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講 關系
關燈
小
中
大
人的朋友。
周文璞也許根本就不認得那個人。
所以,我們不可因周文璞是王蘊理的朋友,而且王蘊理是那另一人的朋友,而推論周文璞是那另一人的朋友。
‘朋友的朋友是朋友’不見得是真話。
‘喜歡’也是如此,甲喜歡乙,而且乙喜歡丙時,甲也許喜歡丙,也許不喜歡,并無一定,這是因為‘喜歡’雖然可能有傳達性,但不必然有傳達性。
“不過,準傳達性與反傳達性(intransitivity)不同,我們不可混為一談。
”吳先生加重語氣,“反傳達性的關系是:如果a與b有某種關系R,而且b與c有某種關系R,那麼a與c一定沒有某種關系R。
我的祖父是我父親的父親,但是,我的祖父一定不是我的父親。
X是Y的兒子,Y是Z的兒子,X一定不是Z的兒子。
具有這種性質的關系不少,‘……的師傅’‘……的母親’等都是。
我們可以将這種關系性質表示作……” 吳先生寫出: 如果aRb而且bRc,那麼不是aRc 吳先生靠在沙發上,慢慢抽着煙。
“這幾種關系性質并列在一起,便有怎樣的性質呢?”王蘊理問。
“如果這幾種性質并列在一起,那麼所産生的性質便很複雜。
我們現在隻将幾種最簡單的提出說說。
“最顯而易見的性質,是既自反又對稱而且又有傳達性的關系。
等于,就是具有這三種性質的關系。
A等于它自己,這是有自反性;若A等于B,則B等于A,這是有對稱性;若A等于B,而且B等于C,則A等于C,這是有傳達性。
“既有對稱性又有傳達性的關系。
‘同時’是既有對稱性又有傳達性的關系。
若甲與乙同時到達,則乙必與甲同時到達;若甲與乙同時上船,而且乙與丙同時上船,則甲與丙必為同時上船。
“有對稱性而又有反傳達性的關系,一排士兵在一條直線上站立時便有這種關系。
若甲兵緊靠乙兵之旁,則乙兵必緊靠甲兵之旁。
這是有對稱性的。
可是,若甲兵緊靠乙兵之旁,而且乙兵緊靠丁兵之旁,則甲兵一定不是緊靠丁兵之旁,這是無傳達性。
“有傳達性而又有反對稱性的關系。
若周文璞比王蘊理起得早,而且王蘊理比我起得早,則周文璞一定比我起得早。
‘早些’有傳達性,但無對稱性。
若周文璞比王蘊理起得早,則王蘊理一定不比周文璞起得早。
‘兄長’也是如此。
若老大是老二的哥哥,而且老二是老三的哥哥,則老大一定是老三的哥哥。
這是有傳達性,但沒有對稱性;若老大是老二的哥哥,則老二一定不是老大的哥哥。
‘美些’‘在右’等都屬這一類。
“反對稱而又反傳達的關系。
‘做祖父’‘做父親’‘做兒子’……都是這種關系。
若甲是乙的祖父,則乙一定不是甲的祖父,這表示‘祖父’無對稱性;若甲是乙的父親,而且乙是丙的父親,則甲一定不是丙的父親。
‘做兒子’的關系亦然,都無傳達性。
“從關系的外範着想,即依照關系所包含的項目之多少着想,關系可以分作兩項的(dyadic),三項的(triadic),四項的(tetradic),五項的(pentadic)……多項的(polyadic)。
‘羅密歐愛朱麗葉’,在這個語句中,‘愛’是兩項關系。
結婚時‘做介紹人’則是三項關系。
因此項關系牽涉‘做介紹人者,男方,以及女方’。
” “我們還可以從别的方面來考慮關系嗎?”周文璞問。
“當然可以。
依項目與項目之間的對應情形來考慮,關系可分作:一對一(one-one)、一對多(one-many)、多對一(many-one)、多對多(many-many)四種。
在法律的規定之下,夫婦關系是一對一的關系。
可是,假若一個未婚女子不止交一個男友,則她對男友的關系是一對多的關系。
……所以,”老教授笑道,“你在與某小姐交朋友時,别生出誤會,以為是一對一的關系哩!” “哈哈!學了邏輯就不緻誤會了!”周文璞得意地說。
“‘做司令官’的關系也是一對多的關系。
是不是?因為,在一個單位中,隻有一個司令官,而兵則很多。
多對一的關系也常見。
在演講中,聽衆是多,講演者往往是一。
‘做臣仆’的關系也是多對一。
在古代專制之下,做臣仆者衆,而做君王者隻有一人。
多對多的關系,例如,‘做教員’。
在一個學校中,教員有許多,學生也有許多,所以,是‘多對多’。
“關系的研究,我們在這裡已把基本要點指出。
