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關燈
成公上 成公元年(公元前五九〇年) 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成公元年春王正月,成公行即位的典禮。

     經二年辛酉,葬我君宣公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二月辛酉的時候給魯宣公行葬禮。

     經無冰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沒有凍冰。

     傳元年春,晉侯使瑕嘉平戎于王1,單襄公如晉拜成2。

    劉康公徼戎将遂伐之3。

    叔服4曰:“背盟而欺大國5,此必敗。

    背盟不祥,欺大國不義,神人弗助,将何以勝6?”不聽。

    遂伐茅戎,三月癸未,敗績于徐吾氏7。

     今注 1使瑕嘉平戎于王:瑕嘉即詹嘉,到王朝去與戎講和。

     2單襄公如晉拜成:單音善。

    周王的卿士單襄公到晉國去拜謝和平。

     3劉康公徼戎将遂伐之:劉康公即王季子,乘着戎人沒有防備的時候就想讨伐他。

     4叔服:是周的内史。

     5背盟而欺大國:背了盟誓而去違背晉國。

     6神人弗助,将何以勝:神和人全不幫助他,怎樣能夠取勝呢? 7敗績于徐吾氏:徐吾氏是茅戎的一個部落。

    周軍隊被茅戎打敗。

    徐吾氏大約在今山西省屯留縣北餘吾鎮。

     今譯 元年春天,晉侯派晉大夫瑕嘉到周王那裡與戎講和,單襄公就到晉國去道謝。

    劉康公乘着戎的不防備就想着攻打他。

    周朝的内史叔服說:“背了盟約而去違背晉國,這樣一定會打敗仗。

    因為背了盟誓是不吉祥的,欺騙大國是不合理的,神和人全不幫忙,如何能打勝仗呢?”劉康公不聽這話,就攻打茅戎。

    三月癸未,被徐吾氏打敗。

     經三月,作丘甲。

     傳為齊難故,作丘甲1。

     今注 1為齊難故,作丘甲:據《周禮》說:“每個丘包括十六個井出戎馬一匹,還有牛三頭。

    ”這是等于增加作戰的人數,這是為着防備齊國的侵略。

     今譯 因為怕齊國的侵略,所以使每個丘為單位成立軍隊。

     經夏,臧孫許及晉侯盟于赤棘。

     傳聞齊将出楚師,夏,盟于赤棘1。

     今注 1赤棘:杜預說:“晉地。

    ”但是無考。

    《群經釋地》說:“在山西翼城縣南有紫谷水注浍即赤棘。

    ” 今譯 聽見齊國将讓楚國出軍隊,所以夏天在赤棘這地方與晉國盟會。

     經秋,王師敗績于茅戎。

     傳秋,王人來告敗1。

     今注 1王人來告敗:周王軍隊打敗仗,本來在前,但《春秋》上隻寫到秋天,是根據周國人來說的。

     今譯 周王打敗仗,到了秋天才來通知魯國。

     經冬十月。

     傳冬,臧宣叔令修賦繕完具守備1曰:“齊楚結好,我新與晉盟,晉楚争盟,齊師必至。

    雖晉人伐齊,楚必救之,是齊楚同我也2,知難而有備,乃可以逞3。

    ” 今注 1臧宣叔令修賦繕完具守備:臧宣叔就是臧孫許,令整軍備,繕甲兵,完城郭,做好了守備。

     2是齊楚同我也:這就是齊國同楚國一起攻擊我們。

     3知難而有備,乃可以逞:知道有禍難将來,而有預先的防備,就可以解決這個禍難。

     今譯 冬天,魯國的臧宣叔令整軍備、繕甲兵、完城郭,做好了守備,他說:“齊國跟楚國聯結相好,我國最近又同晉國盟會了。

    晉國同楚國争盟主,齊國的軍隊必定要來了。

    雖晉人伐齊,楚必定來救齊國,這是齊國同楚國一起侵犯我,但知道這個禍難以後有了防備,這禍難就可以解除了。

    ” 成公二年(公元前五八九年) 經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

     傳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圍龍1。

