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全圖

關燈
言養弟子以萬锺,為國人矜式,以利誘之,故拒不受。

     緻臣而去,為道不行。

    王來就見,留之以誠。

     養以禹鐘,為國矜式。

    以利誘之,于義何淂。

     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天子若有不豫色然,嘗聞君子能不怨尢。

    孟子答以時之不同,興王之期巳過,子治之具在我,又何不豫哉? 去齊之憂,其道不遇。

    充虞問之,答時有異。

     亂極當治,數則有餘,平治之具,舍我其誰。

     孟子因公都子問好辨,既言不得已,複以治亂疊興,自堯至周,世道哀,孔子懼,作春秋。

    揚墨盛,孟子懼,正人心,聖賢救正立法,豈淂巳哉? 辨不得巳,為世哀薄。

    孔子懼之,春秋是作。

     聖王不興,道亂楊墨。

    惑世誣民,仁義充塞。

     聖賢救世,辭辟之嚴。

    異端息滅,王道千平。

     公行子有子之喪,蓋大夫王??以君命往吊,諸臣皆與??言,孟子獨不與??言。

    王??不悅,孟子以朝廷之禮曉之。

     相與往吊,有命自君。

    不相與言,恐失其身。

     我欲行禮,子敖不豫。

    大節未知,孰識其體。

     孟子聞樂正子為政,喜而不寐。

    公孫醜疑其強,有知慮,多聞識。

    孟子曰:其為人也,好善言,雖治天下,尚有餘力也。

     賢才用世,道喜得行。

    人欲以遏,天理斯明。

     時人特疑,多聞強知。

    好善有餘,天下足治。

     孟子葬鄒四基山,史傳不詳歲月始終。

    宋景祐四年,孔道輔守兖,别訪得之縣東北三十裡,今墓是焉。

     四基之山,郁匕佳滅。

    聖賢葬此,千載文明。

     文明之地,秀氣所鐘。

    子孫百世,跻跻雍雍。

     萬曆戊戍歲仲秋月,安正堂劉雙松氏梓。

     尾張名古屋書肆 東壁堂制本略目錄記 畫譜繪手本之部 北齋漫畫十五,北溪漫畫一,北雲漫畫一,珖林漫畫一,蕙齋廉畫五,文鳳希畫二,神事行燈五,富嶽百景三,北齋畫譜三,金氏畫譜一,英勇畫譜一,浮世畫譜三,英泉畫譜一,一筆畫譜一,福善齋畫譜五,浮也畫乎本二,初學畫子本一,武勇魁圖會二,狂畫苑二。

     白人一首之部 豔玉百人一,永樂百人一,花蝶百人一,栖鳳百人一,蓬萊百人一,今樣百人一,吾妻百人一,錦葉百人一,同寸珍本一,麗玉百人一,同寸珍本一。

     和書之部 本居宣長翁像一,地名字音轉用例一,源氏物語手枕一,天祖都城辨一,禦遷幸長哥一,曆朝紹詞解六,古今集遠鏡六,美濃乃家苞八,古事記傳四十五,同目錄三,神代正語三,新古今集抄五,詞劾合鏡二,八日引日記一,花の美一,内の鏡二,萬我の比禮一,尾張乃家苞九,江戶職人哥合二,冠位通考一,消息案文一,熱田緣起一,伊勢物語一。

     将綦之部 将棋道标一,同指南車一,同名家友一,同金襖一,同階梯二,同鹫抓一,同自在二。

     棋經之部 棋經奕範二,棋經奕筌二,棋立手談一,神壽後釋二,玉勝間十五,直毗靈一,葛花二,萬葉集略解三十,同目錄二,後撰集新抄十五,同别記一,三代調類題六,草二,三大考一,狂哥作者部類一。

     訓書之部 俳諧雀芝集一,同五七集五,枇杷園發句集二。

    同後編二,同七部集十,同類題發句集二。

     詩集之部 曰本詠物詩三,暢園詠物詩一,蒙求标題詠一,金城白湯集一,三野風雅五,先友詩抄二,寒林删餘一,晞發偶詠一,日下新詠一,畸人詠一,金山稿二。

     經書之部 群書治要四十七,孝經鄭注一,同指解一,劉向說苑五,同纂注十,同列仙傳一,服膺孝語一,世說音釋五,左傳蒙求二,物數稱謂一,律數楊榷二,今世說一,傅子一,六谕衍義大意抄一。

     正面折之部 王由敢寸珍孝經一,李邕沙羅樹碑一,羲之周府君碑一,信海三十六哥仙一,道風草書帖一,漢魏隸書帖一,渤海藏真帖一。

     石刻法帖之部 子昂要鶴帖一,同羊公帖一,徂來大曆帖一,廣澤樂得帖一,夫子廟堂碑一,朱子風雪帖一,宋七君子法帖一,歐陽詢九成宮一,早見道中記一,神術極秘卷一,雙翁茶史二,大學參解一,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