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三 寺觀類一

關燈
臨曉海垂天。

    飄然蹤迹今何定?别去江湖又一年。

    ”王汝舟和:“亭開幽谷草堂邊。

    朝暮清音落檻前。

    人去日升蓬島路,客來空愛玉溪泉。

    仙翁世界藏深洞,佛子樓台出半天。

    誰為琢磨岩下石,(底本作“誰為琢石岩下石”,崇抄作“琢開”,據庫本改。

    )拟将遺事記當年。

    ”】 放生池【增置。

    】 舊産錢九貫八十二文。

     方山寺【(底本、庫本皆作“萬山寺”,據崇抄改。

    )】清廉裡。

    陳天嘉元年置。

    【《舊記》有:“塔林寺,在方山下,太建年置。

    ”“曾記”作“真善院,地名方山”。

    恐即此寺。

    】山在州南重江之外,九鼻東向。

    正北遠望,突兀端方,直下數千尺,故名。

    【詩人雲:“到山不識山面目,但見九鼻盤溪曲。

    歸來兀坐小窗下,倚天百裡剖寒玉。

    ”】州治南有三山按,【(底本作“州治南有三山按”,疑“按”為“案”之誤,庫本、崇抄皆作“州治南有三按”。

    )】是山峭拔秀碧,又出二峰頂上,真一郡壯觀。

    上有阿育王塔,因而建寺。

    有古壇、石床、石棋局【太守王逵詩:“衆狀皆窮險,茲形獨擅方。

    坦夷中砥砺,端正外青蒼。

    上帝圍棋局,炎君避暑床。

    回嗟太行路,更近利名場。

    ”】石床左右有柑桔木,歲所生,味特甘,人或得之,可食不可竊。

    天寶六年,敕号甘果山。

    有唐賈島《章敬國師碑銘》。

     舊産錢二貫四百三十文。

     華林寺鼓山裡。

    三年置。

     舊産錢二百二十一文。

     超功院仁豐裡。

    太建元年置。

     舊産錢三百三十六文。

     飛泉院合浦裡。

    唐武德元年置。

     舊産錢三百十一文。

     東山聖泉院瑞聖裡。

    景龍元年,僧懷一始蔔居于愛同寺之西,苦乏水。

    忽一日,二禽鬥噪于地,心異之,杖錫往視,因卓其所,有泉如縷,俄而湧溢,人乃砻石環其口,【(底本、崇抄作“湧淩丈”,據庫本改。

    )】分為兩道:注東者,濯所用之;【(底本、庫本皆作“濯所用之”,崇抄作“濯纓用之”。

    )】南流者,為池。

    【蔡公襄有《聖泉詩》,下注雲:涸十餘年,今者複湧。

    俗傳湧則民安。

    】寺舊名法華,先天二年立。

    今額唐劉轲記。

    有: 唐李邕《懷道塔碑》,皇甫政《懷一塔碑》。

    【道、一二師碑雲:“天降舍利,松不栖禽,梁不巢燕,池不生蛭,庭不生凡草,為六奇。

    ”(《碑記》所摘僅五奇,合前之“地湧甘泉”,當是六奇。

    )】 多寶塔【永泰中代宗書額。

    蓋智常藏所。

    】 禦書堂【藏本朝太宗所賜。

    】 放生池【增置。

    】 舊産錢五貫三百八文。

     國德院光俗裡。

    景龍三年置。

     舊産錢六百二十四文。

     東山文殊般若院瑞聖裡。

    四年置,會昌廢,大中複,鹹通賜今額。

    【因匠人塑文殊之異,故名。

    】有金沙。

    【與普賢為鄰,出銀沙。

    】 舊産錢二貫七百七十七文。

     甘泉院開化裡。

    開元元年置。

     舊産錢二貫二百八十四文。

     五仙觀音院方嶽裡。

    天寶二年置。

    【見《舊記》。

    《寺記》作乾甯。

    】政和十年,為神霄宮。

    建炎,複舊。

    五仙岩【在院南。

    】 舊産錢二貫九百九十六文。

     菩提寺瑞聖裡。

    永泰元年置。

     舊産錢一貫六百九十七文。

     鼓山湧泉院鼓山裡。

    建中四年,龍現于山之靈源洞。

