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葫蘆谷地形如名,是個腹地遼闊,入谷處狹小的地方,人一入内就像進入束緊的口袋,把守着谷。
處便不易進出,陸定禧等人一入了葫蘆谷便沒了消息,連馬匹奔騰的塵嚣也瞧不見。
有一名渾身是血的前哨兵奔出求援,他一說完話人就斷氣了,說燕王誤中忽雅陷阱,被圍困葫蘆谷七天七夜,最後被數千南蠻人逼至懸崖邊,身中數箭,連人帶馬跌落崖底。
但是派軍去尋,在崖底隻見肢離破碎的馬屍,燕王下落不明,隻留下他從不離身的佩劍——折月劍。
皇上聽了消息不禁大怒,「為什麼會失蹤?沒帶人去查嗎?!」好好的一個人怎會平白無故的沒了蹤影,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怎麼查,兵荒馬亂的,到處都有南蠻士兵到處流竄,恐怕六皇弟是兇多吉少了。
」陸定宗裝出傷心不已的神情,似為弟弟的死感到悲憤,但心裡卻暗暗竊喜,死得好。
傳言雖是失蹤,可是在布滿瘴氣的南蠻地界,連南蠻本地人都不見得能全身而退,何況是身負重傷的陸定禧,他的生還機會極為渺茫。
「查,朕要知道禧兒到底是死是活,不能讓禧兒白白流落在南蠻,還有,是誰通報他南蠻頭領忽雅在葫蘆谷,接應的人呢?!五千名兵馬入谷居然連一名援兵也未至。
」明擺着是陷阱。
前方戰事是勝是敗對朝廷政局影響甚大,此事不宜走漏,唯恐百姓驚慌,皇上隻在禦書房接見宰相、五部尚書等重臣,及數名與此次戰局有關的皇子,共同商議。
陸定禧的生死對戰局影響甚大,少了善于行軍打仗的大将軍,戰況怕是會生變,清平城能不能保住也是一大問題,而過了清平城便毫無天險,南蠻的軍隊還能不一舉揮軍而來嗎? 痛失皇兒又憂心敵軍動向的皇上十分震怒,将桌上的松花石硯丢向群臣面前,不偏不倚的落在陸定淵腳旁,隻差幾寸便會砸到他身上,沾着墨的石硯斷成三截,墨汁飛濺。
故作為難的陸定宗看了面色微凝的陸定淵。
「父皇,不是兒臣不查,而是沒法查呀!若朝中無人與敵國互通消息,南蠻人怎麼曉得我方的布兵情況、何時出兵、走哪一條路徑、用什麼樣的陣法、領軍的人又是誰?」 「你是指有人通敵叛國?!」一聽事态嚴重的皇上有些坐不住,神色凝重的起身,來回踱步。
「兒臣不敢肯定,但是不無可能,明明就快大獲全勝了呀!為何出現了情勢逆轉?反倒是我方的常勝将軍被打得落花流水,父皇也曉得六皇弟沒啥本事,就是會打仗而已,是我朝一員戰無不勝的猛将,行軍布陣他最在行了,哪那麼容易為敵所欺,一大隊人馬走進敵人布置好的圈套。
」一定是有人假傳軍情,誘人中計。
陸定宗話中深意便是此意。
這也是陸定淵心裡所想的,重生前六弟的死因并不單純,他想親自赴戰場查明真相,好為枉死的兄弟報仇,揪出陷害六弟的賣國賊。
可是在他整裝待發之際,一道聖旨下來了,奪去他的職務和封号,勒令閉門思過,除了王府……不,那時已是尋常府邸,他一步也不許踏出門口,更不準任何人過府探視。
而後是定遠将軍易遠山接下兵權,他倒像撿了便宜似的,一路勢如破竹的直搗黃龍,把六弟生前的功績全都抹滅,變成他一人的功勞,沒人記得是六弟先把敵軍打得潰不成軍、無力反擊,才令定遠将軍一舉平定南蠻,後封賜威遠侯。
人家力戰而亡把熊給殺了,後至之人砍下熊腦自稱是自己捕獵,這算什麼呢!六弟輸在他已經不能為自己開口。
這一世,難道又要重演一樣的事? 「你說,給朕說清楚,何人如此大膽,敢對朕的江山起了觊觎之心。
」他肯給,才是那人的,反之,便是犯上。
「父皇,這你得問問四皇弟了。
」他開了個頭,先射出第一箭,把最有可能擋路的阻礙拉下馬。
陸定宗已知曉陸定淵與太子交好,對太子的上位抱持支持态度,若想讓太子沒法順利的登基,第一個要除掉的是甯王。
不能為己所用便是敵人,除之而後快。
