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一 土俗類三
關燈
小
中
大
密,四時不凋。
十月開花,四月熟。
甘蔗二種,短者似荻節而肥,長者可八九尺,似竹管。
宋孝武送蔗百梃與魏太武。
今閩人稱之為杖。
(底本、庫本作“稱極為杖”,據崇抄改。
疑是“稱梃為杖”。
) 蕉葩如菡萏,妫紫而倒垂,左右挺弓,骈其間。
味甘清妫者為佛指,舊極香美為牙蕉,(底本、庫本皆作“舊極者美”,據崇抄改。
疑“舊”為“蕉”字之誤。
)曝幹可以寄遠。
無實而花紅者為紅蕉,白者為水蕉。
棗種類非一。
方者名骰子。
尖長者名龍牙。
不堅實者名麸棗。
栗外刺如猬,熟則罅發。
永福諸山邑為多。
(底本作“熟則罅簇永福謂山邑為多”。
“簇”,崇抄、庫本作“發”,“謂”,庫本作“縣”,崇抄作“諸”,今取“發”、“諸”二字改之。
) 蒲萄龍須蔓衍。
水沃其本,須臾露泫藤杪,故根号“木通”。
花細而黃白,實如馬乳,碧者葉差厚,此果之珍者。
今州有之。
蓮《爾雅》及陸機《疏》:“荷為芙渠,華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其實蓮,其根藕。
” 雞頭芡也。
《埤雅》:“蓬樽似雞首,先實而後花,晝合而宵開,(底本、崇抄皆作“宵”,據庫本改。
)與荷花相反。
”蓋陰、陽之别也。
今連江東湖亦多有之。
芰菱也。
浮水上,花黃白,實則回向水中。
櫻四月熟。
深紅者曰朱櫻,黃晶者曰蠟櫻。
(底本、庫本作“蝟櫻”,據崇抄改。
) 木瓜大者出長溪。
瓜城北下洋最多。
其小者,謂之一握青,出福清。
柿有花柿,有卯柿,有烏柿,有朱柿。
古田縣最多。
杏圓者名金杏,熟最早,扁而青黃者名木杏,外皮中實者名銀杏,即鴨腳也。
州近亦有之。
石榴有黃、赤二色,近亦有白者,實亦甘、酢二種,甘者為果,酢者入藥。
梨鵝梨舊出近京。
今州亦有之。
皮薄而漿多,味差短于宣城乳梨,香則勝之。
(底本作“香則謂之”,庫本作“香則如之”,據崇抄改。
)其餘:輕消梨、拒霜梨、水梨、赤梨、紫梨、煤梨之類,其糜者謂之綿梨。
桃有紅桃、白合桃,晚者為十月桃。
李有綠李、赤李、琥珀李、鵝黃李。
林檎一名來禽,有甘、酢二種,甘者早熟脆美,酢者差晚。
胡桃本出羌胡,今亦有之。
柰似林檎而青小,花白,其味苦。
榅桲味酸甘,似橙子而大。
舊生北土,今亦有之。
楊桃《臨海異物志》:“楊桃,其色青黃,核如棗核。
生晉安侯官縣,可密藏之,有五瓣,或謂之五瓣子。
” 王壇子《臨海異物志》:“王壇子,如棗大。
晉安侯官越王祭壇邊有此果,無知其名,以其生處遂名王壇,形小如龍眼。
”王彪之《閩中賦》:“王壇、假栗。
”《揚都賦》曰:“果則龍目、荔支、王壇、丹桔。
”《舊記》又雲:“相傳生于王霸壇側”。
茨菰葉如剪刀,草根,實大如錢而差長,方言謂之“蘇”。
菩提果自西域來,得名。
夏實,中虛,味香甘而脆,核如枇杷子。
金鬥實紅,葉似橄榄而長。
新羅葛根甚大,色青白。
一名土瓜。
·菜蓏 菘與蕪菁相類。
莖葉不光者為蕪菁,莖短、葉闊厚而肥者為菘。
芥似菘而有毛,味辛辣,此青芥也。
紫芥,莖葉通,葉多。
作齑食之最美。
白芥,子粗大,色白如梁水。
(底本作“子粗大色白如梁水”,庫本無。
崇抄先書“染”,複旁改為“梁”字,皆疑誤,暫無可校。
)其餘:南芥、花芥、石芥之類,皆菜茹之美者。
萊菔俗呼為蘿蔔。
■〈艹專〉葉似凫葵,浮水上,采莖堪啖。
(底本作“凫蔡”、“采根”,據庫本、崇抄改。
)花黃白,子紫色。
三月至八月,莖細如钗股,名綵■〈艹專〉,(底本作“彩■〈艹專〉”,庫本、崇抄皆作“絲■〈艹專〉”。
)味甘。
凫葵(底本作“凫菜”,據庫本、崇抄改。
)即荇菜也。
莖澀,根極長,花黃。
水中極繁盛。
白苣如莴苣,葉有白毛。
