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天志(上)——順從天意的,就是仁義政治;違反天意的,就是暴力政治
關燈
小
中
大
隻能由上面領導下面。
所以老百姓要竭力做事,不能擅自放縱自己,有士人在上面管理他們;士人也要竭力做事,不得擅自放縱自己,有将軍、大夫在上面管理他們;将軍、大夫也竭力做事,不得擅自放縱自己,有三公、諸侯在上面管理他們;三公、諸侯也要竭力聽政治國,不得擅自放縱自己,有天子在上面管理他們;天子也要竭力聽政治國,不得擅自放縱自己,有上天在上面管理他。
天子向三公、諸侯、士、庶人施政,天下的士人君子本來都明白這一點。
但對于上天向天子施政,天下的百姓卻未能明确地知道。
【原文】 故昔三代聖王禹、湯、文、武,欲以天之為政于天子,明說①天下之百姓,故莫不犓牛羊,豢犬彘,絜為粢盛酒醴,以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于天。
我未嘗聞天下之所求祈福于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為政于天子者也。
故天子者,天下之窮②貴也,天下之窮富也。
故于③富且貴者,當天意而不可不順。
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别相惡,交相賊,必得罰。
然則是誰順天意而得賞者?誰反天意而得罰者?子墨子言曰:“昔三代聖王禹、湯、文、武,此順天意而得賞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厲,此反天意而得罰者也。
”然則禹、湯、文、武,其得賞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愛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愛,兼而愛之;我所利,兼而利之。
愛人者此為博焉,利人者此為厚焉。
’故使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業④萬世子孫,傳稱其善,方施天下,至今稱之,謂之聖王。
”然則桀、纣、幽、厲,得其罰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诟天,中诟鬼,下賊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愛,别而惡之;我所利,交而賊之。
惡人者,此為之博也;賤⑤人者,此為之厚也。
’故使不得終其壽,不殁其世,至今毀之,謂之暴王。
” 【注釋】 ①說:勸告。
②窮:極。
③于:當為“欲”。
④業:當為衍文。
⑤賤:為“賊”字之誤。
【譯文】 所以從前三代的聖君禹、湯、文王、武王,想以上天向天子施政的事,明白地勸告天下的百姓,所以無不喂牛羊、養豬狗,幹幹淨淨地預備酒食祭品,用來祭祀上天鬼神,向上天祈求賜福。
我沒有聽過上天向天子祈求賜福的,這就是我所知道上天向天子發号施政的原因。
所以說天子是天下最尊貴的人,天下最富有的人。
想要得到貴富的人,對天意就不可不順從。
順從天意的人,大家相親相愛,互惠互利,必定會得到賞賜;違反天意的人,互相厭惡,互相殘害,必定會得到懲罰。
既然這樣,那麼誰順從天意而得到賞賜了呢?誰違反天意而得到懲罰了呢?墨子說:“從前三代聖王禹、湯、文王、武王,這些是順從天意而得到了賞賜的;從前三代暴王桀、纣、幽王、厲王,這些是違反天意而得到了懲罰的。
”既然如此,那麼禹、湯、文王、武王得到賞賜是因為什麼呢?墨子說:“他們所做的事,對上尊敬天,對中敬奉鬼,對下愛護百姓。
所以天意說:‘這就是對我所愛的,他們全都愛;對我要給予好處的,他們全都給予好處。
愛人的人,這是最為廣博的;利人的人,這是最為厚重的。
’所以讓他們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子子孫孫不絕,都争相傳頌他們的美德,教化遍施于天下,直到現在還受人稱道,稱他們為聖王。
”既然如此,那麼桀、纣、幽王、厲王受到懲罰又是什麼原因呢?墨子說:“他們所做的事,對上辱罵上天,于中辱罵鬼神,對下殘害人民。
所以天意說:‘這是對我所愛的,他們全都憎惡;對我要給予好處的,他們交相殘害。
憎惡人的人,這是最為廣泛的;殘害人的人,這是最為嚴重的。
’所以讓他們不得壽終,不能終身,人們至今還唾罵他們,稱他們為暴王。
” 【原文】 然則何以知天之愛天下之百姓?以其兼而明①之。
何以知其兼而明之?以其兼而有之。
何以知其兼而有之?以其兼而食焉。
何以知其兼而食焉?四海之内,粒食之民,莫不犓牛羊、豢犬彘,絜為粢盛酒醴,以祭祀于上帝鬼神。
天有邑人②,何用弗愛也?且吾言殺一不辜者,必有一不祥。
殺無辜者誰也?則人也。
