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哀公下
哀公十有四年(公元前四八一年)
經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
傳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1,叔孫氏之車子商獲麟2,以為不祥,以賜虞人3,仲尼觀之曰:“麟也!”然後取之。
今注 1大野:杜注說:“在高平巨野縣東北大澤是也。
” 2車子商獲麟:車子是不大的官吏,叫商,得到一個麒麟。
3虞人:管山林川澤的官。
< 今譯 十四年春天,在魯國西方大野打獵,叔孫氏屬下的車子商捕獲一個麒麟,以為不祥,就賞給管山澤的官吏虞人。
後來孔子看見了就說:“這是麒麟。
”然後就把它留下了。
經小邾射以句繹來奔。
傳小邾射以句繹來奔1,曰:“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
”使子路,子路辭。
季康子使冉有謂之曰:“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對曰:“魯有事于小邾,不敢問故,死其城下可也。
彼不臣而濟其言,是義之也2,由弗能。
” 今注 1小邾射以句繹來奔:句繹在今山東繹縣東南。
小邾射是小邾的大夫。
2彼不臣而濟其言,是義之也:他不守臣道,而我贊成他的話,這是表示我以他為義。
今譯 小邾的大夫叫射的,帶着句繹這地方逃到魯國來。
他說:“要使子路來同我約定,我就無須同魯國盟誓了。
”就派子路去,子路辭謝。
季孫肥叫冉有對他說:“千乘的國家,不信他的盟誓,而信你的一句話,你何必不去呢?”回答說:“魯國若與小邾有戰事,我不必問是什麼緣故,我就可以在小邾的城下戰死。
他不守臣道,而我贊成他的話,是以他為義舉,我仲由不能做這件事。
” 經夏,四月,齊陳恒執其君,寘于舒州。
傳齊簡公1之在魯也,阚止有寵焉,及即位,使為政,陳成子2憚之,驟顧諸朝。
諸禦鞅3言于公,曰:“陳阚不可并也,君其擇焉4。
”弗聽。
子我夕,陳逆5殺人逢之,遂執以入6,陳氏方睦,使疾而遺之潘沐,備酒肉焉7,飨守囚者醉而殺之,而逃。
子我盟諸陳于陳宗8。
初,陳豹9欲為子我臣,使公孫言己10,已有喪而止,既而言之曰:“有陳豹者,長而上偻11,望視12,事君子必得志。
欲為子臣,吾憚其為人也,故緩以告。
”子我曰:“何害,是其在我也。
”使為臣,他日與之言政,說,遂有寵,謂之曰:“我盡逐陳氏而立女,若何?”對曰:“我遠于陳氏矣!且其違者不過數人,何盡逐焉?”遂告陳氏。
子行曰:“彼得君,弗先,必禍子。
”子行舍于公宮13。
夏,五月,壬申,成子兄弟四乘如公14,子我在幄,出逆之,遂入閉門。
侍人15禦之,子行殺侍人。
公與婦人飲酒于檀台16,成子遷諸寝,公執戈将擊之。
大史子餘曰:“非不利也,将除害也。
”成子出舍于庫,聞公猶怒,将出,曰:“何所無君?”子行抽劍曰:“需事之賊也,誰非陳宗17?所不殺子者,有如陳宗。
”乃止。
子我歸,屬徒攻闱與大門,皆不勝,乃出。
陳氏追之,失道于弇中18,适豐丘19,豐丘人執之以告,殺諸郭關20。
成子将殺大陸子方21,陳逆請而免之。
以公命取車于道,及耏22衆,知而東之,出雍門23陳豹與之車,弗受曰:“逆為餘請,豹與餘車,餘有私焉。
事子我而有私于其雠,何以見魯衛之士?”東郭賈24奔衛。
庚辰,陳恒執公于舒州。
公曰:“吾早從鞅之言不及此!” 今注 1齊簡公:悼公的兒子壬。
2陳成子:陳常。
3諸禦鞅:齊大夫。
4君其擇焉:你隻能選擇用一個人。
5陳逆:即子行。
6遂執以入:把他逮起來送到朝廷上。
7使疾而遺之潘沐,備酒肉焉:叫他裝着有病給他送去米汁加上酒肉。
米汁是洗頭用的。
8子我盟諸陳于陳宗:阚止就與諸陳氏,在陳氏家廟中盟誓。
9陳豹:陳氏的族人。
10使公孫言己:使公孫介紹他給阚止。
11長而上偻:人很高,背稍駝。
12望視:眼睛往上看。
13子行舍于公宮:子行先逃到陳氏,現在又逃往齊君的宮中。
14四乘如公:成子的兄弟,昭子莊、簡子齒、宣子夷、穆子安、廪丘子、意茲子、芒盈、惠子得,一共八個人,兩個人一輛車,一共四輛。
15侍人:子我的侍人。
16檀台:《山東通志》說:在臨淄縣東一裡。
17誰非陳宗:意思說陳氏宗族甚多。
18弇中:在山東省博山縣境。
19豐丘:《一統志》說:益都臨朐界上有逢山,亦逢伯之國。
案逢與豐古音相近,疑即豐丘。
20郭關:齊郭門。
21大陸子方:是阚止的家臣。
22耏:在今山東省臨淄縣西南二十五裡。
23雍門:齊都城城門。
24東郭寬:即大陸子方。
今譯 齊簡公在魯國的時候,阚止很受寵愛,等到他即君位以後,就叫他管理政權,陳常對他掌政權很害怕,在朝上屢次看他。
齊大夫諸禦鞅對齊簡公說:“陳同阚兩個人,不可以并立,你隻能選用其中的一個人。
”齊簡公不聽。
一天晚上,阚止正在朝上看文件,正碰見陳逆殺了人,就把陳逆逮起來,帶到了朝廷。
陳氏族人很和睦,就使陳逆裝有病,使人給他送去洗頭用的東西,裡邊加上酒肉,就給看守囚犯的人吃,使他喝醉把他殺掉,陳逆就逃走了。
阚止知道了,怕陳氏反叛,就同他們盟誓了。
當初,陳氏族中有一個人叫陳豹,想做阚止的臣屬,使公孫去介紹,後來因為公孫有了喪事就停止了。
