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調整

關燈
大家來到此地,都抱有求學研究之志,但我懇切的告訴大家說:單是求知識,沒有用處,除非趕緊注意自己的缺陷,調理自己才行。要回頭看自己,從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這才算是真學問,在這裡能有一點,才算是真進步。

    人類所以超過其他生物,因人類有一種優越力量,能變化外界,創造東西。要有此變化外界的能力,必須本身不是機械的。如果我們本身是機械的,我們即無改變環境之力。人類優長之處,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類少機械性。這從何處見出呢?就是在他能自覺,這是人類第一也是唯一的長處;而更進步的,是在回頭看自己時,能調理自己。我們對外面的東西,都知道調理他,譬如我們種植花草,或養一個小貓小狗,更如教養小孩,如果我們愛惜她,就必須調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須使其清潔整齊,這也是一種調理。我們對外界尚需要調理,則對自己而忘記調理,是不應該的。

    不過調理自己與調理東西不甚一樣。調理自己要注意心思與心情兩面。心思方面最要緊的是要調理清楚。凡說一句話,或寫一段文字,或作一篇文章,總要使其清楚明白,一篇東西,得要讓他有總有分,對一個問題,也要能仔細分辨。如缺乏條理,徒增多知識是無用的,因為知識是要用調理來駕馭的。至心思之清楚有調理,是與心情有關系的;在心情不平時,心思不會清楚,所以調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對心情應注意的有兩點:一是懈,一是亂。懈或散懈,是一種頂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這事便作不好,常常散懈,則這人一毫用處沒有;社會上也不會有人去理他。在寫日記時的苟且潦草敷衍對付,都是從懈來。日記寫的短不要緊,最不好是存苟偷心理。一有這心理,便字不成字,話不成話,文不成文。苟且随便從散懈心理來,幹什麼事都不成不像,這就完了。

    亂或暴亂,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點激動,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與自己沖突,容易與旁人沖突,使自己與環境總得不到一個合适。暴亂或偏激,與散懈相反;散懈無力,暴亂初看似乎有力,其實一樣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種機械性,都無能力對付外面變化,改造環境。這種無能的陷于機械性的人是可憐的。然則如何可不陷于機械而變成一個有能力的人?這是要在能自覺,不散懈,亦不暴亂,要調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這就是改變氣質的根本功夫。

    調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夠時,可以休息。在我們尋常言動時,絕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時候,尤須集中精力。除非不說不做,一說一做,就必須集中精力,心氣平穩的去說去做。譬如寫一篇文章,初上來心很亂,或初上來心氣尚好,這時最好平心靜氣去想,不要苟且從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難得成為一氣。所以我們的東西不要拿出則已,拿出來就要使他有力量。諸同學中有的卻肯用心思,但在寫文章時,條理上還是不夠,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讓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學還更差些,這不是一件小事體,這是一個很要緊的根本所在。

    所以大家要常常回頭看,發見自己的缺陷,注意去調理。做事則要集中精力去做,一面須從容安詳,一面還要挺然。挺然是有精神,站立得起。安詳則随時可以吸收新的材料,因為在安詳悠閑時,心境才會寬舒;心境寬舒,才可以吸收外面材料而運用融會貫通。否則讀書愈多愈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