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遺迹志卷十三

關燈
雜志二 宋四京 京大也天子所居謂之京師宋四京者謂東京開封府【汴】西京河南府【洛】南京應天府【歸德】北京大名府【魏】宋史 眞宗大中祥符六年以應天府為南京國初因五代之舊以大梁為東京開封府洛陽為西京河南府後以太祖舊藩歸德軍在宋州改宋州為應天府至是建為南京作鴻慶宮以奉太祖太宗禦容仁宗慶歴二年五月以大名府為北京契丹聚兵幽薊聲言南下朝議請城洛陽呂夷簡曰此子囊城郢計也使契丹得渡河雖高城深池何可恃邪我聞契丹畏壯侮怯景德之役非乘輿濟河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親征以伐其謀帝從之建大名為北京即眞宗駐跸之所城焉識者韪之 葉少蘊石林燕語 唐都雍洛陽在闗東故以為東都本朝都汴洛陽在西故以為西都皆謂之兩京祥符七年眞宗谒太清宮于毫州還始建應天府為南京慶歴二年契丹防兵幽州遣使蕭英劉六符來求闗南北地始建大名府為北京 又曰北京舊不兼河北路安撫使仁宗特以命賈文元故文元薦程文簡為代已隻領大名一路後文元再鎮固求兼領乃複命之且召昌朝罷則不置及熈甯初陳旸叔守北京遂以文元故事兼領宋畿内十六縣 開封【赤】祥符【赤舊浚儀縣也大中祥符初改】尉氏【畿】 陳留【畿】雍丘【畿】封丘【畿】中牟【畿】 陽武【畿】延津【畿舊酸棗縣也政和七年改】 長垣【隋匡城縣也建隆元年改為鶴丘後又改今名】 東明【畿本東昏縣也幹徳元年改】扶溝【畿】鄢陵【畿】 考城【畿崇甯四年與太康縣同拱州大觀四年廢拱州而二縣複來雲】 太康【畿宣和二年複拱州六年仍京畿】鹹平【舊通許鎮陳留鹹平五年置縣】 宋十衞 左金吾衞上将軍 右金吾衞上将軍 左金吾衞大将軍 右金吾衞大将軍 左衞上将軍 右衞上将軍 諸衞大将軍 諸衞将軍 率府軍 率府副軍 宋二十三路【太宗分天下為十五路仁宗又分為二十三路】 京東東路 京東西路 京西南路 京西北路河北東路 河北西路 陜西路秦鳯路 河東路淮南東路 淮南西路 兩浙路 江南東路 江南西路 荊湖南路 荊湖北路成都路梓州路利州路防州路 福建路廣南東路 廣南西路 宋史地理志 當是時東南際海西盡巴僰北 極三闗東西六千四百八十五裡南北萬一千六百二十裡崇甯四年複置京畿路大觀元年别置黔南路三年并黔南入廣西以廣西黔南為名四年仍舊為廣南西路宣和四年置燕山府及雲中府路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監六十三縣一千二百三十四可謂極盛矣大抵宋有天下由建隆初迄治平末一百四年州郡沿革無大增損迨熈甯始務辟土而種谔王韶章惇輩各為拓斥計矣 宋四殿【各置大學士以大臣為之】 觀文殿資政殿端明殿保和殿 宋六閤【皆累朝增建以藏宸翰之所】 龍圖閤【藏太宗禦筆】 天章閤【藏眞宗禦筆】 寳文閤【藏仁宗禦筆】顯谟閤【藏神宗禦筆】 徽猷閤【藏哲宗禦筆】 敷文閤【藏徽宗禦筆】宋史 眞宗景德元年冬十月置龍圖閤奉太宗禦制文集及典籍圖畫寳瑞之物與宗正所進屬籍并置待制學士官自是毎一帝崩則置一閤葉少蘊石林燕語 祥符中始建龍圖閤以藏太宗禦集天禧初因建天章壽昌兩閤于後而以天章閤藏禦集虛壽昌閤未用慶厯初改壽昌為寳文仁宗亦以藏禦集二閤皆二帝時所自命也神宗顯谟閤哲宗徽猷閤皆後追建之惟太祖英宗無集不為閤 宋四園 瓊林苑金明池宜春苑玉津園 葉少蘊石林燕語 瓊林苑金明池宜春苑玉津園謂之四園瓊林苑幹德中置太平興國中複鑿金明池于苑北導金水河水注之以教神衞虎翼水軍習舟楫因為水嬉宜春苑本秦悼王園因以皇城宜春舊苑富國倉遂遷于此玉津園則五代之舊也今惟瓊林金明最盛嵗以二月開命士庶縱觀謂之開池至上已車駕臨幸畢即閉嵗賜二府從官燕及進士聞喜燕皆在其間金明水戰不複習而諸軍猶為?神戯謂之旱教玉津半以種麥每仲夏駕幸觀刈麥自仁宗後亦不複講矣惟契丹賜射為故事宜春俗但稱庻人園以秦王故也荒廢殆不複治祖宗不崇園池之觀前代未有也 宋五學 國子學太學武學律學筭學 宋四舘驿 都亭驿【待遼使之所】 都亭西驿【待西蕃阿黎于阗新羅渤海使之所】 懐逺驿【待交