    頃公之嬖人盧蒲就魁門焉2,龍人囚之。

    齊侯曰:“勿殺,吾與而盟,無入而封3。

    ”弗聽,殺而膊諸城上4。

    齊侯親鼓,士陵城,三日取龍,遂南侵及巢丘5。

     今注 1龍:《續山東考古錄》:“縣東南五十裡,大汶口東十餘裡,有城基,俗曰鄉城,即龍城。

    ” 2嬖人廬蒲就魁門焉:齊頃公喜歡的人叫盧蒲就魁,攻龍的城門。

     3吾與而盟,無入而封:我跟你們結盟,不再侵犯你的境内。

     4殺而膊諸城上:龍人把他殺了,分屍在城的牆上。

     5巢丘:在今山東省泰安縣西南。

     今譯 成公二年春天,齊頃公伐魯國的北邊,圍了龍城。

    頃公喜愛的人盧蒲就魁攻城門,被龍人捉住。

    齊頃公就說:“不要殺他,我可以跟你盟誓,不再侵犯你的境土。

    ”龍人不聽,就把他殺了,并将他分屍擺在城牆上。

    齊頃公親自敲着戰鼓,戰士們圍着城,三天的工夫就把龍城拿下了。

    由此而向南侵犯直到巢丘這地方。

     經夏四月丙戌,衛孫良夫帥師及齊師戰于新築,衛師敗績。

     傳衛侯使孫良夫、石稷、甯相、向禽1将侵齊,與齊師遇2,石子欲還。

    孫子曰:“不可。

    以師伐人,遇其師而還,将謂君何3?若知不能,則如無出。

    今既遇矣,不如戰也。

    ”夏有4。

    石成子曰:“師敗矣!子不少須,衆懼盡5。

    子喪師徒,何以複命?”皆不對。

    又曰:“子國卿也,隕子辱矣6!子以衆退,我此乃止7。

    ”且告車來甚衆8。

    齊師乃止,次于鞫居9。

    新築人仲叔于奚10救孫桓子,桓子是以免。

    既衛人賞之以邑11,辭,請曲縣12,繁纓13以朝,許之。

    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14,君之所司也。

    名以出信15,信以守器16,器以藏禮17,禮以行義18,義以生利19,利以平民20,政之大節也。

    若以假人,與人政也。

    政亡則國家從之21,弗可止也已。

    ”孫桓子還于新築,不入22,遂如晉乞師。

     今注 1孫良夫、石稷、甯相、向禽:皆是衛大夫。

     2與齊師遇:跟齊國軍隊碰見了。

     3以師伐人,遇其師而還,将謂君何:拿軍隊去讨伐旁國,碰見它的軍隊就回來,這怎麼樣報答國君呢? 4夏有:夏有兩字有阙文,失掉了新築戰事的經過。

     5子不少須,衆懼盡:你要不求援,恐怕軍隊全都會毀掉了。

     6子國卿也,隕子辱矣:你是國家的卿,若是丢掉你,就是國家的恥辱。

     7子以衆退,我此乃止:你領着衆人退下去,我就在此地抵抗齊國軍隊。

     8且告車來甚衆:這是新築人來救孫桓子的軍隊。

     9次于鞫居:鞫(審問之意)居,大約在山東省朝城縣境内。

    就停留在鞫居這地方。

     10仲叔于奚:是新築的大夫。

     11賞之以邑:用城邑來賞給仲叔于奚。

     12曲縣:諸侯的樂器隻有三面帷帳,而缺南方,所以叫作曲縣。

     13繁纓:是馬上的裝飾,為諸侯所用。

     14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唯獨器物跟名号不可以被人所借用。

     15名以出信:名号是被人民所信用的。

     16信以守器:信用是保守着器物的。

     17器以藏禮:器物是保藏禮節的。

     18禮以行義:禮節是所以應當行的。

     19義以生利:應當行的事就可以得到利益。

     20利以平民:利是所以使人民和平的。

     21政亡則國家從之:政權要是亡了,國家也随着亡了。

     22不入:不回到衛國去。

     今譯 衛侯差孫良夫、石稷、甯相、向禽率兵去侵伐齊國,和齊兵相遇,石稷便想回去,孫良夫說:“不可以的,領了兵伐人家,遇着他們的軍隊就回去,将怎麼回答君命呢?如果早知道不能戰勝,倒是不出來的好。