除喪以後,就告訴阚止說:“有一個叫陳豹的人,身子很高,肩背彎曲,瞪着眼從上面看,侍奉君子,必定能夠得到君子的信任,他想做你的臣屬,但是我很怕他為人多詐,所以到現在才告訴你。
”阚止說:“這不要緊,這隻在我的把控。
”就叫他做了臣,後來又跟他談政事,很高興,他就得到寵愛。
阚止對他說:“我把陳氏族人全驅逐而立你,怎麼樣呢?”他回答說:“我對陳氏很疏遠,并且不聽從你的隻有幾個人,何必把他們全驅逐呢?”陳豹就告訴了陳逆。
陳逆說:“他能得君心,你要不先下手,必定禍到你身上。
”陳逆就搬到宮裡住。
夏天五月壬申,陳常的弟兄共八人,坐了四輛車到簡公那裡去,阚止正在聽政的帷帳中,出來迎接,陳常進去以後,就關上了宮門。
阚止的侍人抵抗,陳常就把侍人殺掉。
簡公同女人在檀台上飲酒,陳常把簡公遷到正寝裡,簡公拿着戈将打他。
太史子餘說:“不是要對公不利,而是将為你除去禍害。
”陳常出來住到庫中,聽見簡公仍舊生氣,就要逃亡,說:“什麼地方沒有君呢?”陳逆抽出寶劍來說:“懷疑隻會壞事。
陳氏宗族衆多,你要逃亡,我必定将你殺掉,我可以用陳氏宗族來起誓。
”陳常就不逃了。
阚止回來,把他手下軍隊全叫來,攻宮中的小門同大門,都不勝利,就逃走了。
陳氏追他,他在狹道中迷路了,到了豐丘,豐丘人把他逮住了,告訴陳氏,就把他殺在郭關。
陳常将殺大陸子方,陳逆替他請求赦免了他。
假托簡公的命令,在道上取車輛,到了耏這地方,大家全知道,就叫他往東邊去,剛出齊國都城雍門的時候,陳豹給他車輛,他不接受,說:“陳逆請求赦免我,陳豹又給我車,我似乎跟他們有私人的關系,我侍奉阚止,而與他的仇人有私交,怎麼見魯衛的士人呢?”大陸子方就逃到衛國去。
庚辰這天,陳桓在舒州這地方把齊簡公逮起來。
簡公說:“我很後悔不聽諸禦鞅的話,不然不會到這步田地。
” 經庚戌,叔還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庚戌,魯國的叔還死了。
經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五月庚申朔,魯國有日食。
經陳宗豎出奔楚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陳國的宗豎逃到楚國去。
經宋向魋入于曹以叛。
經莒子狅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莒子狅死了。
經六月,宋向魋自曹出奔衛,宋向巢來奔。
傳宋桓魋之寵害于公,公使夫人1驟請享焉,而将讨之。
未及,魋先謀公,請以鞌易薄2。
公曰:“不可,薄宗邑也3。
”乃益鞌七邑,而請享公焉。
以日中為期,家備盡往4。
公知之,告皇野5曰:“餘長魋也,今将禍餘,請即救。
”司馬子仲曰:“有臣不順,神之所惡也,而況人乎?敢不承命,不得左師6不可,請以君命召之。
”左師每食擊鐘,聞鐘聲,公曰:“夫子将食。
”既食又奏,公曰:“可矣。
”以乘車往曰:“迹人7來告曰:逢澤8有介麋焉。
公曰:‘雖魋未來,得左師吾與之田,若何?’君憚告子,野曰嘗私焉,君欲速,故以乘車逆子。
”與之乘,至,公告之故,拜不能起。
司馬曰:“君與之言9。
”公曰:“所難子者,上有天,下有先君!”對曰:“魋之不共,宋之禍也,敢不唯命是聽。
”司馬請瑞10焉,以命其徒攻桓氏11,其父兄故臣曰:“不可。
”其新臣曰:“從吾君之命。
”遂攻之。
子颀12騁而告桓司馬,司馬欲入,子車13止之曰:“不能事君,而又伐國,民不與也,隻取死焉。
”向魋遂入于曹14以叛。
六月,使左師巢伐之,欲質大夫以入焉15,不能,亦入于曹取質16。
魋曰:“不可,既不能事君,又得罪于民,将若之何?”乃舍之,民遂叛之。
向魋奔衛,向巢來奔。
宋公使止之曰:“寡人與子有言矣,不可以絕向氏之祀。
”辭曰:“臣之罪大,盡滅桓氏可也。
若以先臣之故,而使有後,君之惠也,若臣則不可以入矣。
”司馬牛17緻其邑與珪焉而适齊。
向魋出于衛地,公文氏18攻之,求夏後氏之璜焉,與之他玉而奔齊。
陳成子使為次卿,司馬牛又緻其邑焉,而适吳,吳人惡之而反。
趙簡子召之,陳成子亦召之,卒于魯郭門之外,阬氏19葬諸丘輿20。
今注 1夫人:指景公的母親。
2請以鞌易薄:鞌是向魋的封邑。
《方輿紀要》說:薄在今河南商邱縣西北,山東曹縣東南二十裡,亦稱北亳,鞌在北亳之西。
3薄宗邑也:薄是宗廟所在地。
4家備盡往:家中所有的軍隊全帶去。
5皇野:即司馬子仲。
6左師:向魋的哥哥向巢。
7迹人:看禽獸腳印的人。
8逢澤:《正義》說:宋都之旁,别有近地名逢澤。
9君與之言:你可以跟他來起誓。
10瑞:起兵的符節。
11桓氏:就是向魋。
12子颀:向魋的弟弟。
13子車:向魋的弟弟。
14曹:在今山東省定陶縣。
哀公八年宋國滅曹,變成宋邑。
15欲質大夫以入焉:想得到國内的大夫做人質就可以回國。
16不能亦入于曹取質:不能以大夫為質,就将曹人的子弟為人質。
17司馬牛:向魋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18公文氏:衛大夫。
19阬氏:魯國人。
20丘輿:《一統志》說:一作輿城,在今山東費縣西,有司馬牛墓,在南城山。
今譯 宋國桓魋受到寵愛,有害于宋公,宋景公使他的母親屢次享宴桓魋,而想讨伐他。
還沒來得及,桓魋先計謀宋景公,請求用自己的封邑鞌來換薄。
景公說:“不可以,薄是宗廟所在的地方。
”就為鞌加了七個邑,桓魋假裝高興,就請求宴享宋公。