    從事裴胄曰:“神物所蟠,宜寺以鎮之。

    ”後有僧靈峤誅茅為台,誦《華嚴經》,龍不為害,因号曰華嚴台,亦以名其寺。

    梁開平二年,閩王審知複命僧神晏居焉,号國師,館徒千百,【(底本、庫本作“千百”,崇抄作“千五百”。

    )】傾國赀給之。

    乾化五年,改為鼓山白雲峰湧泉院。

    皇朝宣和間,有僧體淳訪經台遺址,創閣曰妙峰、樓曰頻申、齋曰東際、庵曰一多;又有癡坐、崇石、無寄軒、網珠、鏡台、芥瓶、憨睡室;門曰無盡;總名曰華嚴。

    《禦書》一百二十五卷。

    同乾元。

     靈源洞【岩窦嵚怪。

    每雷雨作,其中簸蕩若鼓聲。

    朱梁徐寅有《十二詠》、有《記》。

    蔡公襄嘗遊洞中,題名石壁,有詩:“郡樓瞻東方,岚光瑩人目。

    乘舟逐早潮,十裡登南麓。

    雲深翳前路,樹暗迷幽谷。

    朝雞亂木魚,晏日明金屋。

    靈泉注石窦,清吹出篁竹。

    飛毫劃峭壁,勢力忽驚觸。

    扪蘿跻上峰,太空延眺矚。

    孤青浮海山,長白挂天瀑。

    況逢肥遁人,性尚自幽獨。

    西景複向城,淹留未雲足。

    ”】 喝水岩【國師昔誦經于此,惡水聲喧轟,叱之,西澗乃涸,迸流于東澗。

    】 鼓石【石狀如鼓。

    或曰:鳴則為兵應。

    】 大頂峰、小頂峰【先是不通人迹。

    鹹平中,丁謂與諸公翊始披榛以登。

    (底本作“道是”,據庫本、崇抄改;底本、庫本作“丁謂與諸公翊”,崇抄無“翊”字。

    )】 浴鳳池【大頂北。

    有樵者常見五色雀群浴于此。

    (底本作“大頂北應不有樵者”,庫本作“大頂北山下有樵者”,據崇抄改。

    )】 石門【池之南有石砑立若門。

    】 應真台 祖師岩 湧泉窦 甘露松 白猿峽 香爐峰 【皆在石門之右。

    】 唐校書黃璞幽居【璞遠祖大和中于鼓山得道,遺迹猶存。

    翁承贊贈璞詩雲:“煙蘿況逼神仙窟,丹竈還應許獨尋。

    ”】 元公亭【因元公绛名。

    公有詩:“誰書吾姓揭亭顔,棟宇飛騰氣象完。

    谷口秋風吹鬓發,海東朝日上欄幹。

    地高頓覺群山小,天近須知六合寬。

    三到岩扉殊不厭,(底本作“殊不壓”,據庫本、崇抄改。

    )異時長向畫圖看。

    ”】 望州亭 《鼓山銘》】“鼓屴崱,頂峰特。

    窮島夷,頫封域。

    屏閩東,拱辰北。

    歲辛亥,帝司赤。

    竦、紳、烈,從陗陟。

    搴若華,(底本、庫本、崇抄皆作“塞若華”,“塞”,據原刻石當是“搴”之訛,正之。

    )揖瑤極。

    呵飛霆,蹴鳌脊。

    披霄垠,殚目力。

    (底本及各本皆作“單目力”,“單”,據原刻石當是“殚”之訛。

    按:“單”與“殚”通義,據改。

    )高者仰,深必惕。

    謹其至,惟古則。

    熙甯四年,丁竦、陳烈、沈紳同遊。

    ”(各本皆作“熙甯四年……同遊”。

    按:原刻石下款署為“熙甯四年,大頂峰,丁竦公善,陳烈季甫,沈公儀銘”。

    與此小異。

    )丁知福州,沈為提刑。

    其銘刻在峰頂之磐石。

    初,架亭于其上,後為風所壞。

    今字猶存。

    】 蹴鳌橋 舊産錢一十五貫七百三十文。

    【“曾記”:三十二貫五百九十八文。

    《縣申》:一十四貫二百二文。

    】 白鹿寺積善裡。

    《舊記》:“白鹿山入十五裡,号榕溪。

    永嘉僧道洪自溫陵來。

    父老相與邀移今居。

    誅茅之日,白鹿适至。

    遂以名其寺。

    蓋元和四年也。

    ”鹹通中,懿宗賜今額。

    後閩忠懿王賜朱記一。

    寺前有白鹿亭。

     舊産錢八貫八百七十一文。

     靈合院積善裡。

    開成二年置。

     舊産錢二貫二百五十三文。

