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自靈隐山南徂東,臨浙江一派,謂之北浦,今資國院前是也,亦雲靈隐步頭。
有詩詠曰:"有靈何所隐?深浦老蒹葭。
漁父一舟泊,卻疑秋漢槎。
"白石浦、鮮船渡浦、楊村浦,俱仁和臨江鄉。
澗者,如合澗,在靈隐、天竺之間。
十八間,在龍井山之西步司左軍寨後,路通六和塔寺。
石門澗,參軍陸羽《靈隐寺記》:"舊有卧龍石橫澗中。
有詩詠曰:啟閉何人見,湍流一澗分。
仙家無路入,空鎖石樓雲。
"金沙澗,在靈隐寺側,自合澗橋,繞寺山一帶。
唐家石橋,在軍寨門内,至行春橋折入步司前軍寨門,由曲院流入西湖。
惠因澗,在赤山高麗惠因寺側,秦少遊遊龍井,曾濯足于澗,題名記之雲:"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于龍井亭,酌泉投石而飲之。
"呼猿澗,在靈隐山呼猿洞之左右也。
井 泉 杭城内外,民物阜蕃,列朝帥臣,常命工開撩井泉,以濟邦民之汲,庶無枯涸之憂。
吳山北大井曰吳山井,蓋此井系吳越王時有韶國師始開為錢塘第一井,山脈融液,泉源所鐘,不雜江潮之水,遇大旱不涸。
天井巷舊有曰天井。
舊志雲:寶月山上亦有天井,後廢之久矣。
萬松嶺上沈婆井嶺下有郭公井。
鐵冶嶺北有郭婆井。
青平山側有郭兒井。
壽域坊仁王院前上四眼井。
長慶坊竹竿坊巷曰下四眼井。
金地山步司寨前名白鳝井。
青沙灣有鳗井。
寶月山下上八眼井。
秘書省相對下八眼井。
後市街大眼井。
六部前甜瓜井。
四方館北及南倉前各有大井。
太學後及市西坊各名沈公井。
祥符寺中,向吳越王于寺内開井九百九十眼,後改創軍器所堙塞,僅存數井耳。
薦橋北有義井,亦呼四眼井。
道明橋雙井。
豐樂橋西長惠井。
棚前亦有雙井。
梵天寺靈鳗井。
錢王廟前烏龍井。
六和塔南沙上曰沙井,上以鐵井欄護之。
西溪有井,名龜兒井、方井。
淨慈寺前四眼井。
下竺藏院煉丹井。
武林山烹茗井。
清湖惠利井。
鐵冶嶺相公井。
甘泉坊相國井。
安國羅漢寺名西井,又名成化井。
三省激賞庫名四井坊,俗呼四眼井。
裴府前名小方井,俗呼小眼井。
惠遷橋西有井一而三名,曰沈公井,曰金牛井,曰惠遷井。
州治前流福坊名流福井。
湧金門鑷子井。
自惠利而鑷子計八井,于西湖置水口,引水歸城,使民汲之。
孤山有金沙井。
風篁嶺龍井,有名賢題詠甚多,秦少遊題名石刻,丞相鄭清之跋,東坡之記存焉。
治平寺葛公雙井。
楊村路上觀音井。
小林蓮華院蓮華井。
仁和臯亭馮氏井。
泉者,以城外兩赤縣有冷泉、醴泉、溫泉,并見武林山。
玉泉,在錢塘九裡松北淨空院,齊末有靈悟大師雲超開山說法,龍君來聽,撫掌出泉,有小方池,深不及丈,水清徹可鑒,異魚遊泳其中,池側立祠祀龍君,朝家封公爵,白樂天有詩雲:"湛湛玉泉色,悠悠浮雲身。
閑心對定水,清淨兩無塵。
手把青藜杖,頭戴白綸巾。
興盡下山去,知我是誰人?"真珠泉,在大慈崇教院,為張循王真珠園内也。
靈泉,在壽星寺前,有亭;而廣福院亦有之。
金沙泉,在仁和永和鄉,東坡詩有"細泉幽咽走金沙"之句。
杯泉,詳于壽星寺。
卧犀泉,見于鄭戬《靈隐天竺詩序》中。
蕭公泉,在靈隐寺後。
歲寒泉,在龍井山崇因院。
法華泉,在南山滿覺寺。
參寥泉,元年間,此僧住上智果寺,寺有泉,東坡以僧之名為泉名,蓋東坡《應夢記》雲:"仆在黃州日,參寥自吳中來訪,一日夢此僧賦詩,覺而記兩句雲:'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
'後七年,仆出守錢塘,此僧始蔔居西湖智果院,院有泉出石縫間。
寒食之明日,仆與客泛湖,自孤山來谒,參寥子汲泉鑽火,烹黃茶,忽悟予夢詩兆于七年前,衆客皆歎,遂書始末并題之,非虛語也。
"颍川泉,在南高峰。
觀音泉者有三,法通、傳燈、真如三寺也。
噴月泉,在南山晴竹園廣福院。
定光泉,在西山長耳僧法相院西定光庵側。
白沙泉,在靈隐寺西普賢院方丈之西,其泉自白沙中出,有詩詠曰:"不見泉來穴,沙平落細聲
