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七 寺觀類五

關燈
保花尼院同裡。

    二年置。

     舊産錢八十二文。

    【“曾記”:五文。

    】 雲門院東陽裡。

    同年置。

     舊産錢二百八十四文。

     靈山院水漈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一貫四百四十六文。

     香林院臨海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一貫三百六十三文。

     安福院水漈裡。

    同年置。

     舊産錢四百五文。

     仙岩院霍童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一貫六百一十九文。

     禅林院霍童裡。

    【“曾記”:建炎二年,建寇焚毀,後重創。

    】 舊産錢四百四十九文。

     竹林院金溪裡。

    三年置。

    有百丈漈、龍潭。

     舊産錢二百八文。

    【“曾記”:三百二十八文。

    】 禅寂院霍童裡。

    五年置。

     舊産錢一貫一百三十七文。

    【“曾記”:一貫一百二十五文。

    】 報恩院陵山裡。

    九年置。

     舊産錢六百六文。

    【“曾記”:太平興國元年置。

    一百四十文。

    】 大印院安樂裡。

    同年置。

     舊産錢八百一十七文。

     小支提院霍童裡。

    同年置。

     含晖閣【縣官留題。

    】 舊産錢一貫一百五十二文。

     中漈香積院水漈裡。

    乾符元年,中漈山人曾筠、林峻舍山林于邑僧如珣建,六年,賜今額。

    【有天成三年,僧紫筠為記刻石,今存。

    記雲:“中漈山,百丈飛泉,鳴雷撲雨,千尋插仞,(崇抄作“千尋怪石”。

    )蔽日藏雲。

    中和五年,前關隸營使陳希遠與僧清彥共申聞觀察使陳公岩,請為導首,鑄鐘一口。

    ”】 插天樓【(底本、庫本皆作“排天樓”,據崇抄改。

    )】劉棠、童誨留題。

    【(底本作“童海”,據庫本、崇抄改。

    )】 舊産錢五貫三百六十四文。

     永甯院陵山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三百四十四文。

     布泉院霍童裡。

    六年置。

     舊産錢五百七十一文。

     鳳山院東陽裡。

    中和四年,湯洋楊氏舍宅于僧宗璩建。

    山分兩翼,如鳳凰鼓翅,而寺在其中,故以鳳山名。

    初号資福。

    皇朝太平興國四年,改為崇勝。

    有: 鳳池 顯聖岩 碧雲堂【曹輔留題。

    】 舊産錢六貫三百五十二文。

    【“曾記”:六貫三百六十三文。

    】 栖雲院陵山裡。

    景福元年置。

     舊産錢三百七十三文。

     仁豐院感德後裡。

    天複元年置。

     舊産錢一貫一百一文。

     小靈鹫院金溪裡。

    二年置。

     舊産錢一百六十八文。

    【“曾記”:一百六十六文。

    】 瑞迹院金溪裡。

    梁乾化二年置。

     舊産錢二百二十四文。

    【“曾記”:三百三十二文。

    】 廣福院金溪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七百八十一文。

     資聖院金溪裡。

    貞明二年置。

     舊産錢五百二十四文。

     保福院安樂裡。

    五年置。

     舊産錢五百五文。

     瑞林院安遠裡。

    龍德二年置。

     舊産錢一百七十一文。

     同聖院水漈裡。

    晉天福四年置。

    【“曾記”:永隆元年。

    】 舊産錢四百五十三文。

     天王院靈山裡。

    七年置。

    【“曾記”:永隆中,高郎中奏置。

