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上篇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知易者可與言詩。
比興者,懸象之義也;開阖者,陰陽之例也。
發揮者情,往來者時,大小者體,悔吝者驗之言,吉兇者察乎氣。
陽巳回則寒愈劇,人将享則困益至,故禍敗萌而氣熖愈熾,福祐臨而拂亂益深。
三代之學,必論天人之際,以消長倚伏,非斬然而來也。
嗚呼!易備矣,詩、書詳焉,今之學者知之否乎?空同子曰:暑日但靜坐,則心便定,心定則涼,然,老人不能也。
道心者,借血氣行者也。
孔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複夢見周公。
身衰則行之難,孟子亦曰:壯而行之。
昔人謂文至檀弓極。
遷史序骊姬雲雲,檀于第曰公安骊姫,約而該,故其文極如此。
論文,天下無文矣。
夫文者,随事變化,錯理以成章者也。
不必約,太約傷肉;不必該,太該傷骨。
夫經、史體殊,經主約,史主該。
譬之畫者,形容之也,貴意象具。
且如非骊姬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之類是也。
經者,丈之要者也,曰安而食寝備矣。
自檀弓文極能之論興,而天下好古之士惑于是,惟約之務為。
湔洗為聱牙,為剜剔,使觀者知所事而不知所以事,無由仿佛其形容。
西京之後作者無。
聞矣。
或曰:今之材松柏故易摧,古之材金玉故難朽。
予曰:金不鑄,玉不琢,古而今矣。
松相非棟梁不斲,今而古矣。
或曰:斲之人,摧之巳,今之材自棄哉?予曰:不鑄不琢,無害于質。
斲之摧之,質斯毀之欤。
涉疑而徑詢于長則渎,聞譽而專叩于巳則損。
故夷齊知仁,桑戶知簡,謂之善問。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君子不下帶而道存焉。
記曰:視不下帶。
其言至近,然道存者何也?視上于帶則傲,下則戚,傾則奸。
無是三者,非道乎?故曰善言。
或問:詩集自序謂真詩在民閑者,風耳,雅頌者,固文學筆也。
空同子曰:籲!黍離之後,雅頌微矣,作者變正靡達,音律罔諧,即有其篇,無所用之矣。
予以是專風乎言矣。
籲!予得已哉! 張東海韻辯: 東冬青清何以殊,虞模、麻遮何以同?夫東冬、青、清反切本殊,而人自不殊。
虞模、麻照之論興,而天下好古之士惑于是惟約之,務為湔洗,為聱牙,為剜剔,使觀者知所事,而不知所以事,無由仿佛其形容。
西京之後作者無。
聞矣。
或曰:今之材松柏故易摧,古之材金玉故難朽。
予曰:金不鑄,玉不琢,古而今矣。
松相非棟梁不斲,今而古矣。
或曰:斲之人,摧之巳,今之材自棄哉。
予曰:不鑄不琢,無害于質。
斲之摧之,質斯毀之欤。
涉疑而徑詢于長則渎,聞譽而專叩于巳則損。
故夷齊知仁,桑戶知簡,謂之善問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君子不下帶而道存焉。
記曰:視不下帶。
其言至近,然道存者何?也。
視上于帶則傲,下則戚,傾則奸。
無是三者,非毀。
量折沖處元誤。
而民不争,忘衢惠。
後老士豈仕忿辭者?鄧湮以何言矣,予以是專風乎言矣。
籲!予得已哉!張東海韻辯東冬青清,何以殊虞模麻。
遮,何以同夫東冬青清反切本殊而人自不殊虞模麻心臣遮調恊本同,而人自不同,顧歸罪韻者,嗚呼!人之蔽至此哉!韻母子相生,五音互之,自然而成聲。
智不能加,愚不能損。
信如此言,則冬、江、貞、先、虞尤不得通押,而說不得說,去聲。
哲不得哲聲邪?今人因前人雲四聲出于沈氏,遂不複根究,便立訓教人。
不知茲韻其來也巳遠,沈特校定之耳。
