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民 俗
杭城風俗,凡百貨賣飲食之人,多是裝飾車蓋擔兒,盤盒器皿新潔精巧,以炫耀人耳目,蓋效學汴京氣象,及因高宗南渡後,常宣喚買市,所以不敢苟簡,食味亦不敢草率也。
且如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巾裝着,皆有等差。
香鋪人頂帽披背子。
質庫掌事,裹巾着皂衫角帶。
街市買賣人,各有服色頭巾,各可辨認是何名目人。
自淳年來,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後生,不體舊規,裹奇巾異服,三五為群,鬥美誇麗,殊令人厭見,非複舊時淳樸矣。
但杭城人皆笃高誼,若見外方人為人所欺,衆必為之救解。
或有新搬移來居止之人,則鄰人争借動事,遺獻湯茶,指引買賣之類,則見睦鄰之義,又率錢物,安排酒食,以為之賀,謂之"暖房"。
朔望茶水往來,至于吉兇等事,不特慶吊之禮不廢,甚者出力與之扶持,亦睦鄰之道。
不可不知。
戶 口 杭城今為都會之地,人煙稠密,戶口浩繁,與他州外郡不同,姑以自隋、唐朝考之。
隋戶一萬五千三百八十。
唐正觀中戶三萬五千七十一,口一十五萬三千七百二十九。
唐開元戶八萬六千二百五十八。
宋朝《太平寰宇記》:錢塘戶數主六萬一千六百八,客八千八百五十七。
《九域志》:主一十六萬四千二百九十三,客三萬八千五百二十三。
《中興兩朝國史》:該戶二十萬五千三百六十九。
《乾道志》:戶二十六萬一千六百九十二,口五十五萬二千六百七。
《淳志》:主客戶三十八萬一千三十五,口七十六萬七千七百三十九。
《鹹淳志》:九縣共主客戶三十九萬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一百二十四萬七百六十。
《錢塘仁和兩赤縣乾道志》:主客戶該十萬四千六百六十九,口該一十四萬五千八百八。
《淳志》:戶該十一萬一千三百三十六,口三十二萬四百八十九。
《鹹淳志》:兩赤縣城主客戶一十八萬六千三百三十,口四十三萬二千四十六。
自今而往,則歲潤月長,殆未易以算數也。
物 産 谷之品粳:早占城,紅蓮,泥烏,雪裡盆,赤稻,黃籼米,杜糯,光頭糯,蠻糯。
麥:大麥,小麥。
麻:赤、白、烏、黃。
豆:大黑,大紫,大白,大黃,大青,白扁,黑扁,白小,赤小,綠豆,小紅,樓子紅,青豌,白眼,羊眼,白缸,白豌,刀豆。
粟:狗尾,金罂。
絲之品绫柿蒂。
狗蹄。
羅花素。
結羅。
熟羅。
線住。
錦,内司街坊以絨背為佳。
克絲:花、素二種。
杜,又名"起線"。
鹿胎,次名"透背",皆花紋特起,色樣織造不一。
絲,染絲所織諸顔色者,有織金、閃褐、間道等類。
紗素紗。
天淨。
三法暗花紗。
栗地紗。
茸紗。
絹官機。
杜村唐絹,幅闊者密,畫家多用之。
綿以臨安于潛白而細密者佳。
綢有綿線織者,土人貴之。
之品。
柘。
麻。
苎。
貨之品茶:寶雲茶,香林茶,白雲茶。
又寶嚴院垂雲亭亦産。
東坡以詩戲雲:"妙供來香積,珍烹具大官。
揀芽分雀舌,賜茗出龍團。
"蓋南北兩山、七邑諸山皆産。
徑山采谷雨前茗,以小缶貯饋之。
鹽:湯鎮,仁和村,鹽官,浮山,新興,下管,上管,蜀山,岩門。
南路茶槽等場,常産之地。
漢置鹽官,吳王濞煮海為鹽之地。
蜜。
蠟。
紙,餘杭由拳村出藤紙,富陽有小井紙,赤亭山有赤亭紙。
菜之品諺雲:"東菜西水,南柴北米。
"杭之日用是也。
薹心矮菜、矮黃、大白頭、小白頭、夏菘。
黃芽,冬至取巨菜,覆以草,即久而去腐葉,以黃白纖瑩者,故名之。
芥菜、生菜、菠菜、莴苣、苦荬、蔥、薤、韭、大蒜、小蒜、紫茄、水茄、梢瓜、黃瓜、葫蘆(又名蒲蘆)、冬瓜、瓠子、芋、山藥、牛蒡、茭白、蕨菜、蘿蔔、甘露子、水芹、蘆筍、雞頭菜、藕條菜、姜、姜芽、新姜、老姜。
菌,多生山谷,名"黃耳蕈",東坡詩雲:"老楮忽生黃耳簟,故人兼緻白牙姜。
"蓋大者淨白,名"玉簟",黃者名"茅簟",赤者名"竹菇",若食須姜煮(姜黑勿食)。
果之品橘,富陽王洲者佳。
橙,有脆綿木。
梅,有消便糖透黃。
桃,有金銀、水蜜、紅穰、細葉、紅餅子。
李,有透紅、蜜明、紫色。
杏,金麻。
柿,方頂、牛心、紅柿、柿、牛奶、水柿、火珠、步檐、面柿。
梨,雪糜、玉消、陳公蓮蓬梨、賞花(甘香)霄、砂爛。
棗,鹽官者最佳。
蓮,湖中生者名"繡蓮",尤佳。
瓜,青白黃等色,有名金皮、沙皮、密甕、筒、銀瓜。
藕,西湖下湖、仁和護安村舊名範堰産扁眼者味佳。
