孫,無有老幼。

    ”君子謂是盟也信,謂晉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初,楚子玉自為瓊弁玉纓(52),未之服也。

    先戰,夢河神謂己曰:“畀餘(53),餘賜女盂諸之糜(54)。

    ”弗緻也。

    大心與子西使榮黃谏(55),弗聽。

    榮季曰:“死而利國,猶或為之,況瓊玉乎!是糞土也,而可以濟師,将何愛焉?”弗聽。

    出,告二子日:“非神敗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實自敗也。

    ”既敗,王使謂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子西。

    孫伯曰:“得臣将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将以為戮。

    ’”及連谷而死(56)。

     晉侯聞之,而後喜可知也。

    曰:“莫餘毒也已(57)!為呂臣實為令尹(58),民奉己而已,不在民矣(59)。

    ” 【注釋】 (1)晉侯:指晉文公重耳。

    宋公:宋成公,襄公之子。

    國歸父、崔夭:均為齊國大夫。

    秦小子懿(yin):秦穆公之子。

    城濮:衛國地名,在今河南陳留。

    (2)背:背靠着。

    郄(xi):城濮附近一個險要的丘陵地帶。

    (3)誦:不配樂曲的歌曲。

    (4)原田:原野。

    每每:青草茂盛的樣子。

    (5)舍其舊:除掉舊草的根子。

    新是謀:謀新,指開辟新田耕種。

    (6)表:外。

    裡:内。

    山:指太行山,河:黃河。

    (7)漢陽:漢水北面。

    (8)搏:徒手對打,格鬥。

    (9)伏己:伏在晉文公身上。

    嘏(gu):吮吸。

    (10)得天:面朝天,意思是得到天助。

    伏其罪:面朝地像認罪。

    (11)柔之:軟化他,意思是使他馴服。

    (12)鬥勃:楚國大夫。

    (13)戲:較量。

    (14)得臣:子玉的字。

    寓目:觀看。

    (15)大夫:指鬥勃。

    二三子:指楚軍将領子玉、子西等人。

    (16)戒:準備好。

    (17)诘朝:明天早上。

    (18)靶(xian):馬背上的皮件。

    勒:馬胸部的皮件。

    鞅(yang):馬腹的皮件。

    鞴(ban):馬後的皮件。

    (19)有莘(shen):古代國名,在今河南陳留縣東北,虛,同“墟”,舊城廢址。

    (20)陳、蔡:陳、蔡兩國軍隊屬于楚軍右師。

    (21)中軍:楚軍分為左、中、右三軍,中軍是最高統帥。

    (22):子西:楚國左軍統帥鬥宜申的字。

    (23)子上;楚國右軍統帥鬥勃的字。

    (24)旆(pei)裝飾有飄帶的大旗,(25)輿曳柴:戰車後面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