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五
關燈
小
中
大
”《公羊傳》曰:“阚者何?邾婁之邑也。
曷為不擊乎邾婁?諱亟也。
” 歸公孫敖之喪,諱不言來。
文十五年:“齊人歸公孫敖之喪。
”《公羊傳》曰:“何以不言來?内辭也。
脅我而歸之,筍将而來也。
”何《注》雲:“筍者,竹箯,一名編與。
齊魯以此名之曰筍。
将,送也。
取其屍置編與中,傳送而來,脅魯令受之;故諱不言來,起其來有恥,不可言來也。
” 齊人執單伯、子叔姬,諱不言及。
文十四年:“冬,單伯如齊,齊人執單伯。
齊人執子叔姬。
”《公羊傳》曰:“單伯之罪何?道淫也。
惡乎淫?淫乎子叔姬。
然則曷為不言齊人執單伯及子叔姬?内辭也。
使若異罪然。
” 此以沒其文為諱者也。
先言築微,後言無麥禾。
莊二十八年:“冬,築微。
大無麥禾。
”《公羊傳》曰:“冬既見無麥禾矣,曷為先言築微而後言無麥禾?諱以兇年造邑也。
” 此以易其序為諱者也。
此皆為魯諱者也。
事之不足恥者則不諱。
故沙随之會,書諸侯不見公。
成十六年:“秋,公會晉侯、齊侯、衛侯、宋華元、邾婁人于沙随,不見公,公至自會。
”《公羊傳》曰:“不見公者,何?公不見見也。
公不見見,大夫執,何以緻會?不恥也。
曷為不恥?公幼也。
”《穀梁傳》曰:“不見公者,可以見公也。
可以見公而不見公,譏在諸侯也。
” 平丘之盟,書公不與盟。
昭十三年:“公會劉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婁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婁子于平丘。
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公不與盟。
晉人執季孫隐如以歸,公至自會。
”《公羊傳》曰:“公不與盟者,何?公不見與盟也。
公不見與盟,大夫執,何以緻會?不恥也。
曷為不恥?諸侯遂亂,反陳、蔡,君子不恥不與焉。
” 世遠則不諱。
稷之會書成宋亂。
桓二年:“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
”《公羊傳》曰:“内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
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
隐亦遠矣,曷為為隐諱?隐賢而桓賤也。
”《穀梁傳》曰:“以者,内為志焉爾。
公為志乎成是亂也。
此成矣,取不成事之辭而加之焉,于内之惡,而君子無遺焉爾。
” 是其事也。
錄内第二十八 《春秋》錄内而略外。
〔注一一〕 隐十年:“六月辛未,取郜。
辛巳,取防。
”《公羊傳》曰:“取邑不日,此何以日?一月而再取也。
何言乎一月而再取?甚之也。
内大惡諱,此其言甚之,何?《春秋》錄内而略外。
于外,大惡書,小惡不書。
于内,大惡諱,小惡書。
”定元年:“夏六月戊辰,公即位。
”《公羊傳》曰:“即位不日,此何以日?錄乎内也。
”《春秋繁露·俞序》篇曰:“聖人之德莫美于恕,故予先言《春秋》詳己而略人,因其國而容天下。
” 外相如不書,過我則書。
桓五年:“冬,州公如曹。
”《公羊傳》曰:“外相如不書,此何以書?過我也。
”《穀梁傳》曰:“外相如不書,此其書,何也?過我也。
” 外大夫不書卒,為我主則書。
隐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公羊傳》曰:“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
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諸侯之主也。
”《穀梁傳》曰:“尹氏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
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之也?于天子之崩為魯主,故隐而卒之。
”定四年:“劉卷卒。
”《公羊傳》曰:“劉卷者何?天子之大夫也。