定在中午,桓魋把家裡的甲兵全都帶去了。
宋景公也知道了,告訴皇野說:“我自從桓魋小的時候,就養育他,而現在他想加禍于我,請你趕緊救我。
”皇野說:“有臣不順從,這是神也憤怒的事,何況人呢?敢不接受你的命令,但是若不得到桓魋的哥哥向巢支持是沒有辦法的,請用君的命令叫他來。
”向巢每次吃飯的時候必定敲鐘,聽見敲鐘的聲音,宋景公就說:“他将吃飯了。
”景公就說:“可以去了。
”皇野坐着車去說:“管禽獸痕迹的人來告訴說,逢澤有一個大的麋鹿出現。
宋公說:‘雖然桓魋沒來,得到向巢同我去打獵,怎麼樣呢?’君不敢告訴你,我就說我去試一試,君很想快辦,所以用他坐的車來迎接你。
”同向巢坐車一同來到宋景公那裡,景公告訴他原因,叩頭不能起來。
皇野說:“君可以跟他立誓。
”宋景公就說:“假設有人為難你,上邊有青天,下邊有先君。
”向巢回答說:“魋的不恭敬,是宋國的禍難,我敢不聽從你的命令。
”皇野請求出軍隊的符節,來命令他的黨徒攻打桓氏,他的舊臣說:“不可以。
”他的新臣就說:“遵從我們君的命令。
”就攻打了桓氏。
桓魋的弟弟子颀跑馬去告訴桓魋,桓魋想攻宋景公,他的另一個弟弟子車阻止他說:“不能夠侍奉君,而又要攻打國家,人民是不贊成的,這隻會死。
”桓魋就進入舊曹都反叛了。
六月,使向巢來伐他,向巢不能夠戰勝,想着要求大夫做人質然後回國,但是大夫不答應,他也進了曹的舊都城,想叫曹人的子弟來做人質。
桓魋說:“不可以,既然不能侍奉君,又得罪了人民,那将來怎麼辦呢?”就不要巢人的子弟,巢人就對他反叛了,桓魋逃到衛國,向巢逃到魯國來。
宋景公派人去攔住他說:“寡人跟你已經有了盟誓,不可以絕滅向氏的祭祀。
”他辭謝說:“臣的罪過很大,滅了桓氏也可以。
要是因為先臣,而使桓氏在宋國有後人,這是君的恩惠,至于我本人就不可以再回宋國了。
”桓魋的弟弟司馬牛,交回他的封邑同封邑的符信,而逃到齊國。
向魋經過衛國,衛大夫公文氏來攻打他,要求夏後氏的璜,向魋就給了他别的玉,逃到齊國去。
陳恒使他做次級卿,他弟弟司馬牛又還了他的封邑,而逃到吳國,吳人不喜歡他,他就回來了。
趙鞅叫他,陳恒也叫他,他就死在魯國郭門的外頭,魯國人阬氏把他葬在丘輿這地方。
經齊人弑其君壬于舒州。
傳甲午,齊陳恒弑其君壬于舒州。
孔丘三日齊1,而請伐齊三。
公曰:“魯為齊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對曰:“陳恒弑其君,民之不與者半,以魯之衆,加齊之半,可克也。
”公曰:“子告季孫。
”孔子辭,退而告人曰:“吾以從大夫之後也,故不敢不言。
” 今注 1齊:音栽,音義等于齋。
今譯 甲午,齊陳恒在舒州弑了他的君齊簡公。
孔子三天齋戒,而三次請求讨伐齊國。
魯哀公說:“魯國一直被齊國削弱,你要去讨伐它,将怎麼辦呢?”回答說:“陳恒弑了他的君,齊國人民不贊成他的有一半,用魯國的軍隊,加上齊國的一半可以打勝它。
”魯哀公說:“你去告訴季孫吧!”孔子辭謝不告。
孔子退下來就告訴旁人說:“因為我曾經做過大夫,不敢不告訴。
” 經秋,晉趙鞅帥師伐衛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晉國趙鞅率領軍隊讨伐衛國。
經八月,辛醜,仲孫何忌卒。
傳初,孟孺子洩1将圉馬于成,成宰公孫宿不受,曰:“孟孫為成之病2,不圉馬焉。
”孺子怒,襲成,從者不得入,乃反。
成有司使,孺子鞭之3。
秋八月辛醜,孟懿子卒,成人奔喪,弗内,袒免哭于衢,聽共,弗許4,懼不歸5。
今注 1孟孺子洩:仲孫何忌的兒子孟武伯。
2孟孫為成之病:孟孫因為成的人民很貧苦。
3成有司使孺子鞭之:成的官吏派使人來,孟武伯拿鞭子打他。
4聽共弗許:聽候供給使喚,不答應。
5懼不歸:恐怕不能返成邑去。
今譯 最初的時候,孟孫洩将在他的封邑成去養馬,成宰公孫宿不接受,說:“孟孫因為成的人民很貧困,所以不在這裡養馬。
”孟孫洩發怒,攻打成邑,跟從的人不能進去,就回來了。
成的官吏派人來,孟孫洩拿鞭子打他。
秋天八月辛醜,仲孫何忌死了,成人來奔喪,季孫氏不讓他們進來,成人袒露左臂脫去帽子在大街上哭泣,請聽候使喚,季孫氏也不答應,成人害怕,也不敢回成邑去了。
經冬,陳宗豎自楚複入于陳,陳人殺之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冬,陳國宗豎從楚國到陳國,陳人把他殺了。
經陳轅買出奔楚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陳國轅買逃奔楚國。
經有星孛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魯國有彗星出現。
經饑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魯國鬧饑荒。
哀公十有五年(公元前四八〇年) 經十有五年,春,王正月,成叛。
傳十五年,春,成叛于齊,武伯伐成,不克,遂城輸1。
今注 1輸:《續山東考古錄》說:“當在今山東甯陽縣境。
” 今譯 十五年春,成反叛魯國,歸到齊國去了,孟孫洩讨伐成,不能成功,就在輸修築城。
經夏,五月,齊高無出奔北燕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五月,齊國高無逃奔北燕。
