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九 土俗類一

關燈
土貢 戒谕 謠谶 ○土貢 州距京師四千五百裡,遠矣。

    然得天之氣,和平而無戾,燠不為瘴,寒不至冱;得地之形,由建、劍溪湍而下,泉、莆潮漲而上,適至是而平。

    民生其間,故其性纾緩,其恐強力,可以久安無憂,【(底本作“其恐強力可以久安士憂”,庫本作“而能強力善治可以久安”,崇抄作“其思強力可以久安無憂”。

    疑底本誤“而”為“其”,複誤“亡”為“士”,“亡”通“無”,今取崇抄“無”字。

    )】真樂土也。

    産懼薄以勤羨,用喜得以實華。

    【(底本、庫本作“用喜得以實華”,崇抄作“用喜啬以實華”。

    )】其君子外魯内文,而小民謹事畏法。

    市廛阡陌之間,女作登于男,四民皆溢,雖樂歲無狠戾;能執技以上遊四方者,亦各植其身。

    豐年治世,氣象閑暇,習尚可視齊、魯。

    聖朝轸念遐服,厥貢土物,舊不逾三四。

    【在唐,貢蕉布、海蛤、文扇、茶、橄榄。

    見《唐志》。

    粉姜、紅姜、姜鲊、鞍橋、樸白、藤箱等,見慶曆《記》及《元豐九域志》。

    國初以來,厥貢蕉布、幹荔支之屬而已。

    】歸化之始,猶命以系省錢給,且禁分配屬縣。

    仁聖節儉,又以其非急困民,罷之,德澤隆洽。

    冠帶衣履,可不識所自也。

    具于左方: 荔支幹大中祥符二年,歲貢六萬顆。

    元豐四年,增減價本錢一百七十二缗有奇,歲以銀輸左藏庫。

    三年,條次貢物如祥符之數。

    元祐元年,定為常貢,數亦如之。

    崇甯四年,增一萬三千顆。

    大觀元年,又增三千。

    政和增貢一萬。

    宣和,于祥符數外進八萬三千四百。

    七年,損抑貢物,減政和之半。

    建炎三年罷。

     荔支煎大中祥符二年,定額一百三十瓶。

    丁香荔支煎三十瓶。

    元豐三年,條次貢物如祥符之數。

    元祐元年,名為常貢。

    崇甯四年,定歲貢,亦如之。

    建炎三年罷。

    【(底本作“三年□”,缺“罷”字,據庫本、崇抄補。

    )】 圓荔支崇甯四年,定歲貢一十萬顆。

    大觀元年,增一萬顆。

    宣和中,增十萬六百顆。

    七年,減政和歲貢之半。

    建炎三年罷。

     生荔支紹興初始貢,至二十四年,因罷貢溫州柑,亦令不得供進。

    【宣和間,以小株結實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錫二府宴,賜禦詩雲:“密移造化出閩山,禁禦新栽荔子丹。

    玉液乍凝仙掌露,(底本作“山液”,崇抄作“瓊液”,據庫本改。

    )绛苞初降水精丸。

    酒酣國豔非朱粉,(底本作“朱粉”,崇抄作“珠粉”。

    )風泛天香轉蕙蘭。

    何必紅塵飛一騎,芬芳數本座中看。

    ”時,餘太宰深詩,有“賜比西山藥一丸”之句。

    上稱賞之。

    】 紅蕉花布大中祥符二年,以二百四為額。

    【(各本皆作“以二百四為額”,疑“四”為“匹”之抄誤;下“二十四”之“四”,亦疑“匹”字。

    )】天聖六年,令其半淺色,餘仍舊。

    元豐三年,條次貢物,于原額外增貢二十四。

    元祐元年,定以為常貢,深淺二色,如天聖之數。

    紹興五年,因福清觀音尼院陳請,住罷。

     幹姜天聖元年,以州産幹姜,歲運十萬斤,如溫州例。

    熙甯四年,或議:“地遠,姜亦非溫比”,令漕司以價錢市銀上京。

    元祐元年,定為錢一千一百六十八貫足。

    歲以銀輸左藏庫。

     沙魚崇甯四年,定歲貢三十斤。

    大觀元年,增貢三十斤。

    建炎三年罷。

     鹿角菜崇甯四年,定歲貢二十斤,宣和七年罷。

     紫菜崇甯四年,定歲貢二十斤,宣和七年罷。

     蕉幹崇甯四年,定歲貢三百斤,建炎三年罷。

     ○戒谕 州自聖朝風化之厚,人知敦尚本業,上下相守,氣習樸鈍,蓋渾然易治也。

    有如疾溺于巫,喪溺于佛,婚溺于财,與夫僧胥之情僞,獄市之煩擾,下至遐鄉僻邑,牙儈、船戶及蓄蠱之家,所以傷害人者。

    自慶曆、嘉祐、元符以來,積觀長吏,誨敕裁革,其見于碑刻、榜谕者,今并存之。

    庶觀風宣化,倘猶有遺習可舉而行也。

     勸用醫慶曆六年十二月,蔡正言襄知州日,作《太平聖惠方後序》,親書于碑。

    其略曰:“太宗皇帝一平宇内,集古今名方與藥石、診視之法,敕國醫诠次,類分百卷,号曰《太平聖惠方》。

    诏頒州郡,傳于吏民。

    州郡承之,大率嚴管鑰、謹曝晾而已,吏民莫得與其利焉。

    閩俗左醫右巫,疾家依巫索祟,而過醫門十才二三,故醫之傳益少。

    餘治州之明年,議錄舊所賜書以示于衆。

    郡人何希彭者,通方伎之學。

    凡《聖惠方》有異域瑰怪難緻之物,若食金石草木得不死之篇,一皆置之,酌其便于民用者,得方六千九十六。

    希彭謹願自守,為鄉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