    如今,既然遇見了齊人,不如和他打一下仗。

    ”夏季,有……石成子說:“兵已敗了,你不略等一刻,還要再戰,恐怕兵士要死盡了!你喪失了兵衆,怎樣回複君命呢?”大家都沒有回答。

    石成子又說:“你是國卿,如果被齊人擒去,有辱衛國的。

    你領了大家退下,我停在此地抵擋他!”并且告令軍中說:“趕來救的兵車很多!”齊師聽說衛國的救兵已到,便停止前進,紮在鞫居那裡。

    新築大夫仲叔于奚來救孫桓子,孫桓子因此免得被虜。

    戰事既畢,衛人便用地方賞給仲叔于奚,仲叔于奚辭謝不受,卻請求允許他用曲縣、繁纓去朝見君,衛君竟應許了他。

    仲尼聞知這事就說:“可惜呀!不如多給些地方。

    車服爵号,是不可以借給人的,他們是君主主管的呢!名位是生出信用來的,信用是保守着器具的,器具是暗藏着禮節的,禮節是推行道義的,道義是生出利益來的,利益是安頓百姓的,這是政治上的大關節呢!如果借給了人,便和把政權給人一樣了,政權既然沒有,國家便也跟着滅亡,不可救藥了。

    ”衛國的孫桓子從新築敗後,不進衛國,便到晉國去求救。

     經六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會晉郤克、衛孫良夫、曹公子首及齊侯戰于鞍,齊師敗績。

     經秋七月,齊侯使國佐如師。

    己酉,及國佐盟于袁婁。

     傳臧宣叔亦如晉乞師,皆主郤獻子1。

    晉侯許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賦也2,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

    克于先大夫,無能為役3。

    ”請八百乘4,許之。

    郤克将中軍,士燮将上軍,栾書将下軍5,韓厥為司馬,以救魯衛。

    臧宣叔逆晉師,且道之6,季文子帥師會之。

    及衛地,韓獻子将斬人,郤獻子馳将救之,至則既斬之矣。

    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謗也7。

    ”師從齊師于莘8。

    六月壬申,師至于靡笄之下9。

    齊侯使請戰曰:“子以君師辱于敝邑,不腆敝賦,诘朝請見10。

    ”對曰:“晉與魯衛,兄弟也。

    來告曰:‘大國朝夕釋憾于敝邑之地11。

    ’寡君不忍,使群臣請于大國,無令輿師淹于君地12,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13。

    ”齊侯曰:“大夫之許,寡人之願也。

    若其不許,亦将見也。

    ”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14,禽之而乘其車15,系桑本焉以徇齊壘16曰:“欲勇者賈餘馀勇17。

    ”癸酉,師陳于鞍18,邴夏禦齊侯,逢醜父為右19,晉解張禦郤克,鄭丘緩為右20。

    齊侯曰:“餘姑翦滅此而朝食21。

    ”不介馬而馳之22。

    郤克傷于矢,流血及屦,未絕鼓音,曰:“餘病矣。

    ”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餘手及肘,餘折以禦,左輪朱殷23,豈敢言病!吾子忍之!”緩曰:“自始合,苟有險,餘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

    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24,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固即死也。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左并辔,右援枹而鼓25,馬逸不能止26,師從之,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27。

    韓厥夢子輿28謂己曰:“且辟左右。

    ”故中禦而從齊侯29。

    邴夏曰:“射其禦者,君子也30。

    ”公曰:“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

    ”射其左,越于車下31,射其右,斃于車中。

    綦毋張32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

    ”從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後。

    韓厥俯定其右33,逢醜父與公易位34。

    将及華泉,骖于木而止35,醜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36。

    韓厥執絷馬前37,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進38,曰:“寡君使群臣為魯衛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39。

    ’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隐,且懼奔辟而忝兩君40,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41。

    ”醜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鄭周父禦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以免42。

