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諸官舍 左右丞相、參政、知樞密院使簽書府,俱在南倉前大渠口。

    侍從宅,在都亭驿。

    東台官宅,在油車巷。

    省府官屬宅,在開元宮對牆。

    卿監郎官宅,在俞家園。

    七官宅,在郭婆井。

    五官宅,在仁美坊。

    三官宅,在潘阆巷。

    十官宅,在舊睦親坊。

    六房院,即後省官所居處,在湧金門東如意橋北。

    五房院,即樞密院諸承旨所居處,在楊和王府西也。

     府  治 臨安府治,在流福坊橋右,州橋左首。

    亭扁曰"奉诏亭",右首亭扁曰"迎春",左入近民坊巷。

    節推、察判二廳。

    次則左司理院,出街右首則右司理院、府院及都總轄房。

    入府治大門,左首軍資庫與監官衙,右首帳前統制司。

    次則客将客司房,轉南入簽廳。

    都門系臨安府及安撫司佥廳,有設廳在内。

    佥廳外兩側是節度庫、鹽事所、給關局、财賦司、牙契局、戶房、将官房、提舉房。

    投南教場門側曰香遠閣,閣後會茶亭,閣之左是見錢庫、分使庫、搭材、親兵、使馬等房。

    再出佥廳都門外,投西正衙門俱廊,俱是兩司點檢所、都吏職級平分點檢等房。

    正廳例,帥臣不曾坐,蓋因皇太子出判于此,臣下不敢正衙坐。

    正廳後有堂者三,扁曰"簡樂"、"清平"、"見廉"。

    堂後曰聽雨亭。

    左首誦讀書院。

    正衙門外左首曰東廳,每日早晚帥臣坐衙,在此治事。

    廳後有堂者四,扁曰"恕堂"、"清暑"、"有美"、"三桂"。

    東廳側曰常直司,曰點檢所,曰安撫司,曰竹山閣,曰都錢、激賞、公使三庫。

    庫後有軒,扁曰"竹林"。

    軒之後室,扁曰"愛民"、"承化"、"講易"三堂,堂後曰牡丹亭。

    東廳右首曰客位,左首曰六局房,祗候、書表司、親事官、虞候、授事等房而已。

    府治外流福井,對及仁美坊,三通判、安撫司官屬衙居焉。

    府治前市井亦盈,鋪席甚多。

    蓋經訟之人,往來骈集,買賣耍鬧處也。

     運司衙 西浙運司衙,舊在雙門北,為南北二廳,今遷豐豫門南渡子橋西普安橋,為東西二衙:曰東衙,有寬民堂、福星樓、節愛堂、振襟堂;堂側建别榭曰西衙,有周咨堂、公生明堂、繡春堂、仁惠堂。

    堂後栽修竹而圍之。

    運司佥廳、提領犒賞酒庫所,俱在運司衙門。

    主管文字、幹辦公事,在俞家園。

    主管帳司廳,在戒子橋之北。

     後戚府 昭慈聖獻孟太後宅,在後市街。

    顯仁韋太後宅,在薦橋東。

    憲節邢皇後宅,在薦橋南。

    憲聖慈烈吳太後宅,在州橋東。

    成穆郭皇後宅,在佐聖觀後。

    成恭夏皇後宅,在豐樂橋北。

    成肅謝皇後宅,在豐禾坊南。

    慈懿李皇後宅,在後市街。

    恭淑韓皇後宅,在軍将橋。

    恭聖仁烈楊太後宅,在漾沙坑。

    壽和聖福謝太後宅,在龍翔宮側。

    全皇後宅,在豐禾坊南。

    其後戚宅,元各賜家廟五室,及祭器儀物。

    每四孟祭享,官給以禦廚兵治祭馔,太常寺差奉常官行贊相禮,仍差主管官影堂使臣及兵級守之,以子孫世領祠事。

     諸王宮 吳王府,在後洋街。

    益王府,在新橋。

    秀安僖王府,在後洋街。

    漢王府,在西橋。

    莊文太子府,在井亭橋。

    沂靖惠王府,在清湖北。

    景獻太子府,在鐵冶嶺。

    榮文恭王府,在佑聖觀橋東。

    周漢國瑞孝長公主府,在左藏庫西。

    各賜家廟祭器、歲時祭禮,及影堂使臣、主奉官兵級等,循戚宅例制行之矣。

     家  廟 忠烈張循王府,在清河坊,賜廟祀。

    循王以上五世祖,頒祭器法式,聽其自造,仍差主管一員、影堂使臣二員、兵級二十七名,以子孫帶領祠事。

    忠武韓蕲王府,在前洋街,賜廟祀,頒祭器,惟賜銅爵勺各一,餘竹木頒圖式,聽其自制,一應事儀如前制行。

    忠勇劉王府,在明慶寺南,建廟賜祭器并如前式。

    忠烈楊和王府,在洪橋清河坊,賜家廟與祭器,下将作監造以賜,歲時行禮,官給廚兵,太常遣贊相以奉常,餘皆如前制行。

    太傅平章魏國公賈秋壑,按舊典賜第及家廟,在葛嶺集芳園,改建廟,奉五室同宇以飨,四孟月祭器,皆尚方所賜。

    凡點領官吏,灑掃兵士,與花果,月頒之。

    隸版曹及京兆府,如在京賜諸勳功廟儀式奏行。

     館  驿 樟亭驿,即浙江亭也,在跨浦橋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