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大 内
大内正門曰麗正,其門有三,皆金釘朱戶,畫棟雕甍,覆以銅瓦,镌镂龍鳳飛骧之狀,巍峨壯麗,光耀溢目。
左右列阙,待百官侍班閣子。
登聞鼓院、檢院相對,悉皆紅杈子,排列森然,門禁嚴甚,守把钤束,人無敢辄入仰視。
至晡時,各門下青布幕護之。
麗正門内正衙,即大慶殿,遇明堂大禮、正朔大朝會,俱禦之。
如六參起居,百官聽麻,改殿牌為文德殿;聖節上壽,改名紫宸;進士唱名,易牌集英;明為明堂殿。
次曰垂拱殿,常朝四參起居之地。
内後門名和甯,在孝仁登平坊巷之中,亦列三門,金碧輝映,與麗正同,把守衛士嚴謹,如人出入,守人高唱頭帽号,門外列百僚侍班,子左右排紅杈子,左設門,右立待漏院、客省四方館,入登平坊。
沿内城有内門,曰東華,守禁尤嚴。
沿内城向南,皆殿司,中軍将卒立寨衛護,名之中軍聖下寨。
寨門外左右俱置護龍水池。
沿寨向南,有便門,謂之東便門。
禁庭諸殿更有者十:曰延和,曰崇政,曰福甯,曰複右,曰緝熙,曰勤政,曰嘉明,曰射殿,曰選德,曰奉神。
禦殿名"欽先孝思之殿"。
更有天章諸閣,奉藝祖至理廟神禦禦書圖制之籍。
寶瑞之閣,建于六部山後,供進禦膳,即嘉明殿,在勤政殿之前。
勤政即木帷寝殿也。
嘉明殿相對東廊門樓,乃殿中省六尚局禦廚,祗應内侍人員,俱集于此。
殿上常列禁衛兩重,時刻提警,出入甚嚴,内皆近侍中貴。
殿之廊庑,皆知省、禦藥、禦帶、門司、内轄等官幕次,聽候宣喚。
小園子、快行、親從、辇官、黃院子、内諸司司屬人員等上番者,俱聚于廊庑,祗候服役。
如宮禁買賣進貢,皆由此入。
惟此處浩穰,每遇進膳,自殿中省對嘉明殿,禁衛成列,約欄不許過往。
省門上有一人呼唱,謂之"撥食"。
次有紫衣裹卷腳幞頭者,謂之"院子家",托一合,用黃繡龍合衣籠罩,左手攜一條紅羅繡手巾進入,于此樣約十餘合,繼後又托金瓜各十餘合進入。
若非時取喚,名曰"泛索。
"皇太後殿名曰"坤甯",皇後殿名曰"和甯",兩殿各有大官及殿長、内侍,及黃院子、幕士、殿屬、親從、辇官等人祗候。
諸宮妃嫔等位次,亦有内侍提舉,名閣分、官屬、掌箋、奏院子、小園子等人祗直。
和甯門外紅杈子,早市買賣,市井最盛。
蓋禁中諸閣分等位,宮娥早晚令黃院子收買食品下飯于此。
凡飲食珍味,時新下飯,奇細蔬菜,品件不缺。
遇有宣喚收買,即時供進。
如府宅貴家,欲會賓朋數十位,品件不下一二十件,随索随應,指揮辦集,片時俱備,不缺一味。
夏初茄瓠新出,每對可直十餘貫,諸閣分、貴官争進,增價酬之,不較其值,惟得享時新耳。
德壽宮 德壽宮在望仙橋東,元系秦太師賜第,于紹興三十二年六月戊辰,高廟倦勤,不治國事,别創宮庭禦之,遂命工建宮,殿扁"德壽"為名。
後生金芝于左棟,改殿扁曰"康壽"。
其宮中有森然樓閣,扁曰"聚遠",屏風大書蘇東坡詩"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拾付閑人"之句。
其宮四面遊玩庭館,皆有名扁。
東有梅堂,扁曰"香遠"。
栽菊,間芙蕖、修竹處有榭,扁曰"梅坡"、"松菊三徑"。
酴亭扁曰"新妍"。
木香堂扁曰"清新"。
芙蕖岡南禦宴大堂,扁曰"載忻"。
荷花亭扁曰"射廳"、"臨賦"。
金林檎亭扁曰"燦錦"。
池上扁曰"至樂"。
郁李花亭扁曰"半綻紅"。