    韓厥獻醜父,郤獻子将戮之,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

    有一于此,将為戮乎?”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

    ”乃免之。

    齊侯免,求醜父三入三出43,每出齊師,以帥退,入于狄卒,狄卒皆抽戈楯冒之44,以入于衛師,衛師免之,遂自徐關入45。

    齊侯見保者曰:“勉之,齊師敗矣!”辟女子,女子曰:“君免乎?”曰:“免矣!”曰:“銳司徒免乎46!”曰:“免矣。

    ”曰:“苟君與吾父免矣,可若何?”乃奔。

    齊侯以為有禮,既而問之,辟司徒之妻也47,予之石窌48。

    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擊馬陉49。

    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50,不可則聽客之所為。

    賓媚人緻賂,晉人不可曰:“必以蕭同叔子為質51,而使齊之封内盡東其畝52。

    ”對曰:“蕭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

    若以匹敵,則亦晉君之母也。

    吾子布大命于諸侯,而曰必質其母以為信,其若王命何53?且是以不孝令也。

    《詩》曰:‘孝子不匮,永錫爾類54。

    ’若以不孝令于諸侯,其無乃非德類也乎55?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56。

    ’今吾子疆理諸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是利57,無顧土宜,其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則不義,何以為盟主?其晉實有阙58,四王59之王也,樹德而濟同欲焉60。

    五伯之霸也61,勤而撫之以役王命62。

    今吾子求合諸侯以逞無疆之欲63,《詩》曰:‘布政優優,百祿是遒64。

    ’子實不優,而棄百祿,諸侯何害焉65?不然66,寡君之命使臣則有辭矣!曰:‘子以君師辱于敝邑,不腆敝賦以犒從者67,畏君之震,師徒桡敗68,吾子惠徼齊國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繼舊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愛,子又不許,請收合餘燼69,背城借一70,敝邑之幸,亦雲從也71,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72。

    ’”魯衛谏曰:“齊疾我矣!其死亡者皆親昵也。

    子若不許,雠我必甚。

    唯子則又何求?子得其國寶73,我亦得地74,而纾于難75,其榮多矣,齊晉亦唯天所授,豈必晉?”晉人許之,對曰:“群臣帥賦輿76以為魯衛請,若苟有以藉口而複于寡君77,君之惠也,敢不唯命是聽。