「甯王?」皇上擰眉。
終于來了,原來三皇兄這般想他死。
陸定淵恭恭敬敬
處便不易進出,陸定禧等人一入了葫蘆谷便沒了消息,連馬匹奔騰的塵嚣也瞧不見。
有一名渾身是血的前哨兵奔出求援,他一說完話人就斷氣了,說燕王誤中忽雅陷阱,被圍困葫蘆谷七天七夜,最後被數千南蠻人逼至懸崖邊,身中數箭,連人帶馬跌落崖底。
但是派軍去尋,在崖底隻見肢離破碎的馬屍,燕王下落不明,隻留下他從不離身的佩劍——折月劍。
皇上聽了消息不禁大怒,「為什麼會失蹤?沒帶人去查嗎?!」好好的一個人怎會平白無故的沒了蹤影,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怎麼查,兵荒馬亂的,到處都有南蠻士兵到處流竄,恐怕六皇弟是兇多吉少了。
」陸定宗裝出傷心不已的神情,似為弟弟的死感到悲憤,但心裡卻暗暗竊喜,死得好。
傳言雖是失蹤,可是在布滿瘴氣的南蠻地界,連南蠻本地人都不見得能全身而退,何況是身負重傷的陸定禧,他的生還機會極為渺茫。
「查,朕要知道禧兒到底是死是活,不能讓禧兒白白流落在南蠻,還有,是誰通報他南蠻頭領忽雅在葫蘆谷,接應的人呢?!五千名兵馬入谷居然連一名援兵也未至。
」明擺着是陷阱。
前方戰事是勝是敗對朝廷政局影響甚大,此事不宜走漏,唯恐百姓驚慌,皇上隻在禦書房接見宰相、五部
陸定禧的生死對戰局影響甚大,少了善于行軍打仗的大将軍,戰況怕是會生變,清平城能不能保住也是一大問題,而過了清平城便毫無天險,南蠻的軍隊還能不一舉揮軍而來嗎? 痛失皇兒又憂心敵軍動向的皇上十分震怒,将桌上的松花石硯丢向群臣面前,不偏不倚的落在陸定淵腳旁,隻差幾寸便會砸到他身上,沾着墨的石硯斷成三截,墨汁飛濺。
故作為難的陸定宗看了面色微凝的陸定淵。
「父皇,不是兒臣不查,而是沒法查呀!若朝中無人與敵國互通消息,南蠻人怎麼曉得我方的布兵情況、何時出兵、走哪一條路徑、用什麼樣的陣法、領軍的人又是誰?」 「你是指有人通敵叛國?!」一聽事态嚴重的皇上有些坐不住,神色凝重的起身,來回踱步。
「兒臣不敢肯定,但是不無可能,明明就快大獲全勝了呀!為何出現了情勢逆轉?反倒是我方的常勝将軍被打得落花流水,父皇也曉得六皇弟沒啥本事,就是會打仗而已,是我朝一員戰無不勝的猛将,行軍布陣他最在行了,哪那麼容易為敵所欺,一大隊人馬走進敵人布置好的圈套。
」一定是有人假傳軍情,誘人中計。
陸定宗話中深意便是此意。
這也是陸定淵心裡所想的,重生前六弟的死因并不單純,他想親自赴戰場查明真相,好為枉死的兄弟報仇,揪出陷害六弟的賣國賊。
可是在他整裝待發之際,一道聖旨下來了,奪去他的職務和封号,勒令閉門思過,除了王府……不,那時已是尋常府邸,他一步也不許踏出門口,更不準任何人過府探視。
而後是定遠将軍易遠山接下兵權,他倒像撿了便宜似的,一路勢如破竹的直搗黃龍,把六弟生前的功績全都抹滅,變成他一人的功勞,沒人記得是六弟先把敵軍打得潰不成軍、無力反擊,才令定遠将軍一舉平定南蠻,後封賜威遠侯。
人家力戰而亡把熊給殺了,後至之人砍下熊腦自稱是自己捕獵,這算什麼呢!六弟輸在他已經不能為自己開口。
這一世,難道又要重演一樣的事? 「你說,給朕說清楚,何人如此大膽,敢對朕的江山起了觊觎之心。
」他肯給,才是那人的,反之,便是犯上。
「父皇,這你得問問四皇弟了。
」他開了個頭,先射出第一箭,把最有可能擋路的阻礙拉下馬。
陸定宗已知曉陸定淵與太子交好,對太子的上位抱持支持态度,若想讓太子沒法順利的登基,第一個要除掉的是甯王。
不能為己所用便是敵人,除之而後快。
「甯王?」皇上擰眉。
終于來了,原來三皇兄這般想他死。
陸定淵恭恭敬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