菱,初生嫩者名沙角,硬者名馄饨,湖中有如栗子樣,古塘大紅菱。
林檎,邬氏園名"花紅"。
郭府園未熟時以紙剪花樣貼上,熟如花木瓜,嘗進奉,其味蜜甜。
且如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巾裝着,皆有等差。
香鋪人頂帽披背子。
質庫掌事,裹巾着皂衫角帶。
街市買賣人,各有服色頭巾,各可辨認是何名目人。
自淳年來,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後生,不體舊規,裹奇巾異服,三五為群,鬥美誇麗,殊令人厭見,非複舊時淳樸矣。
但杭城人皆笃高誼,若見外方人為人所欺,衆必為之救解。
或有新搬移來居止之人,則鄰人争借動事,遺獻湯茶,指引買賣之類,則見睦鄰之義,又率錢物,安排酒食,以為之賀,謂之"暖房"。
朔望茶水往來,至于吉兇等事,不特慶吊之禮不廢,甚者出力與之扶持,亦睦鄰之道。
不可不知。
戶 口 杭城今為都會之地,人煙稠密,戶口浩繁,與他州外郡不同,姑以自隋、唐朝考之。
隋戶一萬五千三百八十。
唐正觀中戶三萬五千七十一,口一十五萬三千七百二十九。
唐開元戶八萬六千二百五十八。
宋朝《太平寰宇記》:錢塘戶數主六萬一千六百八,客八千八百五十七。
《九域志》:主一十六萬四千二百九十三,客三萬八千五百二十三。
《中興兩朝國史》:該戶二十萬五千三百六十九。
《乾道志》:戶二十六萬一千六百九十二,口五十五萬二千六百七。
《淳志》:主客戶三十八萬一千三十五,口七十六萬七千七百三十九。
《鹹淳志》:九縣共主客戶三十九萬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一百二十四萬七百六十。
《錢塘仁和兩赤縣乾道志》:主客戶該十萬四千六百六十九,口該一十四萬五千八百八。
《淳志》:戶該十一萬一千三百三十六,口三十二萬四百八十九。
《鹹淳志》:兩赤縣城主客戶一十八萬六千三百三十,口四十三萬二千四十六。
自今而往,則歲潤月長,殆未易以算數也。
物 産 谷之品粳:早占城,紅蓮,泥烏,雪裡盆,赤稻,黃籼米,杜糯,光頭糯,蠻糯。
麥:大麥,小麥。
麻:赤、白、烏、黃。
豆:大黑,大紫,大白,大黃,大青,白扁,黑扁,白小,赤小,綠豆,小紅,樓子紅,青豌,白眼,羊眼,白缸,白豌,刀豆。
粟:狗尾,金罂。
絲之品绫柿蒂。
狗蹄。
羅花素。
結羅。
熟羅。
線住。
錦,内司街坊以絨背為佳。
克絲:花、素二種。
杜,又名"起線"。
鹿胎,次名"透背",皆花紋特起,色樣織造不一。
絲,染絲所織諸顔色者,有織金、閃褐、間道等類。
紗素紗。
天淨。
三法暗花紗。
栗地紗。
茸紗。
絹官機。
杜村唐絹,幅闊者密,畫家多用之。
綿以臨安于潛白而細密者佳。
綢有綿線織者,土人貴之。
之品。
柘。
麻。
苎。
貨之品茶:寶雲茶,香林茶,白雲茶。
又寶嚴院垂雲亭亦産。
東坡以詩戲雲:"妙供來香積,珍烹具大官。
揀芽分雀舌,賜茗出龍團。
"蓋南北兩山、七邑諸山皆産。
徑山采谷雨前茗,以小缶貯饋之。
鹽:湯鎮,仁和村,鹽官,浮山,新興,下管,上管,蜀山,岩門。
南路茶槽等場,常産之地。
漢置鹽官,吳王濞煮海為鹽之地。
蜜。
蠟。
紙,餘杭由拳村出藤紙,富陽有小井紙,赤亭山有赤亭紙。
菜之品諺雲:"東菜西水,南柴北米。
"杭之日用是也。
薹心矮菜、矮黃、大白頭、小白頭、夏菘。
黃芽,冬至取巨菜,覆以草,即久而去腐葉,以黃白纖瑩者,故名之。
芥菜、生菜、菠菜、莴苣、苦荬、蔥、薤、韭、大蒜、小蒜、紫茄、水茄、梢瓜、黃瓜、葫蘆
菌,多生山谷,名"黃耳蕈",東坡詩雲:"老楮忽生黃耳簟,故人兼緻白牙姜。
"蓋大者淨白,名"玉簟",黃者名"茅簟",赤者名"竹菇",若食須姜煮
果之品橘,富陽王洲者佳。
橙,有脆綿木。
梅,有消便糖透黃。
桃,有金銀、水蜜、紅穰、細葉、紅餅子。
李,有透紅、蜜明、紫色。
杏,金麻。
柿,方頂、牛心、紅柿、柿、牛奶、水柿、火珠、步檐、面柿。
梨,雪糜、玉消、陳公蓮蓬梨、賞花
棗,鹽官者最佳。
蓮,湖中生者名"繡蓮",尤佳。
瓜,青白黃等色,有名金皮、沙皮、密甕、筒、銀瓜。
藕,西湖下湖、仁和護安村舊名範堰産扁眼者味佳。
菱,初生嫩者名沙角,硬者名馄饨,湖中有如栗子樣,古塘大紅菱。
林檎,邬氏園名"花紅"。
郭府園未熟時以紙剪花樣貼上,熟如花木瓜,嘗進奉,其味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