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楚城濮之戰(僖公二十八年)
關燈
小
中
大
着樹枝。
(26)中軍公族:晉文公統率的親兵。
橫:攔腰。
(27)館:駐紮,這裡指住在楚國軍營。
谷:吃糧食,指吃楚軍丢棄的軍糧。
(28)衡雍:鄭國地名,在今河南原陽西。
(29)踐土:鄭國地名,在今河南原陽西南。
(30)鄉(xiang):不久之前。
役:指城濮之戰。
(31)緻其師:将鄭國軍隊交給楚軍指揮。
(32)子人九:鄭國大夫,姓子人,名九。
行成:休戰講和。
(33)王:指周襄王。
(34)驷介:四馬披甲。
(35)傅:主持禮節儀式。
(36)用平禮:用周平王的禮節。
(37)宥:同“侑”,勸酒。
(38)嚴氏、王子虎:周王室的執政大臣。
内史:掌管爵祿策命的官。
策命:在竹簡上寫上命令。
侯伯:諸侯之長。
(39)大辂(lu)之服:與禮車相配套的服飾儀仗。
戎辂之服:乘兵車時的服飾儀仗。
(40)舻(lu):黑色。
(41)钜氅(juchang):用黑黍米和香草釀成的香酒。
卣(you):盛酒的器具。
(42)虎贲(ben):勇士。
(43)叔父:天子對同姓諸侯的稱呼。
這裡指晉文公重耳。
(44)糾:檢舉,逖(ti):懲治。
慝(te):壞人。
(45)丕:大。
顯:明。
休:美。
(46)出入:來回。
三觐:進見了三次。
(47)元喧(xuan):衛國大夫。
奉:擁戴。
叔武:衛成公的弟弟。
(48)要(yao)言:約言,立下誓言。
(49)殛(ji):懲罰。
(50)俾:使。
隊:同“墜”,滅亡。
(51)克;能。
祚:享有。
(52)瓊弁:用美玉裝飾的馬冠。
纓:套在馬脖子上的革帶。
(53)畀(bi):送給。
(54)孟諸:宋國地名,在今河南商丘東北;糜:同“媚”,水邊草地。
孟諸之糜:指宋國的土地。
(55)大心:孫伯,子玉的兒子。
榮黃:榮季,楚國大夫。
(56)連谷:楚國地名。
(57)毒;危害。
莫餘毒;莫毒餘。
(58)為呂臣:楚國大夫,在于玉之後任楚國令尹。
(59)奉己:奉養自己。
不在民:不為民事着想。
【譯文】 夏天四月初三,晉文公、宋成公、齊國大夫國歸父、崔夭、秦國公子小子懿帶領軍隊進駐城濮。
楚軍背靠着險要的名叫郄的丘陵紮營,晉文公對此很憂慮。
他聽到士兵們唱的歌辭說:“原野上青草多茂盛,除掉舊根播新種。
”晉文公心中疑慮。
狐偃說:“打吧!打了勝仗,一定會得到諸侯擁戴。
如果打不勝,晉國外有黃河,内有太行,也必定不會受什麼損害。
”晉文公說:“楚國從前對我們的恩惠怎麼辦呢?”栾枝說:“漢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諸侯國,全被楚國吞并了。
想着過去的小恩小惠,會忘記這個奇恥大辱,不如同楚國打一仗。
”晉大公夜裡夢見同楚成王格鬥,楚成王把他打倒,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腦汁,因此有些害怕。
狐偃說:“這是吉利的征兆。
我們得到天助,楚王面向地伏罪,我們會使他馴服的。
” 子玉派鬥勃來挑戰,對晉文公說:“我請求同您的士兵們較量一番,您可以扶着車前的橫木觀看,我子玉也要奉陪觀看。
”晉文公讓栾枝回答說:“我們的國君領教了。