又有“雞苣”,亦堪作茹。
莴苣《遁齋閑覽》載:“王舜求雲:莴菜,出■國,(底本、庫本作“■國”,崇抄作“莴園”。
)有毒,百蟲不近。
” 芸台香,可啖。
散破結血。
雍菜蔓生,花白,堪為菜。
南人先食雍菜,後食野葛,二物相伏,自然無害。
(底本、庫本作“無苦”,據崇抄改。
)取汁滴野葛即死。
張司空雲:“魏武帝啖野葛至一尺”。
應是先食此菜也。
一名甕菜,《遁齋閑覽》:“甕菜本生東夷。
人用甕載其種歸,故以為名。
” 水鄞音芹,生池澤中。
可為生菜,亦可作菹。
有兩種:荻芹取根,白色;赤芹取莖、葉。
菠薐劉禹錫《嘉話錄》:“菠薐出西國中,有自彼将其子來。
如苜蓿、蒲萄,由張骞而至也。
” 苦荬可傅蛇蟲咬。
蠶蛾出時,不可取,令蛾赤爛;蠶婦亦忌食。
莙荙莖灰淋汁洗衣,白如玉色。
東風菜葉長,極厚軟,上有細毛,紫莖。
先春而生,故有東風之号。
茄子有數種:紫茄、重茄、青水茄、白茄,一名落蘇。
《嶺表錄異》記:“南中草菜,經冬不衰,故蔬圃之中栽種茄子,宿根有二三年者。
”近城種,多出城西。
苋苋有六種,有人苋、赤苋、白苋、紫苋、馬苋、五色苋。
胡荽《湘山集》:“胡荽,即園荽也。
人或謂之香荽。
”《幼幼新書》雲:“一名鵝不食草”。
同蒿令人氣滿,不可多食。
蕨《爾雅》曰:“蕨,鼈也。
”郭注:“初生者可茹”。
姜出在城三縣,連江縣多。
蔥有數種:入藥用山蔥、胡蔥,食品用陳蔥、漢蔥。
凡蔥皆能殺魚肉毒。
韭園人種莳,一歲三四割之,其根不傷。
至冬,壅培之,先春而複生。
許雲:“先種而久,(底本、崇抄作“□種而久”,缺一字,據庫本補。
)故謂之韭。
” 薤似韭而葉闊,多白無實,不可生啖,以其葷辛也。
葫大蒜也。
每頭六、七瓣。
主散癰腫。
蒜為小蒜,以其氣類相似也。
苗皆如葫而極細。
冬瓜即白瓜也。
生苗蔓下,大者如鬥而更長。
皮厚而有毛。
初生青綠,經霜生粉。
乃取藏蓄,彌年可作菜果。
瓠味甘,似越瓜,長者
十月開花,四月熟。
甘蔗二種,短者似荻節而肥,長者可八九尺,似竹管。
宋孝武送蔗百梃與魏太武。
今閩人稱之為杖。
(底本、庫本作“稱極為杖”,據崇抄改。
疑是“稱梃為杖”。
) 蕉葩如菡萏,妫紫而倒垂,左右挺弓,骈其間。
味甘清妫者為佛指,舊極香美為牙蕉,(底本、庫本皆作“舊極者美”,據崇抄改。
疑“舊”為“蕉”字之誤。
)曝幹可以寄遠。
無實而花紅者為紅蕉,白者為水蕉。
棗種類非一。
方者名骰子。
尖長者名龍牙。
不堅實者名麸棗。
栗外刺如猬,熟則罅發。
永福諸山邑為多。
(底本作“熟則罅簇永福謂山邑為多”。
“簇”,崇抄、庫本作“發”,“謂”,庫本作“縣”,崇抄作“諸”,今取“發”、“諸”二字改之。
) 蒲萄龍須蔓衍。
水沃其本,須臾露泫藤杪,故根号“木通”。
花細而黃白,實如馬乳,碧者葉差厚,此果之珍者。
今州有之。
蓮《爾雅》及陸機《疏》:“荷為芙渠,華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其實蓮,其根藕。
” 雞頭芡也。
《埤雅》:“蓬樽似雞首,先實而後花,晝合而宵開,(底本、崇抄皆作“宵”,據庫本改。
)與荷花相反。
”蓋陰、陽之别也。
今連江東湖亦多有之。
芰菱也。
浮水上,花黃白,實則回向水中。
櫻四月熟。
深紅者曰朱櫻,黃晶者曰蠟櫻。
(底本、庫本作“蝟櫻”,據崇抄改。
) 木瓜大者出長溪。
瓜城北下洋最多。
其小者,謂之一握青,出福清。
柿有花柿,有卯柿,有烏柿,有朱柿。
古田縣最多。
杏圓者名金杏,熟最早,扁而青黃者名木杏,外皮中實者名銀杏,即鴨腳也。
州近亦有之。
石榴有黃、赤二色,近亦有白者,實亦甘、酢二種,甘者為果,酢者入藥。
梨鵝梨舊出近京。
今州亦有之。
皮薄而漿多,味差短于宣城乳梨,香則勝之。
(底本作“香則謂之”,庫本作“香則如之”,據崇抄改。
