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天志(中)——追求法律的公正和平等,行義便會符合天志

關燈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之欲為仁義者,則不可不察義之所從出。

    ”既曰不可以不察義之所欲①出,然則義何從出?子墨子曰:“義不從愚且賤者出,必自貴且知者出。

    ”何以知義之不從愚且賤者出,而必自貴且知者出也?曰:義者,善政也。

    何以知義之為善政也?曰: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是以知義之為善政也。

    夫愚且賤者,不得為政乎貴且知者;然後②得為政乎愚且賤者。

    此吾所以知義之不從愚且賤者出,而必自貴且知者出也。

    然則孰為貴?孰為知?曰:天為貴、天為知而已矣。

    然則義果自天出矣。

     【注釋】 ①欲:當為“從”。

     ②“然後”前脫“貴且知者”四字。

     【譯文】 墨子說道:“現在天下的君子想實行仁義,就不可不考察義是從哪裡來的。

    ”既然說不可不考察義是從哪裡來的,那麼義究竟從哪裡來的呢?墨子說:“義不是從愚蠢而卑賤的人那裡來的,必定是從尊貴而聰明的人那裡來的。

    ”怎麼知道義不是從愚蠢而卑賤的人那裡來的,而必定是從尊貴而聰明的人那裡來的呢?回答說:所謂義,就是善政。

    怎麼知道義就是善政呢?回答說:天下有義就能得到治理,無義則會導緻混亂,所以知道義就是善政。

    愚蠢而卑賤的人,不能向尊貴而聰明的人施政;隻有尊貴而聰明的人,才可能向愚蠢而卑賤的人施政。

    這就是我知道義不是從愚蠢而卑賤的人那裡來的,而必定是從尊貴而聰明的人那裡來的原因。

    既然如此,那麼誰是尊貴的?誰是聰明的?回答說:天是尊貴的,天是聰明的,如此而已。

    那麼義當然就是從上天那裡來的了。

     【原文】 今天下之人曰:“當若天子之貴諸侯,諸侯之貴大夫,傐①明知之,然吾未知天之貴且知于天子也。

    ”子墨子曰:“吾所以知天貴且知于天子者,有矣。

    曰:‘天子為善,天能賞之;天子為暴,天能罰之;天子有疾病禍祟,必齋戒沐浴,絜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則天能除去之。

    然吾未知天之祈福于天子也。

    ’此吾所以知天之貴且知于天子者。

    不止此而已矣,又以先王之書馴②天明不解之道也知之。

    曰:‘明哲維天,臨君下土。

    ’則此語天之貴且知于天子。

    不知亦有貴、知夫③天者乎?曰:天為貴、天為知而已矣。

    然則義果自天出矣。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中實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義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④也。

    ” 【注釋】 ①傐:當為“碻(què)”,同“确”。

     ②馴:通“訓”。

     ③夫:當為“于”。

     ④慎:通“順”。

     【譯文】 現在天下的人說道:“應當天子比諸侯尊貴,諸侯比大夫尊貴,這是十分明确的。

    但是我不知道上天比天子還尊貴而且聰明。

    ”墨子說道:“我知道上天比天子還尊貴而且聰明,是有根據的。

    即‘天子為善,上天能夠賞賜他;天子行暴,上天能夠懲罰他;天子有疾病災禍,必定齋戒沐浴,幹幹淨淨地準備酒食祭品,用來祭祀上天鬼神,那麼上天就能幫他除去疾病災禍。

    可是我并沒有聽說上天向天子祈求賜福的。

    ’這就是我知道上天比天子尊貴而且聰明的理由。

    不僅止此而已,還可以從先王的書籍訓釋上天高明而不易解說的道理中可以知道,說道:‘高明聖哲的隻有上天,它的光輝普照大地。

    ’這就說明上天比天子尊貴而且聰明。

    不知道是否還有比上天更尊貴而且聰明的呢?回答說:‘隻有天是最尊貴、天是最聰明的。

    ’既然如此,可見義就是從上天那裡來的。

    ”所以墨子說道:“現在天下的君子們,如果心中确實想要遵行聖王之道,為百姓謀利,考察仁義的根本,那麼天意不可不順從。

    ” 【原文】 既以天之意以為不可不慎已,然則天之将何欲何憎?子墨子曰:“天之意,不欲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暴寡①,詐之謀愚,貴之傲賤,此天之所不欲也。

    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營②,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

    又欲上之強聽治也,下之強從事也。

    ”上強聽治,則國家治矣;下強從事,則财用足矣。

    若國家治,财用足,則内有以絜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為環璧珠玉,以聘撓③四鄰。

    諸侯之冤④不興矣,邊境兵甲不作矣。

    内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