王維詩高者似禅,卑者似僧,奉佛之應哉!人心系則難脫,惟聖罔念作狂,斯反之之聖乎?衛武公抑詩如履薄冰,臨深淵是
比興者,懸象之義也;開阖者,陰陽之例也。
發揮者情,往來者時,大小者體,悔吝者驗之言,吉兇者察乎氣。
陽巳回則寒愈劇,人将享則困益至,故禍敗萌而氣熖愈熾,福祐臨而拂亂益深。
三代之學,必論天人之際,以消長倚伏,非斬然而來也。
嗚呼!易備矣,詩、書詳焉,今之學者知之否乎?空同子曰:暑日但靜坐,則心便定,心定則涼,然,老人不能也。
道心者,借血氣行者也。
孔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複夢見周公。
身衰則行之難,孟子亦曰:壯而行之。
昔人謂文至檀弓極。
遷史序骊姬雲雲,檀于第曰公安骊姫,約而該,故其文極如此。
論文,天下無文矣。
夫文者,随事變化,錯理以成章者也。
不必約,太約傷肉;不必該,太該傷骨。
夫經、史體殊,經主約,史主該。
譬之畫者,形容之也,貴意象具。
且如非骊姬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之類是也。
經者,丈之要者也,曰安而食寝備矣。
自檀弓文極能之論興,而天下好古之士惑于是,惟約之務為。
湔洗為聱牙,為剜剔,使觀者知所事而不知所以事,無由仿佛其形容。
西京之後作者無。
聞矣。
或曰:今之材松柏故易摧,古之材金玉故難朽。
予曰:金不鑄,玉不琢,古而今矣。
松相非棟梁不斲,今而古矣。
或曰:斲之人,摧之巳,今之材自棄哉?予曰:不鑄不琢,無害于質。
斲之摧之,質斯毀之欤。
涉疑而徑詢于長則渎,聞譽而專叩于巳則損。
故夷齊知仁,桑戶知簡,謂之善問。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君子不下帶而道存焉。
記曰:視不下帶。
其言至近,然道存者何也?視上于帶則傲,下則戚,傾則奸。
無是三者,非道乎?故曰善言。
或問:詩集自序謂真詩在民閑者,風耳,雅頌者,固文學筆也。
空同子曰:籲!黍離之後,雅頌微矣,作者變正靡達,音律罔諧,即有其篇,無所用之矣。
予以是專風乎言矣。
籲!予得已哉! 張東海韻辯: 東冬青清何以殊,虞模、麻遮何以同?夫東冬、青、清反切本殊,而人自不殊。
虞模、麻照之論興,而天下好古之士惑于是惟約之,務為湔洗,為聱牙,為剜剔,使觀者知所事,而不知所以事,無由仿佛其形容。
西京之後作者無。
聞矣。
或曰:今之材松柏故易摧,古之材金玉故難朽。
予曰:金不鑄,玉不琢,古而今矣。
松相非棟梁不斲,今而古矣。
或曰:斲之人,摧之巳,今之材自棄哉。
予曰:不鑄不琢,無害于質。
斲之摧之,質斯毀之欤。
涉疑而徑詢于長則渎,聞譽而專叩于巳則損。
故夷齊知仁,桑戶知簡,謂之善問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君子不下帶而道存焉。
記曰:視不下帶。
其言至近,然道存者何?也。
視上于帶則傲,下則戚,傾則奸。
無是三者,非毀。
量折沖處元誤。
而民不争,忘衢惠。
後老士豈仕忿辭者?鄧湮以何言矣,予以是專風乎言矣。
籲!予得已哉!張東海韻辯東冬青清,何以殊虞模麻。
遮,何以同夫東冬青清反切本殊而人自不殊虞模麻心臣遮調恊本同,而人自不同,顧歸罪韻者,嗚呼!人之蔽至此哉!韻母子相生,五音互之,自然而成聲。
智不能加,愚不能損。
信如此言,則冬、江、貞、先、虞尤不得通押,而說不得說,去聲。
哲不得哲聲邪?今人因前人雲四聲出于沈氏,遂不複根究,便立訓教人。
不知茲韻其來也巳遠,沈特校定之耳。
王維詩高者似禅,卑者似僧,奉佛之應哉!人心系則難脫,惟聖罔念作狂,斯反之之聖乎?衛武公抑詩如履薄冰,臨深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