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第六

關燈
雍也篇第六 【本篇引語】 本篇共包括30章。

    其中著名文句有:“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vk樂之者”;“敬鬼神而遠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本篇裡有數章談到顔回,孔子對他的評價甚高。

    此外,本篇還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學說、“文質”思想,同時,還包括如何培養“仁德”的一些主張。

     【原文】 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 【譯文】 孔子說:“冉雍這個人,可以讓他去做官。

    ” 【評析】 古代以面向南為尊位,天子、諸侯和官員聽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

    所以這裡孔子是說可以讓冉雍去從政做官治理國家。

    在《先進》篇裡,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學科“德行”之内,認為他已經具備為官的基本條件。

    這是孔子實行他的“學而優則仕”這一教育方針的典型事例。

     【原文】 6·2仲弓問子桑伯子(1)。

    子曰:“可也,簡(2)。

    ”仲弓曰:“居敬(3)而行簡(4),以臨(5)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6)大(7)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 【注釋】 (1)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2)簡:簡要,不煩瑣。

     (3)居敬:為人嚴肅認真,依禮嚴格要求自己。

     (4)行簡:指推行政事簡而不繁。

     (5)臨:面臨、面對。

    此處有“治理”的意思。

     (6)無乃:豈不是。

     (7)大:同“太”。

     【譯文】 仲弓問孔子:子桑伯子這個人怎麼樣。

    孔子說:“此人還可以,辦事簡要而不煩瑣。

    ”仲弓說:“居心恭敬嚴肅而行事簡要,像這樣來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嗎?(但是)自己馬馬虎虎,又以簡要的方法辦事,這豈不是太簡單了嗎?”孔子說:“冉雍,這話你說得對。

    ” 【評析】 孔子方張辦事簡明扼要,不煩瑣,不拖拉,果斷利落。

    不過,任何事情都不可太過分。

    如果在辦事時,一味追求簡要,卻馬馬虎虎,就有些不夠妥當了。

    所以,孔子聽完仲弓的話以後,認為仲弓說得很有道理。

     【原文】 6·3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顔回者好學,不遷怒(1),不貳過(2),不幸短命死矣(3)。

    今也則亡(4),未聞好學者也。

    ” 【注釋】 (1)不遷怒:不把對此人的怒氣發洩到彼人身上。

     (2)不貳過:“貳”是重複、一再的意思。

    這是說不犯同樣的錯誤。

     (3)短命死矣:顔回死時年僅31歲。

     (4)亡:同“無”。

     【譯文】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是最好學的呢?”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顔回的學生好學,他從不遷怒于别人,也從不重犯同樣的過錯。

    不幸短命死了。

    現在沒有那樣的人了,沒有聽說誰是好學的。

    ” 【評析】 這裡,孔子極為稱贊他的得意門生顔回,認為他好學上進,自顔回死後,已經沒有如此好學的人了。

    在孔子對顔回的評價中,他特别談到不遷怒、不貳過這兩點,也從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學生,重在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

    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原文】 6·4子華(1)使于齊,冉子(2)為其母請粟(3)。

    子曰:“與之釜(4)。

    ”請益。

    曰:“與之庾(5)。

    ”冉子與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吾聞之也:君子周(6)急不濟富。

    ” 【注釋】 (1)子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孔子的學生,比孔子小42歲。

     (2)冉子:冉有,在《論語》書中被孔子弟子稱為“子”的隻有四五個人,冉有即其中之一。

     (3)粟:在古文中,粟與米連用時,粟指帶殼的谷粒,去殼以後叫做米;粟字單用時,就是指米了。

     (4)釜:音fǔ,古代量名,一釜約等于六鬥四升。

     (5)庾:音yǔ,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鬥四升。

     (6)周:周濟、救濟。

     【譯文】 子華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谷米。

    孔子說:“給他六鬥四升。

    ”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說:“再給他二鬥四升。

    ”冉求卻給他八十斛。

    孔子說:“公西赤到齊國去,乘坐着肥馬駕的車子,穿着又暖和又輕便的皮袍。

    我聽說過,君子隻是周濟急需救濟的人,而不是周濟富人的人。

    ” 【評析】 孔子主張“君子周急不濟富”,這是從儒家“仁愛”思想出發的。

    孔子的“愛人”學說,并不是狹隘的愛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但他又認為,周濟的隻是窮人而不是富人,應當“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這種思想符合于人道主義。

     【原文】 6·5原思(1)為之宰(2),與之粟九百(3),辭。

    子曰:“毋,以與爾鄰裡鄉一黨一(4)乎!” 【注釋】 (1)原思:姓原名憲,字子思,魯國人。

    孔子的學生,生于公元前515年。

    孔子在魯國任司法官的時候,原思曾做他家的總管。

     (2)宰:家宰,管家。

     (3)九百:沒有說明單位是什麼。

     (4)鄰裡鄉一黨一:相傳古代以五家為鄰,25家為裡,12500家為鄉,500家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