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未枯君記取,灰心聊伴小乘禅。
" 佑聖觀 佑聖觀,在端禮坊西,元孝廟舊邸,紹興間以普安外第設立,光廟乾道年間,又開甲觀之祥。
淳熙歲,诏改為道宮,以奉真武。
紹定重建觀門,曰佑聖之觀,殿曰佑聖之殿,藏殿扁曰"瓊章寶藏",禦制《真武贊》及宸翰《黃庭經》,皆刻之石以賜。
後殿奉元命,西奉孝廟神禦,即明遠樓舊址也。
孝廟少年時題杜甫詩曰:"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年書。
"理廟又書全篇,锓于東宮廳屏風上曰:"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延真館在觀之右,命道流修晨香夕炬之供。
館有道紀堂、虛白齋。
顯應觀 顯應觀,在豐城門外,聚景園之北,處湖之東,水四面繞觀,觀額宣和所賜。
靖康年間,高廟為康邸,出使至磁州,神馬引而南。
建炎初,秀邸妻夢神指一羊謂曰:"以此為識。
"遂誕毓孝廟。
由是累朝祠祀彌謹。
殿中為顯應之殿,其神位曰"護國顯應興聖普佑真君"。
高廟為書殿扁,且揭以禦名,昭其敬也。
孝廟宸書"瓊章寶藏"之扁,理廟書《洞古經》以賜刻石,甯廟禦題觀碑,其額以表功忠。
觀之東有崇佑館。
四聖延祥觀 四聖延祥觀,在孤山,舊名四聖堂。
道經雲:"四聖者,紫微北極大帝之四将,号曰天蓬、天猷、翊聖、真武大元帥真君。
"元是顯仁韋太後繪像,奉事甚謹,朝夕不忘香火。
高廟為康邸,出使将行,見四金甲神人,執弓劍以衛。
紹興間,慈甯殿出财建觀侍奉,遂于孤山古刹,徙之為觀。
次年,内庭迎四聖聖像,奉安此觀。
觀額诏複東都延祥舊名,殿扁曰"北極四聖之殿",殿門扁曰"會真之門",三清殿扁曰"金阙寥陽",法堂扁曰"通真元命",閣扁曰"清甯",皆理廟奎墨。
藏殿扁曰"瓊章寶藏",孝廟親墨。
有堂扁曰"瀛嶼",元是涼堂扁,建西宮,以堂為黃庭殿,别創新堂,以此扁奉之。
觀有瑞真道館,即延祥觀門也。
三茆甯壽觀 三茆甯壽觀,在七寶山,元三茆堂,因東都三茆甯壽之名,賜觀額甯壽觀,殿扁曰"太元",奉三茆真君像。
觀中有三神禦殿。
觀中曾蒙賜三古器玩,皆希世之珍:一曰宋鼎,乃宋孝武帝之牛鼎,以祀太室之鼎;二曰唐鐘,系大唐常州澄清觀舊物,内庭内帑金帛易以賜之,禁中每聽鐘聲,以奉寝興食息之節;三曰褚遂良書小字《陰符經》,此物宣取複賜賈秋壑。
觀之外曰東山,為殿以奉元命。
有亭扁曰"賓日",俯見日出。
又有庵,扁曰"仁壽"。
開元宮 開元宮,在太和坊内秘書省後,元甯廟潛邸,為道宮。
向東都有開元陽德觀,以奉火德。
嘉泰年,诏以嘉邸改充開元宮,儀制皆視佑聖觀,扁曰"明離之殿",祀以立夏。
又诏臨安府即殿左别建皇伯宣明王殿,遂徙大宗正司他所,悉以址為宮,作甯廟神禦殿。
又有璇玑殿,奉北鬥,易扁曰"北辰"。
衍慶殿以奉真武,順福、神佑二殿奉元命。
皆嘉明殿奎畫。
宮北建陽德館,以存修真之道侶。
龍翔宮 龍翔宮,在後市街,元理廟潛邸,舊沂靖惠王府,诏建道宮,賜名龍翔,以奉感生帝。
大門扁曰"龍翔之宮",中門扁曰"昭符之門",殿扁曰"正陽之殿"。
