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宣自述
關燈
小
中
大
自拙作瘋話問世以來,承讀者不棄,屢以不佞之真實姓名年齡籍貫及現狀見問。不佞愈不答複,問者愈催促不已。幾有法吏訊盜"若不從實招來,難免老爺生氣"之勢。不佞狡展無術,隻好自将醜史,全盤托出于左:
不佞氏宣、名永光。今河北省灤縣城内南街人。乳名和尚,學名金壽。民元十月投考陸軍預備學校時,始改今名。朋輩屢以老宣呼之,因以為号。祖籍魯之青州。遷于浙之馀姚。明末,在浙之一支已傳至八世。八世中有洞出公者,宦遊北上,入籍灤州(今改縣)。及不佞之身,已十一世矣,故不佞為紹興師爺之後。先父字若眉,居名笃齋,人稱笃齋先生。系廪貢生,候選州同,曾佐張騰蛟軍門戎幕。以耽于理學,不台時尚,窮老授徒以終。先母氏吳,同籍灤州。生先長次兩姊及不佞三人。不佞九齡入塾,受業于家庭專館教員石杏村先生。前清光緒二十四年,入本縣教會學校成美學館,習英語與科學。
二十七年,入北京彙文書院為"洋學生"。在校時,以讀書為桎梏,以欺騙師長為能事。屢屢攀牆越屋私出遊玩。永不與諸同學合群為伍。入禮拜堂即暗讀小說。有時亦喃喃頌禱,假冒信徒。進自習室即濫寫情書,兼習繪事。尤精于某種圖畫。幸天相"惡"人,不佞雖不務正,而各科除算術外,無不及格。算學雖為不佞所深惡痛絕,然以巧弄計謀之故,亦可勉強夠分。
三十二年冬,即步入社會與書本絕緣。且以父殁乏資,未能出洋"鍍金"。彼時人材缺乏,事浮于人。不佞遂自命為先知先覺,目空一切。朝辭一職,夕即有人約聘。五年之中,所改職業至七種之多。僅以郵政一事而言,不佞若肯耐守至今,位置已可超出郵政務官以上。入民國後,曆充第一第二陸軍預備學校,彙文學校,民大,華大,朝大,北大,鐵大,平大農學院等校之教員講師,以曆史地理英文三項,誤人子弟。就中以A、B、C、D騙人之時最多。且又濫竽于政軍二界,為中下兩級官佐。
現年五九加四。身高四尺八寸。體重百十八磅。面黃瘦無發,狀如鴉片煙鬼。天性剛愎頑劣,易喜易怒。貪食而無量。好色而無欲。三餐無肉則哭。半日無妻則弗。元配本縣龔氏。繼娶北平趙氏。均旗籍人。此即不佞幼年好談排滿之果報也。不佞因罪孽深重,不自殒滅,禍延子嗣。龔氏僅遺一女,嫁已三年。去冬,趙氏流産一男,形體未全,即赴修文。今仍奉祀于某大醫院中,可謂典型猶在。龔氏于民廿一,駕返瑤池,享年七七有二。生時暴烈善怒,不佞畏之如虎。趙氏系民廿二,迎娶過門。芳齡四八又四。天性剛猛多疑,不佞怕之如神。
不佞奔馳南北東西二十餘年。既未從事革命運動,又未為國為民謀求幸福。蹉跎至今,不但将祖産變作揮霍之資。至此時衰力竭之年,一旦失業,即有斷炊之慮。不佞現居東城某巷,賃舍八間。日以吃飯睡覺澆花養魚弄貓戲狗為事。每日食米飯二小碗,用菜二大盤,吸紙煙兩盒,飲濃茶六壺。大便二次,小便二十餘次。飯飽水足,即倒身一睡。日夜共睡十二小時。且好潔成癖,将大好光陰,多耗于灑掃盥浴刷牙濯足之間。雖有藏書之癖,苦無讀書之心。喜集碑帖,而無觀摩之志。近三年來,學校中若有校長,肯為保镳,不佞即"倒"執教鞭,對付些時。否則即勉強撰稿,售之報社。造謠惑世,騙取金錢。合計平津兩處稿費,月入百元左右,足敷生活購書浪費與還債之需。決不為未來之少爺小組,遺下分文資産。至愚夫婦養老之資,惟托諸于上帝老天爺而已。所供是實。再有問者,恕不答複。
