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色下
關燈
小
中
大
者吾之清明,博厚者吾之博厚,而人不自知也。
人不自知而相與指名曰,彼天也,彼地也,如不自知其為我之手足,而曰彼手也,彼足也,如不自知其為己之耳目鼻口,而曰彼耳目也,彼鼻口也。
是無惑乎!自生民以來,面牆者比比耶。
”又曰:“不以天地萬物萬化萬理為己,而惟執耳目鼻口四肢為己,是剖吾之全體而裂取分寸之膚也,是梏于血氣而自私也,自小也,非吾之軀止于六尺七尺而已也。
坐井而觀天,不知天之大也;坐血氣而觀己,不知己之廣也。
”詳此所雲,甚有理緻。
世俗或以己身為自然界之一斷片而不知己身實赅攝自然,本為一體同流。
雖複說有全分之殊,自然界是全,而身體則此全中之一分也。
其實分即全也,分即全之分故。
全即分也。
全即分之全故。
氣脈自爾流通,萬物皆相容攝、相維系,無有孤立者。
攻取何妨異用。
萬物有和同而相取者,有逆異而相攻者,作用詭異,要以會成全體之妙。
本非一合相,此借用《金剛經》語。
經約本體言,此約形器言。
蓋謂己身與萬物對待,宛然有衆多部分故。
而又完然整然,不為截異之體段。
己身與萬物相容相系而成全體故。
其妙如此。
故夫于分而冥會其全,則一己之身,介群有而非小;于全而不礙其分,則一己之身,備衆物而非大。
直至小大之見雙亡,全分之相俱泯,斯以玄同彼我而寓諸無竟者夫!然人情偏執,顧乃迷于分以昧其全。
本來圓滿,何為自虧?本來廣大,胡以自狹?不亦悲乎! 身體雖說為器界之一部分,然從身器相互之感應為言,則身體又屬器界之中心。
凡吾一身周圍環繞之事物,近自耳目所接聲光等塵,遠至日局已外或有他日局。
此于吾身或疏或親,環而交感,親者直接,疏者間接。
身受物感,至為繁複。
一感之來,關系無量,如手觸一顆沙子,此為直接之感,而沙子之存在則與全宇宙相關,是沙子直接的以其力來感時,實間接的挾全宇宙之力以俱來也。
而吾身又即一一有以應之而毋或滞焉。
其應之也,且将使器世間随吾身運動而變更狀态。
如體力強者舉重若輕,是物之輕重視吾身之動。
又如身近物則視之大,身遠物則視之小,是物之大小視吾身之動。
舉此二例,略見其概耳。
此如大一統之國然。
其萬方争自效以達于中樞,其中樞複發号施令以布之萬方。
若乃萬方視聽随中樞而更化,一如身動而令四周境物從之易态。
故身之部分,乃于大器而為其中心。
大器者,舊于器界亦名為大,相狀大故。
此猶俗雲大自然界也。
東土建言有之,“天地設而人位其中”,亦此意也。
天地者,器界之異名耳。
設者,器成而象着,故以陳設言之。
人位其中,以人之身為器界中心故。
夫身于器為中心而不窮于應者謂之往,器向中心而不已于感者謂之來。
故來不自外,器非身外物故。
外則隔截,雲何來必有往?往來同時,隻是一種事情,以此證知無隔截處。
又往非馳外,其以為外物而馳求之者,特妄識分别耳。
外則隔截,雲何往必有來?準上可知。
知往來之幾者,則知身器本無實。
動而往者身也,其來者則器也。
故身器無實物,隻此往來動勢而已。
往來無端,效而不息,效者謂往來之變,無端而呈也。
此宇宙之情乎!此中以感應屬身器,至于感之而有了别與應之而不爽其則者,方乃是心,便非此所及。
夫身器相連屬而為全體,此前所已明者。
然使見于全而忽于其分,則近取諸身之謂何?顧可于此不察乎。
蓋一身雖通于大全,大全謂器界也。
而身固分化也,分化則獨也。
成個體故,故謂之獨。
其所以分化而成獨者何哉?原夫恒轉本生生之大力,乃渾然至一而無封畛,其猶浩浩洪流,何可以涯際測耶?然以翕而幻成乎器,則于渾一之中不得不起分化之用。
設無分化,則辟彼洪流将泛濫而無所集中,終亦無所藉以自顯。
故身者,分化而成器,即由恒轉大力所為顯其生生真機而不得不出于是耳。
若乃身之組織最精巧者,厥惟神經系,而腦筋實号中樞。
故善發揮其獨之能事者,尤在于腦。
身辟則利刃,而腦則利刃之鋒也。
利刃之精銳全著于鋒、而身之精銳全在乎腦。
是故生生之大力既以形成乎腦,而還憑于腦以發現,一若百工善事必先利其器者;而此力之全集于腦,則又若電之走尖端,勢用猛疾,夫孰知其所以然耶? 上來辨章身器,色法略明。
