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色下
關燈
小
中
大
夫綜一切色法而為之稱,則曰器界。
猶俗雲自然界。
器界者,貌似物各獨立,疏離隔礙,而實則凡物互相系屬,互相通貫,渾成全體。
一片荷華豈容孤特繁榮,實與百産精英相為資藉耳。
一顆沙子何堪單獨存住,實與無量星球相為攝持耳。
故知器界實乃完然全體,雖其表象宛爾許多部分為各各獨立之物事,而究極言之,各部分相屬相貫,要不容截然離異也。
器界一切現象,世俗習見謂從過去生已便住,持續至今,當趨未來,故說器界可容久住。
雖不必恒住,而容有長久時住故。
世間作此解。
此說似是而非其實也。
器界果是實物,堪雲久住?今既無實,住者其誰?如前已說,器界唯是無量動點,幻現衆相。
動點者,才生即滅,即字吃緊,無有暫住時故。
刹那刹那,别别頓起,前後刹那動點,各各新起,都不住故。
别别者,不一義。
前不至後,此不至彼。
實無前後彼此等相,特順俗而設言之耳。
本來無物,說誰久住?世俗計動點或為有質微粒,小莫能破。
實則動點幻似凝質而本非質。
俗顧未之審耳。
複有難言:“動點非質,理亦宜然。
唯吾人于動點随轉,前滅後生,說名随轉。
既不能不設想有前後刹那,其前刹那動點起已即滅,後刹那動點新生亦複不住,造化無有留礙,斯理固爾,但前後刹那中間,宜有少隙可得,意謂中間有至小之時分,名為少隙。
有少隙可得故,則造化豈不有中斷時耶?”曰:惡。
是何言!汝計有少隙可得者,是以世俗時間觀念推度法爾道理。
此雲刹那,原依妄相遷流假為之名,而實非世俗時間義故。
《量論》詳之。
故雖假說前後刹那,而于其間無容畫割,奚有少隙而可得哉?是以動點生滅随轉,新新不住,前刹那動點方滅,後刹那動點即生,雖複前滅後生,宛爾遷流,而不容設想生滅中間有時分故。
然則化恒新而蛻故不留,時非實而無隙何斷。
理實如是,其複奚疑?夫動點随轉,幻似有物推移,恍若此物從一狀态而至别一狀态,如跳躍以進者,不知此乃先後動點方滅方生,如是随轉,先方滅,後方生,刹那刹那生滅密運,随轉不熄。
幻似有物飛躍而無實物由此趣彼。
斯理之玄,難為索證。
理之至極,本不可以知測,以知識推測,徒疑而不信。
不可以物征耳。
或複難言:“刹那既非世俗時間義,而仍于刹那說前後何耶?”曰:言前刹那滅,顯其非常。
言後刹那生,遮執為斷。
為明非斷非常義故,假說前後;而不可如世俗執實前後相,以是假說故。
至理本超時空。
以言思表之,不得不曲成封畛與次第。
此順善會,不可執故。
或複難言:“若動點刹那刹那頓現者,宇宙之化豈非有頓而無漸耶?”曰:化無留迹,新新而起,如何非頓?彼計為漸者,若依前後刹那假說,前滅後生,相似相續,亦得名漸。
然此前後相,畢竟假說故,要非可執實,如何定執有漸義耶?或複難言:“若如頓變說者,造化豈非絕對自由耶?”曰:自由者,待限制而後見。
宇宙變化,其力無待,極神極妙,本無限制。
斯無所謂自由,亦無所謂不自由。
以自由與不自由而猜蔔化理,同是情識迷妄故。
設計為不自由者,如前已說,無限制故,雲何不自由?設計為絕對自由者,無限制故,又從何而見其為自由乎?且如絕對自由說者,将可謂宇宙之化刹那刹那,詭也雜亂,而為毫無天則與恒性者耶?天則猶雲自然之則。
故知自由與不自由,此于大化,兩無可拟。
或更問言:“動點随轉,決無中斷,是義成就,已如前說。
随轉義注見前。
然多數動點系,形成粗色,則不能無散滅何耶?”曰:粗色境者,其成幻成,其滅幻滅,自性空故,粗色無有實自體故,故雲成滅皆幻。
何須置論。
然俗計粗色為實有者,随情施設,但随妄情而施設故。
亦可無遮。
此言在世俗谛中亦不遮撥粗色境也。
如俗計書案或瓶盆等為實有者,吾又何曾不随順之而說為實有耶? 于俗所謂廣博器界之中而有一特殊部分焉,即吾等有情之身體是已。
有情者,衆生之别名,以其有情識故,因名有情。
身體本器界中之一部分,非離器界而獨立。
然人情之惑也,執身體為内,而不知器界非外,實則身體即器界攝。
何可猥執一隅,昧厥全體乎?善夫楊慈湖之說曰:“自生民以來,未有能識吾之全者。
惟睹夫蒼蒼而清明而在上,始能言者名之曰天。
