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落葉

關燈
秋很深了,葉在枝上瑟縮。

     寒風呼嘯,掙紮的聲音那麼脆弱: 一定别放開我的手啊,葉喊着說。

     絕對不會放開你!這是枝的承諾。

     然而,葉終于無助地飄落。

     媽媽,媽媽,淚水灑了一地。

     晚秋的樹旁,葉是迷路的孩子。

     明? 嘩啦啦,嘩啦,嘩啦,嘩啦啦啦……這聲音并不是秋蟲發出的叫聲,而是我還很小的時候,也就是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在我們家後院整天不停地回響着的、從家庭工廠傳來的聲音。

    那時,我們家辦了個從蠶繭中抽繭絲的小工廠。

    我的故鄉尚州鹹昌一帶之所以被叫做“三白之鄉”,就是因為盛産白米、沾有白色粉末的柿餅和用作絲綢材料的白色明?而得名的。

     我們家既沒有種大米,也沒有數十數百棵的柿樹。

    而是在後院,将五六平方米的石闆瓦屋頂歪歪地釘在紅色鐵皮屋頂房的屋頂邊上,用水泥磚粗糙地壘起來,蓋成一個小得簡直不能稱為“工廠”的作業場。

    因為是爸爸叫上一個勞工用三天時間趕出來的,倒像是窩棚或者倉庫。

    裡面則有可供兩個人進行缫絲作業的工作台。

     個人工作台的構造就可以想成用粗角木做成的約2米寬、1.7米高的六面體框架。

    框架裡面是一個可以裝進兩塊炭火的火盆,火盆上則是放蠶繭燒水的洗臉盆,洗臉盆正前方或者上方裝有三四個紐扣大小的耳子,它們用陶瓷制成并且中部有小孔,可以把蠶絲抽上來。

    放在沸水中的一瓢蠶繭被煮熟了并解出蠶絲的時候,坐在洗臉盆前面的技工就迅速地把絲的一頭連接到快速旋轉着的耳子孔裡,這樣蠶絲就可以沿着轉面纏繞在後面轉着的三四個小絲排上。

    隻有技工像騎自行車一樣用雙腳踩木踏闆,才能使“X”形小紡車的繞線闆和耳子轉動起來。

    所以,“嘩啦,嘩啦,嘩啦啦”的聲音就是那些紐扣孔一樣的小小的耳子把蠶絲抽上去時所發出的聲音。

     不管怎麼說,我們從大邱請來了兩個大嬸當技工,第二天絲工場就開工了。

    作為紅色鐵皮屋頂房的主婦,媽媽的工作就是給那兩個大嬸打下手。

    清晨,把兩處炭火都燒得旺旺的,往盆子裡裝好三分之二左右的水,然後把已煮好的一兩瓢蠶繭倒進去,就是媽媽一天工作的開始。

    還有,給在我們家隔壁寄宿的技工大嬸們準備飯和零食也是媽媽的活兒。

    而且,因為炭火和熱水噴出的水蒸氣,工作台炎熱難當,技工們不時地跟媽媽要杯涼水,還有諸如加點蠶繭、把熱水倒到盆裡等工作,讓媽媽忙個不停。

     媽媽沒有一句怨言,欣然地接受着她們瑣碎的要求。

    當然,她們工作得越快,我們家賺錢越多,但是,媽媽的真正目的卻是想從她們那裡學到缫絲的技術。

    做飯店生意時,就想盡辦法從霸道的主廚那裡學到制作冷面的技術,或者制作炸醬面、雜拌面的技術,還有制作生拌活魚的技術。

    她明白,萬一主廚因為要求加薪、臨時有事或者要去休假等諸如此類的原因而不來工作的話,飯店就要直接關門了。

    自己沒有技術而雇人做生意,雖然是主人,卻也常常因為那些而心煩。

    “我走了看你怎麼辦,等着瞧吧”,這是技工們(包括主廚)的一貫作風,所以主人有話也不能說,隻能附和着他們,暗暗在心裡郁悶。

    把那些不順眼的家夥炒鱿魚,自己親手幹是最好的,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大降低用人費,自然也就掙得更多。

    若想那樣,隻有附和着主廚或技工們,從基礎開始把技術一個一個學下來。

    顯然,媽媽正是這樣打算的。

    原來需要兩個技工的,如果自己也親自幹的話,就可以改成用一個,就可以省下相應的工錢。

     有一天,一個技工說家裡有什麼事,隻好把一個作業架閑着,年幼的我就像乞丐一樣,向技工大嬸客氣地伸出了塑料瓢。

    大嬸就用漏勺刮一下作業盆的盆底,滿滿地盛起抽完蠶絲的蠶蛹,裝在我的瓢裡。

    當時,我被蠶蛹香噴噴的味道迷住了,吃得比大米拌大麥的飯還要多。

    在我将一把蠶蛹塞進嘴裡的時候,媽媽面帶不自然的微笑,用盤子托着一個喝啤酒的玻璃杯,走進了作業場。

     “咔,哎喲……還以為是涼水,原來是涼爽的汽水呀?” 那時媽媽還不到四十歲,比她年紀大三四歲的技工回頭看了看她,那疑惑的眼神仿佛在說:“這一個多月來我們喝的都是涼水,今天這是怎麼回事兒?” “沒什麼。

    原來想着買瓶啤酒的……可是啤酒畢竟是酒,怕妨礙做事,就買了汽水。

    ” “哎喲,一杯啤酒算什麼酒啊,啤酒那才叫透心涼啊!但是不管怎麼說,汽水也謝謝啦!” 技工扯出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額頭上、脖子上和鼻梁上的汗珠後,又重新踩起了作業踏闆。

    在附近晃了一會兒,媽媽試探似的開始跟技工搭讪。

     “吳大嬸一休就是三天,這可怎麼辦哪?” “沒辦法呀。

    不是喜事嘛,她小叔子要成親了,怎麼說也不能裝着不知道啊。

    ” “那倒是……就是有點擔心作業量會受到影響……所以啊您看,大嬸……?” “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