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我主之也。
”《穀梁傳》曰:“甯内諸侯也,非列土諸侯。
此何以卒也?天王崩,為諸侯主也。
” 新使乎我則書。
文元年:“天王使叔服來會葬。
”三年:“夏五月,王子虎卒。
”《公羊傳》曰:“王子虎者何?天子之大夫也。
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新使乎我也。
”何《注》雲:“王子虎即叔服也。
”《穀梁傳》曰:“叔服也,此不卒者也。
何以卒之?以其來會葬我,卒之也。
” 外大夫不書葬,為我主則書。
定四年:“葬劉文公。
”《公羊傳》曰:“外大夫不書葬,此何以書?錄我主也。
” 外女嫁不書,我主之則書。
莊元年:“夏,單伯逆王姬。
”《公羊傳》曰:“逆之者何?使我主之也。
曷為使我主之?天子嫁女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
諸侯嫁于大夫,必使大夫同姓者主之也。
”“王姬歸于齊。
”《公羊傳》曰:何以書?我主之也。
”《穀梁傳》曰:“為之中者歸之也。
” 我為媒則書。
桓八年:“祭公來。
遂逆王後于紀。
”《公羊傳》曰:“遂者何?生事也。
大夫無遂事,此其言遂,何?成使乎我也。
其成使乎我奈何?使我為媒,可則因用是往逆矣。
”九年:“春,紀季姜歸于京師。
”《穀梁傳》曰:“為之中者歸之也。
” 過我則書。
莊十一年:“冬,王姬歸于齊。
”《公羊傳》曰:“何以書?過我也。
”何《注》雲:“時王者嫁女于齊,塗過魯,明當有迎送禮。
”《穀梁傳》曰:“其志,過也。
” 外逆女不書,過我則書。
襄十五年:“劉夏逆王後于齊。
”《公羊傳》曰:“劉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
外逆女不書,此何以書?過我也。
”《穀梁傳》曰:“過我,故志之也。
” 外夫人不卒,内女則書。
莊四年:“三月,紀伯姬卒。
”《穀梁傳》曰:“外夫人不卒,此其言卒,何也?吾女也。
适諸侯則尊同,以吾為之變,卒之也。
”二十九年:“冬十有二月,紀叔姬卒。
”僖十六年:“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
”成八年:“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
”襄三十年:“五月甲午,宋災,伯姬卒。
” 我主其嫁則書。
莊二年:“秋七月,齊王姬卒。
”《公羊傳》曰:“外夫人不卒,此何以卒?錄焉爾。
曷為錄爾?我主之也。
”《穀梁傳》曰:“為之主者卒之也。
” 外夫人不書葬,隠内女則書。
莊四年:“六月乙醜,齊侯葬杞伯姬。
”《公羊傳》曰:“外夫人不書葬,此何以書?隐之也。
何隐爾?其國亡矣。
徒葬于齊爾。
”何《注》雲:“徒者,無臣子辭也。
國滅無臣子,徒為齊侯所葬,故痛而書之。
”《穀梁傳》曰:“外夫人不書葬,此其書葬,何也?吾女也。
失國,故隐而葬之。
”三十年:“八月癸亥,葬杞叔姬。
”《公羊傳》曰:“外夫人不書葬,此何以書?隐之也。
何隐爾?其國亡矣,徒葬乎叔爾。
” 外災不書,及我則書。
莊十一年:“秋,宋大水。
”《公羊傳》曰:“何以書?記災也。
外災不書,此何以書?及我也。
”二十年:“夏,齊大災。
”《公羊傳》曰:“大災者何?大瘠也。
大瘠者何?也。
何以書?記災也。
外災不書,此何以書?及我也。
” 不惟錄内也,又尊内焉。
諸侯來曰朝。
隐十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
”《公羊傳》曰:“其言朝,何?諸侯來曰朝,大夫來曰聘。
”何《注》雲:“内适外言如,外适内言朝聘,所以别外尊内也。
”(按:來朝例甚多,今但舉首見一二條為例,下聘如卒薨諸條同。
) 大夫來曰聘。
隐七年:“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冬,天王使凡伯來聘。
” 魯君朝天子言如。
成十三年:“三月,公如京師。
” 大夫出聘亦言如。
莊二十五年:“冬,公子友如陳。
”何《注》雲:“如陳者,聘也。
内朝聘言如者,尊内也。
外諸侯沒言卒。
隐三年:“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何《注》雲:“貶外言卒,所以褒内也。