又睹夫隤然而博厚而在下,又名之曰地。
清明
猶俗雲自然界。
器界者,貌似物各獨立,疏離隔礙,而實則凡物互相系屬,互相通貫,渾成全體。
一片荷華豈容孤特繁榮,實與百産精英相為資藉耳。
一顆沙子何堪單獨存住,實與無量星球相為攝持耳。
故知器界實乃完然全體,雖其表象宛爾許多部分為各各獨立之物事,而究極言之,各部分相屬相貫,要不容截然離異也。
器界一切現象,世俗習見謂從過去生已便住,持續至今,當趨未來,故說器界可容久住。
雖不必恒住,而容有長久時住故。
世間作此解。
此說似是而非其實也。
器界果是實物,堪雲久住?今既無實,住者其誰?如前已說,器界唯是無量動點,幻現衆相。
動點者,才生即滅,即字吃緊,無有暫住時故。
刹那刹那,别别頓起,前後刹那動點,各各新起,都不住故。
别别者,不一義。
前不至後,此不至彼。
實無前後彼此等相,特順俗而設言之耳。
本來無物,說誰久住?世俗計動點或為有質微粒,小莫能破。
實則動點幻似凝質而本非質。
俗顧未之審耳。
複有難言:“動點非質,理亦宜然。
唯吾人于動點随轉,前滅後生,說名随轉。
既不能不設想有前後刹那,其前刹那動點起已即滅,後刹那動點新生亦複不住,造化無有留礙,斯理固爾,但前後刹那中間,宜有少隙可得,意謂中間有至小之時分,名為少隙。
有少隙可得故,則造化豈不有中斷時耶?”曰:惡。
是何言!汝計有少隙可得者,是以世俗時間觀念推度法爾道理。
此雲刹那,原依妄相遷流假為之名,而實非世俗時間義故。
《量論》詳之。
故雖假說前後刹那,而于其間無容畫割,奚有少隙而可得哉?是以動點生滅随轉,新新不住,前刹那動點方滅,後刹那動點即生,雖複前滅後生,宛爾遷流,而不容設想生滅中間有時分故。
然則化恒新而蛻故不留,時非實而無隙何斷。
理實如是,其複奚疑?夫動點随轉,幻似有物推移,恍若此物從一狀态而至别一狀态,如跳躍以進者,不知此乃先後動點方滅方生,如是随轉,先方滅,後方生,刹那刹那生滅密運,随轉不熄。
幻似有物飛躍而無實物由此趣彼。
斯理之玄,難為索證。
理之至極,本不可以知測,以知識推測,徒疑而不信。
不可以物征耳。
或複難言:“刹那既非世俗時間義,而仍于刹那說前後何耶?”曰:言前刹那滅,顯其非常。
言後刹那生,遮執為斷。
為明非斷非常義故,假說前後;而不可如世俗執實前後相,以是假說故。
至理本超時空。
以言思表之,不得不曲成封畛與次第。
此順善會,不可執故。
或複難言:“若動點刹那刹那頓現者,宇宙之化豈非有頓而無漸耶?”曰:化無留迹,新新而起,如何非頓?彼計為漸者,若依前後刹那假說,前滅後生,相似相續,亦得名漸。
然此前後相,畢竟假說故,要非可執實,如何定執有漸義耶?或複難言:“若如頓變說者,造化豈非絕對自由耶?”曰:自由者,待限制而後見。
宇宙變化,其力無待,極神極妙,本無限制。
斯無所謂自由,亦無所謂不自由。
以自由與不自由而猜蔔化理,同是情識迷妄故。
設計為不自由者,如前已說,無限制故,雲何不自由?設計為絕對自由者,無限制故,又從何而見其為自由乎?且如絕對自由說者,将可謂宇宙之化刹那刹那,詭也雜亂,而為毫無天則與恒性者耶?天則猶雲自然之則。
故知自由與不自由,此于大化,兩無可拟。
或更問言:“動點随轉,決無中斷,是義成就,已如前說。
随轉義注見前。
然多數動點系,形成粗色,則不能無散滅何耶?”曰:粗色境者,其成幻成,其滅幻滅,自性空故,粗色無有實自體故,故雲成滅皆幻。
何須置論。
然俗計粗色為實有者,随情施設,但随妄情而施設故。
亦可無遮。
此言在世俗谛中亦不遮撥粗色境也。
如俗計書案或瓶盆等為實有者,吾又何曾不随順之而說為實有耶? 于俗所謂廣博器界之中而有一特殊部分焉,即吾等有情之身體是已。
有情者,衆生之别名,以其有情識故,因名有情。
身體本器界中之一部分,非離器界而獨立。
然人情之惑也,執身體為内,而不知器界非外,實則身體即器界攝。
何可猥執一隅,昧厥全體乎?善夫楊慈湖之說曰:“自生民以來,未有能識吾之全者。
惟睹夫蒼蒼而清明而在上,始能言者名之曰天。
又睹夫隤然而博厚而在下,又名之曰地。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