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賦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者頸不掩於素裳。
有位而尊乃許乘輿出入,無位雖富止許約馬超驤。
(二句出許吏曹所具風俗帖中。
)襪履布韋,足皆縱而不束;(履,賤者牛皮,貴者鹿皮。
襪多用布。
三四通事說皆同。
)衣襦布帛,袖則闊而不長。
上衣則皆過膝,下裳則皆垂堂。
卑見尊亦以蹲踞為禮,賤有事則以首戴為常。
有頂盂水而手不扶匡者,有戴斛米而步亦趨蹌者。
此則自所見而略陳,其未見則莫得而詳也。
若夫所謂川浴同男,郵役皆孀。
始則甚駭於傳聞,今則乃知已經更張。
豈亦以聖化之所沾濡,有如漢廣之不可方也歟?(予未使其國時,皆傳其俗以孀婦供事舘驛,予甚惡其瀆。
比至,則見凡來供事者皆州縣官吏,婦人則執爨於驛外之別室。
相傳此俗自景泰中其國王瑈襲封以後變之。
遼東韓副總兵斌所談也。
(「遼東韓副總兵斌所談也」,「斌」原作「副」,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改。
)川浴事出舊志,今亦變。
) 禽多雉鳩雀鷃,獸多麋鹿麞麅。
(麅如麞,一角,肉甚美。
山不產麂。
)錯則昆布、海衣、蠣房、車螯,(昆布如棕葉,緑色。
海衣如紫菜而大。
)魚則錦文,鮐項、重唇、八稍。
(錦文似鱖而身圓。
鮐項如鰷但見乾者,王遣人送牢禮及途間設燕皆有之。
重唇如華之赤眼鯶,唇如馬鼻,肉甚美。
其子如石首魚子,細而且多。
八稍即江浙之望潮,味頗不佳,大者長四五尺。
)鯉鯽隨川澤皆可以樔,(清川、大定、臨津、漢江諸水皆有之,鯽有長尺餘者。
)鸛雀在庭院多見有巢。
似蛤厥明,味獨甘於海錯,(石決明即入藥者,其肉外附殼,內附石,一名「鰒魚」。
殼沿邊有孔,生海中。
)如拳紫蕨,美獨勝於山肴。
(蕨有青紫二色,與華之所出者同。
是人不善採,凡採時必以錐掘地去土就根割之。
予授許吏曹以採法,喜甚。
)至若異產川陸,分馥蘭臯;則有筆管酸漿,(筆管食苗,味滑而甘。
未識其葉,或雲即黃精苗。
酸漿葉尖,莖或青或紅,味甘酸。
)紫芹白蒿。
(王都及開城人家,小池皆植芹。
)水蓼之茅,當歸之苗;松膚之餌,山參之糕。
(松樹去粗皮,取其中之白而嫩者和秔米搗之為糕。
山參非入藥者,其長如指,狀如蘿蔔,亦取和秔米搗之煎為餅餌。
又三月三日取嫩艾葉雜秔米粉蒸為糕,謂之艾糕。
其秔米色白而味香。
)皆可為葅,皆以薦醪。
果則梨栗棗柿榛松杏桃,柑橘梅李石榴葡萄。
(梨棗榛最多,在在有之。
柑橘則全羅道所出。
)皮則虎豹麕鹿,狐貉■〈豸芮〉貂。
(士人名貂為「獤」,■〈豸芮〉皮則不識。
)取以為文茵重裘,矢服弓橐。
花則薔薇躑躅芍藥牡丹,酴醿丁香雀眉山礬。
二月方中,櫻桃盡放;季春未晦,郁李皆殘。
(予三月十八日自其國啟行時,棠梨花落殆盡。
又行數日,過鴨緑江始見有初開者。
蓋其國漸近東南,地煖故也。
)草多薈蔚蒙茸,樹多輪囷屈蟠。
(以山多沙石故也。
)亦有老松,其堅如柏;人取為明,脂亦不滴。
(其松材理最堅,黃色如柏,少脂,在在有之。
)花香者一經春皆採,子結者必隔年乃食。
(松有二種,其結子者皮不甚駮皺,枝幹上聳,其子之結,必隔年乃可取。
至京畿道始有之。
)小者盡以駕溪澗之橋,大者乃以柱廟堂之石。
(凡一路有水處皆旋取松架橋,削其枝為闌幹,取其葉左右障土。
近寶山舘,一溪名曰豬灘,闊二十餘丈,亦以是架之。
其為梁棟亦罕得直者,若樓柱亦上下二段合為之。
)此則其種類不同而為用亦各有適也。
五金莫究所產,最多者銅;(地產銅最堅而赤。
食器匙筯皆以此為之,即華所謂「高麗銅」也。
)五色各隨所用,所禁者紅。
(以王服禦皆紅,故禁之。
)五味則醯醬為多,五聲則音韻莫通。
(其國音有二樣,讀書則平聲似去,如以「星」為「聖」,以「煙」為「燕」之類。
