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考異
關燈
小
中
大
、從金,既不成義,亦難下筆。
省父從八,益不成字。
與之庾 庾當作斞。
庾,倉之無屋者也。
郁郁乎文哉 郁當作。
古無郁字;從阝、從卩,俱所不安。
誨人不倦 倦當作。
從人、從卷,無謂。
飲水 飲當作。
古無飲字。
弋不射宿 弋當作隿。
弋,橛也。
《詩注》别作杙。
又早色也:“慎夫人衣弋绨。
” 如有所立卓爾 卓當作。
卓,高也。
,立貌。
巽與之言 巽當作,《易卦》從此。
巽,具也,撰、、馔、,字所從。
俗書作,益謬。
與衣狐貉者立 貉當作貈,獸名。
貉,莫白切,北方夷名。
俗以貉為貈,解散貈旁作百為蠻貊,皆謬。
與與如也 與當作,趣步也。
沽酒市脯 沽當作酤。
沽,水名,在漁陽,今直沽河。
“沽之哉”亦當借用酤字,賣也。
迅雷風烈 烈當作。
烈,火盛也。
不可徒行也 徒從土從。
隸當作。
解散古文作徒。
鬥筲之人 筲當作。
古無筲字。
謂之躁 躁當作趮。
古無躁字。
孔子辭以疾 辭命之辭從舌,辭受之辭從受。
古者見必有贽,不見則卻其贽。
辭而不見,自當作辭。
若蔡伯喈以“齊臼”隐受辛為“好辭”之辭,則抑誤也。
深耕易耨 耨當作,或作。
古無耨字。
數罟不入洿池 池當作沱。
古無池字。
俯足以畜妻子 俯當作。
古無俯字。
從俯無取。
率西水浒 浒當作汻,古無浒字。
民目為将拯己 拯當作抍,或作,從丞不成字。
天下之商 商當作,從商省、從貝,與商周、商量之商别。
雖有镃基 基當作。
,柄也。
基,堂址也。
民之憔悴 憔當作,悴當作。
《左傳》一作蕉萃。
粥之食 粥當作鬻,音糜。
俗去鬲,讀作祝,誤。
負耒耜 耜當作相,不從耒。
許子必種粟 種植字本從童,種稑字本從重,後人兩易之。
瀹濟漯 漯當作濕。
濕本音沓。
水出東郡武陽入海,别無漯字。
其燥溼之溼,本當作溼,“是猶惡溼而居下”。
作濕者,相承之訛。
以漯為濕,以濕為溼,其迷謬久矣。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當作或,借為或者之或耳。
從或、從土,乃古“國”字。
使契為司徒 契當作偰。
契唯魚既切一音,券也;無音私列切者。
或相什百 百當作佰,與什同意。
十、百,數也。
什、佰,十倍、百倍。
螬食實者 螬當作,俗省。
誅纣伐奄 奄當作。
奄,大也;又,奄宦。
其麗不億 億當作意,加人作億,安也。
從意之億,不成字。
濟人于溱洧 溱當作。
溱,臨武水名。
彌子 彌當作。
從弓,不成字。
抱關擊柝 柝當作。
從斥,不成字。
刍豢 刍當作。
刍,刈草也;又,王刍。
君子不亮 亮當作,亮不成字。
狐狸 狸當作貍,不從犬。
菽粟 菽當作,子蕭切,辛果也,今俗作椒。
凡屢見者,但舉其一,餘皆可通。
他如德不從彳,肰不從火,應膺從疒,深不從罙,鬥當從門之類,流俗傳寫成熟,不能遍擿。
合外内之道也 今監本《四書大全》作“内外”。
按外内、内外,随文先後皆可。
古本相承作“外内”,不當改易。
俗解謂合外于内,則纖迂矣。
“萬章曰鄉原一鄉皆稱原人焉”章 趙氏本“萬章”作“萬子”,想亦臨文偶異。
屋廬、樂正、公都既得稱子,章亦可稱。
但趙注謂其不解聖人之道,故稱“萬子”美之以責之,斯迂謬矣。
然遽改“章”字,亦非阙疑之道。
當仍“萬子”,自可不用趙說。
