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經學凡例 注 附《儀禮》後

關燈
,凡《戴記》所有説儀容專篇,取爲通論附後。

    外有散文脫節,凡係説禮與儀容者通輯之。

     一、此經專以儀容爲主,所有制度之事歸入《王制》,樂事别爲一經,至於婦女禮少,《儀禮》胎教、保傅、學禮之類,統附《孝經》後,以示區别。

     〔附〕容經凡例注以《容經》爲主。

     一、學堂修身教科書苦無善本,厥有二端:一舍身本位,泛及倫理社會,不能劃清界限;一牽涉理解,如《論語》、經傳高深玄微之論,使初學無從領受,視爲畏途。

    今以《容經》爲主,專就身字立説,以符其名實,舉切於耳目、手足、衣服、飲食之事,專主行蹟,不涉理論,教者故易於指授,學者亦易於領解,豈不兩得其益哉! 一、古昔以《爾雅》、《説文》爲小學,以其但解本字,不與他字連綴成文,取記憶之力爲多,故于幼稚腦力相宜。

    後人乃以《四書串講》等書代之,義理高深,非幼稚所能領解,則不得不以俗情俚論開導之,繆種流傳,積非成是,群以孔孟爲村學究,其於注學問大有防礙。

    《禮經》如四書,《容經》如《爾雅》、《説文》,綴文字以成經,連六容以爲禮,習容爲習禮之初基,亦如讀經之先治《爾雅》、《説文》也。

     一、此科專就修身立教。

    《大學》言修身在正心,心學深隱,非初學所宜,俟入中學以後,再行補授。

    至於倫理屬家學,社會屬國學,另有專科,故亦不濫及焉。

    《大學》:天子、庶人皆以修身爲本。

    《孟子》亦以身爲天下國家之本,腳踏實地,易知易行,不似格緻舊説之頭上安頭名目也,亦難解也。

     一、班《志》、《儒林傳》雲:漢興,魯高堂生傳《士儀禮》注十七篇。

    今之《儀禮》爲經者也。

    又雲:魯徐生善爲頌,師古曰:頌,讀與「容」同。

    孝文時,以善爲頌,爲禮官大夫,傳子至孫延、襄。

    襄其資性善爲頌,不能通經;延頗能,未善也。

    襄亦以頌爲大夫,至廣陵内史。

    延及徐氏弟子公戶滿意、桓生注、單次皆爲禮官大夫,而瑕丘蕭奮以禮至淮陽太守。

    諸言爲頌者由徐氏。

    蘇注引《漢舊儀》:有二郎爲此頌貌盛儀事,有徐氏,徐氏後有張氏,不知經,但能盤辟爲禮容。

    天下郡國有容史,皆謁魯學頌。

    案:頌即賈子之《容經》,爲《禮經》之緯者也。

     一、徐氏所傳之禮,與高堂生所傳爲一經一緯。

    今其書存於新書,猶有經名,欲習儀者當由容始。

    今以《容經》傳記附於《儀禮》之後,同爲魯學。

     一、《容經》共十六門:志色、容、視、言爲四經,立、坐、行、趨、跘、旋、跪、拜、伏、坐車、立車、兵車爲容之節目。

    四經又分四目:曰朝廷、曰祭祀、曰軍旅、曰喪紀。

    立、坐又分四目:曰經立經作、曰共立共作、曰肅立肅坐、曰卑立卑坐,而末以總禁統之。

    皆經文有韻,以便誦習。

    後八節皆總論此事,如《儀禮》之義也。

     一、《容經》又名《曲禮》,所謂「曲禮三千」者也。

    經以志、容、視、言爲綱,以下詳於容而略於三事,當是以容包三事。

    然佚容隻四字,定有脫文。

    考之《戴記》、子傳,闕節尚多。

    今先就此十六門刺取記傳爲之傳記,凡有此經未備而見於記傳者,依例補目,附於本經傳記之後。

    大約其旨亦數千也。

     一、經首志色,志在中,色發外,實一事也。

    今分朝廷、祭祀、軍旅、喪紀四目分取傳記之志色,其有言志色不入四門者,彙附於後。

     一、《容經》既分四目,今作爲四巨冊以歸之,而下文言容之事復有十一門,則爲「志容」一門子目。

    大約此條爲詳,然有出於四目十一門之外者,如飲食、饋獻、灑掃之類,則仿其例附於巨冊之後。

     一、視經依例分四目。

    所有以下十一門之視亦依例分收,其有不入此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