木樨堂扁曰"清曠"。
金魚池扁曰"瀉碧"。
西有古梅,扁曰"冷香"。
牡丹館扁曰"文杏",又名"靜樂"。
海棠大樓子,扁曰"浣溪"。
北有椤木亭,扁曰"绛葉"。
清香亭前,栽春桃,扁曰"倚翠"。
又有一亭,扁曰"盤松"。
高廟雅愛湖山之勝,于宮中鑿一池沼,引水注入,疊石為山,以像飛來峰之景,有堂扁曰"冷泉"。
孝廟觀其景,曾賦長篇詠曰:"山中秀色何佳哉,一峰獨立名'飛來'。
參差翠麓俨如畫,石骨蒼潤神所開。
忽聞彷像來宮囿,指顧已驚成列岫。
規模絕似靈隐前,面勢恍疑天竺後。
孰雲人力非自然,千岩萬壑藏雲煙。
上有峥嵘倚空之翠壁,下有潺漱玉之飛泉。
一堂虛敞臨清沼,密蔭交加森羽葆。
山頭草木四時春,閱盡歲寒人不老。
聖心仁智情幽閑,壺中天地非人間。
蓬萊方丈渺空闊,豈若坐對三神山,日長雅趣超塵俗,散步逍遙快心目。
山光水色無盡時,長将挹向杯中綠。
"高廟覽之,欣然曰:"老眼為之增明。
"後孝廟受禅,議德壽宮改扁曰"重華"禦之。
次憲明太皇後欲禦,又改為慈福宮。
壽成皇太後亦改宮扁曰"壽慈"禦之。
繼後宮室空閑,因而遂廢。
鹹淳年間,度廟臨政,以地一半營建道宮,扁曰"宗陽",以祀感生帝。
其時重建,殿庑雄麗,聖真威嚴,宮囿花木,靡不榮茂,裝點景界,又一新耳目;一半改為民居,圃地改路,自清河坊一直築橋,号為宗陽宮橋,每遇孟享,車駕臨幸,行燒香典行,橋之左右,設帥漕二司,起居亭存焉。
太 廟 太廟在瑞石山,紹興間建正殿七楹十三室,二車十駕款谒禮後,又幸建康,改為聖祖殿,複奉神主還杭,仍複奉安于此。
禮部太常寺遵典禮郊禮。
前一日,朝飨太廟,仍設七祀闆位于殿庑橫階之北,又設配飨文武功臣,自韓王趙普以下二十五位于橫階之南。
後部寺奏請增建廟
左右列阙,待百官侍班閣子。
登聞鼓院、檢院相對,悉皆紅杈子,排列森然,門禁嚴甚,守把钤束,人無敢辄入仰視。
至晡時,各門下青布幕護之。
麗正門内正衙,即大慶殿,遇明堂大禮、正朔大朝會,俱禦之。
如六參起居,百官聽麻,改殿牌為文德殿;聖節上壽,改名紫宸;進士唱名,易牌集英;明為明堂殿。
次曰垂拱殿,常朝四參起居之地。
内後門名和甯,在孝仁登平坊巷之中,亦列三門,金碧輝映,與麗正同,把守衛士嚴謹,如人出入,守人高唱頭帽号,門外列百僚侍班,子左右排紅杈子,左設門,右立待漏院、客省四方館,入登平坊。
沿内城有内門,曰東華,守禁尤嚴。
沿内城向南,皆殿司,中軍将卒立寨衛護,名之中軍聖下寨。
寨門外左右俱置護龍水池。
沿寨向南,有便門,謂之東便門。
禁庭諸殿更有者十:曰延和,曰崇政,曰福甯,曰複右,曰緝熙,曰勤政,曰嘉明,曰射殿,曰選德,曰奉神。
禦殿名"欽先孝思之殿"。
更有天章諸閣,奉藝祖至理廟神禦禦書圖制之籍。
寶瑞之閣,建于六部山後,供進禦膳,即嘉明殿,在勤政殿之前。
勤政即木帷寝殿也。
嘉明殿相對東廊門樓,乃殿中省六尚局禦廚,祗應内侍人員,俱集于此。
殿上常列禁衛兩重,時刻提警,出入甚嚴,内皆近侍中貴。
殿之廊庑,皆知省、禦藥、禦帶、門司、内轄等官幕次,聽候宣喚。
小園子、快行、親從、辇官、黃院子、内諸司司屬人員等上番者,俱聚于廊庑,祗候服役。
如宮禁買賣進貢,皆由此入。
惟此處浩穰,每遇進膳,自殿中省對嘉明殿,禁衛成列,約欄不許過往。
省門上有一人呼唱,謂之"撥食"。
