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 初期明學

關燈
明代學術,大體沿襲宋。關于學術上之中心問題及最高目标,均未能擺脫宋人,别自創辟。而且明代學術,較之宋代,遠為單純。初期宋學之博大開展,以及南渡後浙東史學之精密細緻,明人都沒有。他們隻沿襲着正統宋學的一脈,但又于正統宋學中剔去了周、邵、張三家。實際明代學術,隻好說沿襲着朱、陸異同的一問題。他們對此問題之貢獻,可說已超過了朱、陸,但亦僅此而止。明學較之宋學,似乎更精微,但也更單純。黃宗羲說:

    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獨于理學,前代所不及。繭絲牛毛,無不辨析,真能發先儒之所未發。程門之辟釋氏,其說雖繁,總是在迹上,其彌近理而大亂真者,終是指不出。明儒于毫厘之際,使無遁影。

    這是明學之獨特處。

    其實明代學術,隻須舉王守仁一人作代表,其他有光彩有力量的,也都在守仁後。我們此刻姑把守仁未起以前劃為明學之初期,但初期明學絕不能和初期宋學相比拟。那一時期,隻是經曆過蒙古百年統治之後,一種嚴霜大雪掩蓋下底生機萌芽,卻不像初期宋學般元氣淋漓,規模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