予之不祥者誰也?則天也。
若以天為不愛天下之百姓,則何故以人與人
所以老百姓要竭力做事,不能擅自放縱自己,有士人在上面管理他們;士人也要竭力做事,不得擅自放縱自己,有将軍、大夫在上面管理他們;将軍、大夫也竭力做事,不得擅自放縱自己,有三公、諸侯在上面管理他們;三公、諸侯也要竭力聽政治國,不得擅自放縱自己,有天子在上面管理他們;天子也要竭力聽政治國,不得擅自放縱自己,有上天在上面管理他。
天子向三公、諸侯、士、庶人施政,天下的士人君子本來都明白這一點。
但對于上天向天子施政,天下的百姓卻未能明确地知道。
【原文】 故昔三代聖王禹、湯、文、武,欲以天之為政于天子,明說①天下之百姓,故莫不犓牛羊,豢犬彘,絜為粢盛酒醴,以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于天。
我未嘗聞天下之所求祈福于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為政于天子者也。
故天子者,天下之窮②貴也,天下之窮富也。
故于③富且貴者,當天意而不可不順。
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别相惡,交相賊,必得罰。
然則是誰順天意而得賞者?誰反天意而得罰者?子墨子言曰:“昔三代聖王禹、湯、文、武,此順天意而得賞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厲,此反天意而得罰者也。
”然則禹、湯、文、武,其得賞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愛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愛,兼而愛之;我所利,兼而利之。
愛人者此為博焉,利人者此為厚焉。
’故使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業④萬世子孫,傳稱其善,方施天下,至今稱之,謂之聖王。
”然則桀、纣、幽、厲,得其罰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诟天,中诟鬼,下賊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愛,别而惡之;我所利,交而賊之。
惡人者,此為之博也;賤⑤人者,此為之厚也。
’故使不得終其壽,不殁其世,至今毀之,謂之暴王。
” 【注釋】 ①說:勸告。
②窮:極。
③于:當為“欲”。
④業:當為衍文。
⑤賤:為“賊”字之誤。
【譯文】 所以從前三代的聖君禹、湯、文王、武王,想以上天向天子施政的事,明白地勸告天下的百姓,所以無不喂牛羊、養豬狗,幹幹淨淨地預備酒食祭品,用來祭祀上天鬼神,向上天祈求賜福。
我沒有聽過上天向天子祈求賜福的,這就是我所知道上天向天子發号施政的原因。
所以說天子是天下最尊貴的人,天下最富有的人。
想要得到貴富的人,對天意就不可不順從。
順從天意的人,大家相親相愛,互惠互利,必定會得到賞賜;違反天意的人,互相厭惡,互相殘害,必定會得到懲罰。
既然這樣,那麼誰順從天意而得到賞賜了呢?誰違反天意而得到懲罰了呢?墨子說:“從前三代聖王禹、湯、文王、武王,這些是順從天意而得到了賞賜的;從前三代暴王桀、纣、幽王、厲王,這些是違反天意而得到了懲罰的。
”既然如此,那麼禹、湯、文王、武王得到賞賜是因為什麼呢?墨子說:“他們所做的事,對上尊敬天,對中敬奉鬼,對下愛護百姓。
所以天意說:‘這就是對我所愛的,他們全都愛;對我要給予好處的,他們全都給予好處。
愛人的人,這是最為廣博的;利人的人,這是最為厚重的。
’所以讓他們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子子孫孫不絕,都争相傳頌他們的美德,教化遍施于天下,直到現在還受人稱道,稱他們為聖王。
”既然如此,那麼桀、纣、幽王、厲王受到懲罰又是什麼原因呢?墨子說:“他們所做的事,對上辱罵上天,于中辱罵鬼神,對下殘害人民。
所以天意說:‘這是對我所愛的,他們全都憎惡;對我要給予好處的,他們交相殘害。
憎惡人的人,這是最為廣泛的;殘害人的人,這是最為嚴重的。
’所以讓他們不得壽終,不能終身,人們至今還唾罵他們,稱他們為暴王。
” 【原文】 然則何以知天之愛天下之百姓?以其兼而明①之。
何以知其兼而明之?以其兼而有之。
何以知其兼而有之?以其兼而食焉。
何以知其兼而食焉?四海之内,粒食之民,莫不犓牛羊、豢犬彘,絜為粢盛酒醴,以祭祀于上帝鬼神。
天有邑人②,何用弗愛也?且吾言殺一不辜者,必有一不祥。
殺無辜者誰也?則人也。
予之不祥者誰也?則天也。
若以天為不愛天下之百姓,則何故以人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