” 魯君沒則書薨。
隐十一年:“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 以尊内也。
凡與内接者皆褒之,故邾儀父稱字。
隐元年:“三月,公及邾婁儀父盟于眛。
”《公羊傳》曰:“儀父者何?邾婁之君也。
何以名?字也。
曷為稱字?褒之也。
曷為褒之?為其與公盟也。
滕君、薛君皆稱侯。
隐十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
”何《注》雲:“稱侯者,《春秋》托隐公以為始受命王,滕、薛先朝隐公,故褒之。
”隐七年:“滕侯卒。
”《公羊傳》曰:“何以不名?微國也。
微國則其稱侯,何?不嫌也。
《春秋》貴賤不嫌同号,美惡不嫌同辭。
”何《注》雲:“滕,微國。
所傳聞之世未可卒,所以稱侯而卒者,《春秋》王魯,托隐公以為始受命王。
滕子先朝隐公,《春秋》褒之以禮,嗣子得以其禮祭,故《春秋》見其義。
”孔氏廣森《通義》雲:“滕子之父以侯卒者,《春秋》之義,許人子者必使子也。
自桓公以後,滕遂稱子,曆莊、闵、僖、文之篇不複見卒,所以深著此滕侯卒為褒文。
” 宿男書卒。
隐八年:“六月辛亥,宿男卒。
”何《注》雲:“宿本小國,不當卒。
所以卒而日之者,《春秋》王魯,以隐公為始受命王。
宿男先與隐公交接,故卒褒之也。
”孔氏廣森《通義》雲:“滕于所聞世恒書卒,須加侯起褒文。
宿自後不複見卒,此為加錄已顯,故從本爵矣。
” 齊年、鄭禦書弟。
隐七年:“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穀梁傳》曰:“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
其弟雲者,以其來接于我,舉其貴者也。
”桓十四年:“夏五,(《傳注》:不書月,阙文。
)鄭伯使其弟禦來盟。
”《穀梁傳》曰:“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
其弟雲者,以其來我舉其貴也。
” 荊來聘則稱人。
莊二十三年:“荊人來聘。
”《公羊傳》曰:“荊何以稱人?始能聘也。
”何《注》雲:“《春秋》王魯,因其始來聘,明夷狄能慕王化,修聘禮,受正朔者,當進之。
故使稱人也。
”《穀梁傳》曰:“善累而後進之,其曰人,何也?舉道不待再。
”《春秋繁露·觀德》篇曰:“吳楚先聘我者見賢。
”又《王道》篇曰:“諸侯來朝者得褒,邾婁儀父稱字,滕薛稱侯,荊稱人,介葛廬得名,内出言如,諸侯來曰朝,大夫來曰聘,王道之意也。
” 萩來聘則與大夫。
文九年:“冬,楚子使萩來聘。
”《穀梁傳》曰:“楚無大夫,其曰萩,何也?以其來我,褒之也。
” 憂内者則進之,故曹憂内則與大夫。
成二年:“六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會晉郤克、衛孫良夫、曹公子手及齊侯戰于鞌,齊師敗績。
”《公羊傳》曰:“曹無大夫,公子手何以書?憂内也。
” 宋元公憂内則卒書地。
昭二十五年:“十有一月己亥,宋公佐卒于曲棘。
”《公羊傳》曰:“曲棘者何?宋之邑也。
諸侯卒其封内不地,此何以地?憂内也。
”何《注》雲:“時宋公聞昭公見逐,欲憂納之,至曲棘而卒,故恩錄之。
”《穀梁傳》曰:“邡公也。
”範《注》雲:“邡當為訪,謀也,言宋公所以卒于曲棘者欲謀納公。
”《左氏傳》曰:“十一月,宋元公将為公故如晉。
己亥,卒于曲棘。
”《春秋繁露·觀德》篇曰:“曲棘與鞌之戰,先憂我者見賢。
” 皆其事也。
言序第二十九 《春秋》之立言也有序。
先王命,則微者先于諸侯。
僖八年:“春王正月,公會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欵、鄭世子華盟于洮。
”《公羊傳》曰:“王人者何?微者也。
曷為序乎諸侯之上?先王命也。
”《穀梁傳》曰:“王人之先諸侯,何也?貴王命也。
朝服雖敝,必加于上;弁冕雖舊,必加于首;周室雖微,必先諸侯。
”《漢書·翟方進傳》:“涓勳奏曰:“《春秋》之義,王人微者序乎諸侯之上,尊王命也。
”《周禮·内司服》注曰:“《春秋》之義,王人雖微者,猶序于諸侯之上,所以尊尊也。
” 疾首惡,則微國先乎大國。