    ”禽鄭自師逆公78。

    秋七月,晉師及齊國佐盟于爰婁79,使齊人歸我汶陽之田。

    公會晉師于上鄍80,賜三帥先路三命之服81,司馬、司空、輿帥、侯正、亞旅皆受一命之服82。

     今注 1皆主郤獻子:他們全都住在郤克家中。

     2此城濮之賦也:這就是城濮打仗的軍隊數目。

    城濮戰役發生在僖公二十八年。

     3無能為役:對于這些大夫,我都不配給他們做仆人。

     4請八百乘:據《司馬法》,這種軍隊的數目最多是六萬人。

     5栾書将下軍:栾書要替代趙朔。

     6且道之:并且給他做向導。

     7以分謗也:為的來分旁人的謗毀。

     8莘:《續山東考古錄》說:“莘是齊邑,在今山東省莘縣北八裡。

    ” 9于靡笄之下:靡笄是山的名字,《山東通志》說:“以曆山即靡笄山,今名千佛山,在濟南府南十裡。

    ” 10不腆敝賦,诘朝請見:我們不好的軍隊,明天早晨請同你們見面。

     11大國朝夕釋憾于敝邑之地:大國是指齊國,敝邑是魯同衛的自稱,齊國每天向我們挑釁。

     12無令輿師淹于君地:不要令衆多的軍隊,在你的地方居住得太久。

     13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我們隻能向前進而不要向後退,不要等到你君的命令。

     14桀石以投人:拿着石頭去打晉國軍隊的人。

     15禽之而乘其車:把那個晉國的人逮着,就放下自己的車而乘坐晉國軍隊被逮人的車。

     16系桑本焉以徇齊壘:車後面拴上一個桑樹的大根用它來巡行齊國的軍壘。

     17欲勇者賈餘馀勇:賈音古。

    要得到勇氣的,買我所剩下的勇氣。

     18鞍:齊地,《山東通志》說:“鞍在曆城縣西北十裡鞍山下。

    ” 19邴夏禦齊侯,逢醜父為右:邴夏給齊侯趕車,逢醜父為車右。

    他們兩人全是齊大夫。

     20晉解張禦郤克,鄭丘緩為右:晉國的解張給郤克趕車,鄭丘緩為車右。

     21餘姑翦滅此而朝食:我先滅了晉國的軍隊,再吃早飯。

     22不介馬而馳之:不給馬戴上鐵甲就往前跑。

     23餘折以禦,左輪朱殷:我把這箭折斷了仍舊駕車,左邊的車輪全被血染成紅色。

     24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這輛車由我一個人來鎮守就可以成功。

     25左并辔,右援枹而鼓:左手拿着兩個辔頭,右手拿着鼓槌擊鼓。

    枹音浮。

     26馬逸不能止:馬聽見鼓的聲音就往前跑不能停止了。

     27逐之,三周華不注:追逐着齊國軍隊,圍繞着華不注山三圈,據《山東通志》說:“華不注山在今山東省曆城縣東北十五裡。

    ” 28韓厥夢子輿:子輿是韓厥的父親,當時已經死了。

     29故中禦而從齊侯:所以在中間代替駕車的人而追逐齊頃公。

     30射其禦者,君子也:射他駕車的人,這個人似乎是個君子。

     31射其左,越于車下:射他左邊的人,結果掉在車下。

     32綦毋張:是晉大夫。

     33韓厥俯定其右:韓厥因為他的車右死在車裡邊,他就俯身把他扶起來。

     34逢醜父與公易位:逢醜父和齊頃公換了位置。

     35骖于木而止:駕車旁邊的馬碰到樹就停了。

     36蛇出于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因為有蛇到車裡邊來,逢醜父拿手臂去打蛇,被蛇所傷,所以他沒有辦法去推車,就被晉國的韓厥趕上。

     37韓厥執絷馬前:韓厥拿着馬絆子到車前表示對齊侯的客氣。

     38奉觞加璧以進:并且拿着酒加上玉石來敬奉齊侯。

     39無令輿師陷入君地:不要令晉國軍隊深入君的地方。

     40懼奔辟而忝兩君:害怕逃奔躲避而使晉國同齊國兩君蒙羞。

     41攝官承乏:言我做這個官,隻好與齊君同回晉國。

     42鄭周父禦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以免:鄭周父同宛茷皆是齊大夫,他們駕着副車就帶齊侯逃走了。

