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講 續三段式
關燈
小
中
大
“喂!王蘊理!我昨天到市場去買來兩條好彩(LuckyStrike)牌的香煙。
” “你也不抽煙,買它幹嗎?” “預備送吳先生的。
他講了這麼久,我們沒有送點兒禮物表示表示。
我看他抽的煙很壞,他煙瘾那麼大,送點兒好煙給他抽,他的情緒豈不好一些?哈哈!” “你倒是還講點兒師道。
現在的人,早已把這一套抛到九霄雲外了。
師道不存,學問一點兒尊嚴也沒有。
所以,世界弄成這個樣子啊!” “你老是愛發感慨。
别講閑話,我們馬上到吳先生那兒去吧!” 二人從小路繞到了吳先生家門口,敲門。
“暴雨快要來了,二位請趕緊進來吧!”吳先生打開門,“這幾天幾乎每天下午都下陣雨,據說這是所謂‘定時雨’。
這是此地氣候上的特色。
” “也好,每天午後下一陣子可以解解涼。
”王蘊理接着說。
“吳先生,我們今天送點兒煙給您抽。
”周文璞拿出煙。
“為什麼要買煙呢?” “不為什麼,我們希望吳先生抽點兒好煙。
” “哦!謝謝!現在好煙不容易買到。
” “好書更不容易買到。
”王蘊理說。
“那當然,這個時候……”吳先生凝着神,像在想什麼。
“吳先生上一次談的,是三段式的界說性質和它的結構。
”王蘊理說,“現在請問在進行三段式的推論時,是否有什麼方法保證這種推論有效?” “當然有。
否則,邏輯可以不必研究了。
”吳先生很堅定地說,“我們在上一次說過,一個三段式是由三個語句構成的。
我們不難知道A、E、I、O四式語句,每次任取三個,那麼,三個一聯,三個一聯,一共有43=64個成三的組合單位。
如AAA、EEE、III等。
邏輯傳統将這些成三的組合單位叫作模式(modes)。
不過,這些模式之中,有許許多多是無效的。
這裡所謂無效,意即不是在一切情形的解釋之下為真。
這也就是說,這些模式的解釋,在有些情形之下固然為真,可是在另外有些情形的解釋之下則為假。
這類模式,便叫作無效的模式。
當然,如果我們有耐心,不怕麻煩,肯一個模式一個模式地試下去,那麼我們也會發現哪些模式是有效的,并且摒棄其餘無效的模式。
但是,這種辦法非常費時,很不經濟。
邏輯傳統中有一種辦法。
我們依照這種辦法,便可以決定哪些模式是有效的,哪些模式是無效的。
” “吳先生可以告訴我們嗎?”周文璞問。
“請别急,我是要往下講的。
邏輯家決定某些模式是否有效的辦法,就是提出一組規律。
憑着這組規律,我們就可以決定哪些模式有效、哪些模式無效。
當然,像在上次所說的對待關系之一種一樣,我們還是認定A、E各有存在意含。
不過,為了簡便,我們在這裡沒有用特别的記号标出。
我們現在就分開讨論這組規律。
“第一,在兩個前提之中,共詞至少必須普及一次。
為了說明這條規律,我們舉一個例子。
”老教授拿起粉筆在黑闆上寫: “為了驗證這個三段式中的共詞是否有一次普及,我介紹一個方法。
我們在從前說過,A的普及情形是○︶,E是○○,I是︶︶,O是︶○。
四式語句的詞端普及與否的這四種情形,乃決定三段式的推論是否有效的必須條件,所以各位一定要熟記在心。
當我們碰見三段式的特例時,我們檢驗它是否有效的方法,乃首先要看其中的語句是屬于哪一式;其次要找出其中的共詞;再其次找出大詞和小詞。
語句的形式找出以後,一一用前幾次所說的符号表示。
共詞、大詞和小詞找出以後,也用已經說過的符号表示。
這些手續是非常容易的。
這一套手續做過了以後,我們再依三個語句是哪一式而填上普及與否之記号。
例如是A,我們就在A的主位詞端記号的右上角加一個○,在賓位詞端記号右上角加一個︶,其他類推。
我們必須知道,詞端的主位賓位是固定的。
可是,在兩個前提中,G、H、M三個詞端,哪一個是主位詞端,哪一個是賓位詞端,卻沒有一定。
在兩個前提中,G在有的情形之下是主位詞端,在另外的情形之下是賓位詞端。
它居于語句的主位,便算是主位詞端。
它居于語句的賓位,便算是賓位詞端。
因此,在我們填○、︶記号時,根本撇開前提中G、H、M誰是主位詞端、誰是賓位詞端不管,而隻看前提的标号是什麼。
前提的标号是A,立刻照剛才所說的辦法記上○、︶。
其餘類推。
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用○或︶來标記的,無關于大詞、小詞和共詞,而簡單地标記在主位和賓位的各詞。
這像舊式宴客的辦法一樣,如果招待不認識客人,那麼不必管哪一個,凡是坐在首席的,先斟一杯酒,其次二席,再次三席……這樣一來,各個名詞是否普及一目了然。
當然共詞是否普及,也可一目了然。
這種方法非常機械,并且可以推廣應用,在驗證三段式是否有效時很是便利。
