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七 寺觀類五

關燈
《縣申》:三貫九百文。

    】 義林尼院同裡。

     舊産錢一貫二十八文。

     鐘山院同裡。

     舊産錢九百九十九文。

    【“曾記”:一貫四十三文。

    】 興福院同裡。

     舊産錢三百八十五文。

     慈恩院同裡。

     舊産錢二百八十二文。

    【“曾記”多二文。

    《縣申》少一文。

    】 西隐尼院同裡。

     舊産錢一百三十六文。

     香林尼院同裡。

     舊産錢九十九文。

    【“曾記”少七文。

    】 靈洞院孝順裡。

     舊産錢二貫一百八十六文。

     崇慶院同裡。

     舊産錢一百一十三文。

    【“曾記”:一百五十三文。

    】 報恩院蓋平裡。

     舊産錢一貫四百四十文。

     大坑庵同裡。

     舊産錢一百二十一文。

    【“曾記”少一文。

    】 重興庵同裡。

     舊産錢四文。

     安樂院護仁裡。

     舊産錢九百九十文。

     慶安院同裡。

     舊産錢九百五十四文。

     寶勝院同裡。

     舊産錢九百一十三文。

    【“曾記”少二文。

    】 名山院【“曾記”作庵。

    【同裡。

     舊産錢四百四十四文。

     新興院同裡。

     舊産錢四百一十九文。

     普安院同裡。

     舊産錢二百六十文。

    【《縣申》:二百六文。

    】 羅漢院同裡。

     舊産錢二百三十文。

     寶林院同裡。

     舊産錢一百五十文。

     崇善尼院同裡。

     舊産錢一百五十文。

     寶峰院金沙裡。

     舊産錢八百六十二文。

    【“曾記”:□貫一百五十二文,内三百十文系南□尤。

    (底本、庫本作“□貫”,缺一字,崇抄作“一貫”,據補。

    末句,底本作“南□尤”,缺一字,庫本同,崇抄作“南甫尤”,仍存缺。

    )】 雲際院同裡。

     舊産錢七百九十文。

    【“曾記”:七百五十九文。

    】 雲峰院同裡。

     舊産錢五百七文。

     五峰院同裡。

     舊産錢四百八十文。

    【“曾記”少五文。

     許坑院同裡。

     舊産錢四百六十文。

    【“曾記”:四百四十六文。

    】 栖林院同裡。

     舊産錢二百六十八文。

    【“曾記”少三文。

    】 中州院同裡。

     舊産錢一百六十九文。

     應福院仁壽裡。

     舊産錢七百九文。

     資聖院居仁裡。

     舊無産錢。

     石圳尼院同裡。

     舊産錢一百三十九文。

    【“曾記”多一文。

    】 瑞雲院同裡。

     舊産錢一百三十七文。

     龍興院宣政裡。

     舊産錢一百四十九文。

    【“曾記”:一百一文。

    】 育王塔院同裡。

     舊無産錢。

    【“曾記”:阿育王台,産錢一十文。

    】 保福院蓋平裡。

     舊産錢二百六十文。

     【已上三十五所,未會到起置年代。

    】 ○甯德縣 四十八所。

    慶曆《舊記》:六十所,内十所有寺額。

    曾師建“記”:四十九所。

    鐘世明根括寬剩:四十九所。

    内一所道觀。

    今《州籍》數同,并有起置年代。

     興福院金溪裡。

    梁大同二年置。

    【“曾記”:鹹通十四年置。

    建炎二年,建賊焚毀,後重立。

    】 舊産錢五十八文。

     雙峰院水漈裡。

    【(底本“甯德縣”以下裡名,或作“水漈”,或作“水際”不一,今皆作“漈”,與“叙縣”卷所記統一。

    )】唐元和十四年置。