常語則多類女直,甚至以一字作三四字呼者,如以「八」為「也得理」,不知類是也。
以一字作二字呼者尤多,如以「父」為「阿必」,「母」為「額婺」之類。
)為志所稱者狼尾之筆,(一統志載:「所產有狼尾之筆,其管小如箭苛,鬚長寸餘,鋒頴而圓。
」詢之,乃黃鼠毫所製,非狼尾也。
)為武所尚者樺皮之弓。
(弓比華制稍短,然甚發箭。
)布織以麻,而以苧名者,蓋出傳聞之誤;紙造以楮,而以繭認者,以其搗練之工。
(舊皆傳其國所出之紙為繭造,至乃知以楮為之,但製造工耳。
予嘗以火試之而知其然。
)布之精者以細密如縠,紙所貴者在捲束如筒。
傅油則可禦雨,(其厚紙有以四幅為一張者,(「其厚紙有以四幅為一張者」,「厚紙」原作「原紙」,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改。
)有以八幅為一張者,通謂之「油單」。
其自視亦不輕。
)連幅則可障風。
(隨處皆以白布為障幕,陸行則以馬馱之以隨。
)乃若所謂男子巾幘如唐,今則非昔。
果下之馬,亦無三尺。
(文獻通考謂其國人戴折風之巾幘如唐,今男子皆戴大帽,惟王都為王舉輿者戴六角皂絹軟巾。
六角皆綴白綿毬,穿紫絹圓領,足躡尖頭皮履,儼如所畫騎唐馬之奚官,意當時所服必皆如此,故雲如唐。
又一統志謂:「百濟國出『果下馬』,其高三尺,果下可乘。
」今百濟國之境正在楊花渡之南岸,去王京不過二三十裡,詢之,雲久已無產矣。
但其國中道路所見馱物之馬,雖不止三尺,然比中國之馬差小。
意者其種類也。
姑記以候。
)惟有五葉之葠,滿花之席。
(五葉葠,即本草所謂「新羅人葠」也。
滿花席之草,色黃而柔,雖摺不斷,比蘇州者更佳。
)歲貢闕庭,時供上國。
百二十年來,其蒙晉接之駢蕃,雖曰本乎聖明之所錫,而亦由其琛贄之絡繹也。
嗟夫!六義有賦,惟取直陳。
浹月經行,詎得其真。
矧予以襪線之菲才,不異乎滄海之纎鱗。
乃能運筆端之造化,寫六合之同春。
惟不敢厚誣於見聞,或庶幾不愧於諮詢。
有位而尊乃許乘輿出入,無位雖富止許約馬超驤。
(二句出許吏曹所具風俗帖中。
)襪履布韋,足皆縱而不束;(履,賤者牛皮,貴者鹿皮。
襪多用布。
三四通事說皆同。
)衣襦布帛,袖則闊而不長。
上衣則皆過膝,下裳則皆垂堂。
卑見尊亦以蹲踞為禮,賤有事則以首戴為常。
有頂盂水而手不扶匡者,有戴斛米而步亦趨蹌者。
此則自所見而略陳,其未見則莫得而詳也。
若夫所謂川浴同男,郵役皆孀。
始則甚駭於傳聞,今則乃知已經更張。
豈亦以聖化之所沾濡,有如漢廣之不可方也歟?(予未使其國時,皆傳其俗以孀婦供事舘驛,予甚惡其瀆。
比至,則見凡來供事者皆州縣官吏,婦人則執爨於驛外之別室。
相傳此俗自景泰中其國王瑈襲封以後變之。
遼東韓副總兵斌所談也。
(「遼東韓副總兵斌所談也」,「斌」原作「副」,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改。
)川浴事出舊志,今亦變。
) 禽多雉鳩雀鷃,獸多麋鹿麞麅。
(麅如麞,一角,肉甚美。
山不產麂。
)錯則昆布、海衣、蠣房、車螯,(昆布如棕葉,緑色。
海衣如紫菜而大。
)魚則錦文,鮐項、重唇、八稍。
(錦文似鱖而身圓。
鮐項如鰷但見乾者,王遣人送牢禮及途間設燕皆有之。
重唇如華之赤眼鯶,唇如馬鼻,肉甚美。
其子如石首魚子,細而且多。
八稍即江浙之望潮,味頗不佳,大者長四五尺。
)鯉鯽隨川澤皆可以樔,(清川、大定、臨津、漢江諸水皆有之,鯽有長尺餘者。
)鸛雀在庭院多見有巢。
似蛤厥明,味獨甘於海錯,(石決明即入藥者,其肉外附殼,內附石,一名「鰒魚」。
殼沿邊有孔,生海中。
)如拳紫蕨,美獨勝於山肴。
(蕨有青紫二色,與華之所出者同。
是人不善採,凡採時必以錐掘地去土就根割之。
予授許吏曹以採法,喜甚。
)至若異產川陸,分馥蘭臯;則有筆管酸漿,(筆管食苗,味滑而甘。