楚王的恩惠我們不敢忘記,所以才退到這裡,對大夫子玉我們都要退讓,又怎麼敢抵擋楚君呢?既然得不到貴國退兵的命令,那就勞您費心轉告貴國将領:準備好你們的戰車,認真對待貴君交付的任務,咱們明天早晨戰場上見。
” 晉軍有七百輛戰車,車馬裝備齊全。
晉文公登上古莘舊城的遺址檢閱了軍容,說:“年輕的和年長的都很有禮貌,我們可以用來作戰了。
”于是晉軍砍伐當地樹木,作為補充作戰的器械。
四月初四,晉軍在莘北擺好陣勢,下軍副将胥臣領兵抵擋限陳、蔡兩國軍隊。
楚國主将子玉用若敖氏的六百兵卒為主力,說:“今天必定将晉國消滅了!”子西統率楚國左軍,鬥勃統率楚國右軍。
晉将胥臣用虎皮把戰馬蒙上,首先攻擊陳、蔡聯軍。
陳、蔡聯軍逃奔,楚國的右軍潰敗了。
晉國上軍主将狐毛樹起兩面大旗假裝撤遲,晉國下軍主将栾枝讓戰車拖着樹枝假裝逃跑,楚軍受騙追擊,原轸和郄溱率領晉軍中軍精銳兵力向楚軍攔腰沖殺。
狐毛和狐偃指揮上軍從兩邊夾擊子西,楚國的左軍也潰敗了。
結果楚軍大敗。
子玉及早收兵不動,所以他的中軍沒有潰敗。
晉軍在楚軍營地住了三天,吃繳獲的軍糧,到四月八日才班師回國。
四月二十九日,晉軍到達衡雍,在踐土為周襄王造了一座行官。
在城濮之戰前的三個月,鄭文公曾到楚國去把鄭國軍隊交給楚國指揮,現在鄭文公因為楚軍打了敗仗而感到害怕,便派子人九去向晉國求和。
晉國的栾枝去鄭國與鄭文公議盟。
五月十一日,晉文公和鄭文公在衡雍訂立了盟約。
五月十二日,晉文公把楚國的俘虜獻給周襄王,有四馬披甲的兵車一百輛,步兵一千人。
鄭文公替周襄王主持典禮儀式,用從前周平王接待晉文侯的禮節來接待晉文公。
五月十四日,周襄王用甜酒款待晉文公,并勸晉文公進酒。
周襄王命令尹氏、王子虎和内史叔興父用策書任命晉文公為諸侯首領,賞賜給他一輛大辂車和整套服飾儀仗,一輛大戎
(26)中軍公族:晉文公統率的親兵。
橫:攔腰。
(27)館:駐紮,這裡指住在楚國軍營。
谷:吃糧食,指吃楚軍丢棄的軍糧。
(28)衡雍:鄭國地名,在今河南原陽西。
(29)踐土:鄭國地名,在今河南原陽西南。
(30)鄉(xiang):不久之前。
役:指城濮之戰。
(31)緻其師:将鄭國軍隊交給楚軍指揮。
(32)子人九:鄭國大夫,姓子人,名九。
行成:休戰講和。
(33)王:指周襄王。
(34)驷介:四馬披甲。
(35)傅:主持禮節儀式。
(36)用平禮:用周平王的禮節。
(37)宥:同“侑”,勸酒。
(38)嚴氏、王子虎:周王室的執政大臣。
内史:掌管爵祿策命的官。
策命:在竹簡上寫上命令。
侯伯:諸侯之長。
(39)大辂(lu)之服:與禮車相配套的服飾儀仗。
戎辂之服:乘兵車時的服飾儀仗。
(40)舻(lu):黑色。
(41)钜氅(juchang):用黑黍米和香草釀成的香酒。
卣(you):盛酒的器具。
(42)虎贲(ben):勇士。
(43)叔父:天子對同姓諸侯的稱呼。
這裡指晉文公重耳。
(44)糾:檢舉,逖(ti):懲治。
慝(te):壞人。
(45)丕:大。
顯:明。
休:美。
(46)出入:來回。
三觐:進見了三次。
(47)元喧(xuan):衛國大夫。
奉:擁戴。
叔武:衛成公的弟弟。
(48)要(yao)言:約言,立下誓言。
(49)殛(ji):懲罰。
(50)俾:使。
隊:同“墜”,滅亡。
(51)克;能。
祚:享有。
(52)瓊弁:用美玉裝飾的馬冠。
纓:套在馬脖子上的革帶。
(53)畀(bi):送給。
(54)孟諸:宋國地名,在今河南商丘東北;糜:同“媚”,水邊草地。