傳夏,楚子西、子期伐吳,及桐汭1,陳侯使公孫貞子2吊焉,及良3而卒,将以屍入4。
吳子使大宰嚭勞且辭曰:“以水潦之不時,無乃廪然隕大夫之屍5,以重寡君之憂,寡君敢辭。
”上介芋尹蓋6對曰:“寡君聞楚為不道,薦伐7吳國,滅厥民人,寡君使蓋備使吊君之下吏。
無祿,使人逢天之慼,大命隕隊,絕世于良,廢日共積,一日遷次8,今君命逆使人曰:‘無以屍造于門。
’是我寡君之命委于草莽也。
且臣聞之曰事死如事生,禮也。
于是乎有朝聘而終以屍将事之禮,又有朝聘而遭喪之禮。
若不以屍将命,是遭喪而還也,無乃不可乎?以禮防民,猶或逾之,今大夫曰:‘死而棄之。
’是棄禮也,其何以為諸侯主?先民有言曰:‘無穢虐士9。
’備使奉屍将命,苟我寡君之命達于君所,雖隕于深淵,則天命也,非君與涉人之過也。
”吳人内之。
今注 1桐汭:《一統志》說:桐汭水在安徽廣德縣西二十五裡之白石山,西北流經建平(郎溪)高淳入丹陽湖,分由蕪湖及當塗入江。
2公孫貞子:陳大夫。
3良:案良城在今江蘇省邳縣境。
4将以屍入:朝聘禮的規矩,若去聘問的人死了,就把他斂入棺材,到聘問的國家朝上,由副使發表他聘問的命令。
5無乃廪然隕大夫之屍:有時搖動損壞大夫的屍首。
6芋尹蓋:是副使。
7薦伐:重新讨伐。
8一日遷次:每天搬一次住所,表示不敢延誤君的命令。
9無穢虐士:不要以死的人為不幹淨。
今譯 夏天,楚國子西、子期讨伐吳國一直到桐汭。
陳侯使大夫公孫貞子去吊問吳國,到了良這地方就死了,将拿他的棺材到吳的朝廷。
吳王使太宰嚭去勞問,并且辭謝說:“因為水潦不按時候,可能損傷大夫的屍體,加重寡君的憂慮,寡君敢辭謝。
”陳國的上副使芋尹蓋回答說:“寡君聽說楚國不合道理,屢次讨伐吳國,殺害吳國的人民,寡君使蓋做副使,來吊你君下邊的官吏。
正使沒有福祿,使人逢天惱怒,大命墜下,在良這地方死了,廢了行路的日期,共積殡斂的用途,每天搬換一個地方,現在你命使人說:‘不要把棺材擡到我們門口。
’是我寡君的命令被丢棄到草莽裡頭。
并且我聽見說過侍奉死人跟對活人一樣。
于是有朝聘而以棺材行事的禮節,又有朝聘而遇見喪事的禮節。
要不以棺材行命令,就是遇見喪事而回國去,這是不可以的吧?用禮節來防治人民,尚且有逾越禮節的,現在大夫說:‘死了就棄掉。
’這是抛棄禮節的,這怎麼樣能做諸侯的盟主?先民有句話說:‘不要以為死人不幹淨。
’我敢奉着屍首行使命令,假設我們陳君的命令能達到你吳君所在,雖然掉到深淵裡,也是天命,不是你吳君同舟人的過錯。
”吳國人就接受了他。
經鄭伯伐宋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鄭伯讨伐宋國。
經秋,八月大雩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八月,魯國行求雨的典禮。
傳秋,齊陳瓘1如楚,過衛,仲由見之曰:“天或者以陳氏為斧斤,既斵喪公室而他人有之,不可知也。
其使終飨之,亦不可知也。
若善魯以待時,不亦可乎?何必惡焉?”子玉曰:“然吾受命矣,子使告我弟2。
” 今注 1陳瓘:陳恒的哥哥子玉。
2子使告我弟:你可以派人告訴我的弟弟,即陳恒。
今譯 秋天,齊國陳恒的哥哥陳瓘到楚國的時候,經過衛國,子路看見他說:“上天或者拿陳氏做斧斤,既毀掉齊國公室,又由旁人占有了,這也是不可知道的,或者使陳氏終究享有它,也是不可知道的。
假設對魯國很親善,以等待這種種變化,不也可以嗎?何必對魯國壞呢?”陳瓘說:“但是我已經接受命令,你派人告訴我弟弟好了。
” 經晉趙鞅帥師伐衛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晉國趙鞅率領軍隊讨伐衛國。
經冬,晉侯伐鄭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冬天,晉侯讨伐鄭國。
經及齊平。
傳冬,及齊平,子服景伯如齊,子贛為介,見公孫成1曰:“人皆臣人而有背人之心,況齊人雖為子役,其有不貳乎2?子,周公之孫也,多飨大利,猶思不義,利不可得,而喪宗國,将焉用之?”成曰:“善哉,吾不早聞命!”陳成子館客3,曰:“寡君使恒告曰,寡君願事君如事衛君。
”景伯揖子贛而進之,對曰:“寡君之願也,昔晉人伐衛,齊為衛故伐晉冠氏,喪車五百,因與衛地,自濟以西,禚、媚、杏以南,書社五百,吳人加敝邑以亂,齊因其病,取與闡。
寡君是以寒心。
若得視衛君之事君也,則固所願也。
”成子病之,乃歸成,公孫宿以其兵甲入于嬴4。
今注 1公孫成:成宰公孫宿。
2其有不貳乎:齊國也可以對你有二心。
3館客:使子服景伯同子貢住到館中。
4嬴:在今山東省泰安縣東南。
今譯 冬天,魯國同齊國講和,子服景伯到齊國去,子貢做副使,見到成宰公孫宿說:“每個人全都是給人做臣,而有背人的心思,齊人雖然給你幫忙,他還能對你沒有二心嗎?你是周公的孫子,一定享受過大的利益,還想着不義,利益不可以得到,而丢掉國家,何必如此呢?”公孫宿說:“很好,我之前沒有聽說過。
”陳恒使子服景伯同子貢就館舍說:“我們寡君叫我告訴你們:‘我願意侍奉魯君同侍奉衛君一樣。
’”子服景伯向子貢作揖,叫他向前去對答,說:“這也是寡君的希望,從前晉人伐衛國的時候,齊國因為這個,伐晉國的冠氏,丢掉五百輛兵車,并且給衛國地,自從濟水以西,禚、媚、杏各地以南,寫上的社有五百個。
可是吳人同魯國争亂的時候,齊因為魯國很弱,就占據了同闡兩個地方,所以我們魯君很寒心。
