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四 寺觀類二

關燈
僧寺 連江縣 侯官縣 ○連江縣 九十八所。

    慶曆《舊記》:一百四所。

    内一十所有寺額。

    曾師建“記”:一百五所。

    鐘世明根括寬剩:一百一所。

    今《州籍》:九十八所。

    内八十三所會到有起置年代,十五所未詳。

     淨安院安德裡。

    古曰祗洹寺,梁大通六年置。

    【(底本、庫本作“祗洹寺”,崇抄作“祗垣寺”;各本皆作“梁大通”(僅有三年),或為“元年”之誤,或為“梁普通”或“梁中大通”之誤。

    )】唐鹹通間,始改今額。

    皇朝大中祥符六年,改律為禅。

     舊産錢二貫一百四十五文。

     大中玉泉寺光化裡。

    隋大業元年置。

    泉出兩峰之間,色味澄甘。

    唐天寶中,浮屠為草庵,依阇黎以栖者百餘,引泉自給。

    其人筋強骨堅,音語铿然,而眸子碧色,壽命彌長。

    太守奏之,賜名玉泉。

    至宣宗時,乃錫今額。

    皇朝開寶二年,始為十方。

    【唐周樸有詩。

    有玉泉岩、明月軒、清風閣、流杯亭、擁秀堂、清澗閣。

    】 舊産錢五貫九百八十四文。

    【“曾記”:六貫一百九十五文。

    】 龍卧院欽平下裡。

    仁壽三年置。

     舊産錢二貫五百七十二文。

     峽山護國觀音院集政裡。

    唐元和四年林琮建。

    閩王時,僧行通大創殿宇,乾符三年,賜今額。

    院東北有海坡地十裡,曰彭山,築為田。

    天禧中為十方。

     舊産錢三貫一十三文。

    【“曾記”:三貫六十一文。

    】 護國天王院欽平上裡。

    本會昌中竹林廢寺。

    大中初複之。

    鹹通中,改今額。

    皇朝慶曆中,升為禅寺,有放生池。

     舊産錢二貫二百九文。

     賢沙院安德裡。

    大中元年置。

     舊産錢二百九十四文。

     逍遙院安仁裡。

    同年置。

     舊産錢九百六十七文。

     西招慶院中鹄裡。

    三年置。

     舊産錢二百七十九文。

     寶林院中鹄裡。

    四年置。

     雷移石【縣西北五裡。

    (庫本、崇抄無“縣西北”三字。

    )有獨覺岩僧铨,唐宣宗時人,與黃■〈揑,氵代扌〉槃、怡山大安老為法空友。

    (底本先書“怡山大為老”,旁校改作“怡山大安老”,庫本作“怡山大沩二老”,崇抄作“怡山大沩老”。

    )寺絕峰有巨石如覆盆,诠雅好居之,欲移其室而未能,因指之曰:“人實無力,神乃有功。

    ”俄而風雷雨。

    (崇抄無“風”字。

    )诘旦,石移山下,俨成一室,乃坐禅其中,凡四十年。

    既死十數年,容貌如生,發長至項,削之複生。

    】 降虎峰【嘗有猛虎為獵矢所傷,至獨覺庵前,若有所訴。

    獨覺為拔其箭,拊摩良久。

    去數日,瘡愈複來。

    由此出入常相随。

    号降虎峰。

    政和元年,敕賜慧慈塔。

    林臯詩雲:“寶爐香穗繞松筠,瞻想遺蹤二百春。

    幽石移時雷雹設,孤峰坐處虎狼馴。

    ”李侍郎彌遜詩雲:“喚起田公趁曉耕,香雲已帶瀉檐聲。

    如何乞取摩空手,為挽天河洗甲兵。

    ”】 舊産錢四貫四百九十五文。

    【“曾記”:四貫四百六十八文。

    】 陀嶺院清河裡。

    鹹通二年,僧道堅創,藝松千株,【(底本、庫本皆作“花松千株”,據崇抄改。

    )】以蔭行人。

    尋移洋門嶺,又創雲際院,亦植松八百,又創爐山光化院。

    舊産錢九十三文。

     西靈應院安定裡。

    乾符三年置。

     舊産錢二百一十七文。

     東靈應院建興裡。

    五年置。

    初,僧志勤參沩山,觀桃花而悟。

    鹹通初,開懷安靈雲山;乾符元年,開羅源仙茅;是歲,創此。

    僧号源寂,居二十年,異時雲遊,竹笠杖履猶存。

     卯塔【先是,四明有一僧,以福州靈應院欲造開山塔,行化得錢,因買卯石,附海舟歸。

    及境,語舟人曰:“少須于此,吾往院趣役者挈之。

    ”越二日不至。

    舟人詣寺蹤迹,無之。

    既而過開山堂,見所塑像,則俨然行化僧也。

    衆異其事,遂以其石為塔。

    至今,民遇水旱,禱之必應。

    】 舊産錢二貫二百三文。

     興善尼院新安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三百七十二文。

     湧泉院保安裡。

