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江甯府
金陵,郡國志雲:昔楚威王以此地有王氣,因埋金以鎮之,故曰金陵。
丹陽城,江南地志雲:漢丹陽縣北有赭山丹赤,以為郡名。
古揚州城。
古方山埭,建康實錄雲:于方山南截淮為埭。
古雞鳴埭,建康實錄雲:齊武帝早遊鐘山,射雉至此山,雞始鳴。
方山,丹陽記雲:方山山形方如印。
雁門山。
青溪,輿地志雲:青溪發源鐘山。
石頭城,緣江圖雲:即楚之金陵。
金陵城。
鳳台山,宋書:元嘉中,秣陵王ダ見異鳥集于山,時謂之鳳凰裡,起台于山。
華林園,即吳舊宮苑也。
烏衣巷,晉書雲:紀瞻立宅烏衣巷,屋宇崇麗。
地志雲:晉書雲,導自蔔烏衣巷。
榮時諸謝有烏衣之聚。
并此巷。
言偃裡,在上元縣。
秦淮,孫盛晉陽秋曰:秦開,故曰秦淮。
陸王宅。
古金華宮,輿地志雲:梁大同中築。
玄學基,宋元嘉中,立儒、史、文、玄四學,是也。
王晨之圖經雲:即許長史故宅。
四望山,南徐州記雲:臨江有四望山,吳大帝嘗與仙者葛玄共登之。
鄱陽浦,圖經雲:鄱陽王嘗于此置屯田。
茅山,即三十六洞天之第八洞也。
葛仙公丹井。
芝山。
攝山,地志雲:山多草,可以攝生,故名。
蘼蕪澗。
龍山,舊名岩山,宋武帝改曰龍山,形似龍見。
玉泉山。
溧水。
楚平王廟。
平陳碑,薛道衡文。
◇宣州 昭亭山,宋永初山川記雲:宛陵北有昭亭山。
花姑山,亦謂之麻姑山,昔麻姑修道于此上,有仙壇在焉。
逡遒城,春秋:公會吳于橐帛。
杜預雲:淮南逡遒縣。
謝公亭,齊宣城太守謝玄晖置。
琴高山。
陵陽山,列仙傳雲:陵陽子明釣得白龍放之。
琴溪,即琴高控鯉之地。
劉遺民釣台,東晉高士也。
琴高釣台。
葛洪煉丹井。
鵲岸,左傳:楚以諸侯伐吳,敗之于鵲岸。
石鼓山,有石如鼓,天将雨即鳴。
樓真山,方輿記雲:昔窦子明棄官學道于此山上。
黃山,圖經雲:黃帝與浮丘仙人煉丹于此。
浮丘公仙壇,圖經雲:浮丘與黃帝遊黃山,駐天都峰,故有此壇。
◇歙州 黟山。
許真君祠,續仙傳雲:許宣平,歙人也。
鳳凰山,圖經雲:昔嘗有鳳皇于此。
揚之水。
王魚。
松蘿山。
顔公山,圖經雲:昔有顔公隐于此山,後乘風去。
霭峰,唐李白詩:霭峰尖似筆。
是也。
石墨井,方輿記雲:昔人采墨之所。
道人山,昔有學道者居之。
蛟澤。
◇江州 大江。
九江廟。
白公祠堂。
董真君祠堂,神仙傳雲:董奉也。
廬江。
靖居山。
九江。
湓浦。
孤石,在彭蠡湖中心。
庾亮樓。
陶潛宅。
謝靈運翻經台。
古龍泉寺,太守桓伊為遠法師造。
白傅草堂。
葛洪山,方輿記雲:葛仙曾遊于此。
王喬山,浔陽新舊志雲:仙人王喬曾遊于此。
浩山,浔陽志雲:高三百四丈。
古九江城。
◇池州 獨山。
南陵城。
南太原郡城。
九華山,輿地志雲:舊名九子山,有九峰。
輿地志雲:上有九峰。
蓬山。
杏山,圖經雲:昔葛仙翁居此種杏。
石門山,其勢聳峙如門。
堯城,方輿記雲:堯南巡至此城。
舜城,城中有井,号曰舜井。
許旌陽印文,圖經雲:晉許旌陽逐蛟至此。
今其印文在西岸崖壁之上。
陵山。
故太平縣城。
舊陵陽縣城。
馬當山。
伍相公廟,即伍員也。
管公明廟,即管辂故宅。
陵陽廟,即陵陽宰窦子明之。
唐顧雲墓。
◇饒州 靈芝觀。
博士山,鄱陽記雲:昔嘗有書生居此。
堯山,鄱陽記雲:堯時洪水,人登山避之。
