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與立志

關燈
許多人都覺得近來生活不安,我亦時常有此感覺。因此我知道一般人思想之雜亂、心裡之不純淨,真是很難辦的事!人多半都有種種私欲私意,要這個,要那個;本來我們的心量已經十分渺小,這麼一來就更危險,怕更沒有力量來幹我們的事業了。古人有言:“知病即藥”!現在讓我指點出來,使大家知道自己心雜無力即“病”。然後才可望常自覺醒警惕!

    我聽說有幾位同學讀佛書。我對于佛學前曾稍作探究。佛家的徹始徹終便是“發心”,——“發菩提心”。發心是什麼?這味道非常深醇,頗難言說。蓋所謂發心,不但是悲,且是智慧的;他是超過一切,是對衆生機械的生命,能有深厚的了解原諒與悲憫。而要求一個不機械的生命。儒家也是要求一個不機械的生命,但與佛家不同。儒家亦有徹始徹終的一點,在立志。然儒家的立志與佛家的發心其精神意味則不同:佛家是原諒與悲憫,而儒家則是剛正的态度。這二者内裡自有彼此相通的地方。所以終極都是一個自由的活潑潑的有大力量的生命。

    我們都是力量不夠的人,要去可憐旁人,先須可憐自己。如何可憐自己?就是須培養開發自己的“願力”(發心與立志都是願力)。怎樣開發?要在當初動念幹這個鄉村運動的地方去找,去反問自己為何有此意思?而此意思為何又在彼時真切?這樣能将原來的真情真願因反求而開大。而痛癢恻隐之情發露時而更深厚之,擴充之,則正念有力,雜念自可減少。惟有願力才有大勇氣,才有真精神,才有真事業。不論佛家儒家皆可,但須認取其能開發我們培養增長我們力量的那一點。我們隻有努力自勉,才能完成我們偉大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