至于詳細的推演,隻有待将來。
”
周文璞也許根本就不認得那個人。
所以,我們不可因周文璞是王蘊理的朋友,而且王蘊理是那另一人的朋友,而推論周文璞是那另一人的朋友。
‘朋友的朋友是朋友’不見得是真話。
‘喜歡’也是如此,甲喜歡乙,而且乙喜歡丙時,甲也許喜歡丙,也許不喜歡,并無一定,這是因為‘喜歡’雖然可能有傳達性,但不必然有傳達性。
“不過,準傳達性與反傳達性(intransitivity)不同,我們不可混為一談。
”吳先生加重語氣,“反傳達性的關系是:如果a與b有某種關系R,而且b與c有某種關系R,那麼a與c一定沒有某種關系R。
我的祖父是我父親的父親,但是,我的祖父一定不是我的父親。
X是Y的兒子,Y是Z的兒子,X一定不是Z的兒子。
具有這種性質的關系不少,‘……的師傅’‘……的母親’等都是。
我們可以将這種關系性質表示作……” 吳先生寫出: 如果aRb而且bRc,那麼不是aRc 吳先生靠在沙發上,慢慢抽着煙。
“這幾種關系性質并列在一起,便有怎樣的性質呢?”王蘊理問。
“如果這幾種性質并列在一起,那麼所産生的性質便很複雜。
我們現在隻将幾種最簡單的提出說說。
“最顯而易見的性質,是既自反又對稱而且又有傳達性的關系。
等于,就是具有這三種性質的關系。
A等于它自己,這是有自反性;若A等于B,則B等于A,這是有對稱性;若A等于B,而且B等于C,則A等于C,這是有傳達性。
“既有對稱性又有傳達性的關系。
‘同時’是既有對稱性又有傳達性的關系。
若甲與乙同時到達,則乙必與甲同時到達;若甲與乙同時上船,而且乙與丙同時上船,則甲與丙必為同時上船。
“有對稱性而又有反傳達性的關系,一排士兵在一條直線上站立時便有這種關系。
若甲兵緊靠乙兵之旁,則乙兵必緊靠甲兵之旁。
這是有對稱性的。
可是,若甲兵緊靠乙兵之旁,而且乙兵緊靠丁兵之旁,則甲兵一定不是緊靠丁兵之旁,這是無傳達性。
“有傳達性而又有反對稱性的關系。
若周文璞比王蘊理起得早,而且王蘊理比我起得早,則周文璞一定比我起得早。
‘早些’有傳達性,但無對稱性。
若周文璞比王蘊理起得早,則王蘊理一定不比周文璞起得早。
‘兄長’也是如此。
若老大是老二的哥哥,而且老二是老三的哥哥,則老大一定是老三的哥哥。
這是有傳達性,但沒有對稱性;若老大是老二的哥哥,則老二一定不是老大的哥哥。
‘美些’‘在右’等都屬這一類。
“反對稱而又反傳達的關系。
‘做祖父’‘做父親’‘做兒子’……都是這種關系。
若甲是乙的祖父,則乙一定不是甲的祖父,這表示‘祖父’無對稱性;若甲是乙的父親,而且乙是丙的父親,則甲一定不是丙的父親。
‘做兒子’的關系亦然,都無傳達性。
“從關系的外範着想,即依照關系所包含的項目之多少着想,關系可以分作兩項的(dyadic),三項的(triadic),四項的(tetradic),五項的(pentadic)……多項的(polyadic)。
‘羅密歐愛朱麗葉’,在這個語句中,‘愛’是兩項關系。
結婚時‘做介紹人’則是三項關系。
因此項關系牽涉‘做介紹人者,男方,以及女方’。
” “我們還可以從别的方面來考慮關系嗎?”周文璞問。
“當然可以。
依項目與項目之間的對應情形來考慮,關系可分作:一對一(one-one)、一對多(one-many)、多對一(many-one)、多對多(many-many)四種。
在法律的規定之下,夫婦關系是一對一的關系。
可是,假若一個未婚女子不止交一個男友,則她對男友的關系是一對多的關系。
……所以,”老教授笑道,“你在與某小姐交朋友時,别生出誤會,以為是一對一的關系哩!” “哈哈!學了邏輯就不緻誤會了!”周文璞得意地說。
“‘做司令官’的關系也是一對多的關系。
是不是?因為,在一個單位中,隻有一個司令官,而兵則很多。
多對一的關系也常見。
在演講中,聽衆是多,講演者往往是一。
‘做臣仆’的關系也是多對一。
在古代專制之下,做臣仆者衆,而做君王者隻有一人。
多對多的關系,例如,‘做教員’。
在一個學校中,教員有許多,學生也有許多,所以,是‘多對多’。
“關系的研究,我們在這裡已把基本要點指出。
至于詳細的推演,隻有待将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