次有紫衣裹卷腳幞頭者,謂之"院子家",托一合,用黃繡龍合衣籠罩,左手攜一條紅羅繡手巾進入,于此樣約十餘合,繼後又托金瓜各十餘合進入。
若非時取喚,名曰"泛索。
"皇太後殿名曰"坤甯",皇後殿名曰"和甯",兩殿各有大官及殿長、内侍,及黃院子、幕士、殿屬、親從、辇官等人祗候。
諸宮妃嫔等位次,亦有内侍提舉,名閣分、官屬、掌箋、奏院子、小園子等人祗直。
和甯門外紅杈子,早市買賣,市井最盛。
蓋禁中諸閣分等位,宮娥早晚令黃院子收買食品下飯于此。
凡飲食珍味,時新下飯,奇細蔬菜,品件不缺。
遇有宣喚收買,即時供進。
如府宅貴家,欲會賓朋數十位,品件不下一二十件,随索随應,指揮辦集,片時俱備,不缺一味。
夏初茄瓠新出,每對可直十餘貫,諸閣分、貴官争進,增價酬之,不較其值,惟得享時新耳。
德壽宮 德壽宮在望仙橋東,元系秦太師賜第,于紹興三十二年六月戊辰,高廟倦勤,不治國事,别創宮庭禦之,遂命工建宮,殿扁"德壽"為名。
後生金芝于左棟,改殿扁曰"康壽"。
其宮中有森然樓閣,扁曰"聚遠",屏風大書蘇東坡詩"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拾付閑人"之句。
其宮四面遊玩庭館,皆有名扁。
東有梅堂,扁曰"香遠"。
栽菊,間芙蕖、修竹處有榭,扁曰"梅坡"、"松菊三徑"。
酴亭扁曰"新妍"。
木香堂扁曰"清新"。
芙蕖岡南禦宴大堂,扁曰"載忻"。
荷花亭扁曰"射廳"、"臨賦"。
金林檎亭扁曰"燦錦"。
池上扁曰"至樂"。
郁李花亭扁曰"半綻紅"。
木樨堂扁曰"清曠"。
金魚池扁曰"瀉碧"。
西有古梅,扁曰"冷香"。
牡丹館扁曰"文杏",又名"靜樂"。
海棠大樓子,扁曰"浣溪"。
北有椤木亭,扁曰"绛葉"。
清香亭前,栽春桃,扁曰"倚翠"。
又有一亭,扁曰"盤松"。
高廟雅愛湖山之勝,于宮中鑿一池沼,引水注入,疊石為山,以像飛來峰之景,有堂扁曰"冷泉"。
孝廟觀其景,曾賦長篇詠曰:"山中秀色何佳哉,一峰獨立名'飛來'。
參差翠麓俨如畫,石骨蒼潤神所開。
忽聞彷像來宮囿,指顧已驚成列岫。
規模絕似靈隐前,面勢恍疑天竺後。
孰雲人力非自然,千岩萬壑藏雲煙。
上有峥嵘倚空之翠壁,下有潺漱玉之飛泉。
一堂虛敞臨清沼,密蔭交加森羽葆。
山頭草木四時春,閱盡歲寒人不老。
聖心仁智情幽閑,壺中天地非人間。
蓬萊方丈渺空闊,豈若坐對三神山,日長雅趣超塵俗,散步逍遙快心目。
山光水色無盡時,長将挹向杯中綠。
"高廟覽之,欣然曰:"老眼為之增明。
"後孝廟受禅,議德壽宮改扁曰"重華"禦之。
次憲明太皇後欲禦,又改為慈福宮。
壽成皇太後亦改宮扁曰"壽慈"禦之。
繼後宮室空閑,因而遂廢。
鹹淳年間,度廟臨政,以地一半營建道宮,扁曰"宗陽",以祀感生帝。
其時重建,殿庑雄麗,聖真威嚴,宮囿花木,靡不榮茂,裝點景界,又一新耳目;一半改為民居,圃地改路,自清河坊一直築橋,号為宗陽宮橋,每遇孟享,車駕臨幸,行燒香典行,橋之左右,設帥漕二司,起居亭存焉。
太 廟 太廟在瑞石山,紹興間建正殿七楹十三室,二車十駕款谒禮後,又幸建康,改為聖祖殿,複奉神主還杭,仍複奉安于此。
禮部太常寺遵典禮郊禮。
前一日,朝飨太廟,仍設七祀闆位于殿庑橫階之北,又設配飨文武功臣,自韓王趙普以下二十五位于橫階之南。
後部寺奏請增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