    【“曾記”:二貫四百五十二文。

    《縣申》同曾。

    】 興福文殊院高詳裡。

    大中元年,僧洪集始蔔此地創為堂。

    閩王審知立額。

     舊産錢一貫五百一十四文。

     勝善釋迦院海畔裡。

    五年置。

     舊産錢一貫一百七十文。

     福聖院欽仁裡。

    十二年置。

     舊産錢五百七文。

     瑞迹寺開化裡。

    鹹通元年置。

     白佛【大中六年,有邵環者遊山間,頓聞異香,又白光粲然。

    環乃即其光而往,見銀色化佛,須臾入枯木,光亦不散,因現足迹于磐石。

    後人于石對鑿一迹,未幾亦磨滅,而舊迹獨瑩然,因刻像,有禱必應。

    】 舊産錢三貫六十七文。

    縣申:二貫六十一文。

     靈泉院瑞聖裡。

    二年置。

     舊産錢三百一十一文。

     靈洞院至德裡。

    四年置。

     舊産錢一貫四百一十九文。

     清涼院光俗裡。

    五年置。

     舊産錢一貫一百九十七文。

     靈泉院光俗裡。

    同年置。

     舊産錢五百四十文。

     高蓋院仁豐裡。

    七年置。

    永福高蓋山,乃徐登學道之所。

    嘗望祀于此,故名同。

     舊産錢一貫八百一十七文。

     大悲院紹惠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一貫八十文。

     開化院同裡。

    同年置。

     舊産錢八百九十四文。

     順峰院易俗裡。

    九年置。

     舊産錢一十八文。

     保福院加崇裡。

    鹹通中置。

     舊産錢三百八十五文。

     西林院靈岫裡。

    廣明元年置。

     舊産錢一貫四百五十四文。

     石湖院永盛裡。

    廣明二年置。

     舊産錢一貫五百七十文。

     彌勒院桑溪裡。

    中和三年置。

     舊産錢一貫三百三文。

     三昧院易俗裡。

    五年置。

    【《東禅寺碑》雲:“惠筏化,塔于金雞之左臂。

    僖宗诏谥辨才大師三昧之塔。

    ”大順二年,賜今額。

    】 舊産錢七百二十二文。

    【“曾記”:七百一十二文。

    《縣申》同曾。

    】 光啟院至德裡。

    光啟二年置。

     舊産錢五百九十七文。

     衡山院合浦裡。

    景福二年置。

    【《元和郡國志》:“閩縣有衡山,一名霍山,形如鐘甬。

    ”】 舊産錢五貫二百五十一文。

    【“曾記”:五貫二百二十六文。

    】 寶月院易俗裡。

    乾甯元年置。

    号靈峰寶月塔院。

    端拱元年,改為東禅塔院。

    乾道六年,以為陳樞密誠之功德院。

    遂改名廣因報先。

     舊産錢二貫八百九文。

     地藏院同裡。

    同年置。

    殿塑地藏,因名之。

     舊産錢一貫六百二十八文。

     觀音院待仕裡。

    二年置。

     舊産錢七百八十八文。

     真隐院永福裡。

    光化二年置。

    院臨西峽。

    往來者必憩于此。

     且止堂【吳幹詩:“無心終日看雲飛。

    空幻猶如鳥迹遺。

    欲問堂中常住相,黃花翠竹幾人知。

    ”(底本、崇抄末句為“黃花翠竹已多知”,據庫本改。

    )】 舊産錢二貫八百三十八文。

     龍瑞院永盛裡。

    天複元年置。

     舊産錢一貫七百九十七文。

     香爐院合浦裡。

    二年置。

     舊産錢六百一十六文。

     東報國院易俗裡。

    天祐元年,閩忠懿王為唐昭宗建,名報國資聖。

    後主僧不謹,籍其業于官。