     43三入三出:三次領着軍隊進去,三次出來,但是也沒有得到逢醜父。

     44皆抽戈楯冒之:狄國的軍隊全都抽着槍同楯牌護着他們。

     45遂自徐關入:就從齊國的徐關進入齊國。

     46銳司徒免乎:銳司徒是指銳兵的首領,他免了戰死嗎? 47辟司徒之妻也:辟司徒是指壘壁的首領,她是他的妻子。

     48石窌:在今山東省長清縣東南三十裡石窩村。

     49自丘輿,擊馬陉:丘輿在山東省章丘縣以東淄川縣以西,馬陉在山東省益都西南淄川縣東北。

     50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賓媚人就是國佐,拿紀國所出産的玉甑同玉磬和土地。

     51必以蕭同叔子為質:蕭同叔子是齊頃公的母親,必須以蕭同叔子做抵押。

     52而使齊之封内盡東其畝:并且使齊國的封疆裡的田地全都變成東西向的行列。

     53其若王命何:這豈不是違背了周王的命令? 54孝子不匮,永錫爾類:這是《詩經·大雅》中的一句詩。

    孝子并不會缺乏,永遠能夠使孝道遍及他的同類。

     55無乃非德類也乎:那就不是有孝德之類的人了。

     56我疆我理,南東其畝:這是《詩經·小雅》中的一句詩。

    說我的疆界我就治理,田畝可以南北向或東西向。

     57唯吾子戎車是利:這是隻管自己的兵車方便。

     58其晉實有阙:并且實在說起來,晉國實有阙失的地方。

     59四王:四王是指禹、湯、周文王、武王。

     60樹德而濟同欲焉:樹立德行以便使有相同欲望的人成功。

     61五伯之霸也: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韋,周伯齊桓、晉文。

     62勤而撫之以役王命:勤勞并且安撫諸侯,并使他們遵守王的命令。

     63以逞無疆之欲:為的是達到你沒有止境的欲望。

     64布政優優,百祿是遒:這是《商頌》裡的詩句。

    這是說商湯會散布政治的柔和,所以各種福祿全都聚在一起。

     65諸侯何害焉:這樣子你怎麼能為諸侯害? 66不然:假設你不答應我們的條件。

     67不腆敝賦以犒從者:用我們不好的軍隊,以犒賞你們的來人。

     68畏君之震,師徒桡敗:怕你的威嚴,所以我們的軍隊全都打敗了。

     69請收合餘燼:我們就收聚火燒剩下的木頭。

    意思說殘餘的軍隊。

     70背城借一:在城下再同你打一仗。

     71敝邑之幸,亦雲從也:假設我們能戰勝,也不過是向你求和。

     72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假設戰敗了,那隻有聽你的命令了。

     73子得其國寶:你們晉國就得到齊國的寶物。

    這是指齊國所獻的紀甗同玉磬。

     74我亦得地:我們也能得到齊國所侵略的地。

     75而纾于難:而得到免了齊國的禍難。

     76群臣帥賦輿:我們晉國各臣率領着兵車。

     77若苟有以藉口而複于寡君:假設有話回複晉國的君。

     78禽鄭自師逆公:禽鄭是魯大夫。

    從軍隊裡來迎接魯成公。

     79爰婁:《一統志》說:“在今山東省臨淄縣西五十裡。

    ” 80上鄍:鄍音明。

    《彙纂》說:“在今山東省陽谷縣境。

    ” 81賜三帥先路三命之服:三帥就是郤克、士燮、栾書。

    給他們先路三命的衣服。

     82司馬、司空、輿帥、侯正、亞旅皆受一命之服:這五種官,就是《左傳·定公四年》所說的“職官五正”,皆是大夫的官。

    魯成公全給他們一命的衣服。

     今譯 臧宣叔也到晉國去求救。

    他們都投奔郤獻子。

    晉侯答應給郤獻子七百乘兵車。

    郤子說道:“這是從前城濮那次戰争的戰車數呢!當時,有先君的明德和先大夫的嚴肅,才能得到勝利的。

    像我郤克做先大夫的仆人都不夠格呢。

    ”要兵車八百乘,晉侯允許了他。

    郤克便帶領了中軍,士燮帶領上軍,栾書帶領了下軍,韓厥做了司馬,去救魯國和衛國。

    臧宣叔迎接晉師,而且給晉師做向導,季文子也領了兵來會合。

    到了衛地,韓獻子要按軍法斬人,郤獻子跑去,想救那個人。

    哪知跑到後,他卻早已被斬了。

    郤子便使韓厥趕快在軍中宣布,告訴他的駕車的說道:“我是因為想分些韓氏的謗毀而這樣做的。

    ”晉師追趕齊師到了莘,六月壬申那天,到了靡笄山下,齊侯差人去請戰說:“你領了君的軍隊到敝邑來,我們軍隊很差,等明天早晨相見。

    ”郤克回答道:“晉國和魯衛,原是兄弟之國,現在它們來告訴我:‘你們大國朝夜在敝邑這裡尋事出氣。

    ’寡君心中舍不得,所以差群臣來請求你大國寬恕它們,不要使我們許多兵衆久留在貴國。

    我們是隻能進攻,不能後退的,不要等到你君有吩咐。

    ”齊侯說:“大夫允許,就是齊國的願望,就是不應許,也要兵戎相見的。

    ”齊國的高固就沖進晉軍中,拿起石頭擲人,既擒獲晉軍俘虜,便舍了自己的車子,坐上他的車子,又在車上系棵桑樹,巡行齊軍的堡壘,告訴齊壘中人說:“誰想勇敢的,來買我剩下的勇氣吧!”癸酉那天,軍隊排列在鞍這地方。

    邴夏給齊侯駕車,逢醜父做了車右。

    晉國的解張給郤克駕車,鄭丘緩做了車右。

    齊侯說:“我姑且完全滅掉這些,然後再吃早飯!”馬都沒有披甲,卻沖向晉軍。

    郤克被箭射傷了,血直流到鞋上,但是鼓聲還不斷,說:“我受傷了!”張侯說:“從起初交兵的時候,箭便穿過我的手和肘,我把箭折斷,仍然駕車,弄得左輪被血染紅了,哪敢說聲受傷呢!你忍着點吧!”鄭丘緩說:“從方才交兵起,如果有危險的地方,我還定要下去推着車子呢,你哪裡能知道?但是,你真的受傷了。

    ”張侯說:“我們的旗鼓是軍隊的耳目,戰士們都以我們的旗鼓定進退,這兵車隻有一人鎮住,便可以成功了。

    怎可因一點小傷,敗壞國君的大事呢?穿了甲衣,執着兵器,本是要抱以死的決心!傷了還沒有死,還請你盡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