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儉示康譯文

關燈
【譯文】

    我本來出身在貧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繼承廉潔樸素的家風。我生性不喜歡豪華奢侈,從做嬰兒時起,長輩把飾有金銀的華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總是害羞地紅着臉扔掉它。二十歲考中進士,聞喜宴上隻有我不戴花,同年說:“花是君王賜予的,不能違背。”于是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平常我穿衣服隻求禦寒,食物隻求飽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髒破爛的衣服以違背世俗常情來求得名譽,隻是順着我的本性罷了。許多人都把奢侈浪費看作光榮,我心裡隻把節儉樸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譏笑我固執不大方,我不認為這是缺陷,回答他們說:“孔子說:‘與其奢華驕傲,甯可簡陋寒伧’,又說:‘因為儉約而犯過失的很少啊’又說:‘讀書人有志于探求真理,卻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為羞恥,這種人是不值得跟他談論的’,古人把節儉作為美德,現在的人卻因節儉而相互譏笑認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風氣尤其奢侈浪費,當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農夫穿絲織品作的鞋。我記得天聖年間我的父親作群牧司判官時,客人來了沒有不擺設酒席,但有時斟酒三次,有時斟五次,最多不超過七次,酒是從市上買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棗、柿子之類,下酒菜限于幹肉、肉醬、菜湯,食具用瓷器和漆器。當時士大夫人家都這樣,大家并不互相譏笑非議。那時聚會次數多而禮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來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宮内釀酒的方法釀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遠方的珍貴奇異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種,食具如果不是擺滿桌子,就不敢約會招待客人朋友。為了約會招待往往先要用幾個月的時間準備,然後才敢發請柬。如果有人不這樣做,人們都争着非議他,認為他沒有見過世面、舍不得花錢,因此不随着時俗順風倒的人就少了。唉,風氣敗壞得像這樣,居高位有權勢的人即使不能禁止,難道能忍心助長這種惡劣風氣嗎!

    又聽說從前李文靖公作宰相時,在封丘門内修築住宅,廳堂前面僅僅能讓一匹馬轉個身。有人說它太狹窄,文靖公笑笑說:“住宅是要傳給子孫的,這裡作為宰相的廳堂确實是狹窄,但是将來用作當太祝、奉禮官的辦公廳堂卻已經很寬了。”參政魯公當谏官時,真宗派人緊急召見他,在酒館裡找到他。魯公入宮以後,真宗問他從哪裡來,他如實地回答。皇上說:“你擔任的官職屬于清望官,為什麼在酒館裡喝酒?”他回答說:“小臣家裡貧寒,客人來了沒有食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酒館請客人喝酒。”皇上因為魯公沒有隐瞞,更加器重他。張文節當宰相時,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當河陽節度判官時一樣,親近的人有的勸他說:“您現在領取的俸祿不少,可是自己的生活像這樣簡樸,您雖然知道自己确實是清廉節儉的,但是外面的人對您很有些非議,說您像公孫弘蓋布被子那樣矯情作僞。您應該稍稍聽從衆人的意見。”張公歎息說:“以我今天的俸祿,即使全家穿好的吃好的,還擔心有什麼不能?隻是按人的常情,由節儉到奢侈容易,由奢侈到節儉困難。像我今天這樣多的俸祿哪能永遠有?我的健康哪能長期保持?如果有一天情況與現在不一樣,家裡的人習慣于奢侈生活已經很久,不能立刻節儉,一定會導緻失掉生活的依靠。哪裡比得上我在位不在位、健在或者身亡家裡的生活穩定得像平日一樣呢?”唉,這些聖明賢人的深謀遠慮,哪裡是平庸之人趕得上的呢?

    禦孫說:“節儉,是各種好品德的共同特點奢侈,是各種罪惡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說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節儉而來的。節儉就減少貪欲,君子如果減少貪欲就不為外物所役使,能以正直之道行事普通人如果減少貪欲就能約束自己節約用度,避免犯罪使家庭富裕。所以說:“節儉是各種好品德的共同特點。”奢侈就會有很多貪欲,君子如果多貪欲就會貪圖富貴,不走正路而招緻禍患普通人如果多貪欲,就會有多種奢求随意浪費,緻使家敗身亡因此,做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貪贓受賄,在鄉間當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盜竊他人财物。所以說:“奢侈是各種罪惡中的大罪。”

    從前正考父用稀粥維持生活,孟僖子因而推知他的後代必定有顯達的人。季文子輔佐三位國君,他的小妾不穿絲綢,馬不喂小米,有名望的人認為他忠于公室。管仲使用刻有花紋的食具、紅色的帽帶,柱子上的鬥拱刻着山嶽,梁上的短柱畫着彩畫,孔子看不起他,批評他器量小。公叔文子在家裡宴請衛靈公,史推知他将遭災禍,到了他兒子公叔戌時,果然因為富裕招罪逃亡在外。何曾每天吃飯要花去上萬的錢,到了兒孫輩因為驕奢過分而傾家蕩産。石崇用奢侈浪費向人誇耀,最終因此被處死在刑場上。近年來寇萊公的豪華奢侈,在當時堪稱第一,但是因為他的功業大,所以人們不批評他,可他的子孫習染他豪侈的家風,如今多數窮困。其他因為節儉而立下好名聲,因為奢侈而自招失敗的事例還很多,不能統統列舉,姑且舉幾個人用來教誨你。你不隻是本身應當履行節儉,還應當以節儉教誨你的子孫,使他們了解前輩的生活作風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