今當以次詳之心法。
人不自知而相與指名曰,彼天也,彼地也,如不自知其為我之手足,而曰彼手也,彼足也,如不自知其為己之耳目鼻口,而曰彼耳目也,彼鼻口也。
是無惑乎!自生民以來,面牆者比比耶。
”又曰:“不以天地萬物萬化萬理為己,而惟執耳目鼻口四肢為己,是剖吾之全體而裂取分寸之膚也,是梏于血氣而自私也,自小也,非吾之軀止于六尺七尺而已也。
坐井而觀天,不知天之大也;坐血氣而觀己,不知己之廣也。
”詳此所雲,甚有理緻。
世俗或以己身為自然界之一斷片而不知己身實赅攝自然,本為一體同流。
雖複說有全分之殊,自然界是全,而身體則此全中之一分也。
其實分即全也,分即全之分故。
全即分也。
全即分之全故。
氣脈自爾流通,萬物皆相容攝、相維系,無有孤立者。
攻取何妨異用。
萬物有和同而相取者,有逆異而相攻者,作用詭異,要以會成全體之妙。
本非一合相,此借用《金剛經》語。
經約本體言,此約形器言。
蓋謂己身與萬物對待,宛然有衆多部分故。
而又完然整然,不為截異之體段。
己身與萬物相容相系而成全體故。
其妙如此。
故夫于分而冥會其全,則一己之身,介群有而非小;于全而不礙其分,則一己之身,備衆物而非大。
直至小大之見雙亡,全分之相俱泯,斯以玄同彼我而寓諸無竟者夫!然人情偏執,顧乃迷于分以昧其全。
本來圓滿,何為自虧?本來廣大,胡以自狹?不亦悲乎! 身體雖說為器界之一部分,然從身器相互之感應為言,則身體又屬器界之中心。
凡吾一身周圍環繞之事物,近自耳目所接聲光等塵,遠至日局已外或有他日局。
此于吾身或疏或親,環而交感,親者直接,疏者間接。
身受物感,至為繁複。
一感之來,關系無量,如手觸一顆沙子,此為直接之感,而沙子之存在則與全宇宙相關,是沙子直接的以其力來感時,實間接的挾全宇宙之力以俱來也。
而吾身又即一一有以應之而毋或滞焉。
其應之也,且将使器世間随吾身運動而變更狀态。
如體力強者舉重若輕,是物之輕重視吾身之動。
又如身近物則視之大,身遠物則視之小,是物之大小視吾身之動。
舉此二例,略見其概耳。
此如大一統之國然。
其萬方争自效以達于中樞,其中樞複發号施令以布之萬方。
若乃萬方視聽随中樞而更化,一如身動而令四周境物從之易态。
故身之部分,乃于大器而為其中心。
大器者,舊于器界亦名為大,相狀大故。
此猶俗雲大自然界也。
東土建言有之,“天地設而人位其中”,亦此意也。
天地者,器界之異名耳。
設者,器成而象着,故以陳設言之。
人位其中,以人之身為器界中心故。
夫身于器為中心而不窮于應者謂之往,器向中心而不已于感者謂之來。
故來不自外,器非身外物故。
外則隔截,雲何來必有往?往來同時,隻是一種事情,以此證知無隔截處。
又往非馳外,其以為外物而馳求之者,特妄識分别耳。
外則隔截,雲何往必有來?準上可知。
知往來之幾者,則知身器本無實。
動而往者身也,其來者則器也。
故身器無實物,隻此往來動勢而已。
往來無端,效而不息,效者謂往來之變,無端而呈也。
此宇宙之情乎!此中以感應屬身器,至于感之而有了别與應之而不爽其則者,方乃是心,便非此所及。
夫身器相連屬而為全體,此前所已明者。
然使見于全而忽于其分,則近取諸身之謂何?顧可于此不察乎。
蓋一身雖通于大全,大全謂器界也。
而身固分化也,分化則獨也。
成個體故,故謂之獨。
其所以分化而成獨者何哉?原夫恒轉本生生之大力,乃渾然至一而無封畛,其猶浩浩洪流,何可以涯際測耶?然以翕而幻成乎器,則于渾一之中不得不起分化之用。
設無分化,則辟彼洪流将泛濫而無所集中,終亦無所藉以自顯。
故身者,分化而成器,即由恒轉大力所為顯其生生真機而不得不出于是耳。
若乃身之組織最精巧者,厥惟神經系,而腦筋實号中樞。
故善發揮其獨之能事者,尤在于腦。
身辟則利刃,而腦則利刃之鋒也。
利刃之精銳全著于鋒、而身之精銳全在乎腦。
是故生生之大力既以形成乎腦,而還憑于腦以發現,一若百工善事必先利其器者;而此力之全集于腦,則又若電之走尖端,勢用猛疾,夫孰知其所以然耶? 上來辨章身器,色法略明。
今當以次詳之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