孟諸之糜:指宋國的土地。
(55)大心:孫伯,子玉的兒子。
榮黃:榮季,楚國大夫。
(56)連谷:楚國地名。
(57)毒;危害。
莫餘毒;莫毒餘。
(58)為呂臣:楚國大夫,在于玉之後任楚國令尹。
(59)奉己:奉養自己。
不在民:不為民事着想。
【譯文】 夏天四月初三,晉文公、宋成公、齊國大夫國歸父、崔夭、秦國公子小子懿帶領軍隊進駐城濮。
楚軍背靠着險要的名叫郄的丘陵紮營,晉文公對此很憂慮。
他聽到士兵們唱的歌辭說:“原野上青草多茂盛,除掉舊根播新種。
”晉文公心中疑慮。
狐偃說:“打吧!打了勝仗,一定會得到諸侯擁戴。
如果打不勝,晉國外有黃河,内有太行,也必定不會受什麼損害。
”晉文公說:“楚國從前對我們的恩惠怎麼辦呢?”栾枝說:“漢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諸侯國,全被楚國吞并了。
想着過去的小恩小惠,會忘記這個奇恥大辱,不如同楚國打一仗。
”晉大公夜裡夢見同楚成王格鬥,楚成王把他打倒,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腦汁,因此有些害怕。
狐偃說:“這是吉利的征兆。
我們得到天助,楚王面向地伏罪,我們會使他馴服的。
” 子玉派鬥勃來挑戰,對晉文公說:“我請求同您的士兵們較量一番,您可以扶着車前的橫木觀看,我子玉也要奉陪觀看。
”晉文公讓栾枝回答說:“我們的國君領教了。
楚王的恩惠我們不敢忘記,所以才退到這裡,對大夫子玉我們都要退讓,又怎麼敢抵擋楚君呢?既然得不到貴國退兵的命令,那就勞您費心轉告貴國将領:準備好你們的戰車,認真對待貴君交付的任務,咱們明天早晨戰場上見。
” 晉軍有七百輛戰車,車馬裝備齊全。
晉文公登上古莘舊城的遺址檢閱了軍容,說:“年輕的和年長的都很有禮貌,我們可以用來作戰了。
”于是晉軍砍伐當地樹木,作為補充作戰的器械。
四月初四,晉軍在莘北擺好陣勢,下軍副将胥臣領兵抵擋限陳、蔡兩國軍隊。
楚國主将子玉用若敖氏的六百兵卒為主力,說:“今天必定将晉國消滅了!”子西統率楚國左軍,鬥勃統率楚國右軍。
晉将胥臣用虎皮把戰馬蒙上,首先攻擊陳、蔡聯軍。
陳、蔡聯軍逃奔,楚國的右軍潰敗了。
晉國上軍主将狐毛樹起兩面大旗假裝撤遲,晉國下軍主将栾枝讓戰車拖着樹枝假裝逃跑,楚軍受騙追擊,原轸和郄溱率領晉軍中軍精銳兵力向楚軍攔腰沖殺。
狐毛和狐偃指揮上軍從兩邊夾擊子西,楚國的左軍也潰敗了。
結果楚軍大敗。
子玉及早收兵不動,所以他的中軍沒有潰敗。
晉軍在楚軍營地住了三天,吃繳獲的軍糧,到四月八日才班師回國。
四月二十九日,晉軍到達衡雍,在踐土為周襄王造了一座行官。
在城濮之戰前的三個月,鄭文公曾到楚國去把鄭國軍隊交給楚國指揮,現在鄭文公因為楚軍打了敗仗而感到害怕,便派子人九去向晉國求和。
晉國的栾枝去鄭國與鄭文公議盟。
五月十一日,晉文公和鄭文公在衡雍訂立了盟約。
五月十二日,晉文公把楚國的俘虜獻給周襄王,有四馬披甲的兵車一百輛,步兵一千人。
鄭文公替周襄王主持典禮儀式,用從前周平王接待晉文侯的禮節來接待晉文公。
五月十四日,周襄王用甜酒款待晉文公,并勸晉文公進酒。
周襄王命令尹氏、王子虎和内史叔興父用策書任命晉文公為諸侯首領,賞賜給他一輛大辂車和整套服飾儀仗,一輛大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