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三月(佑聖真君誕辰附) 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晉時。

    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亦是此意。

    右軍王羲之《蘭亭序》雲:"暮春之初,修禊事。

    "杜甫《麗人行》雲:"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形容此景,至今令人愛慕。

    兼之此日正遇北極佑聖真君聖誕之日,佑聖觀侍奉香火,其觀系屬禦前去處,内侍提舉觀中事務,當日降賜禦香,修崇醮錄,午時朝賀,排列威儀,奏天樂于墀下,羽流整肅,謹朝谒于陛前,吟詠洞章陳禮。

    士庶燒香,紛集殿庭。

    諸宮道宇,俱設醮事,上祈國泰,下保民安。

    諸軍寨及殿司衙奉侍香火者,皆安排社會,結縛台閣,迎列于道,觀睹者紛紛。

    貴家士庶,亦設醮祈恩。

    貧者酌水獻花。

    杭城事聖之虔,他郡所無也。

     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 三月上旬,朝廷差知貢舉、監試、主文考試等官,并差監大中門官諸司、彌封、謄錄等官,就觀橋貢院,放諸州府郡得解士人,并三學舍生得解生員,諸路運司得解士人,有官人及武舉得解者,盡赴院排日引試,及諸州郡諸路寓試試得待補士人,并排日引試。

    國子監牒試中解者,并行引試。

    如有避親者,就别院引試。

    朝廷待士之重,差官之際,并令快行宣押所差官員入内,到殿聽敕。

    其知貢舉、監試、主文,并帶羞帽,穿執乘馭,同諸考試等官,迎引下貢院,然後鎖院,擇日放試。

    諸州士人,自二月間前後到都,各尋安泊待試,遂經部呈驗解牒,陳乞納卷用印,并收買試籃桌椅之類。

    試日已定,隔宿于貢院前賃房待試,就看坐圖。

    其士人各引試三場:正日本經,次日論,第三日策。

    預試人照合試日分集于貢院竹門之外,伺候開門。

    放試士人,各入院内,依坐位分廊占坐訖,知貢舉等官于廳前備香案,穿秉而拜,諸士人皆答拜,方下簾幕,出示題目于廳額。

    題中有疑難處,聽士人就簾外上請,主文于簾中詳答之訖,則各就位作文,随手上卷。

    至晡後開門,放士人出院,納卷于中門外,書知姓氏,試卷入櫃而出。

    其士人在貢院中,自有巡廊軍卒赍硯水、點心、泡飯、茶酒、菜肉之屬貨賣。

    亦有八廂太保巡廊事。

    所納卷子,徑發下彌封所封卷頭,不要試官知士人姓名,恐其私取故也。

    卻于每卷上打号頭,三場共一号,方發往謄錄所謄錄卷子,依字号書寫,對讀無差,方納入考試官各房考校。

    如卷子考中,發過别房覆考,如稱衆意,方呈主文,卻于謄錄所吊取真卷,點對批取,定奪魁選。

    伺候申省奏号揭榜取旨,差官下院拆号放榜。

    中省魁者殿試陛甲,恩例前十名亦如之。

    補試中榜者,三太宗武三學為生員。

    舉人中省闱者,俟候都堂點請覆試,不過一論冒而已。

    覆試畢,然後到殿也。

    此科舉試,三年一次,到省士人,不下萬餘人,骈集都城。

    鋪席買賣如市,俗語雲"趕試官生活",應一時之需耳。

     蔭補未仕官人赴铨 每歲三月上旬,應文武官蔭授子弟、宗子蔭補者,并赴铨闱就試出官。

    朝廷差監試、主文、考試等官,就禮部貢院放試。

    試中者三名取一名。

    文臣試兩場:本經及刑統義,第三日願試法科者聽。

    武臣試《七書》義。

    三學生員入試,中榜者升内舍。

    其時亦有試宏詞、法科、館職、賢良方正。

    三省堂後官及六部吏,并試法科,升補額名。

    并是排日放試,合差外諸司等官吏,并循諸試例。

    如省闱年分,移于八月放試,中榜者赴吏部伺候簾試過參,注差遣。

    武選中者,就兵部右選廳铨量讀法,注授出官。

    其文武铨魁特轉一資。

    恩例,铨魁仍置局,造題名集,設同年宴于西湖。

    帥運諸司,俱有送助,以為局費。

    蓋臨安辇毂之下,中榜多是府第子弟,報榜之徒,皆是百司衙兵,謂之"喜蟲兒"。

    其報榜人獻以黃絹旗數面,上題中榜新恩铨魁姓名,插于門左右,以光祖宗而耀闾裡,乞覓搔攪酒食豁湯錢會外,又以一二千缗犒之。

    此其常例也。

     清明節 清明交三月,節前兩日謂之"寒食",京師人從冬至後數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條插于門上,名曰"明眼",凡官民不論小大家,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頭。

    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節,每歲禁中命小内侍于閣門用榆木鑽火,先進者賜金碗、絹三匹。

    宣賜臣僚巨燭,正所謂"鑽燧改火"者,即此時也。

    禁中前五日,發宮人車馬往紹興攢宮朝陵。

    宗室南班,亦分遣諸陵,行朝享禮。

    向者從人官給紫衫、白絹、三角兒青行纏,今亦遵例支給。

    至日,亦有車馬詣赤山諸攢,并諸宮妃王子墳堂,行享祀禮。

    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墳,以盡思時之敬。

    車馬往來繁盛,填塞都門。

    宴于郊者,則就名園芳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