在兩個前提中出現兩次的詞端一定是共詞。
在結論的賓位出現的詞端一定
” “你也不抽煙,買它幹嗎?” “預備送吳先生的。
他講了這麼久,我們沒有送點兒禮物表示表示。
我看他抽的煙很壞,他煙瘾那麼大,送點兒好煙給他抽,他的情緒豈不好一些?哈哈!” “你倒是還講點兒師道。
現在的人,早已把這一套抛到九霄雲外了。
師道不存,學問一點兒尊嚴也沒有。
所以,世界弄成這個樣子啊!” “你老是愛發感慨。
别講閑話,我們馬上到吳先生那兒去吧!” 二人從小路繞到了吳先生家門口,敲門。
“暴雨快要來了,二位請趕緊進來吧!”吳先生打開門,“這幾天幾乎每天下午都下陣雨,據說這是所謂‘定時雨’。
這是此地氣候上的特色。
” “也好,每天午後下一陣子可以解解涼。
”王蘊理接着說。
“吳先生,我們今天送點兒煙給您抽。
”周文璞拿出煙。
“為什麼要買煙呢?” “不為什麼,我們希望吳先生抽點兒好煙。
” “哦!謝謝!現在好煙不容易買到。
” “好書更不容易買到。
”王蘊理說。
“那當然,這個時候……”吳先生凝着神,像在想什麼。
“吳先生上一次談的,是三段式的界說性質和它的結構。
”王蘊理說,“現在請問在進行三段式的推論時,是否有什麼方法保證這種推論有效?” “當然有。
否則,邏輯可以不必研究了。
”吳先生很堅定地說,“我們在上一次說過,一個三段式是由三個語句構成的。
我們不難知道A、E、I、O四式語句,每次任取三個,那麼,三個一聯,三個一聯,一共有43=64個成三的組合單位。
如AAA、EEE、III等。
邏輯傳統将這些成三的組合單位叫作模式(modes)。
不過,這些模式之中,有許許多多是無效的。
這裡所謂無效,意即不是在一切情形的解釋之下為真。
這也就是說,這些模式的解釋,在有些情形之下固然為真,可是在另外有些情形的解釋之下則為假。
這類模式,便叫作無效的模式。
當然,如果我們有耐心,不怕麻煩,肯一個模式一個模式地試下去,那麼我們也會發現哪些模式是有效的,并且摒棄其餘無效的模式。
但是,這種辦法非常費時,很不經濟。
邏輯傳統中有一種辦法。
我們依照這種辦法,便可以決定哪些模式是有效的,哪些模式是無效的。
” “吳先生可以告訴我們嗎?”周文璞問。
“請别急,我是要往下講的。
邏輯家決定某些模式是否有效的辦法,就是提出一組規律。
憑着這組規律,我們就可以決定哪些模式有效、哪些模式無效。
當然,像在上次所說的對待關系之一種一樣,我們還是認定A、E各有存在意含。
不過,為了簡便,我們在這裡沒有用特别的記号标出。
我們現在就分開讨論這組規律。
“第一,在兩個前提之中,共詞至少必須普及一次。
為了說明這條規律,我們舉一個例子。
”老教授拿起粉筆在黑闆上寫: “為了驗證這個三段式中的共詞是否有一次普及,我介紹一個方法。
我們在從前說過,A的普及情形是○︶,E是○○,I是︶︶,O是︶○。
四式語句的詞端普及與否的這四種情形,乃決定三段式的推論是否有效的必須條件,所以各位一定要熟記在心。
當我們碰見三段式的特例時,我們檢驗它是否有效的方法,乃首先要看其中的語句是屬于哪一式;其次要找出其中的共詞;再其次找出大詞和小詞。
語句的形式找出以後,一一用前幾次所說的符号表示。
共詞、大詞和小詞找出以後,也用已經說過的符号表示。
這些手續是非常容易的。
這一套手續做過了以後,我們再依三個語句是哪一式而填上普及與否之記号。
例如是A,我們就在A的主位詞端記号的右上角加一個○,在賓位詞端記号右上角加一個︶,其他類推。
我們必須知道,詞端的主位賓位是固定的。
可是,在兩個前提中,G、H、M三個詞端,哪一個是主位詞端,哪一個是賓位詞端,卻沒有一定。
在兩個前提中,G在有的情形之下是主位詞端,在另外的情形之下是賓位詞端。
它居于語句的主位,便算是主位詞端。
它居于語句的賓位,便算是賓位詞端。
因此,在我們填○、︶記号時,根本撇開前提中G、H、M誰是主位詞端、誰是賓位詞端不管,而隻看前提的标号是什麼。
前提的标号是A,立刻照剛才所說的辦法記上○、︶。
其餘類推。
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用○或︶來标記的,無關于大詞、小詞和共詞,而簡單地标記在主位和賓位的各詞。
這像舊式宴客的辦法一樣,如果招待不認識客人,那麼不必管哪一個,凡是坐在首席的,先斟一杯酒,其次二席,再次三席……這樣一來,各個名詞是否普及一目了然。
當然共詞是否普及,也可一目了然。
這種方法非常機械,并且可以推廣應用,在驗證三段式是否有效時很是便利。
在兩個前提中出現兩次的詞端一定是共詞。
在結論的賓位出現的詞端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