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 劉因
關燈
小
中
大
劉因字蘿吉,容城人,學者稱靜修先生。他與許衡為元初北方兩大儒。因初治訓诂疏釋之學,辄歎曰:“聖人精義,殆不止此!”後來趙複得周、程、張、邵、朱、呂之書,始曰:“我固謂當有是也。”衡仕元而因則否。衡于元初,有興文播化功,數十年間,彬彬号名卿材大夫者皆衡門人,由是北人始知有所謂聖賢之學。而因享年不永,又抗節不仕,故其沾被亦不遠。嘗為詩曰:
人生喪亂世,無君欲誰仕?滄海一橫流,飄蕩豈由己。
又曰:
乾坤固未壞,杞人已哀鳴。雖知無所濟,安敢遂忘情?
元代學風,至為委靡,虞集嘗論之,謂:
文正許衡谥沒,後之随聲附影者,謂修辭申義為玩物,而苟且于文章;謂辨疑答問為躐等,而姑困其師長。謂無所猷為為涵養德性,謂深中厚貌為變化氣質。外以聾瞽天下之耳目,内以蠱晦學者之心思,上負國家,下負天下。而謂文正之學果出于此乎?
這固然由于受時代的壓迫,但許衡所稱,本屬粗迹,其力不足以斡旋。因高蹈不仕,在天地混濁中,保持一清潔的人格,論其對後世的影響,卻似轉優于衡了。
人生喪亂世,無君欲誰仕?滄海一橫流,飄蕩豈由己。
又曰:
乾坤固未壞,杞人已哀鳴。雖知無所濟,安敢遂忘情?
元代學風,至為委靡,虞集嘗論之,謂:
文正許衡谥沒,後之随聲附影者,謂修辭申義為玩物,而苟且于文章;謂辨疑答問為躐等,而姑困其師長。謂無所猷為為涵養德性,謂深中厚貌為變化氣質。外以聾瞽天下之耳目,内以蠱晦學者之心思,上負國家,下負天下。而謂文正之學果出于此乎?
這固然由于受時代的壓迫,但許衡所稱,本屬粗迹,其力不足以斡旋。因高蹈不仕,在天地混濁中,保持一清潔的人格,論其對後世的影響,卻似轉優于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