有詩詠曰:"有靈何所隐?深浦老蒹葭。
漁父一舟泊,卻疑秋漢槎。
"白石浦、鮮船渡浦、楊村浦,俱仁和臨江鄉。
澗者,如合澗,在靈隐、天竺之間。
十八間,在龍井山之西步司左軍寨後,路通六和塔寺。
石門澗,參軍陸羽《靈隐寺記》:"舊有卧龍石橫澗中。
有詩詠曰:啟閉何人見,湍流一澗分。
仙家無路入,空鎖石樓雲。
"金沙澗,在靈隐寺側,自合澗橋,繞寺山一帶。
唐家石橋,在軍寨門内,至行春橋折入步司前軍寨門,由曲院流入西湖。
惠因澗,在赤山高麗惠因寺側,秦少遊遊龍井,曾濯足于澗,題名記之雲:"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于龍井亭,酌泉投石而飲之。
"呼猿澗,在靈隐山呼猿洞之左右也。
井 泉 杭城内外,民物阜蕃,列朝帥臣,常命工開撩井泉,以濟邦民之汲,庶無枯涸之憂。
吳山北大井曰吳山井,蓋此井系吳越王時有韶國師始開為錢塘第一井,山脈融液,泉源所鐘,不雜江潮之水,遇大旱不涸。
天井巷舊有曰天井。
舊志雲:寶月山上亦有天井,後廢之久矣。
萬松嶺上沈婆井嶺下有郭公井。
鐵冶嶺北有郭婆井。
青平山側有郭兒井。
壽域坊仁王院前上四眼井。
長慶坊竹竿坊巷曰下四眼井。
金地山步司寨前名白鳝井。
青沙灣有鳗井。
寶月山下上八眼井。
秘書省相對下八眼井。
後市街大眼井。
六部前甜瓜井。
四方館北及南倉前各有大井。
太學後及市西坊各名沈公井。
祥符寺中,向吳越王于寺内開井九百九十眼,後改創軍器所堙塞,僅存數井耳。
薦橋北有義井,亦呼四眼井。
道明橋雙井。
豐樂橋西長惠井。
棚前亦有雙井。
梵天寺靈鳗井。
錢王廟前烏龍井。
六和塔南沙上曰沙井,上以鐵井欄護之。
西溪有井,名龜兒井、方井。
淨慈寺前四眼井。
下竺藏院煉丹井。
武林山烹茗井。
清湖惠利井。
鐵冶嶺相公井。
甘泉坊相國井。
安國羅漢寺名西井,又名成化井。
三省激賞庫名四井坊,俗呼四眼井。
裴府前名小方井,俗呼小眼井。
惠遷橋西有井一而三名,曰沈公井,曰金牛井,曰惠遷井。
州治前流福坊名流福井。
湧金門鑷子井。
自惠利而鑷子計八井,于西湖置水口,引水歸城,使民汲之。
孤山有金沙井。
風篁嶺龍井,有名賢題詠甚多,秦少遊題名石刻,丞相鄭清之跋,東坡之記存焉。
治平寺葛公雙井。
楊村路上觀音井。
小林蓮華院蓮華井。
仁和臯亭馮氏井。
泉者,以城外兩赤縣有冷泉、醴泉、溫泉,并見武林山。
玉泉,在錢塘九裡松北淨空院,齊末有靈悟大師雲超開山說法,龍君來聽,撫掌出泉,有小方池,深不及丈,水清徹可鑒,異魚遊泳其中,池側立祠祀龍君,朝家封公爵,白樂天有詩雲:"湛湛玉泉色,悠悠浮雲身。
閑心對定水,清淨兩無塵。
手把青藜杖,頭戴白綸巾。
興盡下山去,知我是誰人?"真珠泉,在大慈崇教院,為張循王真珠園内也。
靈泉,在壽星寺前,有亭;而廣福院亦有之。
金沙泉,在仁和永和鄉,東坡詩有"細泉幽咽走金沙"之句。
杯泉,詳于壽星寺。
卧犀泉,見于鄭戬《靈隐天竺詩序》中。
蕭公泉,在靈隐寺後。
歲寒泉,在龍井山崇因院。
法華泉,在南山滿覺寺。
參寥泉,元年間,此僧住上智果寺,寺有泉,東坡以僧之名為泉名,蓋東坡《應夢記》雲:"仆在黃州日,參寥自吳中來訪,一日夢此僧賦詩,覺而記兩句雲:'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
'後七年,仆出守錢塘,此僧始蔔居西湖智果院,院有泉出石縫間。
寒食之明日,仆與客泛湖,自孤山來谒,參寥子汲泉鑽火,烹黃茶,忽悟予夢詩兆于七年前,衆客皆歎,遂書始末并題之,非虛語也。
"颍川泉,在南高峰。
觀音泉者有三,法通、傳燈、真如三寺也。
噴月泉,在南山晴竹園廣福院。
定光泉,在西山長耳僧法相院西定光庵側。
白沙泉,在靈隐寺西普賢院方丈之西,其泉自白沙中出,有詩詠曰:"不見泉來穴,沙平落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