禮官讨論祀典,以正月上辛日,差侍從三獻官等,升為上祀行禮,備牲牢禮料,用十二笾豆,設祭歌宮架樂舞,受誓戒,望祭齋宮行事,内牲牢依祀天地禮,例用羊豕,所有儀像服色制度,有靈體殿庑下畫像可遵。
朝議以龍翔宮奉感生帝,既屬羽流,合用齋醮之法,其正月上辛日望祭,自如其舊,奉旨從之。
宮之左曰福慶殿,以待車駕款谒,改為神禦殿。
正陽之後殿為醮殿。
宮西奉南真,館門曰"南真之館";中門曰"啟晨之門";三清殿扁曰"三境儲祥";後殿扁曰"申佑",以奉元命;西曰順福殿,以奉太皇元命;壽元殿奉南鬥,景緯殿奉十一曜;鐘樓扁曰"和應之樓",經樓扁曰"凝真之章";藏殿扁曰"琅函寶藏";小位次以備車駕宴坐,扁曰"仙源";羽士之室,扁曰"澄虛";内侍之舍,扁曰"泉石"。
有高士三齋:曰履和、頤正、全真。
宗陽宮 宗陽宮在三聖廟橋東,以德壽宮地一半建宮,賜名以奉感生帝。
蓋此地前後環建王邸,又建廟毓聖之所,天瑞地符,益大彰顯,诏兩司相度建宮,大門扁曰"宗陽之宮",中門扁曰"開明之門",正殿扁曰"無極妙道之殿",以奉三清;順福殿奉太皇元命;三清殿後為虛皇之殿,直北有門,扁曰"真應之門",中建毓瑞之殿,以奉感生帝,後為申佑殿,奉元命。
通真殿奉佑聖。
自開明門内,左有玉籁之樓、景緯之殿、壽元之殿,右有栾簡之樓、瓊章寶書、北辰之殿,規制祀典,并視龍翔宮。
行常以原飨回歸,行款谒禮。
有降辇殿,曰福臨之殿,門曰福臨殿門,進膳殿曰端拱。
後有軒,扁曰"頸霜";有圃,建堂二,曰志敬,曰清風。
亭扁曰"丹邱元圃"。
亭之北鑿石池,堂扁曰"垂福",後曰"清境"。
圃内四時奇花異木,修竹松桧甚盛。
宮西有介真館,堂曰大範、觀複、觀妙、齋曰會真、澄妙、常淨,俱度廟奎藻。
" 佑聖觀 佑聖觀,在端禮坊西,元孝廟舊邸,紹興間以普安外第設立,光廟乾道年間,又開甲觀之祥。
淳熙歲,诏改為道宮,以奉真武。
紹定重建觀門,曰佑聖之觀,殿曰佑聖之殿,藏殿扁曰"瓊章寶藏",禦制《真武贊》及宸翰《黃庭經》,皆刻之石以賜。
後殿奉元命,西奉孝廟神禦,即明遠樓舊址也。
孝廟少年時題杜甫詩曰:"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年書。
"理廟又書全篇,锓于東宮廳屏風上曰:"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延真館在觀之右,命道流修晨香夕炬之供。
館有道紀堂、虛白齋。
顯應觀 顯應觀,在豐城門外,聚景園之北,處湖之東,水四面繞觀,觀額宣和所賜。
靖康年間,高廟為康邸,出使至磁州,神馬引而南。
建炎初,秀邸妻夢神指一羊謂曰:"以此為識。
"遂誕毓孝廟。
由是累朝祠祀彌謹。
殿中為顯應之殿,其神位曰"護國顯應興聖普佑真君"。
高廟為書殿扁,且揭以禦名,昭其敬也。
孝廟宸書"瓊章寶藏"之扁,理廟書《洞古經》以賜刻石,甯廟禦題觀碑,其額以表功忠。
觀之東有崇佑館。
四聖延祥觀 四聖延祥觀,在孤山,舊名四聖堂。
道經雲:"四聖者,紫微北極大帝之四将,号曰天蓬、天猷、翊聖、真武大元帥真君。
"元是顯仁韋太後繪像,奉事甚謹,朝夕不忘香火。
高廟為康邸,出使将行,見四金甲神人,執弓劍以衛。
紹興間,慈甯殿出财建觀侍奉,遂于孤山古刹,徙之為觀。
次年,内庭迎四聖聖像,奉安此觀。
