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學問

關燈
一說到學問,普通人總以為知道很多,處處顯得很淵博,才算學問。其實就是淵博也不算學問。什麼才是學問?學問就是能将眼前的道理、材料,系統化、深刻化。更扼要的說,就是“學問貴能得要”,能“得要”才算學問。如何才是得要?就是在自己這一方面能從許多東西中簡而約之成為幾個簡單的要點,甚或隻成功幾個名詞,就已夠了。一切的學問家都是如此,在他口若不說時,心中隻有一個或幾個簡單的意思;将這一個或幾個意思變化起來,就讓人家看着覺得無窮無盡。所以在有學問的人,沒有覺得學問是複雜的,在他身上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很輕松,真是虛如無物。如果一個人覺得他身上背了很多學問的樣子,則這個人必非學問家。學問家以能得要,故覺輕松、爽适、簡單。和人家講學問亦不往難處講,隻是平常的講,而能講之不盡,讓人家看來很多。如果不能得要,将所有的東西記下來,則你必定覺得負擔很重,很為累贅,不能随意運用。所以說學問貴能得要。得要就是心得、自得!

    再則學問也是我們腦筋對宇宙形形色色許多材料的吸收,消化。吸收不多是不行,消化不了更不行。在學問裡面你要能自己進得去而又出得來,這就是有活的生命,而不被書本知識所壓倒。若被書本知識所壓倒,則所消化太少,自得太少。在佛家禅宗的書裡面,叙述一個故事,講一個大師對許多和尚說:“你們雖有一車兵器而不能用,老僧雖隻寸鐵,便能殺人。”這寸鐵是他自己的,所以有用;别人雖然眼前擺着許多兵器,但與自己無關,運用不來;這就是在乎一自得,一不自得也。問題來了,能認識,能判斷,能抓住問題的中心所在,這就是有用,就是有學問;問題來了,茫然的不能認識問題的訣竅,不能判斷,不能解決,這就是無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