鄱陽山。
望夫山。
車門山,鄱陽記雲:形如兩車輪,相對如門。
鄱江水。
句容水。
邵父堤,唐刺史李複修,百姓思其德如邵父,因名。
鄱陽古城。
石虹山,郡國志雲:山形似虹。
馀幹山,舊名羊角山,唐天寶中改今名。
觀獵城。
幹越亭。
吳芮亭,鄱陽記雲:吳芮于水口立亭。
仙鶴山,張道陵曾學道于此。
洪崖山,方輿記雲:洪崖先生居此,有洪崖壇。
樂安江水。
常樂水。
仙人城。
黥布墳。
梅钅墳,按漢書,钅即吳芮之将。
◇信州 至陽觀。
靈山,亦名靈鹫山。
六石山,上有六峰相連。
雨石山,圖經雲:時□□亢旱,邑人祈祭,多獲嘉樹。
靈山水。
九石水。
陸鴻漸宅。
玉山。
玉溪。
葛仙觀,鄱陽記雲:葛玄得道于弋陽縣。
靈陽觀,圖經雲:乃費長房投竹杖化龍之處。
陽山。
葛仙翁搗藥山。
仙人城,方輿記雲:山峰辟立,形如層城。
仙人石橋,故老雲:是仙人鑿石構橋之處。
鬼谷山。
龍虎山。
馨香岩,鄱陽記雲:許旌陽斬蛟于此岩下。
積翠岩,方輿記雲:每蓄煙霭,與五面峰相對。
鉛山,出鉛。
荷湖山,鄱陽記雲:上有湖,多生蓮荷。
紫溪。
張天師廟。
◇太平州 姑熟十詠詩石,唐翰林學士李白撰。
浮丘山,浮丘公養雞于山上,一名黃山。
蒲山,宋書:孝武帝大明七年巡于湖縣,至蒲山,曲赦南豫州。
金山,東方朔神異記雲:金山有銅,與金相類。
牛渚山,晉書雲:溫峤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測,峤毀犀角照之,見水族奇形異狀。
夜蘿人謂曰:與君幽明道别,何以相照,望夫山,昔有人楚不還,其妻登山望夫,化為石。
九井山,北征記雲:九井山在丹陽山南。
龍山,晉書:大司馬桓溫嘗于九月九日登此山
丹陽城,江南地志雲:漢丹陽縣北有赭山丹赤,以為郡名。
古揚州城。
古方山埭,建康實錄雲:于方山南截淮為埭。
古雞鳴埭,建康實錄雲:齊武帝早遊鐘山,射雉至此山,雞始鳴。
方山,丹陽記雲:方山山形方如印。
雁門山。
青溪,輿地志雲:青溪發源鐘山。
石頭城,緣江圖雲:即楚之金陵。
金陵城。
鳳台山,宋書:元嘉中,秣陵王ダ見異鳥集于山,時謂之鳳凰裡,起台于山。
華林園,即吳舊宮苑也。
烏衣巷,晉書雲:紀瞻立宅烏衣巷,屋宇崇麗。
地志雲:晉書雲,導自蔔烏衣巷。
榮時諸謝有烏衣之聚。
并此巷。
言偃裡,在上元縣。
秦淮,孫盛晉陽秋曰:秦開,故曰秦淮。
陸王宅。
古金華宮,輿地志雲:梁大同中築。
玄學基,宋元嘉中,立儒、史、文、玄四學,是也。
王晨之圖經雲:即許長史故宅。
四望山,南徐州記雲:臨江有四望山,吳大帝嘗與仙者葛玄共登之。
鄱陽浦,圖經雲:鄱陽王嘗于此置屯田。
茅山,即三十六洞天之第八洞也。
葛仙公丹井。
芝山。
攝山,地志雲:山多草,可以攝生,故名。
蘼蕪澗。
龍山,舊名岩山,宋武帝改曰龍山,形似龍見。
玉泉山。
溧水。
楚平王廟。
平陳碑,薛道衡文。
◇宣州 昭亭山,宋永初山川記雲:宛陵北有昭亭山。
花姑山,亦謂之麻姑山,昔麻姑修道于此上,有仙壇在焉。
逡遒城,春秋:公會吳于橐帛。
杜預雲:淮南逡遒縣。
謝公亭,齊宣城太守謝玄晖置。
琴高山。
陵陽山,列仙傳雲:陵陽子明釣得白龍放之。
琴溪,即琴高控鯉之地。
劉遺民釣台,東晉高士也。
琴高釣台。
葛洪煉丹井。
鵲岸,左傳:楚以諸侯伐吳,敗之于鵲岸。
石鼓山,有石如鼓,天将雨即鳴。