    廣明元年置。

    大順二年賜今額。

     舊産錢六百六十六文。

    【“曾記”:六百六十文。

    】 南峰石門院新安裡。

    中和元年,謝谞建。

    光化三年,僧道遇繪山圖以進。

    诏翰林書今額賜之。

    【以南峰之麓有巨石雙植,道出其中,曰石門,故名。

    】 玉華洞 玉人峰 石鼓 半月池 法陰洞 覆釜山 鬥牛石 石魚澗 五台石 舊産錢二貫一百七十九文。

     西保安院歸仁裡。

    同年置。

    舊名永安。

     【有景祐三年陳彜作《永安院建殿記》。

    “曾記”亦作西永安。

    】 舊産錢一貫九百四十五文。

     寶山院安義裡。

    光啟二年置。

     舊産錢七百九十七文。

     月峰院安德裡。

    大順三年置。

    【見《舊記》。

    今院建殿,記雲“天寶改廣德為月峰”,誤。

    】 舊産錢二貫八百八十六文。

    【“曾記”:一貫八百八十七文。

    】 義安院【“曾記”作“護國義安”。

    】清河裡。

    大順中置。

     舊産錢一貫二百四十八文。

     靈山院中鹄裡。

    景福元年置。

     舊産錢一貫二十七文。

    【“曾記”:一貫二百七十文。

    】 資聖院建興裡。

    二年置。

    乾道九年八月,有龍自海起,過山麓,雨暴作,院宇漂壞。

    淳熙二年更置。

     舊産錢一貫一百八十九文。

    【“曾記”:一貫三百四十文。

    】 光化寺保安裡。

    乾甯元年置。

    舊有章仙壇,唐開元中,有敕書碑碣記其事。

    政和尚道教,寺僧恐更為道宮,乃盡毀而棄之。

    今山中僅有殘斷字,漫不可考。

     香爐山【《雲笈七箋》以為第七十一福地,謝真人治之。

    以其形似香爐,故名。

    唐開元中,裡人章壽學道,盡得仙術。

    嘗過延平津,值蛟為害,因斬之。

    今絕頂壇址宛然。

    天寶六載,禁樵采:東西各二十五步,南北各二十步。

    壇側有石井,每旱暵,汲水歸而禱之必雨,旁有童井尤清冽。

    山南一峰峭秀,石上有“章仙峰”三大字,精神頗異,不志書者及歲月。

    鄭侍講鑒詩雲:“峙立交輝紫翠間,疏簾半卷鎮長閑。

    神仙自有祈年術,一縷青煙起博山。

    ”】 舊産錢二貫八百六文。

     廣化院敦賢裡。

    同年置。

     鳳凰山【或曰昔有朱雀翔集,又曰以其形似,故名。

    】 舊産錢二貫一百四十七文。

    【“曾記”:二貫一百七十七文。

    】 龍漈報恩院安義裡。

    同年置。

    丹陽驿道,絕武陵溪,徑龍漈潭。

    昔有龍孕其間,樵采因不入者僅百年。

    【(底本作“僅可年”,庫本作“若幹年”,據崇抄改。

    )】僧宗珝茅其上,衆異之,始創屋宇。

    奏聞,乃賜今額。

     舊産錢三貫九十文。

     廣應院加賢上裡。

    三年置。

     舊産錢一貫九百八十文。

     寶應院歸仁裡。

    同年置。

    【鄭事道《記》(底本、庫本作“鄭事道記”,崇抄作“鄭道重記”。

    ):“張瑩聞山中鐘鼓音,創”。

    政和四年災。

    宣和重創。

    】 舊産錢三貫二百一十八文。

     靈峰院中鹄裡。

    梁貞明二年置。

     舊産錢八十九文。

     長生院清河裡。

    同年置。

     舊産錢四百三文。

     瑞雲院建興裡。

    後唐同光元年置。

     舊産錢四百九文。

     東保安院永貴裡。

    三年置。

    舊名永安。

    【《曾記》作東永安。

    】 舊産錢一貫一百五十一文。

     仙宗院保安裡。

    四年置。

     舊産錢一貫八十三文。

     寶峰院安仁裡。

    天成元年置。

    【(各本皆作“大成元年”。

    按:繼後唐同光年号之後,當是“天成”年号,正之。

    )】 舊産錢二百七十五文。

     大明院臨江裡。

    晉天福四年置。

     舊産錢三貫五百二十六文。

     崇慶尼院欽平下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一百七十一文。

     西林尼院欽平下裡。

    五年置。

    【永隆二年。

    】 舊産錢二百四十四文。

     藥師院敦賢裡。

    六年置。

     舊産錢八百三十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