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燈


    可以說這本書中的一部分是我從事邏輯教學的經驗總結。

    若幹年來,一般讀者苦于邏輯枯燥無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十三年前,我試着以對話體裁寫了一本邏輯入門的書。與同類書籍的行銷數量比較起來,事實證明我采取對話體裁寫這類書是符合一般需要的。後來我又教這門功課,但那本書已經絕版了。應教學上的需要,我又用對話體裁寫了一本講義,由學校油印,内容較前書有所改進。講義印出以後,一擱就是四年,我沒有再用到它。這四年來,學生們紛紛以介紹邏輯讀物相請。這類事實,使我覺得頗有将那份講義改變成書的形式之必要。可是,去年翻閱那份講義時,我認為有許多應該包含進去的東西沒有包含進去,而且有許多地方簡直不行了。于是,動手大加修正。認真說來,這本書是我第三次用對話體裁寫這類書。

    二

    依照英美的标準而論,本書包含了英美基本邏輯教程中應該包含的全部題材——至少大部分題材。不過,在題材的處理上,我還是多少做了不同的權衡。我的權衡以這幾個條件為依據:一、着重應用方面;二、着重純邏輯的訓練;三、介紹新的說法;四、修正傳統邏輯的錯誤;五、在必要時,提出我的貢獻。

    以這五個條件為依據,除了為适應本書的體裁和目标而摻入的因素以外,我在這本書中,對于現有的邏輯題材,有所多講,有所少講;對于有些人認為是邏輯題材而從現代邏輯眼光看來不屬邏輯範圍的題材,則根本不講。在我認為不應當浪費讀者腦力的題材上,我不願多寫一條。在我認為讀者應該攻習的題材上,我不吝多費一點兒筆墨。在有些地方,直到現在為止,還是有不少邏輯教科書繼續重述傳統邏輯中所混雜的文法、心理學、知識論,甚至于倫理學和形上學的若幹成分。這對于增進讀者的推論能力會有什麼幫助?在選取邏輯教材方面,我們不應忽視歐美最近數十年來邏輯方面重大的進展。

    三

    本書既是根據我從事邏輯教學之經驗而寫成的,因此,差不多對話中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個轉折,都是學習基本邏輯者所常發生的。在學習的曆程中,如果大多數人可能發生的問題相差并不太遠,那麼我希望這本書對于希望自修邏輯的人有所幫助,正如希望它對于攻讀大學基本邏輯的人有所幫助一樣。

    運用這種體裁寫邏輯書,我備感吃力。當然,如果一個人吃力而多數人得以省力,那麼是件很值得的事。但是,我所希望的,是讀者在比較省力的條件之下訓練嚴格的推論力,甚至于到達森嚴的邏輯宮殿。所以,在不可避免用力的時候,還得讀者自己用力。攻讀任何科學,适當的牛角尖是一定要鑽的。如其不然,我們将永遠停留在浮光掠影的階段。在鑽過牛角尖以後,如果我們增益了相當的智能,那麼正是我們到達了進步之起點。

    殷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