若能夠跟衛君侍奉你的情形一樣,這是我們很願意的。
”陳恒以此為病,就返回魯國的成邑,公孫宿帶軍隊
傳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1,叔孫氏之車子商獲麟2,以為不祥,以賜虞人3,仲尼觀之曰:“麟也!”然後取之。
今注 1大野:杜注說:“在高平巨野縣東北大澤是也。
” 2車子商獲麟:車子是不大的官吏,叫商,得到一個麒麟。
3虞人:管山林川澤的官。
< 今譯 十四年春天,在魯國西方大野打獵,叔孫氏屬下的車子商捕獲一個麒麟,以為不祥,就賞給管山澤的官吏虞人。
後來孔子看見了就說:“這是麒麟。
”然後就把它留下了。
經小邾射以句繹來奔。
傳小邾射以句繹來奔1,曰:“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
”使子路,子路辭。
季康子使冉有謂之曰:“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對曰:“魯有事于小邾,不敢問故,死其城下可也。
彼不臣而濟其言,是義之也2,由弗能。
” 今注 1小邾射以句繹來奔:句繹在今山東繹縣東南。
小邾射是小邾的大夫。
2彼不臣而濟其言,是義之也:他不守臣道,而我贊成他的話,這是表示我以他為義。
今譯 小邾的大夫叫射的,帶着句繹這地方逃到魯國來。
他說:“要使子路來同我約定,我就無須同魯國盟誓了。
”就派子路去,子路辭謝。
季孫肥叫冉有對他說:“千乘的國家,不信他的盟誓,而信你的一句話,你何必不去呢?”回答說:“魯國若與小邾有戰事,我不必問是什麼緣故,我就可以在小邾的城下戰死。
他不守臣道,而我贊成他的話,是以他為義舉,我仲由不能做這件事。
” 經夏,四月,齊陳恒執其君,寘于舒州。
傳齊簡公1之在魯也,阚止有寵焉,及即位,使為政,陳成子2憚之,驟顧諸朝。
諸禦鞅3言于公,曰:“陳阚不可并也,君其擇焉4。
”弗聽。
子我夕,陳逆5殺人逢之,遂執以入6,陳氏方睦,使疾而遺之潘沐,備酒肉焉7,飨守囚者醉而殺之,而逃。
子我盟諸陳于陳宗8。
初,陳豹9欲為子我臣,使公孫言己10,已有喪而止,既而言之曰:“有陳豹者,長而上偻11,望視12,事君子必得志。
欲為子臣,吾憚其為人也,故緩以告。
”子我曰:“何害,是其在我也。
”使為臣,他日與之言政,說,遂有寵,謂之曰:“我盡逐陳氏而立女,若何?”對曰:“我遠于陳氏矣!且其違者不過數人,何盡逐焉?”遂告陳氏。
子行曰:“彼得君,弗先,必禍子。
”子行舍于公宮13。
夏,五月,壬申,成子兄弟四乘如公14,子我在幄,出逆之,遂入閉門。
侍人15禦之,子行殺侍人。
公與婦人飲酒于檀台16,成子遷諸寝,公執戈将擊之。
大史子餘曰:“非不利也,将除害也。
”成子出舍于庫,聞公猶怒,将出,曰:“何所無君?”子行抽劍曰:“需事之賊也,誰非陳宗17?所不殺子者,有如陳宗。
”乃止。
子我歸,屬徒攻闱與大門,皆不勝,乃出。
陳氏追之,失道于弇中18,适豐丘19,豐丘人執之以告,殺諸郭關20。
成子将殺大陸子方21,陳逆請而免之。
以公命取車于道,及耏22衆,知而東之,出雍門23陳豹與之車,弗受曰:“逆為餘請,豹與餘車,餘有私焉。
事子我而有私于其雠,何以見魯衛之士?”東郭賈24奔衛。
庚辰,陳恒執公于舒州。
公曰:“吾早從鞅之言不及此!” 今注 1齊簡公:悼公的兒子壬。
2陳成子:陳常。
3諸禦鞅:齊大夫。
4君其擇焉:你隻能選擇用一個人。
5陳逆:即子行。
6遂執以入:把他逮起來送到朝廷上。
7使疾而遺之潘沐,備酒肉焉:叫他裝着有病給他送去米汁加上酒肉。
米汁是洗頭用的。
8子我盟諸陳于陳宗:阚止就與諸陳氏,在陳氏家廟中盟誓。
9陳豹:陳氏的族人。
10使公孫言己:使公孫介紹他給阚止。
11長而上偻:人很高,背稍駝。
12望視:眼睛往上看。
13子行舍于公宮:子行先逃到陳氏,現在又逃往齊君的宮中。
14四乘如公:成子的兄弟,昭子莊、簡子齒、宣子夷、穆子安、廪丘子、意茲子、芒盈、惠子得,一共八個人,兩個人一輛車,一共四輛。
15侍人:子我的侍人。
16檀台:《山東通志》說:在臨淄縣東一裡。
17誰非陳宗:意思說陳氏宗族甚多。
18弇中:在山東省博山縣境。
19豐丘:《一統志》說:益都臨朐界上有逢山,亦逢伯之國。
案逢與豐古音相近,疑即豐丘。
20郭關:齊郭門。
21大陸子方:是阚止的家臣。
22耏:在今山東省臨淄縣西南二十五裡。
23雍門:齊都城城門。
24東郭寬:即大陸子方。
今譯 齊簡公在魯國的時候,阚止很受寵愛,等到他即君位以後,就叫他管理政權,陳常對他掌政權很害怕,在朝上屢次看他。
齊大夫諸禦鞅對齊簡公說:“陳同阚兩個人,不可以并立,你隻能選用其中的一個人。
”齊簡公不聽。
一天晚上,阚止正在朝上看文件,正碰見陳逆殺了人,就把陳逆逮起來,帶到了朝廷。
陳氏族人很和睦,就使陳逆裝有病,使人給他送去洗頭用的東西,裡邊加上酒肉,就給看守囚犯的人吃,使他喝醉把他殺掉,陳逆就逃走了。
阚止知道了,怕陳氏反叛,就同他們盟誓了。
當初,陳氏族中有一個人叫陳豹,想做阚止的臣屬,使公孫去介紹,後來因為公孫有了喪事就停止了。
除喪以後,就告訴阚止說:“有一個叫陳豹的人,身子很高,肩背彎曲,瞪着眼從上面看,侍奉君子,必定能夠得到君子的信任,他想做你的臣屬,但是我很怕他為人多詐,所以到現在才告訴你。
”阚止說:“這不要緊,這隻在我的把控。
”就叫他做了臣,後來又跟他談政事,很高興,他就得到寵愛。
