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〇 薛瑄

關燈
上述諸儒皆南籍。薛瑄,山西河津人,号敬軒,他可代表明代初期之北學。其為學,悃愊無華,恪守宋人矩镬。嘗手鈔《性理大全》,通宵不寐。人稱為薛夫子。時中官王振用事,瑄以鄉人召用,大臣欲瑄詣振謝,拒不可,曰:“拜爵公朝,謝恩私室,某所不能。”已遇振于東閣,百官皆跪,瑄長揖而已。振大恨,陷之罪,系獄論死。瑄讀《易》不辍。覆奏将決,振有老仆,亦山西人,泣于竈下。振怪問,曰:“聞薛夫子将刑。”振問:“何以知其人?”曰:“鄉人也。”具言瑄生平。振惘然,立傳旨戍邊,尋放還。嗣複起用,為南京大理寺卿。中官金英奉使過南京,公卿餞之江上,瑄獨不往。英返,言于衆曰:“南京好官惟薛瑄。”英宗複辟,于謙将就刑,瑄謂同列曰:“此事人所共知,各有子孫。”石亨奮然曰:“事已定,不必多言。”召閣議,瑄又力言之,終不獲救。其後遂乞緻仕。臨卒有詩:“七十六年無一事,此心始覺性天通。”崔銑論瑄之出處,謂:“王振之引,若辭而不往,豈不愈于抗而見禍?于忠肅有社稷功,其受害也,先生固争之,争不得,即以此事去,尤為光明俊偉。”故黃宗羲謂瑄出處,“盡美不能盡善”。

    所著有《讀書錄》,大概為《太極圖說》《西銘》《正蒙》之義疏。高攀龍說其“無甚透悟”,殆是的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