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序
關燈
小
中
大
元恺少年遊學北庠,請業黃岡熊先生。兩年而南歸,躬耕南楚資江之野。勞作餘暇,惟泉聲山色是娛。日月易逝,吾年忽忽逾六十矣。平生寡陋,莫窺大道,慚愧師門。近聞先生衰病,僑居上海。遠來随侍,承授尊著《體用論》。反複尋玩,竊有緻廣大、盡精微之歎。先生之學從佛家大乘入手,大乘雙輪,空有兩宗譬如車有雙輪。其宇宙論皆分别性相。一者,不生不滅法,所謂真如,是為法性。猶雲實體。二者,生滅法,亦名因緣法,是為法相。猶雲現象。性、相,剖成生滅與不生滅之兩界,佛法東來千載,大師宿德莫不奉持惟謹。先生初亦承之,卒複懷疑。乃自由參究,仰觀俯察于天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久之自然會通。忽觸悟《變經》,啟發益宏,始歎此理聖人發之已久矣。《易經》亦稱《變經》。遂乃歸本孔子,創明體用不二之宗。自是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運無乎不在。此本論所為作也。元恺嘗試思之,實體變成宇宙萬象,其内部若無相反之幾,何由成變?若無複雜之性,雲胡發展?故知哲學上一元唯心論者,猜想宇宙本源唯是單獨的精神性;一元唯物論者,猜想宇宙本源唯是單獨的物質性。皆非深徹理根之談也。萬有之原、萬理之根,曰理根。見郭象《莊》注。然則先生此論豈止救佛氏之失而已乎!是書字字皆道其經曆,佛典有以少文而攝無量義者,此其類也。元恺離師年久,不圖老鈍,猶得親承至論。維時海上陰寒。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意趣悠然,敬為斯序。此書由封君用拙謄寫,請影印二百部保存。并記。夏曆戊戌年甲寅月,公元一九五八年春日,弟子南嶽老農韓元恺
附記:恺問:“先生此論,以宇宙萬象名為功用。何耶?”先生曰:“功用者,生生不息、變動不居之謂。宇宙萬象元是實體之生生與變動而已。不是實體如母,萬象如子,成為各别也。故萬象亦名功用。”
附記:恺問:“先生此論,以宇宙萬象名為功用。何耶?”先生曰:“功用者,生生不息、變動不居之謂。宇宙萬象元是實體之生生與變動而已。不是實體如母,萬象如子,成為各别也。故萬象亦名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