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兩面

關燈
說法還是會存在,還是說得通,行得通。

    中國人講一個“止”字,并不妨礙了進步。

    進步也要不妨礙随時有一個歇腳,這歇腳就是人生一大歸宿。

    佛教說“定”,說“慧”,說“止”,說“觀”。

    如車兩輪,如鳥雙翼,兩個輪可以動,兩個翼可以飛。

    我們千萬不該隻講到一偏去。

     第五,欲與情。

    欲是要拿進來,情則要拿出去。

    我們與父母兄弟姐妹相處,與師友同學交往,懂得要拿出的,便是情,這也是精神生活。

    吃飯穿衣隻講拿進的,這是物質生活,這是欲。

    欲無止境,情則有止。

    如我買一部電視機,認為不好,要去換一部彩色的。

    買了一輛車,認為不好,要去換一部最新型的。

    外面變,我也跟着變,此所謂“欲壑難填”。

    情則可以當下停下不想換。

    外面盡變,我不變。

    父母老了,我還是孝。

    子女長大了,我還是慈。

    這一人如果多情寡欲,他定是一個快樂人。

    如果是多欲寡情,最好不和他交朋友。

    使我今天偶有不樂,且自己反問自己,究是為着情,還是為着欲?欲望有小,有大。

    如上了月球,還要上火星,這是為了研究物理,但依然是一種欲,卻并不是人情,也不是天理。

    天理不一定要人上月球,從前人類并不曾上月球,卻不能說那時人類無天理。

    我此刻并未上月球,也不能說我此人無天理。

    滅天理而窮人欲,則是大不應該的。

    今天全世界人類都在提倡欲望,尤其是許多商家登廣告,做宣傳,想盡方法要引起你欲望,好把你錢袋裡的錢吸收去,要你去買他的東西;但你所買這些東西,卻都與你不發生感情。

    也可說,凡是登廣告作宣傳,一切哄動你,對你都沒有感情。

    反過來說,我們少一輛汽車,并不就是人生缺點。

    少了父母、夫婦、兄弟姐妹的歡情,這才是人生最大缺點。

    這是金錢買不來的。

    一面是物質人生,另一面是精神人生。

     第六,是德與力。

    “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王者以德服人,霸者以力服人。

    ”今天世界上,都是心不服,我買你的東西,卻并不佩服你。

    我與你結盟聯交,是怕你有原子彈,怕你不賣給我石油,也非為佩服你這一國家。

    私人之間,也有王道、霸道之别。

    物質進步,隻表現了人之多欲與有力,并不表現了人之多情與有德。

    若人類盡成為寡情缺德之人,則物質種種進步,終于救不了人類。

     四 我今天所講,似乎有點偏重于講中國文化。

    我認為将來的世界,正要中國文化來領導。

    近代世界,由西方人領導,發生了第一次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

    是否不再發生第三次,此刻還不能知。

    他們正靠打仗來領導,不打仗,誰會佩服你領導?今天諸位手邊都有一本陽曆,年初我在台中的演講詞,與今天所講有些相同的地方。

    我認為中國文化可以救世界。

    其實講起來也很簡單,因為中國文化是農業的文化,西方是商業的文化。

    農業文化要下工夫,商業文化要講方法。

    用什麼方法去賺人錢,大學裡也開有廣告課,怎樣登廣告才賺錢?農人講養,一塊田,父傳子,子傳孫,一代一代傳下。

    中國人看重時間,愈久愈好,耕熟田好過墾荒。

    西方人做生意要跑新碼頭,所以他們講新講進,中國人講安講樂。

    我剛才所講的許多點,都可說是農村人和城市人的不同。

    如農村人感情重,都市人欲望重。

    如此類推,東方文化偏重了人生之這一面,西方文化偏重了人生之那一面。

    要講人生,那一面也不能少。

    但在農業文化裡可以産生出商業,在商業文化裡卻不能産生出農業。

    農村人心可以救今天的世界,都市人心不能。

    中國社會分士、農、工、商。

    士在最前,因為士懂得人生大道,他可以領導社會。

    但此後中國社會也快沒有士了。

    今天已是隻有“公教人員”,都變成了一種職業。

    若論職業,自不如工商界。

    今天我們學西方,又一切都要講民主。

    其實西方今天的民主,也操在工商資本家手裡。

    如美國今天的選舉法,将非變不可。

    我們社會沒有錢,那能學得像美國。

    我們要把眼光放大放遠一點,不要光看人家羨慕,應該回頭來看看自己。

    說外國好,我固贊成。

    說中國不好,我也贊成。

    但總也有些好的地方,才能五千年立足于天地間。

    如說中國都不好,擁有了七億不好的人,又怎麼辦?其實中國不好,那會有七億人口?又那會有五千年曆史?一人活了八十九十,定有人來問你養生之道。

    我們的民族,活了五千年,有了七億人口,卻定要去問人立國之道。

    青年該比老年人健,但不必也如那老年人壽。

     我今天舉出了許多點,隻說一個人不要太偏向外面。

    人生有其内部心靈方面的人生,也有意義和價值,至少不比外面物質身體方面的人生意義價值差。

    前兩天我在報紙上看到日本前首相佐藤有一番講演,他告日本人說:“我們現在要講道德革命,來革新教育,再這樣講物質文明,下去将會不得了。

    ”他究也是一個東方人,他也讀過中國書,所以能這樣說話。

    其實西方也非沒有人說這些話。

    總之,我們不該專向外面看,人生不專在外部,物質人生外還是有心靈人生。

    心靈人生主要在求安樂。

    我請問諸位,人生除了求安樂之外,還要求什麼? (一九七三年十月二十八日台北“教育部”社教司文化講座講辭,一九七四年二月社教司編文化講座專集之九,三月《教育與文化》四一三期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