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賦全文

關燈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

    予使朝鮮,經行其地者浹月有奇。

    凡山川、風俗、人情、物態,日有得於周覽諮詢者,遇夜輒以片楮記之,納諸巾笥,然得此遺彼者尚多。

    竣事道途息肩公署者凡七十日。

    (「竣事道途息肩公署者凡七十日」,「道途」原作「道遼」,據清四庫全書本改。

    )(以東八站兼程之苦,且欲為從者浣衣故爾。

    )乃獲參訂於同事黃門王君漢英所紀,凡無關使事者悉去之,猶未能底於簡約,意蓋主於直言敷事,誠不自覺其辭之繁且蕪也。

    賦曰: 睠彼東國,朝家外藩,西限鴨江,東接桑暾。

    天池殆其南戶,靺鞨為其北門。

    (其國東南皆際海,西北為建州,正北為毛憐、海西。

    )八道星分,京畿獨尊。

    翼以忠清慶尚,黃海江原。

    義取永安,意在固垣。

    平安地稍瘠薄,全羅物最殷繁。

    (京畿、忠清、慶尚、黃海、江原、永安、平安、全羅,皆道名。

    平安即古弁韓地,慶尚即古辰韓地,全羅即古馬韓地。

    )其袤也道裡二千,延則加倍。

    (其國東西二千裡,南北四千裡。

    誌書雲。

    )視古也國封三四,今則獨存。

    (新羅、百濟、躭羅,今皆為所有。

    )蓋惟不蹈前人之覆轍,所以獨蒙昭代之深恩也。

    詔許建邦,自為聲教。

    (本朝洪武二年,高麗國王王顓表賀即位。

    (「高麗國王王顓表賀即位」,「王顓」原作「王顒」,據清四庫全書本改。

    )詔許自為聲教,賜以龜鈕金印。

    )曰詩曰書,視庠視校。

    士窮則辟蠧雕蟲,宦達則搏鵬變豹。

    (其國奉朝廷正朔,鄉試以子、午、卯、酉年,會試、殿試亦辰、戌、醜、未年。

    )農勤稼穡,技習工巧。

    官多倣古,俸則給田。

    刑不以宮,盜乃荷校。

    (閹宦皆非宮刑,惟取幼時傷疾者為之,所以甚少,惟盜賊則不輕貸。

    此事以詢諸三四通事,所言皆合。

    )貿遷一以粟布,隨居積以為贏。

    用使盡禁金銀,雖錙銖而亦較。

    (民間不許儲分文金銀,以積粟布之多者為富室。

    其貿遷交易一以此,其國貪官少者亦以此。

    )田賦以結代畝,牛耕四日者乃輸四鬥之租;(盡一牛之力,(「盡一牛之力」,「牛」原作「年」,據清四庫全書本改。

    )耕四日之地為一結。

    )士養以類定員,身寄二齋者皆食二時之稍。

    (成均舘常養五百人。

    每三歲以明經取者謂之「生員」;以詩賦取者謂之「進士」。

    又自南、中、東、西四學,升者謂之「升學」。

    四學避北不敢名,尊朝廷也。

    生員、進士居上齋,升學居下齋。

    生員、進士須殿試,中者乃謂之。

    式年乃入官,否則仍養於成均舘。

    式年每三歲,取三十三人。

    )官非三品,綺繡不得文身;(小官皆服紬布,不服紵絲。

    其布之深青色者亦不常服,燕會時乃用之。

    )民受一廛,禾麻則皆穿窖。

    (其藏亦如遼人。

    )其最可道者,國有八十之老,則男女皆錫宴以覃其恩;(每歲季秋,王燕八十之老人於殿,妃燕八十婦人於宮。

    )子有三年之喪,雖奴僕亦許行以成其孝。

    (國俗,喪必三年,且尚廬墓。

    奴僕例許行百日之喪,有願行三年者亦聽。

    )王都設歸厚之署,儲棺槨以濟乎貧窮;(其國棺槨多用松,然自一路觀之,中材者似少,故王都設署儲之。

    )鄉飲嚴揚觶之文,秩籩豆以戒其喧閙。

    (文與華同,惟改「朝廷」二字為「國家」。

    )婚媾謹乎媒妁,子出再醮者雖多學亦不得齒於士流;(俗恥再嫁所生及失行婦女之子,皆不許入士流,登仕版。

    )門第最重簪纓,世列兩班者或匪彜則皆不為之禮貌。

    (以先世嘗兼文武官者謂之「兩班」,兩班子弟止許讀書,不習技藝。

    或所行不善,則國人皆非之。

    )至若家不許藏博奕,(棋局雙陸之類,民間子弟皆不許習。

    )祭則皆立家廟。

    大夫乃祭三代,士庶則止祖考。

    此皆自箕子而流其風韻,而亦視中國為之則效也。

    (已上,皆見舘伴使、吏曹判書許琮具到風俗帖。

    ) 凡為城郭,皆枕高山;間出岡麓,亦視穹壤。

    大者則聳飛飛之雉堞,小者亦雄屹屹之豹關。

    蓋自義順而歷宣川,(義順,舘名,在義州,鴨緑江東岸。

    江即華夷界限。

    宣川,郡名,在義州東。

    )其間雖有龍虎、(山名,龍川郡鎮山。

    )熊骨(山名,鐵山郡鎮山。

    )之巑岏,惟郭山更淩乎霄漢;(郭山,郡名。

    其城在山顛。

    志書名「淩漢城」。

    )又自新安(舘名,在定州,前有樓。

    )而渡大定,(江名,在博川郡,即古朱蒙,(「朱蒙」,原作「未蒙」,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清四庫全書本改。

    )南奔至此,魚鱉成嬌處。

    又接博川江。

    )其山雖有天馬、(山名,定州鎮山。

    )鳳頭之■〈山上集下〉嶪,(鳳頭即嘉山郡鎮山。

    自鴨緑東行,惟嘉山嶺最高。

    其嶺有曰「曉星」、曰「望海」,皆為使節所經之處。

    )而安州又倚乎潺湲。

    (安州城下瞰薩水,上有百祥樓,即隋師伐高麗時敗績處,又名清川江。

    在城內有安興舘。

    )郡肅川而邑順安,勢皆不於原野;樓肅寧(肅寧舘前有樓。

    )而舘安定,(舘名,屬順安縣。

    )地乃稍就寬閑。

    惟彼西京,地最夷曠,隨勢命名,是曰平壤。

    爰自有國,已高築臨水之維城;曾幾何時,又近移北山之疊障也。

    (平壤,城最古,箕子初封時已有之。

    至高句驪,又病其不據險,復就城北增築大城。

    東瞰大同江,北接錦繡山。

    箕子後,傳至漢有名準者,為燕人衞滿所逐,徙都馬韓之地,今無後焉。

    ) 自餘諸州,壤多燥赤。

    間有黃壤,亦雜沙石。

    惟此近郭,土則黏埴。

    形存畎澮溝塗,(舊城內,箕子所畫井田,形制尚有存者,如直路之類是也。

    )樹宜禾麻菽麥。

    厥草乃廡,厥木乃喬。

    (至此乃有高柳如中國者。

    )葉有鳴蜩,草有秀葽。

    錦繡峯遠接龍山之兀兀,(龍山,一名九龍山,一名魯陽山,在錦繡山北二十裡。

    山頂有九十九池。

    )浮碧樓下瞰浿水之滔滔(「浮碧樓下瞰浿水之滔滔」,「浮碧樓」原作「浮碧池」,據清四庫全書本改。

    )(大同江即古之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