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今“支、脂”等六韻注同用,而“魚、虞”乃隔絕不通,豈非自亂其例耶?知同用獨用,皆唐人官韻所添注,非法言之舊也。

    李涪但诟其分韻之誤,而不诟其“獨用”“通用”之非,蓋當時猶知不出言[4]矣。

    休文以“初、書”與“愉”同押,正與八韻清濁皆通之論合;“虞、模”二韻平聲雖分,以去聲《反舌鳥賦》“樹”字證之,知其相通。

    故定為三韻同用。

     十二齊 獨用 和陸慧曉百姓名 稽齊黎圭犀攜泥畦西迷 詠梧桐 荑圭 右一部與《廣韻》同 十三佳 十四皆 二韻同用 梁鼓吹曲 懷階 并十四皆 按:佳韻,休文未用,然“灰、咍”韻無入佳韻者,知必與“皆”為一部。

     右一部與《廣韻》同 十五灰 十六咍 二韻同用 飲馬長城窟 堆回 并十五灰 臺埃 并十六咍 侍皇太子釋奠宴 哉才臺台 并十六咍 三日侍鳳光殿曲水宴應制 臺哉 并十六咍 回 十五灰 應王中丞思遠詠月 埃來才苔哉 并十六咍 泛永康江 苔來哉裁 并十六咍 懷舊詩 才 十六咍 陪 十五灰 臺 十六咍 西地梨 隈徊 并十五灰 八詠詩 哉來 并十六咍 傷美人賦 裁臺 并十六咍 右一部與《廣韻》同 十七真 十八諄 十九臻 三韻同用 《廣韻》同用 郊居賦 津秦閩珍 并十七真 春 十八諄 人 十七真 麗人賦 人 十七真 春 十八諄 巾 十七真 釋迦文佛像銘 陳身 并十七真 鈞 十八諄 人 十七真 桐柏山金庭館碑銘 淪 十八諄 津濱人 并十七真 太尉王儉碑銘 綸 十八諄 臣仁 并十七真 齊明帝哀策文 陳晨并十七真 泯 十七真 循 十八諄 塵新 并十七真 梁雅樂歌 賓神親 并十七真 梁明堂登歌 春 十八諄 仁 十七真 梁三朝雅樂歌 珍薪陳神垠 并十七真 五引曲 春 十八諄 仁 十七真 均 十八諄 梁鼓吹曲 辰民 并十七真 春 十八諄 青青河畔草 塵人 并十七真 悲哉行 春 十八諄 人津辰 并十七真 四時白纻歌 人親神因 并十七真 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贻京邑遊好 珍 十七真 春 十八諄 鱗津磷巾塵 并十七真 為臨川王九日侍太子宴 陳醇 并十七真 織女贈牽牛 親人塵津 并十七真 春 十八諄 巾新 并十七真 詠杜若 親人 并十七真 梁大壯舞歌 人 十七真 倫 十八諄 薪晨旻津震人 并十七真,複一韻 輪 十八諄 新陳寅 并十七真 按:《漢書·叙傳》曰:“票騎冠軍,猋勇紛纭,長驅六舉,電擊雷震。

    ”顔師古注:“音之人反。

    ”又盧照鄰《中和樂歌》曰:“休兵宇縣,獻馘天,旆海凱入,耀耀震震。

    ”則“震”字唐人猶有平音。

    明皇《答張說》詩亦曰:“背陝關山險,橫汾鼓吹震。

    草依陽谷變,花待北岩春。

    ”并押入近體。

    知《唐韻》原載,宋人以其為去聲韻母而删之。

     右一部與《廣韻》同 按:臻韻休文未用,然入聲以“術、質”同押,知平聲同用。

     二十文 二十一殷 二韻同用 齊故安陸昭王碑銘 分雲群雲 怨歌行 群文墳雲 秋夜 分氲雲裙聞 右一部與《廣韻》同 《四聲譜考略》:“沈集無用二十一殷者,陶淵明《答龐參軍》用‘分、欣、雲、聞’,顔延之《還自梁城作》用‘勤、軍、群、分、雲、文、墳、君、聞、殷’,是與文韻同用。

    至唐人乃越‘文、臻’而與‘真、諄’同用。

    ” 按:謝超宗《永祚樂》亦用“文、殷、雲、薰、芬、氲”,然皆在休文未定四聲之前。

    超宗《休成樂》一章且“文、輪”同押矣,未可據以定沈韻也。

    惟劉勰《文心雕龍》恪遵沈韻,其《聲律》篇系贊于隐韻中用一“吻”字,是文韻去聲。

    以是推之,平聲“文、殷”當必相通。

    《廣韻》别一本亦注二十文、二十一欣同用。

     二十二元 二十三魂 二十四痕 三韻同用 銷聲贊 魂 二十三魂 樊 二十二元 存 二十三魂 骞言 并二十二元 丞相長沙宣武王墓銘 冤援 并二十二元 梁鼓吹曲 元冤 并二十二元 酬謝宣城朓卧疾 門 二十三魂 喧翻園 并二十二元 尊荪存昆 并二十三魂 璠源 并二十二元 酬華陽陶先生 存魂奔 并二十三魂 奉和竟陵王經劉墓 魂存門 并二十三魂 園 二十二元 樽論 并二十三魂 為臨川王九日侍太子宴 翻園 并二十二元 鹍 二十三魂 原 二十二元 右一部與《廣韻》同 二十五寒 二十六桓 二韻同用 梁鞞舞歌 官 二十六桓 丹 二十五寒 日出東南隅行 鄲 二十五寒 端纨 并二十六桓 瀾 二十五寒 栾官 并二十六桓 鞍 二十五寒 鸾冠 并二十六桓 白馬篇 蘭難 并二十五寒 盤 二十六桓 寒食蘭 複一韻 安 并二十五寒 官 二十六桓 單 二十五寒 完 二十六桓 九日侍宴樂遊苑 丹寒瀾 并二十五寒 登高望春 安 二十五寒 桓纨 并二十六桓 翰丹鞍蘭難 并二十五寒 歡 二十六桓 歎 二十五寒 詠梨應诏 難 二十五寒 盤 二十六桓 八詠詩 難單蘭寒 并二十五寒 梁鼓吹曲 安翰瀾 并二十五寒 右一部與《廣韻》同 二十七删 二十八山 二韻同用 按:沈韻既以“山”字入“先、仙”,似不應複立山韻;然“山”字自有二音,所以互見。

    《唐韻》“佳”字入麻韻,十三佳自若也。

     憫國賦 閑間 并二十八山 按:休文《栖禅精舍銘》、《早發定山》詩、《八詠詩》,皆以中[5]韻入“先、仙”韻。

    然考同時劉孝綽所作碑銘二篇、樂府六首、詩六十一首,較沈韻無一字出入,蓋遵“四聲”之學者;其《遙見鄰舟主人投一物》一篇,用“關、還、顔、菅、班、環、攀”七韻,皆不出“删、山”韻。

    知當日自為一部,休文所用乃互見字也。

    說見“先、仙”韻。

     右一部與《廣韻》同 下平聲 一先 二仙 二韻同用 麗人賦 蓮钿前 并一先 高松賦 天[6]懸 并一先 焉然泉篇 并二仙 齊故安陸昭王碑銘 賢前先天 并一先 齊明帝哀策文 玄 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