僖二年:“虞師、晉師滅夏陽。
”《公羊傳》曰:“虞,微國也。
曷為序乎大國之上?使虞首惡也。
”《穀梁傳》曰:“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
其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
”《春秋繁露·精華》篇曰:“《春秋》之聽獄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志邪者不待成,首惡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論輕。
”《漢書·孫寶傳》曰:“《春秋》之義,誅首惡而已。
”《後漢書·梁商傳》曰:“《春秋》之義,功在元帥,罪止首惡。
” 外夷狄,則晉國先乎主會。
哀十三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
”《公羊傳》曰:“吳何以稱子?吳主會也。
吳主會則曷為先言晉侯?不與夷狄之主中國也。
” 辨大小,則雉門先乎主災。
定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門及兩觀災。
”《公羊傳》曰:“其言雉門及兩觀災,何?兩觀微也。
然則曷為不言雉門災及兩觀?主災者兩觀也。
主災者兩觀,則曷為後言之?不以微及大也。
”《穀梁傳》曰:“其不曰雉門災及兩觀,何也?災自兩觀始也。
不以尊者親災也,先言雉門,尊尊也。
” 重民食,則無麥先乎無苗。
莊七年:“秋,大水,無麥苗。
”《公羊傳》曰:“無苗則曷為先言無麥而後言無苗?一災不書,待無麥然後書無苗。
” 諱内惡,則築微先乎無麥。
莊二十八年:“冬,築微。
大無麥禾。
”《公羊傳》曰:“冬既則無麥禾矣,曷為先言築微而後言無麥禾?諱以兇年造邑也。
” 君行則先次而後救。
僖元年:“齊師、宋師、曹師次于聶北,救邢。
”《公羊傳》曰:“曷為先言次,而後言救?君也。
” 臣行則先救而後次。
襄二十三年:“秋,齊侯伐衛,遂伐晉。
八月,叔孫豹帥師救晉,次于雍渝。
”《公羊傳》曰:“曷為先言救而後言次?先通君命也。
” 記聞則先霣而後石,記見則先六而後鹢。
僖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逆,霣石于宋五。
是月,六鹢退飛過宋都。
”《公羊傳》曰:“曷為先言霣而後言石?霣石記聞。
聞其磌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
曷為先言六而後言鹢?六鹢退飛,記見也。
視之則六,察之則鹢,徐而察之則退飛。
”《穀梁傳》曰:“先霣而後石,何也?隕而後石也。
于宋四竟之内曰宋,後數,散辭也,耳治也。
六鹢退飛過宋都,先數,聚辭也,目治也。
子曰:石,無知之物;鶂,微有知之物。
石無知,故日之。
鶂微有知之物,故月之。
君子之于物,無所苟而已。
石、鶂且猶盡其辭,而況于人乎!故五石六鹢之辭不設,則王道不亢矣。
”《春秋繁露·觀德》篇曰:“隕石于宋五,六鹢退飛。
耳聞而記,目見而書。
或徐或察,皆以其先接于我者序之。
”又《深察名号》篇曰:“《春秋》辨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如其真,不失秋毫之末。
故名霣石則後其五,言退鹢則先其六,聖人之謹于正名如此。
君子于其言,無所苟而已。
五石六鹢之辭是也。
”又《實性》篇曰:“名霣石則後其五,退飛則先言其六,此皆其真也,聖人于言,無所苟而已矣。
” 君子于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注一〕自餘外如則譏。
如,往也。
〔注二〕葬者曷為或日或不日?日謂書其日子,如葬宋缪公書癸未是也。
〔注三〕渴葬也。
渴葬,謂急于葬。
〔注四〕吾立乎此,攝也。
權時替代為攝。
〔注五〕不日,故也。
故,謂變故。
〔注六〕蓋舅出也。
出,今言外侄。
〔注七〕故相與往殆乎晉也。
殆與治同。
往治乎晉,謂往請晉解決其事。
〔注八〕非立異姓以莅祭祀。
非,猶言貶。
〔注九〕曷為不言降吾師?辟之也。
辟與避同。
謂避諱不言。
〔注一〇〕鄫子曷為使乎季姬來朝?使,謂被使。
〔注一一〕《春秋》錄内而略外。