    初号九仙,後改今名。

    有劉棠、上官敦複留題 舊産錢五百九十二文。

    【“曾記”:五百八十一文。

    】 甘露院霍童裡。

    【(底本以下裡名,或作“霍童裡”,或作“霍同裡”不一,今皆作“霍童”,與“叙縣”卷所記統一。

    )】十五年置。

    初号甘露竹林院。

    鹹通元年改甘露崇聖院。

     閩王鐘聲清而宏。

    【楊昕詩:“欲聽閩王遺德處,曉來鐘韻徹空聲”。

    】 舊産錢一貫七百七十六文。

    【“曾記”:二貫五十文。

    】 龜山雍熙院安樂裡。

    開成元年置。

    初,僧智具姓柳,揚州人;正源姓蔡,宣城人;長慶二年同遊建州,大和中至州。

    是歲州法曹參軍楊郁及霍童裡處士黃瑜等,邀請建寺,二師從之,鐵缽銅瓶入于幽谷,逢龜即止,曰:“此吾居也。

    ”因鑿石為基,号龜山。

    會昌汰廢。

    【記雲:“二師雲:‘真空實性,有相妄名。

    令罷缁衣,何妨于道。

    ’共作偈、頌十首,内柳雲:‘滄溟幾度變桑田,惟有靈空獨湛然。

    已到岸人休戀筏,未曾度者任求船。

    ’蔡雲:‘尋師認得本心源,兩岸俱玄一不存。

    是佛何須更求佛,祗因從此便忘言。

    ’柳雲:‘心本絕塵何用洗,身中無病豈求醫。

    欲知是佛非心處,明鏡高懸未照時。

    ’蔡雲:‘劉民、周續豈頑癡,棄世猶求遠大師。

    今日幸逢玄旨在,須将心地種禅枝。

    ’”】大中初,給帖,仍舊。

    十三年,賜額翠岩禅院。

    天祐二年,改号大慈。

    雍熙二年,敕改雍熙。

    【(底本、庫本作“敕改雍熙”,崇抄無“雍熙”二字。

    )】 歸真、慧觀二塔【柳師鹹通七年十一月坐化,葬東峰之下。

    八年九月,墳形四裂,真身不壞。

    李中丞景溫奏依諸祖上香泥,迎歸本院。

    (底本作“迎歸□院”,缺一字。

    )十三年,奏聞,敕改院額,度僧二十人。

    龍紀元年,(底本作“龍□二年”,缺一字。

    )賜谥号曰歸寂大師。

    塔曰:歸真。

    蔡師鹹通十一年九月坐化,亦葬東峰之下。

    光啟二年十二月,(底本作“光啟□年”,缺一字。

    )龛槥迸開,真身不壞,迎歸本院。

    至大順元年奏聞,(底本作“□大順”,缺一字。

    )賜谥号曰性空大師。

    塔曰慧觀。

    (底本作“塔曰□慧觀”,缺一字。

    )天祐二年,閩王建塔二所,真殿五間。

    敕賜柳師谥曰圓寂,(底本作“敕□柳師”,缺一字。

    )蔡師谥曰空寂。

    仍賜院額大慈。

    雍熙二年,小師文谏、錄師道行表聞,(底本作“錄師道□表聞”,缺一字。

    以上七處皆據崇抄、庫本補。

    )複賜号雍熙。

    】 舊産錢八貫二百九十六文。

     安仁院安遠裡。

    大中元年置,鹹通元年賜額。

     舊産錢二貫四百三十一文。

     廣教院安樂裡。

    同年置。

    初名龍泉。

    大順二年改為覺明。

    皇朝雍熙二年賜今額。

     舊産錢一貫三百五十一文。

     金鄁院金溪裡。

    八年置。

    廣明元年賜額蒙泉。

    【祖無頗、曹輔、辛炳留題。

    】 舊産錢二貫七百九十二文。

     永福院【(底本作“永壽院”,據庫本、崇抄改。

    )】十二年置。

    初名觀音。

    鹹通四年改為崇壽。

    梁開平四年,賜今額。

    皇朝治平二年修。

     舊産錢二貫八文。

     安禅院感德前裡。

    鹹通元年置。

     舊産錢一十文。

     瑞峰院陵山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一百四十文。

    【“曾記”:多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