)其餘:輕消梨、拒霜梨、水梨、赤梨、紫梨、煤梨之類,其糜者謂之綿梨。
桃有紅桃、白合桃,晚者為十月桃。
李有綠李、赤李、琥珀李、鵝黃李。
林檎一名來禽,有甘、酢二種,甘者早熟脆美,酢者差晚。
胡桃本出羌胡,今亦有之。
柰似林檎而青小,花白,其味苦。
榅桲味酸甘,似橙子而大。
舊生北土,今亦有之。
楊桃《臨海異物志》:“楊桃,其色青黃,核如棗核。
生晉安侯官縣,可密藏之,有五瓣,或謂之五瓣子。
” 王壇子《臨海異物志》:“王壇子,如棗大。
晉安侯官越王祭壇邊有此果,無知其名,以其生處遂名王壇,形小如龍眼。
”王彪之《閩中賦》:“王壇、假栗。
”《揚都賦》曰:“果則龍目、荔支、王壇、丹桔。
”《舊記》又雲:“相傳生于王霸壇側”。
茨菰葉如剪刀,草根,實大如錢而差長,方言謂之“蘇”。
菩提果自西域來,得名。
夏實,中虛,味香甘而脆,核如枇杷子。
金鬥實紅,葉似橄榄而長。
新羅葛根甚大,色青白。
一名土瓜。
·菜蓏 菘與蕪菁相類。
莖葉不光者為蕪菁,莖短、葉闊厚而肥者為菘。
芥似菘而有毛,味辛辣,此青芥也。
紫芥,莖葉通,葉多。
作齑食之最美。
白芥,子粗大,色白如梁水。
(底本作“子粗大色白如梁水”,庫本無。
崇抄先書“染”,複旁改為“梁”字,皆疑誤,暫無可校。
)其餘:南芥、花芥、石芥之類,皆菜茹之美者。
萊菔俗呼為蘿蔔。
■〈艹專〉葉似凫葵,浮水上,采莖堪啖。
(底本作“凫蔡”、“采根”,據庫本、崇抄改。
)花黃白,子紫色。
三月至八月,莖細如钗股,名綵■〈艹專〉,(底本作“彩■〈艹專〉”,庫本、崇抄皆作“絲■〈艹專〉”。
)味甘。
凫葵(底本作“凫菜”,據庫本、崇抄改。
)即荇菜也。
莖澀,根極長,花黃。
水中極繁盛。
白苣如莴苣,葉有白毛。
又有“雞苣”,亦堪作茹。
莴苣《遁齋閑覽》載:“王舜求雲:莴菜,出■國,(底本、庫本作“■國”,崇抄作“莴園”。
)有毒,百蟲不近。
” 芸台香,可啖。
散破結血。
雍菜蔓生,花白,堪為菜。
南人先食雍菜,後食野葛,二物相伏,自然無害。
(底本、庫本作“無苦”,據崇抄改。
)取汁滴野葛即死。
張司空雲:“魏武帝啖野葛至一尺”。
應是先食此菜也。
一名甕菜,《遁齋閑覽》:“甕菜本生東夷。
人用甕載其種歸,故以為名。
” 水鄞音芹,生池澤中。
可為生菜,亦可作菹。
有兩種:荻芹取根,白色;赤芹取莖、葉。
菠薐劉禹錫《嘉話錄》:“菠薐出西國中,有自彼将其子來。
如苜蓿、蒲萄,由張骞而至也。
” 苦荬可傅蛇蟲咬。
蠶蛾出時,不可取,令蛾赤爛;蠶婦亦忌食。
莙荙莖灰淋汁洗衣,白如玉色。
東風菜葉長,極厚軟,上有細毛,紫莖。
先春而生,故有東風之号。
茄子有數種:紫茄、重茄、青水茄、白茄,一名落蘇。
《嶺表錄異》記:“南中草菜,經冬不衰,故蔬圃之中栽種茄子,宿根有二三年者。
”近城種,多出城西。
苋苋有六種,有人苋、赤苋、白苋、紫苋、馬苋、五色苋。
胡荽《湘山集》:“胡荽,即園荽也。
人或謂之香荽。
”《幼幼新書》雲:“一名鵝不食草”。
同蒿令人氣滿,不可多食。
蕨《爾雅》曰:“蕨,鼈也。
”郭注:“初生者可茹”。
姜出在城三縣,連江縣多。
蔥有數種:入藥用山蔥、胡蔥,食品用陳蔥、漢蔥。
凡蔥皆能殺魚肉毒。
韭園人種莳,一歲三四割之,其根不傷。
至冬,壅培之,先春而複生。
許雲:“先種而久,(底本、崇抄作“□種而久”,缺一字,據庫本補。
)故謂之韭。
” 薤似韭而葉闊,多白無實,不可生啖,以其葷辛也。
葫大蒜也。
每頭六、七瓣。
主散癰腫。
蒜為小蒜,以其氣類相似也。
苗皆如葫而極細。
冬瓜即白瓜也。
生苗蔓下,大者如鬥而更長。
皮厚而有毛。
初生青綠,經霜生粉。
乃取藏蓄,彌年可作菜果。
瓠味甘,似越瓜,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