内為魯國,錄,謂祥錄其事。
曷為不擊乎邾婁?諱亟也。
” 歸公孫敖之喪,諱不言來。
文十五年:“齊人歸公孫敖之喪。
”《公羊傳》曰:“何以不言來?内辭也。
脅我而歸之,筍将而來也。
”何《注》雲:“筍者,竹箯,一名編與。
齊魯以此名之曰筍。
将,送也。
取其屍置編與中,傳送而來,脅魯令受之;故諱不言來,起其來有恥,不可言來也。
” 齊人執單伯、子叔姬,諱不言及。
文十四年:“冬,單伯如齊,齊人執單伯。
齊人執子叔姬。
”《公羊傳》曰:“單伯之罪何?道淫也。
惡乎淫?淫乎子叔姬。
然則曷為不言齊人執單伯及子叔姬?内辭也。
使若異罪然。
” 此以沒其文為諱者也。
先言築微,後言無麥禾。
莊二十八年:“冬,築微。
大無麥禾。
”《公羊傳》曰:“冬既見無麥禾矣,曷為先言築微而後言無麥禾?諱以兇年造邑也。
” 此以易其序為諱者也。
此皆為魯諱者也。
事之不足恥者則不諱。
故沙随之會,書諸侯不見公。
成十六年:“秋,公會晉侯、齊侯、衛侯、宋華元、邾婁人于沙随,不見公,公至自會。
”《公羊傳》曰:“不見公者,何?公不見見也。
公不見見,大夫執,何以緻會?不恥也。
曷為不恥?公幼也。
”《穀梁傳》曰:“不見公者,可以見公也。
可以見公而不見公,譏在諸侯也。
” 平丘之盟,書公不與盟。
昭十三年:“公會劉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婁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婁子于平丘。
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公不與盟。
晉人執季孫隐如以歸,公至自會。
”《公羊傳》曰:“公不與盟者,何?公不見與盟也。
公不見與盟,大夫執,何以緻會?不恥也。
曷為不恥?諸侯遂亂,反陳、蔡,君子不恥不與焉。
” 世遠則不諱。
稷之會書成宋亂。
桓二年:“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
”《公羊傳》曰:“内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
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
隐亦遠矣,曷為為隐諱?隐賢而桓賤也。
”《穀梁傳》曰:“以者,内為志焉爾。
公為志乎成是亂也。
此成矣,取不成事之辭而加之焉,于内之惡,而君子無遺焉爾。
” 是其事也。
錄内第二十八 《春秋》錄内而略外。
〔注一一〕 隐十年:“六月辛未,取郜。
辛巳,取防。
”《公羊傳》曰:“取邑不日,此何以日?一月而再取也。
何言乎一月而再取?甚之也。
内大惡諱,此其言甚之,何?《春秋》錄内而略外。
于外,大惡書,小惡不書。
于内,大惡諱,小惡書。
”定元年:“夏六月戊辰,公即位。
”《公羊傳》曰:“即位不日,此何以日?錄乎内也。
”《春秋繁露·俞序》篇曰:“聖人之德莫美于恕,故予先言《春秋》詳己而略人,因其國而容天下。
” 外相如不書,過我則書。
桓五年:“冬,州公如曹。
”《公羊傳》曰:“外相如不書,此何以書?過我也。
”《穀梁傳》曰:“外相如不書,此其書,何也?過我也。
” 外大夫不書卒,為我主則書。
隐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公羊傳》曰:“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
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諸侯之主也。
”《穀梁傳》曰:“尹氏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
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之也?于天子之崩為魯主,故隐而卒之。
”定四年:“劉卷卒。
”《公羊傳》曰:“劉卷者何?天子之大夫也。
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我主之也。
”《穀梁傳》曰:“甯内諸侯也,非列土諸侯。
