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獻給這世上所有的母親

關燈
“我說小兒子啊,你不是在寫文章嗎,所以呀,不管什麼時候,你如果有空時能寫寫我的故事就好啦。

    不敢說我的故事能寫出十五六本的書,但四五本應該是肯定有的吧?” 每次她這麼說的時候,我沒有一次和氣地回答“好,我會那樣的!”,都隻是一笑而過而已。

    我沒有欣然答應而以那種面帶假笑的方式來應對母親的理由是,我的固有觀念認為,因為天生的貧困,大半輩子都在為孩子而操勞的母親根本就沒有什麼可歌可泣的生涯,她有的隻是艱難平凡的人生而已。

     然而,到了現在母親去世之後,我才明白我的那些想法是多麼的低劣和狹隘,多麼的錯誤! 我那時并不知道平凡的價值。

    我不知道支撐着這片土地的經濟與時代的棟梁,就是生活的苦難和經得起痛苦的無數平凡,而一生都活在這種平凡之下的勞動人民,是多麼的艱難,多麼的辛苦,多麼的可敬。

     啊,我這無比晚熟和愚蠢的人啊!母親健在的時候我沒有意識到這些,或者說直接不加考慮就擱到了一邊,到母親去世以後,才抱頭痛哭嘶聲裂肺,我分明就是一個缺心眼的人、不孝之子。

     為了我,為了我的兄弟,為了她的孩子們,母親獻出了她的一生,如果這些都不值得感激、感動和感恩,還有什麼能使我産生這種真切的心情?如果給我喂奶、喂飯、買書,送我到遙遠的外地留學的媽媽爸爸不可敬、不動人,那麼還有誰對我來說能稱得上可敬和動人呢? 我重新回想了母親對我提過的事情,仔細揣摩了母親叫我給她寫書的真正意圖以及她當時的心情。

    我隐約覺得,與其說母親真想要一本關于自己的書,還不如說是希望作為小兒子的我,對于離人生的盡頭并不遙遠的她、對于她的人生,能深思一下。

    所以是不是,由于沒生過、沒養過像朋友般貼心的女兒,母親就想從我這個小兒子這裡,以寫書為契機,聽聽這些話呢?…… 我一次次強忍着滑下的淚水,越想越抱怨自己為人的不足,後悔萬分。

    母親在世的時候,我從來沒有向她說過一句“謝謝您生我養我”。

    靠着母親所賜的骨、血和肉來生活,卻從來沒有說過那些最基本的感恩的話,這成為了我心中最刻骨銘心的痛苦。

     到了現在,我還是決定整理我殘存的記憶,寫一本關于我母親人生的書,即使我知道這已經是為時已晚,徒勞無功。

    因為我想,我母親的一生就是她們那一輩大部分母親們的一生,我的後悔與不孝則是這世上很多兒女們,在自己都還不知情的情況下,所犯下的巨大錯誤。

     上篇 紅色鐵皮屋頂房 六七歲時就不用說了,直到上了初中,我還一直認為這個房子是個洋房,因為我以為洋房就是有鐵皮屋頂的房子。

    後來才知道,西式的洋房是兩層樓的,而紅色鐵皮屋頂房則應該叫做鐵皮闆房。

    因為紅色鐵皮屋頂房是日本統治時期日本人住過的房子,所以我想是不是應該叫做“敵軍基地”,可是那屋頂又像烏龜殼一樣,太矮太扁了。

    這個房子現在還坐落在鹹昌邑的鬧市之中,而它現在的主人,是我小時候在鬧市運營碾米房的許氏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