阚止對他說:“我把陳氏族人全驅逐而立你,怎麼樣呢?”他回答說:“我對陳氏很疏遠,并且不聽從你的隻有幾個人,何必把他們全驅逐呢?”陳豹就告訴了陳逆。
陳逆說:“他能得君心,你要不先下手,必定禍到你身上。
”陳逆就搬到宮裡住。
夏天五月壬申,陳常的弟兄共八人,坐了四輛車到簡公那裡去,阚止正在聽政的帷帳中,出來迎接,陳常進去以後,就關上了宮門。
阚止的侍人抵抗,陳常就把侍人殺掉。
簡公同女人在檀台上飲酒,陳常把簡公遷到正寝裡,簡公拿着戈将打他。
太史子餘說:“不是要對公不利,而是将為你除去禍害。
”陳常出來住到庫中,聽見簡公仍舊生氣,就要逃亡,說:“什麼地方沒有君呢?”陳逆抽出寶劍來說:“懷疑隻會壞事。
陳氏宗族衆多,你要逃亡,我必定将你殺掉,我可以用陳氏宗族來起誓。
”陳常就不逃了。
阚止回來,把他手下軍隊全叫來,攻宮中的小門同大門,都不勝利,就逃走了。
陳氏追他,他在狹道中迷路了,到了豐丘,豐丘人把他逮住了,告訴陳氏,就把他殺在郭關。
陳常将殺大陸子方,陳逆替他請求赦免了他。
假托簡公的命令,在道上取車輛,到了耏這地方,大家全知道,就叫他往東邊去,剛出齊國都城雍門的時候,陳豹給他車輛,他不接受,說:“陳逆請求赦免我,陳豹又給我車,我似乎跟他們有私人的關系,我侍奉阚止,而與他的仇人有私交,怎麼見魯衛的士人呢?”大陸子方就逃到衛國去。
庚辰這天,陳桓在舒州這地方把齊簡公逮起來。
簡公說:“我很後悔不聽諸禦鞅的話,不然不會到這步田地。
” 經庚戌,叔還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庚戌,魯國的叔還死了。
經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五月庚申朔,魯國有日食。
經陳宗豎出奔楚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陳國的宗豎逃到楚國去。
經宋向魋入于曹以叛。
經莒子狅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莒子狅死了。
經六月,宋向魋自曹出奔衛,宋向巢來奔。
傳宋桓魋之寵害于公,公使夫人1驟請享焉,而将讨之。
未及,魋先謀公,請以鞌易薄2。
公曰:“不可,薄宗邑也3。
”乃益鞌七邑,而請享公焉。
以日中為期,家備盡往4。
公知之,告皇野5曰:“餘長魋也,今将禍餘,請即救。
”司馬子仲曰:“有臣不順,神之所惡也,而況人乎?敢不承命,不得左師6不可,請以君命召之。
”左師每食擊鐘,聞鐘聲,公曰:“夫子将食。
”既食又奏,公曰:“可矣。
”以乘車往曰:“迹人7來告曰:逢澤8有介麋焉。
公曰:‘雖魋未來,得左師吾與之田,若何?’君憚告子,野曰嘗私焉,君欲速,故以乘車逆子。
”與之乘,至,公告之故,拜不能起。
司馬曰:“君與之言9。
”公曰:“所難子者,上有天,下有先君!”對曰:“魋之不共,宋之禍也,敢不唯命是聽。
”司馬請瑞10焉,以命其徒攻桓氏11,其父兄故臣曰:“不可。
”其新臣曰:“從吾君之命。
”遂攻之。
子颀12騁而告桓司馬,司馬欲入,子車13止之曰:“不能事君,而又伐國,民不與也,隻取死焉。
”向魋遂入于曹14以叛。
六月,使左師巢伐之,欲質大夫以入焉15,不能,亦入于曹取質16。
魋曰:“不可,既不能事君,又得罪于民,将若之何?”乃舍之,民遂叛之。
向魋奔衛,向巢來奔。
宋公使止之曰:“寡人與子有言矣,不可以絕向氏之祀。
”辭曰:“臣之罪大,盡滅桓氏可也。
若以先臣之故,而使有後,君之惠也,若臣則不可以入矣。
”司馬牛17緻其邑與珪焉而适齊。
向魋出于衛地,公文氏18攻之,求夏後氏之璜焉,與之他玉而奔齊。
陳成子使為次卿,司馬牛又緻其邑焉,而适吳,吳人惡之而反。
趙簡子召之,陳成子亦召之,卒于魯郭門之外,阬氏19葬諸丘輿20。
今注 1夫人:指景公的母親。
2請以鞌易薄:鞌是向魋的封邑。
《方輿紀要》說:薄在今河南商邱縣西北,山東曹縣東南二十裡,亦稱北亳,鞌在北亳之西。
3薄宗邑也:薄是宗廟所在地。
4家備盡往:家中所有的軍隊全帶去。
5皇野:即司馬子仲。
6左師:向魋的哥哥向巢。
7迹人:看禽獸腳印的人。
8逢澤:《正義》說:宋都之旁,别有近地名逢澤。
9君與之言:你可以跟他來起誓。
10瑞:起兵的符節。
11桓氏:就是向魋。
12子颀:向魋的弟弟。
13子車:向魋的弟弟。
14曹:在今山東省定陶縣。
哀公八年宋國滅曹,變成宋邑。
15欲質大夫以入焉:想得到國内的大夫做人質就可以回國。
16不能亦入于曹取質:不能以大夫為質,就将曹人的子弟為人質。
17司馬牛:向魋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18公文氏:衛大夫。
19阬氏:魯國人。
20丘輿:《一統志》說:一作輿城,在今山東費縣西,有司馬牛墓,在南城山。
今譯 宋國桓魋受到寵愛,有害于宋公,宋景公使他的母親屢次享宴桓魋,而想讨伐他。
還沒來得及,桓魋先計謀宋景公,請求用自己的封邑鞌來換薄。
景公說:“不可以,薄是宗廟所在的地方。
”就為鞌加了七個邑,桓魋假裝高興,就請求宴享宋公。
定在中午,桓魋把家裡的甲兵全都帶去了。
宋景公也知道了,告訴皇野說:“我自從桓魋小的時候,就養育他,而現在他想加禍于我,請你趕緊救我。