此何以卒也?天王崩,為諸侯主也。
” 新使乎我則書。
文元年:“天王使叔服來會葬。
”三年:“夏五月,王子虎卒。
”《公羊傳》曰:“王子虎者何?天子之大夫也。
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新使乎我也。
”何《注》雲:“王子虎即叔服也。
”《穀梁傳》曰:“叔服也,此不卒者也。
何以卒之?以其來會葬我,卒之也。
” 外大夫不書葬,為我主則書。
定四年:“葬劉文公。
”《公羊傳》曰:“外大夫不書葬,此何以書?錄我主也。
” 外女嫁不書,我主之則書。
莊元年:“夏,單伯逆王姬。
”《公羊傳》曰:“逆之者何?使我主之也。
曷為使我主之?天子嫁女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
諸侯嫁于大夫,必使大夫同姓者主之也。
”“王姬歸于齊。
”《公羊傳》曰:何以書?我主之也。
”《穀梁傳》曰:“為之中者歸之也。
” 我為媒則書。
桓八年:“祭公來。
遂逆王後于紀。
”《公羊傳》曰:“遂者何?生事也。
大夫無遂事,此其言遂,何?成使乎我也。
其成使乎我奈何?使我為媒,可則因用是往逆矣。
”九年:“春,紀季姜歸于京師。
”《穀梁傳》曰:“為之中者歸之也。
” 過我則書。
莊十一年:“冬,王姬歸于齊。
”《公羊傳》曰:“何以書?過我也。
”何《注》雲:“時王者嫁女于齊,塗過魯,明當有迎送禮。
”《穀梁傳》曰:“其志,過也。
” 外逆女不書,過我則書。
襄十五年:“劉夏逆王後于齊。
”《公羊傳》曰:“劉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
外逆女不書,此何以書?過我也。
”《穀梁傳》曰:“過我,故志之也。
” 外夫人不卒,内女則書。
莊四年:“三月,紀伯姬卒。
”《穀梁傳》曰:“外夫人不卒,此其言卒,何也?吾女也。
适諸侯則尊同,以吾為之變,卒之也。
”二十九年:“冬十有二月,紀叔姬卒。
”僖十六年:“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
”成八年:“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
”襄三十年:“五月甲午,宋災,伯姬卒。
” 我主其嫁則書。
莊二年:“秋七月,齊王姬卒。
”《公羊傳》曰:“外夫人不卒,此何以卒?錄焉爾。
曷為錄爾?我主之也。
”《穀梁傳》曰:“為之主者卒之也。
” 外夫人不書葬,隠内女則書。
莊四年:“六月乙醜,齊侯葬杞伯姬。
”《公羊傳》曰:“外夫人不書葬,此何以書?隐之也。
何隐爾?其國亡矣。
徒葬于齊爾。
”何《注》雲:“徒者,無臣子辭也。
國滅無臣子,徒為齊侯所葬,故痛而書之。
”《穀梁傳》曰:“外夫人不書葬,此其書葬,何也?吾女也。
失國,故隐而葬之。
”三十年:“八月癸亥,葬杞叔姬。
”《公羊傳》曰:“外夫人不書葬,此何以書?隐之也。
何隐爾?其國亡矣,徒葬乎叔爾。
” 外災不書,及我則書。
莊十一年:“秋,宋大水。
”《公羊傳》曰:“何以書?記災也。
外災不書,此何以書?及我也。
”二十年:“夏,齊大災。
”《公羊傳》曰:“大災者何?大瘠也。
大瘠者何?也。
何以書?記災也。
外災不書,此何以書?及我也。
” 不惟錄内也,又尊内焉。
諸侯來曰朝。
隐十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
”《公羊傳》曰:“其言朝,何?諸侯來曰朝,大夫來曰聘。
”何《注》雲:“内适外言如,外适内言朝聘,所以别外尊内也。
”(按:來朝例甚多,今但舉首見一二條為例,下聘如卒薨諸條同。
) 大夫來曰聘。
隐七年:“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冬,天王使凡伯來聘。
” 魯君朝天子言如。
成十三年:“三月,公如京師。
” 大夫出聘亦言如。
莊二十五年:“冬,公子友如陳。
”何《注》雲:“如陳者,聘也。
内朝聘言如者,尊内也。
外諸侯沒言卒。
隐三年:“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何《注》雲:“貶外言卒,所以褒内也。
” 魯君沒則書薨。
