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關燈
小
中
大
予領郡暇日,訪無諸以來遺迹故俗。聞晉太康既置郡之一百一十三年,太守陶夔始有撰記,又四百五十六年至唐,郡人林谞複增為之,皆散佚無存者;獨最後一百九十二年,本朝慶曆三年,郡人林世程所作傳于世,自言視前志頗究悉。然不過地裡、山川、人士、物産之大概,(底本作“然不過地裡□□□士物産之大概”,缺三字,庫本作“然不過地理人物土俗之大概”。崇抄作“然不過地裡山川人士物産之大概”,據補。)裒次亦複缺略。迄今又一百三十九年,興廢增改,率非其故矣,(底本作“率非□□□”,缺三字,庫本作“率非舊制”。崇抄作“率非其故矣”,據補。)缺不書者十九。
夫追維往昔之事,不可複記,世常以為恨。(底本作“□常以為恨”,缺一字,庫本作“竊常以為恨”。崇抄作“世常以為恨”,據補。)至耳目所接,謂未遽泯沒,則又不急于紀錄,歲月因循,忽莫省憶,使來者複恨之。斯古今通病,所為甚惜也。(底本作“斯古今□□□為甚惜也”,缺三字,庫本作“斯亦守土者之責也”。崇抄作“斯古今通病所為甚惜也”,據補。)乃約諸裡居與仕于此者相與纂集,(崇抄作“任于此者相與纂集”。)讨尋斷簡,援據公牍,采諸老長所傳,(底本作“老長所傳”,崇抄同,庫本作“長老所傳”。)得諸裡闾所記。上窮千載建創之始,中閱累朝因革之由,而益之以今日之所聞見。厥類惟九,靡不論載。豈惟使四方知是邦于是為盛,抑向古者有考焉。
書成,為四十卷。名曰《三山志》。
淳熙九年五月八日丁醜,清源梁克家序。
夫追維往昔之事,不可複記,世常以為恨。(底本作“□常以為恨”,缺一字,庫本作“竊常以為恨”。崇抄作“世常以為恨”,據補。)至耳目所接,謂未遽泯沒,則又不急于紀錄,歲月因循,忽莫省憶,使來者複恨之。斯古今通病,所為甚惜也。(底本作“斯古今□□□為甚惜也”,缺三字,庫本作“斯亦守土者之責也”。崇抄作“斯古今通病所為甚惜也”,據補。)乃約諸裡居與仕于此者相與纂集,(崇抄作“任于此者相與纂集”。)讨尋斷簡,援據公牍,采諸老長所傳,(底本作“老長所傳”,崇抄同,庫本作“長老所傳”。)得諸裡闾所記。上窮千載建創之始,中閱累朝因革之由,而益之以今日之所聞見。厥類惟九,靡不論載。豈惟使四方知是邦于是為盛,抑向古者有考焉。
書成,為四十卷。名曰《三山志》。
淳熙九年五月八日丁醜,清源梁克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