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訂後記

關燈
《春秋左傳今注今譯》一書,初版于一九七一年印行,距今已二十年整。此書由李宗侗教授主其事,另有襄助者先後三人。大部分由李教授口述,襄助者筆記,難免有誤解誤記之處;又注者與譯者常非同一人,因之又有注文與譯文各說各話現象。二十年來,為本書提出訂正意見之學術界人士甚多。北投張鼎銘先生撰有“李宗侗注譯春秋左傳糾謬”約三萬五千言;台南葛振東先生撰有“讀《春秋左傳今注今譯》筆記”,指出本書錯誤三百四十四條。這二位先生曾為本書投注了不少心力。

    指一九九〇年九月,下同。去年九月,本人應台灣商務印書館之請,為本書作校訂。雖明知此一校訂工作出力不讨好,但為了對《左傳》這部經書盡一點心力,仍勉為其難應允。校訂工作自去年九月迄今,曆時半年完成,校訂之前,曾拟就以下四點處理原則:

    一、本書今注今譯文字,有其特殊語法。凡是文意尚屬可解,雖語句拗澀不順,亦不予更動。

    二、全書體例不一,如春秋紀年下所标示公元紀年之位置不一,又如“文公十有四年”“昭公十四年”等書寫方式不一,凡此均無礙于文意,不予更動。

    三、今注部分,原注如有其依據,雖有另一家注釋較此為勝,亦不予更動。

    四、本書标點,問題最多。其中以、,。三符号錯雜使用情形最為普遍,無頁無之;該加未加或點錯位置者亦時有所見。上述情形中如明顯影響文意者均加訂正,其他不予更動。

    半年來,雖為本書之校訂朝夕從事,但難免偶有疏忽之時;且所為者究系校訂工作,亦難免有不易使力之處。竟工之日,隻能說:對《左傳》這部經書已盡了一點心力。

    葉慶炳

    一九九一年三月十二日識于台北晚鳴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