隐十一年:“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 以尊内也。
凡與内接者皆褒之,故邾儀父稱字。
隐元年:“三月,公及邾婁儀父盟于眛。
”《公羊傳》曰:“儀父者何?邾婁之君也。
何以名?字也。
曷為稱字?褒之也。
曷為褒之?為其與公盟也。
滕君、薛君皆稱侯。
隐十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
”何《注》雲:“稱侯者,《春秋》托隐公以為始受命王,滕、薛先朝隐公,故褒之。
”隐七年:“滕侯卒。
”《公羊傳》曰:“何以不名?微國也。
微國則其稱侯,何?不嫌也。
《春秋》貴賤不嫌同号,美惡不嫌同辭。
”何《注》雲:“滕,微國。
所傳聞之世未可卒,所以稱侯而卒者,《春秋》王魯,托隐公以為始受命王。
滕子先朝隐公,《春秋》褒之以禮,嗣子得以其禮祭,故《春秋》見其義。
”孔氏廣森《通義》雲:“滕子之父以侯卒者,《春秋》之義,許人子者必使子也。
自桓公以後,滕遂稱子,曆莊、闵、僖、文之篇不複見卒,所以深著此滕侯卒為褒文。
” 宿男書卒。
隐八年:“六月辛亥,宿男卒。
”何《注》雲:“宿本小國,不當卒。
所以卒而日之者,《春秋》王魯,以隐公為始受命王。
宿男先與隐公交接,故卒褒之也。
”孔氏廣森《通義》雲:“滕于所聞世恒書卒,須加侯起褒文。
宿自後不複見卒,此為加錄已顯,故從本爵矣。
” 齊年、鄭禦書弟。
隐七年:“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穀梁傳》曰:“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
其弟雲者,以其來接于我,舉其貴者也。
”桓十四年:“夏五,(《傳注》:不書月,阙文。
)鄭伯使其弟禦來盟。
”《穀梁傳》曰:“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
其弟雲者,以其來我舉其貴也。
” 荊來聘則稱人。
莊二十三年:“荊人來聘。
”《公羊傳》曰:“荊何以稱人?始能聘也。
”何《注》雲:“《春秋》王魯,因其始來聘,明夷狄能慕王化,修聘禮,受正朔者,當進之。
故使稱人也。
”《穀梁傳》曰:“善累而後進之,其曰人,何也?舉道不待再。
”《春秋繁露·觀德》篇曰:“吳楚先聘我者見賢。
”又《王道》篇曰:“諸侯來朝者得褒,邾婁儀父稱字,滕薛稱侯,荊稱人,介葛廬得名,内出言如,諸侯來曰朝,大夫來曰聘,王道之意也。
” 萩來聘則與大夫。
文九年:“冬,楚子使萩來聘。
”《穀梁傳》曰:“楚無大夫,其曰萩,何也?以其來我,褒之也。
” 憂内者則進之,故曹憂内則與大夫。
成二年:“六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會晉郤克、衛孫良夫、曹公子手及齊侯戰于鞌,齊師敗績。
”《公羊傳》曰:“曹無大夫,公子手何以書?憂内也。
” 宋元公憂内則卒書地。
昭二十五年:“十有一月己亥,宋公佐卒于曲棘。
”《公羊傳》曰:“曲棘者何?宋之邑也。
諸侯卒其封内不地,此何以地?憂内也。
”何《注》雲:“時宋公聞昭公見逐,欲憂納之,至曲棘而卒,故恩錄之。
”《穀梁傳》曰:“邡公也。
”範《注》雲:“邡當為訪,謀也,言宋公所以卒于曲棘者欲謀納公。
”《左氏傳》曰:“十一月,宋元公将為公故如晉。
己亥,卒于曲棘。
”《春秋繁露·觀德》篇曰:“曲棘與鞌之戰,先憂我者見賢。
” 皆其事也。
言序第二十九 《春秋》之立言也有序。
先王命,則微者先于諸侯。
僖八年:“春王正月,公會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欵、鄭世子華盟于洮。
”《公羊傳》曰:“王人者何?微者也。
曷為序乎諸侯之上?先王命也。
”《穀梁傳》曰:“王人之先諸侯,何也?貴王命也。
朝服雖敝,必加于上;弁冕雖舊,必加于首;周室雖微,必先諸侯。
”《漢書·翟方進傳》:“涓勳奏曰:“《春秋》之義,王人微者序乎諸侯之上,尊王命也。
”《周禮·内司服》注曰:“《春秋》之義,王人雖微者,猶序于諸侯之上,所以尊尊也。
” 疾首惡,則微國先乎大國。
僖二年:“虞師、晉師滅夏陽。
”《公羊傳》曰:“虞,微國也。
曷為序乎大國之上?使虞首惡也。