    太平興國六年,太守、右衛将軍侯赟複建。

    有放生池。

     舊産錢三貫七百五十八文。

    【《縣申》:三貫七百文。

    】 東林院光俗裡。

    梁開平二年置。

     舊産錢七百三十三文。

     東林院易俗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一百九十三文。

     聖迹院加崇裡。

    貞明二年置。

    昔南江有光竟夕,視之,得一浮木。

    已而夢一胡僧雲:“吾康僧,行化吳越,今将福汝閩,宜以是木立吾像。

    ”既寤,衆異之,乃嚴精宇,飾晬容【,(各本皆作“晬容”,疑誤,無從考校。

    )】榜以是名。

    【康僧者,康居人也。

    孫權時,言佛舍利事,乃置瓶于幾上,忽聞瓶中有聲,果獲舍利。

    權歎服,乃營塔。

    】 舊無産錢。

    【陸廣《記》:“皇祐間,院主捍海潮,辟田七百畝。

    ”】 報恩堂院還珠裡。

    五年置。

     舊産錢一百八十四文。

     栖隐尼院光德裡。

    唐同光四年置。

     舊産錢三百四十二文。

    【“曾記”:二百五十五文。

    】 保福院還珠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七百五十六文。

     永和院瑞聖裡。

    天成元年置。

     舊産錢三百六十七文。

     幽居院合浦裡。

    同年置。

     舊産錢九百一十二文。

     香嚴院同裡。

    同年置。

     舊産錢五百八十五文。

     觀音院至德裡。

    二年置。

     舊産錢一貫一百四十三文。

     觀音院光德裡。

    同年置。

     舊産錢二百六十三文。

     資福院西集裡。

    應順元年置,僞閩龍啟二年也。

     舊産錢一貫六百一十七文。

     保福院瑞聖裡。

    清泰二年置。

     舊産錢四百三十一文。

     報慈院同裡。

    晉天福元年置。

     舊産錢一貫六百一十文。

     瑞峰院西集裡。

    同年置。

     舊産錢一貫四百九十七文。

     釋迦院欽仁裡。

    四年置。

     舊産錢四百九十三文。

     清涼院永盛裡。

    五年置。

     舊産錢八百六十三文。

     龍德外湯院崇賢裡。

    十年置。

    地多燠泉,數十步必一穴,或迸河渠中。

    味甘而性和。

    熱勝者,氣如硫黃,能熟蹲鸱。

    旱潦無增減。

    僞閩天德二年,占城遣其國相金氏婆啰來。

    道裡不時,遍體瘡疥,訪而沐之,數日即瘳,乃捐五千缗,創亭其上,仍售田,鸠僧以司之。

    陳莊《記》:“慶曆二年修”。

    有蕃書二碑在。

    方塔五級。

    舊産錢六百六文。

     東報恩院孝義裡。

    同年置。

     金雞山【秦始皇時,望氣者雲此山有金雞之祥。

    遂斫斷山脊,以壓王氣。

    至今斷處為路。

    号曰金雞巷。

    】 舊産錢三百八十四文。

     報恩尼寺方嶽裡。

    開運三年置,即南唐保大四年。

    先一年,王延政歸南唐。

     舊産錢六百九十六文。

     應天院清廉裡。

    周廣順四年置。

     舊産錢八百八十一文。

     雲岩院合浦裡。

    顯德六年置。

     舊産錢一貫九十文。

     枕峰院歸義裡。

    皇朝建隆元年置。

    西峽渡之南,驿道往來候潮之所。

     舊産錢三貫一百一十四文。

     妙峰院仁豐裡。

    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