    建炎中,建寇焚毀,後重立。

    有放生池。

    】 舊産錢一百四十八文。

     地山尼院水漈裡。

    周廣順四年置。

     舊産錢五文。

     瑞龍院東陽裡。

    六年置。

     舊産錢二百二十六文。

     南峰院霍童裡。

    皇朝開寶二年置。

     舊産錢三百九十五文。

     支提政和萬壽寺霍童裡。

    四年置。

     支提山東有童峰雙峙,壁立無際;次則蓮花石、甘露池。

    西有神僧石窟、葛公岩,【(底本、庫本作“葛公岩”,崇抄作“葛仙公岩”。

    )】岩南有蘇溪帶繞,鶴嶺襟聯。

    北有菩薩、紫帽二峰相望。

    佛書謂:“有菩薩名曰天冠,與其眷屬一千人俱。

    ”即茲山也,旁有瀑布。

    鄉民每遇亢旱【(底本、庫本作“遇有僭亢”,據崇抄改。

    )】辄于北面遙禱。

    山下舊有佛祠,鹹通間已廢。

    【有鹹通九年,僧好德為《支提山記》雲:“鄉民但謂之‘六洞天’,未知是菩薩之号。

    昔,則天朝,有僧号元表,不知何時人,以花榈木函二隻,盛《新華嚴經》八十卷,躬自赍荷,來尋茲山,乃蔔石窟而居。

    其窟高可百尋,深廣百二十丈,下平若鏡,上方若鑿。

    時有保福寺僧惠平,因遊茲窟而得之,迎出山下都尉寺安着。

    其記:景德三年,寺門重立。

    是歲,錢氏起廢為寺,号大華嚴。

    有開寶九年十一月,天下大元帥、吳越國王錢“慶寺疏”刻石,今存。

    《疏》内雲:國家自辛未年中,爰舍金帛,命所司建精舍,仍鑄天冠菩薩梵容,斤斧功成,藻繪事就,謹舍銅、金、帛三百八十七千八百一十八文,建道場一會,修設五千僧功德慶贊,兼舍本州鐵、金、帛二千繩,充長生供給常住,及差靈隐寺副寺主辨隆為寺主。

    數年挂意,今日啟工。

    ”(底本作“啟工”,庫本、崇抄作“召工”。

    )雲雲。

    】雍熙二年,改名雍熙。

    分太平寺《金字經》一藏賜之。

    歲度僧四人。

    政和五年,更律為禅,六年,賜今額。

    【羅殿撰畸為《記》。

    】 《禦書》【太宗皇帝賜:禦制《秘藏诠》、《逍遙詠》、禦草書《急就章》。

    】 化成寺【昔有居士夜遇兔,逐之至山中,忽見僧舍,遂止宿達旦,恍然在林莽,(庫本、崇抄作“有林莽”,據庫本改。

    )正诘之。

    僧曰:“此天冠化成寺也”。

    今,時聞鐘聲,或燈光隐隐。

    寺南有望鐘亭,旱禱屢應。

    】 舊産錢二貫五百四文。

    【“曾記”:二貫八百一十文。

    】 太平尼院安樂裡。

    五年置。

     舊産錢六十三文。

    【“曾記”多一文。

    】 寶安【“曾記”作永安。

    】尼院【水漈裡。

    太平興國元年置。

    】 舊産錢二百二十四文。

     大靈鹫院東陽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一百九十九文。

    【“曾記”:一百一十一文。

    】 白蓮院水漈裡。

    七年置。

    【“曾記”:建炎二年,建寇焚毀。

    後重立。

    】 舊産錢一文。

     毱多院感德前裡。

    淳化元年置。

     舊産錢一百二十五文。

     金峰院同裡。

    二年置。

     舊産錢一百五十二文。

     資福院水漈裡。

    景德四年置。

     舊産錢三百九十二文。

     靈溪院金溪裡。

    大觀二年置。

     白鶴岩【雷震岩下,容數十人,中通清泉。

    】 定泉【泉自創院,出于法堂右挾柱下。

    大浸不增,大旱不減。

    龔知縣為記。

    】 舊産錢八十四文。

    【“曾記”:一文。

    】 荇溪顯聖院安樂裡。

     産錢六百八十四文。

     應先院金溪裡。

     産錢五十八文。

     【已上二所,“曾記”有,今《州籍》無。

    】 《三山志》卷第三十七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