”《穀梁傳》曰:“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
其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
”《春秋繁露·精華》篇曰:“《春秋》之聽獄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志邪者不待成,首惡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論輕。
”《漢書·孫寶傳》曰:“《春秋》之義,誅首惡而已。
”《後漢書·梁商傳》曰:“《春秋》之義,功在元帥,罪止首惡。
” 外夷狄,則晉國先乎主會。
哀十三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
”《公羊傳》曰:“吳何以稱子?吳主會也。
吳主會則曷為先言晉侯?不與夷狄之主中國也。
” 辨大小,則雉門先乎主災。
定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門及兩觀災。
”《公羊傳》曰:“其言雉門及兩觀災,何?兩觀微也。
然則曷為不言雉門災及兩觀?主災者兩觀也。
主災者兩觀,則曷為後言之?不以微及大也。
”《穀梁傳》曰:“其不曰雉門災及兩觀,何也?災自兩觀始也。
不以尊者親災也,先言雉門,尊尊也。
” 重民食,則無麥先乎無苗。
莊七年:“秋,大水,無麥苗。
”《公羊傳》曰:“無苗則曷為先言無麥而後言無苗?一災不書,待無麥然後書無苗。
” 諱内惡,則築微先乎無麥。
莊二十八年:“冬,築微。
大無麥禾。
”《公羊傳》曰:“冬既則無麥禾矣,曷為先言築微而後言無麥禾?諱以兇年造邑也。
” 君行則先次而後救。
僖元年:“齊師、宋師、曹師次于聶北,救邢。
”《公羊傳》曰:“曷為先言次,而後言救?君也。
” 臣行則先救而後次。
襄二十三年:“秋,齊侯伐衛,遂伐晉。
八月,叔孫豹帥師救晉,次于雍渝。
”《公羊傳》曰:“曷為先言救而後言次?先通君命也。
” 記聞則先霣而後石,記見則先六而後鹢。
僖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逆,霣石于宋五。
是月,六鹢退飛過宋都。
”《公羊傳》曰:“曷為先言霣而後言石?霣石記聞。
聞其磌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
曷為先言六而後言鹢?六鹢退飛,記見也。
視之則六,察之則鹢,徐而察之則退飛。
”《穀梁傳》曰:“先霣而後石,何也?隕而後石也。
于宋四竟之内曰宋,後數,散辭也,耳治也。
六鹢退飛過宋都,先數,聚辭也,目治也。
子曰:石,無知之物;鶂,微有知之物。
石無知,故日之。
鶂微有知之物,故月之。
君子之于物,無所苟而已。
石、鶂且猶盡其辭,而況于人乎!故五石六鹢之辭不設,則王道不亢矣。
”《春秋繁露·觀德》篇曰:“隕石于宋五,六鹢退飛。
耳聞而記,目見而書。
或徐或察,皆以其先接于我者序之。
”又《深察名号》篇曰:“《春秋》辨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如其真,不失秋毫之末。
故名霣石則後其五,言退鹢則先其六,聖人之謹于正名如此。
君子于其言,無所苟而已。
五石六鹢之辭是也。
”又《實性》篇曰:“名霣石則後其五,退飛則先言其六,此皆其真也,聖人于言,無所苟而已矣。
” 君子于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注一〕自餘外如則譏。
如,往也。
〔注二〕葬者曷為或日或不日?日謂書其日子,如葬宋缪公書癸未是也。
〔注三〕渴葬也。
渴葬,謂急于葬。
〔注四〕吾立乎此,攝也。
權時替代為攝。
〔注五〕不日,故也。
故,謂變故。
〔注六〕蓋舅出也。
出,今言外侄。
〔注七〕故相與往殆乎晉也。
殆與治同。
往治乎晉,謂往請晉解決其事。
〔注八〕非立異姓以莅祭祀。
非,猶言貶。
〔注九〕曷為不言降吾師?辟之也。
辟與避同。
謂避諱不言。
〔注一〇〕鄫子曷為使乎季姬來朝?使,謂被使。
〔注一一〕《春秋》錄内而略外。
内為魯國,錄,謂祥錄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