樓真山,方輿記雲:昔窦子明棄官學道于此山上。
黃山,圖經雲:黃帝與浮丘仙人煉丹于此。
浮丘公仙壇,圖經雲:浮丘與黃帝遊黃山,駐天都峰,故有此壇。
◇歙州 黟山。
許真君祠,續仙傳雲:許宣平,歙人也。
鳳凰山,圖經雲:昔嘗有鳳皇于此。
揚之水。
王魚。
松蘿山。
顔公山,圖經雲:昔有顔公隐于此山,後乘風去。
霭峰,唐李白詩:霭峰尖似筆。
是也。
石墨井,方輿記雲:昔人采墨之所。
道人山,昔有學道者居之。
蛟澤。
◇江州 大江。
九江廟。
白公祠堂。
董真君祠堂,神仙傳雲:董奉也。
廬江。
靖居山。
九江。
湓浦。
孤石,在彭蠡湖中心。
庾亮樓。
陶潛宅。
謝靈運翻經台。
古龍泉寺,太守桓伊為遠法師造。
白傅草堂。
葛洪山,方輿記雲:葛仙曾遊于此。
王喬山,浔陽新舊志雲:仙人王喬曾遊于此。
浩山,浔陽志雲:高三百四丈。
古九江城。
◇池州 獨山。
南陵城。
南太原郡城。
九華山,輿地志雲:舊名九子山,有九峰。
輿地志雲:上有九峰。
蓬山。
杏山,圖經雲:昔葛仙翁居此種杏。
石門山,其勢聳峙如門。
堯城,方輿記雲:堯南巡至此城。
舜城,城中有井,号曰舜井。
許旌陽印文,圖經雲:晉許旌陽逐蛟至此。
今其印文在西岸崖壁之上。
陵山。
故太平縣城。
舊陵陽縣城。
馬當山。
伍相公廟,即伍員也。
管公明廟,即管辂故宅。
陵陽廟,即陵陽宰窦子明之。
唐顧雲墓。
◇饒州 靈芝觀。
博士山,鄱陽記雲:昔嘗有書生居此。
堯山,鄱陽記雲:堯時洪水,人登山避之。
鄱陽山。
望夫山。
車門山,鄱陽記雲:形如兩車輪,相對如門。
鄱江水。
句容水。
邵父堤,唐刺史李複修,百姓思其德如邵父,因名。
鄱陽古城。
石虹山,郡國志雲:山形似虹。
馀幹山,舊名羊角山,唐天寶中改今名。
觀獵城。
幹越亭。
吳芮亭,鄱陽記雲:吳芮于水口立亭。
仙鶴山,張道陵曾學道于此。
洪崖山,方輿記雲:洪崖先生居此,有洪崖壇。
樂安江水。
常樂水。
仙人城。
黥布墳。
梅钅墳,按漢書,钅即吳芮之将。
◇信州 至陽觀。
靈山,亦名靈鹫山。
六石山,上有六峰相連。
雨石山,圖經雲:時□□亢旱,邑人祈祭,多獲嘉樹。
靈山水。
九石水。
陸鴻漸宅。
玉山。
玉溪。
葛仙觀,鄱陽記雲:葛玄得道于弋陽縣。
靈陽觀,圖經雲:乃費長房投竹杖化龍之處。
陽山。
葛仙翁搗藥山。
仙人城,方輿記雲:山峰辟立,形如層城。
仙人石橋,故老雲:是仙人鑿石構橋之處。
鬼谷山。
龍虎山。
馨香岩,鄱陽記雲:許旌陽斬蛟于此岩下。
積翠岩,方輿記雲:每蓄煙霭,與五面峰相對。
鉛山,出鉛。
荷湖山,鄱陽記雲:上有湖,多生蓮荷。
紫溪。
張天師廟。
◇太平州 姑熟十詠詩石,唐翰林學士李白撰。
浮丘山,浮丘公養雞于山上,一名黃山。
蒲山,宋書:孝武帝大明七年巡于湖縣,至蒲山,曲赦南豫州。
金山,東方朔神異記雲:金山有銅,與金相類。
牛渚山,晉書雲:溫峤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測,峤毀犀角照之,見水族奇形異狀。
夜蘿人謂曰:與君幽明道别,何以相照,望夫山,昔有人楚不還,其妻登山望夫,化為石。
九井山,北征記雲:九井山在丹陽山南。
龍山,晉書:大司馬桓溫嘗于九月九日登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