觀額诏複東都延祥舊名,殿扁曰"北極四聖之殿",殿門扁曰"會真之門",三清殿扁曰"金阙寥陽",法堂扁曰"通真元命",閣扁曰"清甯",皆理廟奎墨。
藏殿扁曰"瓊章寶藏",孝廟親墨。
有堂扁曰"瀛嶼",元是涼堂扁,建西宮,以堂為黃庭殿,别創新堂,以此扁奉之。
觀有瑞真道館,即延祥觀門也。
三茆甯壽觀 三茆甯壽觀,在七寶山,元三茆堂,因東都三茆甯壽之名,賜觀額甯壽觀,殿扁曰"太元",奉三茆真君像。
觀中有三神禦殿。
觀中曾蒙賜三古器玩,皆希世之珍:一曰宋鼎,乃宋孝武帝之牛鼎,以祀太室之鼎;二曰唐鐘,系大唐常州澄清觀舊物,内庭内帑金帛易以賜之,禁中每聽鐘聲,以奉寝興食息之節;三曰褚遂良書小字《陰符經》,此物宣取複賜賈秋壑。
觀之外曰東山,為殿以奉元命。
有亭扁曰"賓日",俯見日出。
又有庵,扁曰"仁壽"。
開元宮 開元宮,在太和坊内秘書省後,元甯廟潛邸,為道宮。
向東都有開元陽德觀,以奉火德。
嘉泰年,诏以嘉邸改充開元宮,儀制皆視佑聖觀,扁曰"明離之殿",祀以立夏。
又诏臨安府即殿左别建皇伯宣明王殿,遂徙大宗正司他所,悉以址為宮,作甯廟神禦殿。
又有璇玑殿,奉北鬥,易扁曰"北辰"。
衍慶殿以奉真武,順福、神佑二殿奉元命。
皆嘉明殿奎畫。
宮北建陽德館,以存修真之道侶。
龍翔宮 龍翔宮,在後市街,元理廟潛邸,舊沂靖惠王府,诏建道宮,賜名龍翔,以奉感生帝。
大門扁曰"龍翔之宮",中門扁曰"昭符之門",殿扁曰"正陽之殿"。
禮官讨論祀典,以正月上辛日,差侍從三獻官等,升為上祀行禮,備牲牢禮料,用十二笾豆,設祭歌宮架樂舞,受誓戒,望祭齋宮行事,内牲牢依祀天地禮,例用羊豕,所有儀像服色制度,有靈體殿庑下畫像可遵。
朝議以龍翔宮奉感生帝,既屬羽流,合用齋醮之法,其正月上辛日望祭,自如其舊,奉旨從之。
宮之左曰福慶殿,以待車駕款谒,改為神禦殿。
正陽之後殿為醮殿。
宮西奉南真,館門曰"南真之館";中門曰"啟晨之門";三清殿扁曰"三境儲祥";後殿扁曰"申佑",以奉元命;西曰順福殿,以奉太皇元命;壽元殿奉南鬥,景緯殿奉十一曜;鐘樓扁曰"和應之樓",經樓扁曰"凝真之章";藏殿扁曰"琅函寶藏";小位次以備車駕宴坐,扁曰"仙源";羽士之室,扁曰"澄虛";内侍之舍,扁曰"泉石"。
有高士三齋:曰履和、頤正、全真。
宗陽宮 宗陽宮在三聖廟橋東,以德壽宮地一半建宮,賜名以奉感生帝。
蓋此地前後環建王邸,又建廟毓聖之所,天瑞地符,益大彰顯,诏兩司相度建宮,大門扁曰"宗陽之宮",中門扁曰"開明之門",正殿扁曰"無極妙道之殿",以奉三清;順福殿奉太皇元命;三清殿後為虛皇之殿,直北有門,扁曰"真應之門",中建毓瑞之殿,以奉感生帝,後為申佑殿,奉元命。
通真殿奉佑聖。
自開明門内,左有玉籁之樓、景緯之殿、壽元之殿,右有栾簡之樓、瓊章寶書、北辰之殿,規制祀典,并視龍翔宮。
行常以原飨回歸,行款谒禮。
有降辇殿,曰福臨之殿,門曰福臨殿門,進膳殿曰端拱。
後有軒,扁曰"頸霜";有圃,建堂二,曰志敬,曰清風。
亭扁曰"丹邱元圃"。
亭之北鑿石池,堂扁曰"垂福",後曰"清境"。
圃内四時奇花異木,修竹松桧甚盛。
宮西有介真館,堂曰大範、觀複、觀妙、齋曰會真、澄妙、常淨,俱度廟奎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