”皇野說:“有臣不順從,這是神也憤怒的事,何況人呢?敢不接受你的命令,但是若不得到桓魋的哥哥向巢支持是沒有辦法的,請用君的命令叫他來。
”向巢每次吃飯的時候必定敲鐘,聽見敲鐘的聲音,宋景公就說:“他将吃飯了。
”景公就說:“可以去了。
”皇野坐着車去說:“管禽獸痕迹的人來告訴說,逢澤有一個大的麋鹿出現。
宋公說:‘雖然桓魋沒來,得到向巢同我去打獵,怎麼樣呢?’君不敢告訴你,我就說我去試一試,君很想快辦,所以用他坐的車來迎接你。
”同向巢坐車一同來到宋景公那裡,景公告訴他原因,叩頭不能起來。
皇野說:“君可以跟他立誓。
”宋景公就說:“假設有人為難你,上邊有青天,下邊有先君。
”向巢回答說:“魋的不恭敬,是宋國的禍難,我敢不聽從你的命令。
”皇野請求出軍隊的符節,來命令他的黨徒攻打桓氏,他的舊臣說:“不可以。
”他的新臣就說:“遵從我們君的命令。
”就攻打了桓氏。
桓魋的弟弟子颀跑馬去告訴桓魋,桓魋想攻宋景公,他的另一個弟弟子車阻止他說:“不能夠侍奉君,而又要攻打國家,人民是不贊成的,這隻會死。
”桓魋就進入舊曹都反叛了。
六月,使向巢來伐他,向巢不能夠戰勝,想着要求大夫做人質然後回國,但是大夫不答應,他也進了曹的舊都城,想叫曹人的子弟來做人質。
桓魋說:“不可以,既然不能侍奉君,又得罪了人民,那将來怎麼辦呢?”就不要巢人的子弟,巢人就對他反叛了,桓魋逃到衛國,向巢逃到魯國來。
宋景公派人去攔住他說:“寡人跟你已經有了盟誓,不可以絕滅向氏的祭祀。
”他辭謝說:“臣的罪過很大,滅了桓氏也可以。
要是因為先臣,而使桓氏在宋國有後人,這是君的恩惠,至于我本人就不可以再回宋國了。
”桓魋的弟弟司馬牛,交回他的封邑同封邑的符信,而逃到齊國。
向魋經過衛國,衛大夫公文氏來攻打他,要求夏後氏的璜,向魋就給了他别的玉,逃到齊國去。
陳恒使他做次級卿,他弟弟司馬牛又還了他的封邑,而逃到吳國,吳人不喜歡他,他就回來了。
趙鞅叫他,陳恒也叫他,他就死在魯國郭門的外頭,魯國人阬氏把他葬在丘輿這地方。
經齊人弑其君壬于舒州。
傳甲午,齊陳恒弑其君壬于舒州。
孔丘三日齊1,而請伐齊三。
公曰:“魯為齊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對曰:“陳恒弑其君,民之不與者半,以魯之衆,加齊之半,可克也。
”公曰:“子告季孫。
”孔子辭,退而告人曰:“吾以從大夫之後也,故不敢不言。
” 今注 1齊:音栽,音義等于齋。
今譯 甲午,齊陳恒在舒州弑了他的君齊簡公。
孔子三天齋戒,而三次請求讨伐齊國。
魯哀公說:“魯國一直被齊國削弱,你要去讨伐它,将怎麼辦呢?”回答說:“陳恒弑了他的君,齊國人民不贊成他的有一半,用魯國的軍隊,加上齊國的一半可以打勝它。
”魯哀公說:“你去告訴季孫吧!”孔子辭謝不告。
孔子退下來就告訴旁人說:“因為我曾經做過大夫,不敢不告訴。
” 經秋,晉趙鞅帥師伐衛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晉國趙鞅率領軍隊讨伐衛國。
經八月,辛醜,仲孫何忌卒。
傳初,孟孺子洩1将圉馬于成,成宰公孫宿不受,曰:“孟孫為成之病2,不圉馬焉。
”孺子怒,襲成,從者不得入,乃反。
成有司使,孺子鞭之3。
秋八月辛醜,孟懿子卒,成人奔喪,弗内,袒免哭于衢,聽共,弗許4,懼不歸5。
今注 1孟孺子洩:仲孫何忌的兒子孟武伯。
2孟孫為成之病:孟孫因為成的人民很貧苦。
3成有司使孺子鞭之:成的官吏派使人來,孟武伯拿鞭子打他。
4聽共弗許:聽候供給使喚,不答應。
5懼不歸:恐怕不能返成邑去。
今譯 最初的時候,孟孫洩将在他的封邑成去養馬,成宰公孫宿不接受,說:“孟孫因為成的人民很貧困,所以不在這裡養馬。
”孟孫洩發怒,攻打成邑,跟從的人不能進去,就回來了。
成的官吏派人來,孟孫洩拿鞭子打他。
秋天八月辛醜,仲孫何忌死了,成人來奔喪,季孫氏不讓他們進來,成人袒露左臂脫去帽子在大街上哭泣,請聽候使喚,季孫氏也不答應,成人害怕,也不敢回成邑去了。
經冬,陳宗豎自楚複入于陳,陳人殺之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冬,陳國宗豎從楚國到陳國,陳人把他殺了。
經陳轅買出奔楚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陳國轅買逃奔楚國。
經有星孛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魯國有彗星出現。
經饑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魯國鬧饑荒。
哀公十有五年(公元前四八〇年) 經十有五年,春,王正月,成叛。
傳十五年,春,成叛于齊,武伯伐成,不克,遂城輸1。
今注 1輸:《續山東考古錄》說:“當在今山東甯陽縣境。
” 今譯 十五年春,成反叛魯國,歸到齊國去了,孟孫洩讨伐成,不能成功,就在輸修築城。
經夏,五月,齊高無出奔北燕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五月,齊國高無逃奔北燕。
傳夏,楚子西、子期伐吳,及桐汭1,陳侯使公孫貞子2吊焉,及良3而卒,将以屍入4。
吳子使大宰嚭勞且辭曰:“以水潦之不時,無乃廪然隕大夫之屍5,以重寡君之憂,寡君敢辭。
”上介芋尹蓋6對曰:“寡君聞楚為不道,薦伐7吳國,滅厥民人,寡君使蓋備使吊君之下吏。