《四書考異》全書終
省父從八,益不成字。
與之庾 庾當作斞。
庾,倉之無屋者也。
郁郁乎文哉 郁當作。
古無郁字;從阝、從卩,俱所不安。
誨人不倦 倦當作。
從人、從卷,無謂。
飲水 飲當作。
古無飲字。
弋不射宿 弋當作隿。
弋,橛也。
《詩注》别作杙。
又早色也:“慎夫人衣弋绨。
” 如有所立卓爾 卓當作。
卓,高也。
,立貌。
巽與之言 巽當作,《易卦》從此。
巽,具也,撰、、馔、,字所從。
俗書作,益謬。
與衣狐貉者立 貉當作貈,獸名。
貉,莫白切,北方夷名。
俗以貉為貈,解散貈旁作百為蠻貊,皆謬。
與與如也 與當作,趣步也。
沽酒市脯 沽當作酤。
沽,水名,在漁陽,今直沽河。
“沽之哉”亦當借用酤字,賣也。
迅雷風烈 烈當作。
烈,火盛也。
不可徒行也 徒從土從。
隸當作。
解散古文作徒。
鬥筲之人 筲當作。
古無筲字。
謂之躁 躁當作趮。
古無躁字。
孔子辭以疾 辭命之辭從舌,辭受之辭從受。
古者見必有贽,不見則卻其贽。
辭而不見,自當作辭。
若蔡伯喈以“齊臼”隐受辛為“好辭”之辭,則抑誤也。
深耕易耨 耨當作,或作。
古無耨字。
數罟不入洿池 池當作沱。
古無池字。
俯足以畜妻子 俯當作。
古無俯字。
從俯無取。
率西水浒 浒當作汻,古無浒字。
民目為将拯己 拯當作抍,或作,從丞不成字。
天下之商 商當作,從商省、從貝,與商周、商量之商别。
雖有镃基 基當作。
,柄也。
基,堂址也。
民之憔悴 憔當作,悴當作。
《左傳》一作蕉萃。
粥之食 粥當作鬻,音糜。
俗去鬲,讀作祝,誤。
負耒耜 耜當作相,不從耒。
許子必種粟 種植字本從童,種稑字本從重,後人兩易之。
瀹濟漯 漯當作濕。
濕本音沓。
水出東郡武陽入海,别無漯字。
其燥溼之溼,本當作溼,“是猶惡溼而居下”。
作濕者,相承之訛。
以漯為濕,以濕為溼,其迷謬久矣。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當作或,借為或者之或耳。
從或、從土,乃古“國”字。
使契為司徒 契當作偰。
契唯魚既切一音,券也;無音私列切者。
或相什百 百當作佰,與什同意。
十、百,數也。
什、佰,十倍、百倍。
螬食實者 螬當作,俗省。
誅纣伐奄 奄當作。
奄,大也;又,奄宦。
其麗不億 億當作意,加人作億,安也。
從意之億,不成字。
濟人于溱洧 溱當作。
溱,臨武水名。
彌子 彌當作。
從弓,不成字。
抱關擊柝 柝當作。
從斥,不成字。
刍豢 刍當作。
刍,刈草也;又,王刍。
君子不亮 亮當作,亮不成字。
狐狸 狸當作貍,不從犬。
菽粟 菽當作,子蕭切,辛果也,今俗作椒。
凡屢見者,但舉其一,餘皆可通。
他如德不從彳,肰不從火,應膺從疒,深不從罙,鬥當從門之類,流俗傳寫成熟,不能遍擿。
合外内之道也 今監本《四書大全》作“内外”。
按外内、内外,随文先後皆可。
古本相承作“外内”,不當改易。
俗解謂合外于内,則纖迂矣。
“萬章曰鄉原一鄉皆稱原人焉”章 趙氏本“萬章”作“萬子”,想亦臨文偶異。
屋廬、樂正、公都既得稱子,章亦可稱。
但趙注謂其不解聖人之道,故稱“萬子”美之以責之,斯迂謬矣。
然遽改“章”字,亦非阙疑之道。
當仍“萬子”,自可不用趙說。
《四書考異》全書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