未識其葉,或雲即黃精苗。
酸漿葉尖,莖或青或紅,味甘酸。
)紫芹白蒿。
(王都及開城人家,小池皆植芹。
)水蓼之茅,當歸之苗;松膚之餌,山參之糕。
(松樹去粗皮,取其中之白而嫩者和秔米搗之為糕。
山參非入藥者,其長如指,狀如蘿蔔,亦取和秔米搗之煎為餅餌。
又三月三日取嫩艾葉雜秔米粉蒸為糕,謂之艾糕。
其秔米色白而味香。
)皆可為葅,皆以薦醪。
果則梨栗棗柿榛松杏桃,柑橘梅李石榴葡萄。
(梨棗榛最多,在在有之。
柑橘則全羅道所出。
)皮則虎豹麕鹿,狐貉■〈豸芮〉貂。
(士人名貂為「獤」,■〈豸芮〉皮則不識。
)取以為文茵重裘,矢服弓橐。
花則薔薇躑躅芍藥牡丹,酴醿丁香雀眉山礬。
二月方中,櫻桃盡放;季春未晦,郁李皆殘。
(予三月十八日自其國啟行時,棠梨花落殆盡。
又行數日,過鴨緑江始見有初開者。
蓋其國漸近東南,地煖故也。
)草多薈蔚蒙茸,樹多輪囷屈蟠。
(以山多沙石故也。
)亦有老松,其堅如柏;人取為明,脂亦不滴。
(其松材理最堅,黃色如柏,少脂,在在有之。
)花香者一經春皆採,子結者必隔年乃食。
(松有二種,其結子者皮不甚駮皺,枝幹上聳,其子之結,必隔年乃可取。
至京畿道始有之。
)小者盡以駕溪澗之橋,大者乃以柱廟堂之石。
(凡一路有水處皆旋取松架橋,削其枝為闌幹,取其葉左右障土。
近寶山舘,一溪名曰豬灘,闊二十餘丈,亦以是架之。
其為梁棟亦罕得直者,若樓柱亦上下二段合為之。
)此則其種類不同而為用亦各有適也。
五金莫究所產,最多者銅;(地產銅最堅而赤。
食器匙筯皆以此為之,即華所謂「高麗銅」也。
)五色各隨所用,所禁者紅。
(以王服禦皆紅,故禁之。
)五味則醯醬為多,五聲則音韻莫通。
(其國音有二樣,讀書則平聲似去,如以「星」為「聖」,以「煙」為「燕」之類。
常語則多類女直,甚至以一字作三四字呼者,如以「八」為「也得理」,不知類是也。
以一字作二字呼者尤多,如以「父」為「阿必」,「母」為「額婺」之類。
)為志所稱者狼尾之筆,(一統志載:「所產有狼尾之筆,其管小如箭苛,鬚長寸餘,鋒頴而圓。
」詢之,乃黃鼠毫所製,非狼尾也。
)為武所尚者樺皮之弓。
(弓比華制稍短,然甚發箭。
)布織以麻,而以苧名者,蓋出傳聞之誤;紙造以楮,而以繭認者,以其搗練之工。
(舊皆傳其國所出之紙為繭造,至乃知以楮為之,但製造工耳。
予嘗以火試之而知其然。
)布之精者以細密如縠,紙所貴者在捲束如筒。
傅油則可禦雨,(其厚紙有以四幅為一張者,(「其厚紙有以四幅為一張者」,「厚紙」原作「原紙」,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改。
)有以八幅為一張者,通謂之「油單」。
其自視亦不輕。
)連幅則可障風。
(隨處皆以白布為障幕,陸行則以馬馱之以隨。
)乃若所謂男子巾幘如唐,今則非昔。
果下之馬,亦無三尺。
(文獻通考謂其國人戴折風之巾幘如唐,今男子皆戴大帽,惟王都為王舉輿者戴六角皂絹軟巾。
六角皆綴白綿毬,穿紫絹圓領,足躡尖頭皮履,儼如所畫騎唐馬之奚官,意當時所服必皆如此,故雲如唐。
又一統志謂:「百濟國出『果下馬』,其高三尺,果下可乘。
」今百濟國之境正在楊花渡之南岸,去王京不過二三十裡,詢之,雲久已無產矣。
但其國中道路所見馱物之馬,雖不止三尺,然比中國之馬差小。
意者其種類也。
姑記以候。
)惟有五葉之葠,滿花之席。
(五葉葠,即本草所謂「新羅人葠」也。
滿花席之草,色黃而柔,雖摺不斷,比蘇州者更佳。
)歲貢闕庭,時供上國。
百二十年來,其蒙晉接之駢蕃,雖曰本乎聖明之所錫,而亦由其琛贄之絡繹也。
嗟夫!六義有賦,惟取直陳。
浹月經行,詎得其真。
矧予以襪線之菲才,不異乎滄海之纎鱗。
乃能運筆端之造化,寫六合之同春。
惟不敢厚誣於見聞,或庶幾不愧於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