不佞氏宣、名永光。今河北省灤縣城内南街人。乳名和尚,學名金壽。民元十月投考陸軍預備學校時,始改今名。朋輩屢以老宣呼之,因以為号。祖籍魯之青州。遷于浙之馀姚。明末,在浙之一支已傳至八世。八世中有洞出公者,宦遊北上,入籍灤州(今改縣)。及不佞之身,已十一世矣,故不佞為紹興師爺之後。先父字若眉,居名笃齋,人稱笃齋先生。系廪貢生,候選州同,曾佐張騰蛟軍門戎幕。以耽于理學,不台時尚,窮老授徒以終。先母氏吳,同籍灤州。生先長次兩姊及不佞三人。不佞九齡入塾,受業于家庭專館教員石杏村先生。前清光緒二十四年,入本縣教會學校成美學館,習英語與科學。
二十七年,入北京彙文書院為"洋學生"。在校時,以讀書為桎梏,以欺騙師長為能事。屢屢攀牆越屋私出遊玩。永不與諸同學合群為伍。入禮拜堂即暗讀小說。有時亦喃喃頌禱,假冒信徒。進自習室即濫寫情書,兼習繪事。尤精于某種圖畫。幸天相"惡"人,不佞雖不務正,而各科除算術外,無不及格。算學雖為不佞所深惡痛絕,然以巧弄計謀之故,亦可勉強夠分。
三十二年冬,即步入社會與書本絕緣。且以父殁乏資,未能出洋"鍍金"。彼時人材缺乏,事浮于人。不佞遂自命為先知先覺,目空一切。朝辭一職,夕即有人約聘。五年之中,所改職業至七種之多。僅以郵政一事而言,不佞若肯耐守至今,位置已可超出郵政務官以上。入民國後,曆充第一第二陸軍預備學校,彙文學校,民大,華大,朝大,北大,鐵大,平大農學院等校之教員講師,以曆史地理英文三項,誤人子弟。就中以A、B、C、D騙人之時最多。且又濫竽于政軍二界,為中下兩級官佐。
現年五九加四。身高四尺八寸。體重百十八磅。面黃瘦無發,狀如鴉片煙鬼。天性剛愎頑劣,易喜易怒。貪食而無量。好色而無欲。三餐無肉則哭。半日無妻則弗。元配本縣龔氏。繼娶北平趙氏。均旗籍人。此即不佞幼年好談排滿之果報也。不佞因罪孽深重,不自殒滅,禍延子嗣。龔氏僅遺一女,嫁已三年。去冬,趙氏流産一男,形體未全,即赴修文。今仍奉祀于某大醫院中,可謂典型猶在。龔氏于民廿一,駕返瑤池,享年七七有二。生時暴烈善怒,不佞畏之如虎。趙氏系民廿二,迎娶過門。芳齡四八又四。天性剛猛多疑,不佞怕之如神。
不佞奔馳南北東西二十餘年。既未從事革命運動,又未為國為民謀求幸福。蹉跎至今,不但将祖産變作揮霍之資。至此時衰力竭之年,一旦失業,即有斷炊之慮。不佞現居東城某巷,賃舍八間。日以吃飯睡覺澆花養魚弄貓戲狗為事。每日食米飯二小碗,用菜二大盤,吸紙煙兩盒,飲濃茶六壺。大便二次,小便二十餘次。飯飽水足,即倒身一睡。日夜共睡十二小時。且好潔成癖,将大好光陰,多耗于灑掃盥浴刷牙濯足之間。雖有藏書之癖,苦無讀書之心。喜集碑帖,而無觀摩之志。近三年來,學校中若有校長,肯為保镳,不佞即"倒"執教鞭,對付些時。否則即勉強撰稿,售之報社。造謠惑世,騙取金錢。合計平津兩處稿費,月入百元左右,足敷生活購書浪費與還債之需。決不為未來之少爺小組,遺下分文資産。至愚夫婦養老之資,惟托諸于上帝老天爺而已。所供是實。再有問者,恕不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