無祿,使人逢天之慼,大命隕隊,絕世于良,廢日共積,一日遷次8,今君命逆使人曰:‘無以屍造于門。
’是我寡君之命委于草莽也。
且臣聞之曰事死如事生,禮也。
于是乎有朝聘而終以屍将事之禮,又有朝聘而遭喪之禮。
若不以屍将命,是遭喪而還也,無乃不可乎?以禮防民,猶或逾之,今大夫曰:‘死而棄之。
’是棄禮也,其何以為諸侯主?先民有言曰:‘無穢虐士9。
’備使奉屍将命,苟我寡君之命達于君所,雖隕于深淵,則天命也,非君與涉人之過也。
”吳人内之。
今注 1桐汭:《一統志》說:桐汭水在安徽廣德縣西二十五裡之白石山,西北流經建平(郎溪)高淳入丹陽湖,分由蕪湖及當塗入江。
2公孫貞子:陳大夫。
3良:案良城在今江蘇省邳縣境。
4将以屍入:朝聘禮的規矩,若去聘問的人死了,就把他斂入棺材,到聘問的國家朝上,由副使發表他聘問的命令。
5無乃廪然隕大夫之屍:有時搖動損壞大夫的屍首。
6芋尹蓋:是副使。
7薦伐:重新讨伐。
8一日遷次:每天搬一次住所,表示不敢延誤君的命令。
9無穢虐士:不要以死的人為不幹淨。
今譯 夏天,楚國子西、子期讨伐吳國一直到桐汭。
陳侯使大夫公孫貞子去吊問吳國,到了良這地方就死了,将拿他的棺材到吳的朝廷。
吳王使太宰嚭去勞問,并且辭謝說:“因為水潦不按時候,可能損傷大夫的屍體,加重寡君的憂慮,寡君敢辭謝。
”陳國的上副使芋尹蓋回答說:“寡君聽說楚國不合道理,屢次讨伐吳國,殺害吳國的人民,寡君使蓋做副使,來吊你君下邊的官吏。
正使沒有福祿,使人逢天惱怒,大命墜下,在良這地方死了,廢了行路的日期,共積殡斂的用途,每天搬換一個地方,現在你命使人說:‘不要把棺材擡到我們門口。
’是我寡君的命令被丢棄到草莽裡頭。
并且我聽見說過侍奉死人跟對活人一樣。
于是有朝聘而以棺材行事的禮節,又有朝聘而遇見喪事的禮節。
要不以棺材行命令,就是遇見喪事而回國去,這是不可以的吧?用禮節來防治人民,尚且有逾越禮節的,現在大夫說:‘死了就棄掉。
’這是抛棄禮節的,這怎麼樣能做諸侯的盟主?先民有句話說:‘不要以為死人不幹淨。
’我敢奉着屍首行使命令,假設我們陳君的命令能達到你吳君所在,雖然掉到深淵裡,也是天命,不是你吳君同舟人的過錯。
”吳國人就接受了他。
經鄭伯伐宋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鄭伯讨伐宋國。
經秋,八月大雩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八月,魯國行求雨的典禮。
傳秋,齊陳瓘1如楚,過衛,仲由見之曰:“天或者以陳氏為斧斤,既斵喪公室而他人有之,不可知也。
其使終飨之,亦不可知也。
若善魯以待時,不亦可乎?何必惡焉?”子玉曰:“然吾受命矣,子使告我弟2。
” 今注 1陳瓘:陳恒的哥哥子玉。
2子使告我弟:你可以派人告訴我的弟弟,即陳恒。
今譯 秋天,齊國陳恒的哥哥陳瓘到楚國的時候,經過衛國,子路看見他說:“上天或者拿陳氏做斧斤,既毀掉齊國公室,又由旁人占有了,這也是不可知道的,或者使陳氏終究享有它,也是不可知道的。
假設對魯國很親善,以等待這種種變化,不也可以嗎?何必對魯國壞呢?”陳瓘說:“但是我已經接受命令,你派人告訴我弟弟好了。
” 經晉趙鞅帥師伐衛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晉國趙鞅率領軍隊讨伐衛國。
經冬,晉侯伐鄭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冬天,晉侯讨伐鄭國。
經及齊平。
傳冬,及齊平,子服景伯如齊,子贛為介,見公孫成1曰:“人皆臣人而有背人之心,況齊人雖為子役,其有不貳乎2?子,周公之孫也,多飨大利,猶思不義,利不可得,而喪宗國,将焉用之?”成曰:“善哉,吾不早聞命!”陳成子館客3,曰:“寡君使恒告曰,寡君願事君如事衛君。
”景伯揖子贛而進之,對曰:“寡君之願也,昔晉人伐衛,齊為衛故伐晉冠氏,喪車五百,因與衛地,自濟以西,禚、媚、杏以南,書社五百,吳人加敝邑以亂,齊因其病,取與闡。
寡君是以寒心。
若得視衛君之事君也,則固所願也。
”成子病之,乃歸成,公孫宿以其兵甲入于嬴4。
今注 1公孫成:成宰公孫宿。
2其有不貳乎:齊國也可以對你有二心。
3館客:使子服景伯同子貢住到館中。
4嬴:在今山東省泰安縣東南。
今譯 冬天,魯國同齊國講和,子服景伯到齊國去,子貢做副使,見到成宰公孫宿說:“每個人全都是給人做臣,而有背人的心思,齊人雖然給你幫忙,他還能對你沒有二心嗎?你是周公的孫子,一定享受過大的利益,還想着不義,利益不可以得到,而丢掉國家,何必如此呢?”公孫宿說:“很好,我之前沒有聽說過。
”陳恒使子服景伯同子貢就館舍說:“我們寡君叫我告訴你們:‘我願意侍奉魯君同侍奉衛君一樣。
’”子服景伯向子貢作揖,叫他向前去對答,說:“這也是寡君的希望,從前晉人伐衛國的時候,齊國因為這個,伐晉國的冠氏,丢掉五百輛兵車,并且給衛國地,自從濟水以西,禚、媚、杏各地以南,寫上的社有五百個。
可是吳人同魯國争亂的時候,齊因為魯國很弱,就占據了同闡兩個地方,所以我們魯君很寒心。
若能夠跟衛君侍奉你的情形一樣,這是我們很願意的。
”陳恒以此為病,就返回魯國的成邑,公孫宿帶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